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752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外国哲学论文哲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Korsch;

Marxism;

philosophy;

totality;

  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1886-1961),被称为西马的亚圣,1923年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引起了国际共产主义内部的轰动和混乱,被共产国际视为异端,在1926年被开除出党。

在这本着作中,柯尔施用一种新的视角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问题,批判经典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倾向,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现实的活动相结合,通过总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实现无产阶级的成功。

尽管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在当时遭到批评,并被认定为反马克思主义者,在当今也遭到了国内外学者对其思想的质疑,但是他的思想中的某些方面仍值得去研究,进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一、柯尔施总体性理论背景

  柯尔施蛰伏二十余年完成了着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这本书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争论。

因为他在书中直接攻击第二国际和列宁主义,他们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来代替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并认为列宁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强调唯物主义忽略辩证法,造成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基本倾向,因此列宁哲学不能成为如今需要的哲学,所以他主张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最终遭到严重的批判,并被开除出党。

  柯尔施总体性理论的提出要归结于他丰富的活动经历。

1912年他在英国从事研究,期间受费边社改良思想影响,强调主观因素的作用。

费边就是,要采取和平的方法实现资本主义的改良。

恩格斯指出:

他费边的根本原因,就是和平主义,这就是他们的基本原则。

[1]3但是他不是庸俗地强调主观精神,而是注重实际努力和行动的。

另外在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资产阶级采用更加隐蔽的剥削方式,暂时安慰工人阶级情绪,使一些工人肯定马克思哲学内容。

1914年柯尔施参加一战,但他坚持战争,坚持费边渐进的和平进入的理想。

在《什么是社会化?

》一书中,他主张用公社去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使他走近了马克思主义。

  欧洲工人运动特别是巴黎公社失败之后,工人运动处在低潮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也把重心转移到理论研究,于是第二国际的考茨基等机会主义者就把马克思主义简单的理解为经济理论,破坏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特征,这使柯尔施又开始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行新的探索。

德国十一月

(1)失败后,他第三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因为这些哲学家把马克思主义形而上学化,抛弃辩证法的实质,这使他开始进行新的理论探索。

针对苏联进行的布尔什维克化运动,柯尔施认为第三国际的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违背了工人运动实现工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初衷,也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

柯尔施认为,不应采取灌输方法强行进行意识形态的培养,灌输只是一种临时需要而不能成为永久美德,列宁的这一做法完全是和策略的考虑。

这些争论在理论上都表现为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联系,所以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求解决之法。

  二、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

  柯尔施与第二国际争论主要表现为第二国际的性丧失以后,他们不再能理解资产阶级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在柯尔施看来,这些关系的厘清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去。

对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列宁哲学上,列宁虽然承认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但是从党的工作出发把哲学上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绝对化、二元化、非哲学化。

  

(一)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

  在国际共产主义经历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失败和第二国际的瓦解后,柯尔施对西欧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后指出资产阶级哲学家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哲学内容;

经典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没有任何关系;

而研究哲学的者们却用别的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2]4并得出马克思主义缺乏哲学内容,需要得到哲学补充的结论。

  柯尔施对此提出了批评。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哲学内容,这些马克思主义者否认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只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科学层面解释为实证科学。

柯尔施认为造成割裂的原因在于:

首先,他们完全忽视黑格尔哲学,实质上就是不能从总体上看待历史和逻辑的发展。

在19世纪后半期的资产阶级学者中,存在着对黑格尔哲学的极度漠视,这与完全不理解哲学与现实、理论对实践的关系相一致,但这种关系却构成了黑格尔时代的全部哲学和科学的生存原则。

[2]3其实,柯尔施更加强调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黑格尔辩证法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实现了伟大变革,即立足实践;

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3]115-117其次,19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的性逐渐丧失,最终走向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道路。

最后,错误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到的废除哲学.废除哲学实质上是废除资产阶级哲学,而不是哲学本身。

废除哲学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是个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哲学为了最终走向灭亡必须不断地强化自己。

[4]

  柯尔施与第三国际的冲突主要在于苏俄开展的布尔什维克化运动,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唯一正统的理论,排斥其他哲学派系,尤其是列宁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做解释时,把意识和它的对象严格分开,把它当作和存在同时存在的东西。

他集中批判了列宁哲学,指责列宁是一个策略家而不是真正的家,如果说第二国际忽略了意识形态问题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危机,列宁在夺取政权后没有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也会带来灾难,他从党的工作角度来看待哲学,确保党的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并不是从唯物主义本身的角度去看待理论和实践的,用一种非哲学来理解哲学问题,本来就是一种形而上学和实用主义。

列宁只是根据非哲学的考虑和结果来决定哲学问题。

他并不是根据这些哲学问题的理论内容和哲学内容来判断他们。

[2]78-79

  列宁保留了黑格尔哲学的绝对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成就,退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实现的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颠倒的阶段,把它看成是用唯物主义代替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这种颠倒只是术语的变化,把物质的绝对化来精神的绝对化,列宁回到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绝对对立,而这种对立曾经构成了划分17世纪和18世纪启蒙运动两大流派的那种哲学争论甚至某种宗教争论的基础,[5]而且更严重的是,他停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超越的思维立场上重新看待马克思主义,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二元化。

  列宁及其追随者在辩证法上采取直观的态度,认为认识是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被动和直观反映,把认识看成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过程,一种趋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完全破坏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有了这些话,马克思的实践严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就衰变为一种可与最典型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相比的二元论。

[2]83

  柯尔施认为,列宁哲学带来另外一个严重的结果就是使哲学无法促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因为当形式不能反映现实,那么这个形式就变得不再有价值可言,而列宁哲学恰恰违反了辩证法的精神。

列宁还坚决任何对这种唯物主义的质疑,对党内的哲学的过于苛责,他把这种唯物主义变成了永恒的评价科学成就的标准和权威。

这种统治被运用到一切领域,包括自然科学、艺术等,最终变成一种意识形态的专政。

列宁没有意识到当前无产阶级仍生活在资产阶级提供的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有差距,即无产阶级自身马克思主义素养没有达到与理论相一致的水平,柯尔施认为这种灌输被运用到人民群众的全部精神生活中去得到的只能是教条而不是理论。

  

(二)柯尔施总体性理论内容

  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总体

  柯尔施在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性后,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的,其基础是以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更为确切的说,它是一种把社会作为获得整体来理解和实践的理论。

[2]22-23这种总体性以哲学和实践为内容的,这更表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理论,还是一门实践哲学。

在马克思那里,理论总是置于历史运动之中,并在历史运动之中反思自身、发展自身,这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重要内容。

[6]但是第二国际完全错误的理解了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

在他们看来资产阶级的必须要通过具体的才能实现,哲学是一种远离现实的空洞理论,因此要把黑格尔哲学推向一边,还在于他们不了解黑格尔哲学和同时代的之间的相互联系,割裂了思想运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这种误读也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实证科学,忽视马克思主义性。

他们承认经济和的联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但是他们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时候,不再重视精神因素,导致了意识被当作是一种被动反映,割裂了精神和存在的统一关系,造成它们的二元对立。

这些经典马克思主义者产生误解原因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较后阶段,即工人运动的低潮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把重心放到资本主义经济批判上去,暂时停止了哲学批判,它们经济的的和意识形态的要素,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进一步分离出来了,[2]24这让他们以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不再重视资产阶级哲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了。

但柯尔施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中解释道: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不再直接涉及工人运动的实践,但他们的理论还是不断进展到从未有过的理论上尽善尽美的较高水平。

[2]70其实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被深深地隐藏起来,从表面上看是分离,但是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组成部分-不仅包括对资本主义时代的物质生产关系的批判,而且还包括对它的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的批判.[2]45

  柯尔施指出,资产阶级哲学家采取非辩证和观念的形式对待资产阶级哲学,造成了19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哲学观的缺陷:

第一,由科学变成实证,把哲学当作纯粹的观念。

第二,地域的局限性,德国哲学家没有意识到也不会意识到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德国哲学体系在其他国家的兴盛。

第三,阶级立场的局限性,资产阶级依靠自己的历史观不能理解纯粹哲学发展与资产阶级发展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如此,资产阶级才完全漠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关系。

他们把直接的经济尤其是被当做无产阶级的目的,这完全马克思主义,割裂马克思主义和实践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培养基中产生的,所以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研究和在事业中不仅注重理论的研究,而且重视实践性,同时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科学的又是的,即把消灭哲学和实现哲学相结合。

消灭哲学是指对旧的存在的资本主义的哲学进行批判和最终的消灭,而不是像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理解的那样用实证主义的观点消灭全部哲学。

实现哲学即是批判对现实世界和社会现象进行纯粹的解释,是应该超越旧的哲学,把改变现实世界的和批判的理论内化到实践中去,致力于对现存世界的和人的真正解放。

即哲学的世界化或世界的哲学化.

  2.批判性和性相结合的总体

  柯尔施认为社会由经济法和国家纯粹的意识形式等三个方面组成,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单纯的看待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却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它们。

这种总体论就是区别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种专政不仅包括经济和方面,而是包括思想、文化、教育、心理结构、日常生活等在内的全面控制和操纵。

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在总体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全面的,并积极创造条件,迎接高潮的到来.[7]柯尔施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都是从整体上进行的,必然也包括对社会意识形式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性和批判性就是体现在对社会总体的把握上,即看成是实践为活的总体的社会理论。

正如PA戈尔曼论述: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基本假定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总体加以说明,在这一不可分的整体中,每一要素都支持并反映其他的要素。

[8]237在当时,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及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者辩证法把历史发展过程视为人的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看作经济和实证的机械理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

像考茨基那样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经济主义,人在社会现实面前,其主动性的作用失去了意义,无产阶级的反抗毫无意义,坚持资产阶级的自动;

或者强调社会的改良,用新康德主义哲学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柯尔施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镜子似的直观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历史是相互联系的,柯尔施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和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马克思主义要获得发展和蓬勃的生命力,就要立足实际,打破庸俗和片面强调实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批判性的理论,是一种关于包括整个社会一切领域的社会的理论.[2]28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本质上都是辩证法,对于要划清二者的界限的做法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和的辩证法是一个整体,它是废除资产阶级的纯实证科学的局限性的新哲学。

  3.是哲学性和性相结合的总体

  柯尔施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是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中进化产生的。

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不能仅仅从观念上来理解,也要从总体上把握其思想运动和运动两者之间的联系。

德国古典哲学并不是一种纯粹观念,而是包含着精神的,体现着实践的,曾经在资产阶级实践中确实发挥着作用。

资产阶级的运动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无产阶级的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四者之间,体现的是生活只有一个.换句话来说,柯尔施认为法国大是以思想所给出的形式而得到安放和表达的,德意志民族和法国大其实是共同完成着同一件事,德国在思想上参与着法国大所开创的这样的一个现代的生活和秩序。

所以黑格尔说:

最终展开的形式是思想给出的.因此,柯尔施在自由原则上认为德国古典哲学是参与者法国大的事业,二者互为内容,现实本身是有思想的,是有意识形式的,思想和是现实的共同的参与者。

他通过分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四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借以说明同时期的思想运动和同时期的运动的关系,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现实体现和理论指导。

他通过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方面,企图用意识形态来解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危机,用总体性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指导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理论又是实践的,但是第二国际经典马克思主义者不明白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忽视哲学和的关系,只是局限在经济上,陷入改良主义。

以考茨基为主的思想家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经济,其他一切都是建立在经济之上的,法和国家是依附于经济的,纯粹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之外虚假的意识.柯尔施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解释马克思主义,批判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出马克思主义包含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现着实践的内容,是具有性和批判性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于其他资产阶级的理论,就是强调过要消灭全部哲学,但是这里的全部哲学在柯尔施看来是资产阶级哲学,无关哲学本身。

柯尔施认为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于其他资产阶级理论得地方。

它是这样的一种唯物主义,它的理论认识了社会和历史的整体,而它的实践却颠覆了这个整体。

[2]38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立场的弱点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黑格尔因素抛弃,把精神因素远离,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内容的消失,并被他们机械地发展成经济决定论,把理论和实践割裂。

在社会历史领域同样如此,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叙述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时,把其荒谬的看成支配社会的永恒真理,历史在这个时候变成非历史性质。

这种非历史性的原则就是把一种生物角度的进化论原理应用于社会领域,必然社会,他们采取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社会这种变革不应该使用在历史的前进中,这完全是一种资产阶级封闭性的体现。

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经过黑格尔哲学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哲学,它成为可以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理论.在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发展贯穿社会历史的整个过程中,把意识形态归结为经济形态的产物,打碎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性,从而超越资产阶级哲学。

  三、柯尔施总体性思想的历史影响

  柯尔施对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总结后,指出当时工人运动的失败是由于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把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的黑格尔精神因素抛弃,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哲学,忽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性。

他指出第二国际把马克思主义总结为科学实证主义,强调经济决定论,消极等待资本主义的自动。

柯尔施认为当时的资产阶级已不再是的,他们不能理解资产阶级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联,而马克思主义却可以帮助其理解资产阶级哲学和之间的关系以及和马克思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他通过哲学来打通和理论状态,重建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的关系。

  柯尔施的总体性理论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

当时的西方主流思想界并不认同马克思的哲学地位,认为马克思只是一个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如伯恩斯坦就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单纯的解释为经济决定论,把资本主义的任务看成是一种宿命,坐等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

具体来说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必会引发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这个矛盾不会消失,继而引发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必然带来无产阶级。

柯尔施认为不是要消极等待而是要跳出窠臼,肯定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哲学内容,阐释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用的主体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总体性理论去实现任务。

柯尔施的总体性理论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彻头彻尾的哲学,具有哲学性。

他对资产阶级的哲学家和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具有合理的地方,对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阐述是不可否认的。

  总体性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柯尔施在其着作中开始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批判,之后成长起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就是继承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流派之一。

与柯尔施齐名的卢卡奇在他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物化意识,社会中的每个人成为单一的原子似的个人,社会上的一切都能被计算都趋向合理化.如马克思在所描述的: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熟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

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9]468-469资产阶级出现二律背反的难题:

理性与非理性的断裂,卢卡奇为此把哲学和的辩证关系统一起来,把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无产阶级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将使命寄托在掌握了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身上,从而把握住历史。

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尔库塞在其着作《单向度的人》中,批评了意识形态问题,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人们被合理化,被经济所奴役,失去自由,成为单向度的状态。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中,一直继承着批判的传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带来的机器化和合理化,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失去自由,失去个性,并产生了许多工业化问题。

对于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的合理化物化和无产阶级在走向共产主义的过程中防止自身无产阶级意识自觉性淡化的问题,总体性原则确实在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7卷[M].:

人民出版社,1974.

  [2]柯尔施。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重庆:

重庆出版社,1989.

  [3]王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

(2):

113-115.

  [4]陈学明。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哲学--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所给与我们的启示[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5):

19-26.

  [5]转引自冬青。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当代意义[D].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5-15.

  [6]仰海峰。

观念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本质--重读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J].南京社会科学,2007(4):

45-49.

  [7]张和平。

评柯尔施的总体性理论[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40

(1):

6-11.

  [8]罗伯特戈尔曼,主编。

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M].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9.

 [9]马克思。

第4卷[M].:

人民出版社,19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