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7115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G.语言: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

(3)感情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引导学生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四、总结全文

五、板书设计

六、金色的鱼钩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接受任务——照顾病号——光荣牺牲——珍藏鱼钩

(1-2)(3-22)(23-33)(34)

老班长: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七、课堂检测

 

11金色的鱼钩

【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概括文章故事内容。

2.把握人物描写方法。

3.感悟红军长征精神。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关于长征的背景资料)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3)我积累的关于长征的诗词

2.边读边悟

(1)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册我们曾经学习过一首关于长征的诗歌:

《七律·

长征》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学习活动:

从这首诗歌中,同学们读到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课堂预设: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千里雪山……

在《七律·

长征》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金色的鱼钩》。

二、作者简介

杨旭,江苏无锡人。

中共党员。

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长篇小说《经纬堂遗事》,报告文学集《田野上的风》,小说集《非正式谈判》,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获1982年《雨花》文学奖一等奖,《流星》获1987年长城报告文学一等奖,《三峡梦》获《十月》文学奖。

三、字词卡片

嚼斑白宿营威胁作料衰弱支吾收敛

颧骨两鬓抽噎严峻目不转睛奄奄一息

四、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话概括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本文主要记叙了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的感人故事。

在老班长带领三个病号走出草地的那么多天里,文章重点描写了哪几天?

发现秘密的那天(8-20),发现秘密后的第二天(21-23),老班长牺牲的那天(27-35)。

五、一句坚定的嘱托

在这“三天”中,一定有一些特别的画面拨动你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到你觉得最能打动你的画面,和大家分享。

(提示:

默读中圈点勾画做批注,可以从修辞、人物描写的角度着手)

(一)发现秘密的那天(8-20)

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紧皱眉头硬咽下去。

(动作描写)

从“硬咽”读出了老班长吃得很辛苦,吃不下去了,还要强忍着用力吃下去。

学生再读,读出老班长难以下咽的感觉。

从“嚼”字可以看出,把三个病号带出草地,老班长觉得再难吃也要吃,因为他要保存体力。

从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动作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老班长是个为了战友宁愿牺牲自己的老红军。

老班长是个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人。

老班长是个忠诚于党和革命的老红军。

老班长的高大形象就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注意“嚼”和“硬咽”要重读。

2、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

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语言描写)

从“多少”“一条”“摸”中看出了找鱼饵的极其艰难,学生再读,读出老班长的艰难。

过渡:

是呀,老班长心中一直记得指导员的嘱托———(出示句子,齐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二)发现秘密后的第二天(21-23)

刚才大家抓住老班长的动作、语言感悟得很深,那么,在发现秘密后的第二天,你发现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异样的变化?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

他笑着说:

“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唉!

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说:

“怎么了,吃不下?

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笑——收敛了笑容——一丝笑意

大家怎么理解老班长的这些变化?

1.老班长一开始的笑是装出来的笑,因为小梁已经发现了他的秘密,其他人也可能

知道了,他想让大家都轻松一点。

2.老班长只露出一丝笑意,说明老班长对当前的情况也不乐观,他既高兴也担心。

担心自己能不能带领战士们走出草地。

老班长的心里其实只有一个念头,他的心里只想着一句话———(出示,学生齐读)

如果你是老班长,你会怎么读这句话呢?

坚定的语气

最后,我再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发现秘密后的第二天这三个自然段。

(三)老班长牺牲的那天(27-35)

在老班长牺牲那天,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里有两个省略号,思考这省略号有什么作用,你能把它读好吗?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

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

”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

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

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1.一个省略号是老班长因为快要牺牲了,无力说话,所以断断续续。

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

奄奄一息的人无力的话语,要读得缓慢、沉重、微弱。

2.第二个省略号是老班长牺牲了,话音就这样中断了。

是啊,到最后一刻,他惦记的还是党,还是革命,还是战友,他想的还是———(再读)

说到这里一心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老班长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

最后,让我们轻轻地读好老班长最后说的两段话。

学生齐读。

六、一种永恒的精神

同学们,长征途中像这样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英烈,又岂止老班长一人呢?

茫茫草地,皑皑雪野,铁索桥头,金沙江畔……到处书写着催人泪下的故事,到处在向英烈默默致敬!

革命先烈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有一首名为《过雪山草地》的诗这样赞美他们,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

师生齐读: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附: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舍忠

己于

为革

人命

13*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理解“威胁、弥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敛”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互交流最感动的地方。

3.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颧”字的读音是“quá

n”;

“弥”字的读音是“mí

”,不是“ní

”。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并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表达运用

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话;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红军故事娓娓道来,一颗红星亮闪闪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关于红军长征你了解多少呢?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有关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课件出示:

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

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地,一起去看看那位伟大的老班长。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让学生轻松地感知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板块二文本故事初次读,班长形象眼前现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quá

n颧骨两bì

n鬓威胁喜出望外收敛弥漫衰弱瞻仰奄奄一息

3.检查学生读准字音。

“鬓”字是前鼻音;

“颧”字读“quá

n”。

4.借助查阅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互相交流理解不懂的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概括,全班同学补充: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6.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故事的发展,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7.学生汇报结果。

教师板书。

(板书:

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自由朗读课文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再到要求掌握课文中字词的正确读音;

最后是概括文章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板块三文章描写细细品,红军精神心中立

1.学习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

●画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在文中寻找重要信息。

②在自己读完之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重点交流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①指名读外貌描写部分。

②提示:

重点从“背有点儿驼”“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等描写去感受人物形象。

③预设:

快四十岁,却显得苍老,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

2.合作学习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

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预设1:

班长因为没有吃的感到忧虑,所以他整夜合不拢眼。

预设2:

从“喜出望外”可以看出发现了鱼,对班长来说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3)指导朗读:

分男女生读。

(4)小结:

抓住关键词体会老班长的心情。

(5)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再读一读。

①学生交流。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

“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啊?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

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②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③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可贵精神。

3.学习第三部分,感悟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1)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

(2)老班长奄奄一息,却为什么不喝鱼汤呢?

(3)学生交流。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4)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的学习向导,深入文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

板块四“金色鱼钩”入人心,革命精神世代传

1.学习第四部分。

(1)老班长永远留在了那片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鱼钩。

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探讨。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在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

(2)写写你想说的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老班长,我想对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写话形式结束课文,不仅升华主题,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

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在课文导入时也别出心裁,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带着问题阅读文本。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篇幅较长,不过好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快速阅读课文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语文要素

阅读: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关注人物的言行,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人文主题

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关注人物的言行,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完成本课“预习卡”。

2.查找关于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配乐朗诵诗词,渲染情境,从毛泽东的古诗《七律·

长征》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然过渡到本文,用探究式的提问激发学生继续读书的强烈愿望。

一、诗词渲染,情境导入

1.情境:

教师配乐朗诵《七律·

长征》。

2.说一说:

听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3.导入: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无数红军战士历尽了千难万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走进一位老班长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

老班长外貌什么样?

课文讲了关于他的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要点1:

认读新词,读准字音。

奄奄一息 重重叠叠 瞻仰 抽噎 回味 收敛 搪瓷碗 和着青稞面

热气腾腾 威胁 衰弱 勉强 粗糙 搀一段 红锈

要点2:

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尝试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4.小组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文中的哪个人物最令你印象深刻?

5.小组交流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及时引导学生将本课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作比较,发现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促进学生实现学法上的迁移运用。

 

6.师生交流:

联系之前学过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你觉得两篇文章有什么相似之处?

两篇文章都表现了革命者的高尚品质。

两篇文章都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7.提示方法:

读这篇文章时,要关注老班长的言行,体会他的品质。

三、品味言行,感悟品质

1.自读课文,记录感受。

默读课文,注意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用批注记录自己的感受。

2.朗读句子,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梳理老班长令人感动的言行,然后交流读后的感受。

在交流中,教师随机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感受:

虽然可以钓鱼吃,但情况并不乐观,老班长用善意的谎言来稳定大家情绪的举动,令人感动;

老班长的行为引起了小梁的怀疑。

要点:

说谎。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老班长要优先保证伤员的营养,但自己的身体也不能垮掉,于是自己强忍吃下这些难以下咽的鱼骨头,这一场面令人感动、让人心疼;

小梁目睹了这一幕,替老班长感到难受。

吃鱼骨。

预设3:

课文第13自然段。

老班长的话真诚、感人——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不论多苦多难,哪怕牺牲自己,他也要带战士们走出草地;

小梁明白了老班长的心意,但也更为他担心了。

坦白。

预设4:

老班长为了让战士们喝下鱼汤,用命令的语气提出要求,语气虽然强硬,但非常感人;

小梁被老班长的行为感动了,淌下了热泪。

命令。

预设5:

他微微地睁开眼晴,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把文章对老班长神态、言行的描写放到情节的发展中去体会,可以发现,随着情节的推进,作者对老班长的描写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从这一变化中,可以进一步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