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6807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文档格式.docx

(3)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大运河的开凿

(一)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

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

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

大运河的中心那里?

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3.继续提出问题:

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4.继续提出问题:

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5.继续提出问题:

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

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

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2.(多媒体出示问题:

科举制产生前,古代中国的举人制度)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展示互动:

(10分钟)

(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拓展延伸(学习致用,感悟历史)(3分钟)

3.(多媒体出示问题:

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4.(多媒体出示问题:

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回归课本知识:

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多媒体出示问题: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总结历史认识: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

开凿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

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

精讲点拨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5分钟)

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5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

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主备人: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

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

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

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

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1)主观原因:

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

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

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

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武则天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画像)

2.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即可。

(多媒体链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的故事)

教师概要:

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的开创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5分钟)史料解读

材料一: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

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

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

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

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

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

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

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

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

贞观之治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

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

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

史称:

“开元、

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

物美价廉;

商业繁盛;

人口增长;

耕地面积扩大等。

教师引导:

为什么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如此繁盛的局面。

分组讨论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材料中出现的盛世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唐玄宗采取了那些政策措施?

(1)主要措施: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课堂总结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

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是一位明君。

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教学反思第3课盛唐气象

第3课盛唐气象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

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

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光耀千古的诗坛

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

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

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

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

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

目标导学二:

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

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

吐蕃族的基本概况?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

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

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①情况:

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

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

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

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4.(多媒体出示表格:

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家代表作作品特点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碑》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教学反思➷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与能力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悉尼唐人街(上图)、日本唐人街(下图))新课讲授

遣唐使

1.(多媒体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史料解读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

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教师讲述:

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

(吐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

(一)开始——珍妮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鉴真东渡的故事)

3.提出问题: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

目标导学三玄奘西游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

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

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

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

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论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

玄奘取得了那些历史功绩)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把握五代十国

过程与方法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2.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

唐朝的灭亡

唐朝的衰亡原因;

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

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

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

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

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

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763年被平定)

安史之乱的影响)读教材,学生回答:

安史之乱的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

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

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

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2.(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

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

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北宋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1)军事方面:

皇帝直接统辖禁军;

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密院有权调兵,无权领兵,三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对外防守空虚无力,这也是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作用。

(2)行政方面:

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