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7527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第三节 关注癌症练习 苏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对癌细胞的理解

(1)一般来说,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的分裂能力越小,反之亦然。

从这一角度看,癌细胞是一类畸形分化或不能正常分化的细胞。

(2)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都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而细胞的癌变则是细胞的一种不正常的变异。

(3)对癌细胞的特征,主要抓住“不死的细胞”、“变态的细胞”、“扩散的细胞”三方面。

3.癌症发生的机理

1.一个患有原发性胃癌的病人,在体检时为什么会在肝脏部位发现癌细胞?

答案 细胞癌变后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癌细胞易于浸润周围健康组织,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至身体的其他部位并增殖,故原发性胃癌患者,可能在肝部存在癌细胞。

2.下图是培养人体内两种细胞时,细胞在培养瓶壁的生长和分布情况,图中所示细胞最可能是癌细胞的是哪一种?

答案 癌细胞可以不受控制地增殖;

正常的细胞生长到彼此接触时,分裂活动就停止下来,而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增殖。

从图中可以看出a细胞属于正常细胞,而b细胞则属于癌细胞。

3.正常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吗?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案 存在。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4.肿瘤与癌症是不是一回事?

试进行说明。

答案 肿瘤与癌症不是一回事。

根据肿瘤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不转移,逐渐增长时仅是压迫周围组织。

(2)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易转移,可以向周围扩散,破坏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又叫癌肿或癌瘤,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癌症”。

1.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多,易分散

C.癌细胞分裂速度快,无分裂间期

D.只有病毒能诱发细胞癌变

问题导析

 

(1)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减少,所以易分散。

(2)癌细胞分裂速度快,需要蛋白质较多,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存在分裂间期。

(3)能诱发癌变的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答案 A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  )

(2)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3)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4)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癌蛋白高度表达,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会使肿瘤抑制蛋白不能正常发生。

(5)致癌蛋白的过剩或肿瘤抑制蛋白的缺失,导致突变细胞过度增殖。

答案 

(1)√ 

(2)×

 (3)√ (4)×

 (5)√

二、我国的癌症防治

1.我国的肿瘤防治策略

(1)对常见肿瘤的综合防治措施: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相结合。

(2)“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①一级预防:

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②二级预防:

防止致癌因子的影响。

③三级预防:

(3)在肿瘤的治疗上,采取多种方法并举,并能积极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

2.癌症的治疗方法

(1)手术切除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能最快地切除癌症的原发病灶,对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2)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照射病灶,杀伤特定部位的癌细胞。

(3)化学治疗是运用药物阻止有丝分裂间期DNA的复制或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而且能消灭扩散到全身的癌细胞。

(4)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目前,治疗癌症的大多数药物,其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机理是什么?

据此,请你推测这些药物有何副作用?

答案 治疗癌症的大多数药物的设计,都是建立在阻止有丝分裂间期DNA的复制或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的基础上,据此可推测,相关药物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干扰正常的细胞的分裂增殖。

2.手术切除一定会达到根治效果吗?

为什么?

答案 不一定。

由于癌细胞具易扩散转移的特征,若扩散至其他部位则即使切除病灶,也还可能在其他部位发现癌细胞。

3.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答案 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的继续保持正常的分裂能力,继续分裂。

有的逐渐失去分裂能力发生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

正常的细胞分化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细胞和组织,但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化疗”是控制癌细胞增殖的方式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

如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

B.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不受密度因素的限制而不断分裂和生长,无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

C.据图可知最初给药后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而每次给药后癌细胞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

D.据图可知为了使癌细胞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可以在化疗过程中加大给药剂量或缩短给药周期,而不会引起较强的副作用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而DNA只有在分裂时因DNA复制解螺旋导致稳定性降低,易使遗传物质改变。

(2)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失去了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

(3)由图可以看出,给药后癌细胞的数量和正常细胞的数量都有减少,说明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给药后一段时间正常细胞再生恢复到原数目的速度较快,所以只要适当控制给药时间的间隔,其疗效还是很显著的。

答案 D

(1)手术切除和化疗是为了杀伤特定部位的癌细胞,而放疗则对人体全身具有治疗作用。

(2)目前癌症的手术切除仍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3)治疗癌症的大多数药物的设计都是建立在阻止蛋白质合成和纺锤体形成的基础上。

答案 

(1)×

 

(2)√ (3)×

1.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  )

A.游离组织,形态改变

B.核增大,染色加深

C.膜通透性增大,运输功能降低

D.酶活性降低

解析 B、C、D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癌细胞的三个特征,即“不死的细胞”、“变态的细胞”、“扩散的细胞”。

2.

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协调表达

C.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突变

答案 C

解析 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

3.

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

B.由于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肿瘤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

C.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

D.从媒体广告上看,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在95%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

解析 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思维活动的广泛性。

目前对于癌症的治疗有一定进展,但并无特效药。

4.

如图为癌细胞产生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癌因子是癌变的外因,基因突变是癌变的内因

B.癌细胞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因此易患癌症的多是老年人

C.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是癌细胞易扩散的原因

D.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形态异常,细胞分化正常

解析 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作用于染色体上的DNA,导致基因突变,因此A正确;

癌变是多个突变基因累积的结果,B正确;

癌变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下降,从而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C正确;

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形态异常,细胞分化异常,变成无限增殖的细胞,D错误。

5.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出现了多种癌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请回答下列有关癌症及其治疗的问题:

(1)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形成的。

通常能够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

A.甘油B.肝炎病毒

C.尼古丁D.丙酮酸

(2)化学治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

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

(3)在体外培养10个癌细胞36h后,癌细胞数目达到了80个,据此推测该种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为________h。

答案 

(1)BC 

(2)间 (3)12

基础巩固

1.与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相关的细胞变化是(  )

A.细胞凋亡B.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D.细胞衰老

解析 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都属于人体细胞的正常生理,而细胞癌变导致癌症,严重时威胁生命。

2.(多选)下列属于细胞癌变机理的是(  )

A.原癌基因发生突变B.自然发生的

C.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衰老的必然结果

答案 AC

解析 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周期异常。

3.人体中的某一体细胞,如果连续分裂60次以上还在继续分裂,此细胞很可能是发生了(  )

A.分化能力增强B.全能性增强

C.衰老D.癌变

解析 人体内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50次左右就停止分裂了,只有癌变的细胞才不受机体控制,持续恶性增殖。

4.人类在与癌症的抗争中,逐步积累了治疗癌症的经验,研制出有效的抗癌药物,形成了多种科学的治疗方法。

下列治疗方法中将有可能成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是(  )

A.放射治疗B.化学治疗

C.手术治疗D.基因治疗

解析 癌变是基因突变的过程,治疗癌症最根本的还是基因治疗。

5.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存在于癌症患者染色体上

B.只存在于被紫外线辐射后的人体染色体上

C.只存在于被病毒侵染后的细胞的染色体上

D.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

解析 原癌基因在人和动物细胞内普遍存在,只不过在正常情况下处于抑制状态,只有当它们被激活时才使细胞发生癌变。

6.下图是四种人体细胞的培养结果,图中所示细胞最可能是癌细胞的是(  )

解析 癌细胞之间无接触抑制现象。

巩固提升

7.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的原因是(  )

A.烟焦油黏于肺泡壁,使肺泡失去弹性

B.烟焦油能导致机体产生原癌基因

C.烟焦油能激活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D.以上都正确

解析 烟中含有的化学致癌因子烟焦油,能激活原癌基因,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8.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癌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经常食用烧烤的食品

B.夏天应尽可能延长日光浴时间

C.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罐头

D.煤焦油含量低的香烟不会诱发癌症

解析 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香烟中的煤焦油等是化学致癌物质。

夏天日光浴时间不能过长,因紫外线辐射过强,而紫外线是物理致癌因子。

9.有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的扩散,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则对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解释是(  )

A.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糖蛋白,由此阻止癌细胞侵入其他组织

B.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C.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凋亡

D.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

解析 癌细胞体内易扩散转移的原因是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10.2012年3月某省在一次毛巾产品抽查中,在一些容易褪色的毛巾中检测出强致癌性物质联苯胺超标。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联苯胺在人类的肝细胞中显现出可致癌的特征

B.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C.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联苯胺”有可能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D.目前医学上常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解析 DNA复制发生于间期,药物作用时间为间期。

11.据报道,近年来儿童中白血病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而广州儿童医院的一份调查显示,最近就诊的白血病儿童患者中,90%的家庭曾进行过豪华装修。

(1)在家庭装修中,有哪些因素可造成造血干细胞产生癌变?

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两种)。

这些因素是如何使造血干细胞癌变转化成癌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疗白血病的方法之一是化学疗法,其中化学药品羟基脲、阿糖胞苷等能干扰DNA的合成,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对上述药物最敏感的是处于________期的恶性肿瘤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苯 甲醛(或辐射) 致癌因子(苯、甲醛、辐射)使造血干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使正常的造血干细胞转化成癌细胞

(2)分裂间 化学药品羟基脲、阿糖胞苷等能通过干扰DNA的合成而杀伤恶性肿瘤细胞,只有不断分裂的细胞才会进行DNA的复制

解析 白血病简称血癌,其细胞发生癌变的机理是由于致癌因子引起基因发生突变。

在家庭装修中,油漆中的苯、木材中的甲醛和地面装饰材料中的辐射物等都有一定的致癌性。

化学药品羟基脲、阿糖胞苷等能干扰DNA的合成,从而阻止细胞的增殖。

细胞对上述药物是否敏感,取决于细胞所处的时期是分裂间期(DNA复制)还是分裂期。

12.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请设计实验验证新型药物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是否有疗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材料:

锥形瓶2个、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箱、培养液、新型药物X、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肿瘤细胞等。

(1)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消毒后的洁净锥形瓶,标号A、B;

②a.分别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A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在B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培养液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假设肿瘤细胞不贴壁生长),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相应的结论

a.如果A和B中的肿瘤细胞数目差不多,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如果A中的肿瘤细胞数目比B中的多,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a.等量培养液

b.适量新型药物X 等量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c.在两锥形瓶中放相等数量的肿瘤细胞,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

d.计算肿瘤细胞的数目

(2)a.该新型药物X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没有疗效

b.该新型药物X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没有疗效,可能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c.如果A中的肿瘤细胞数目比B中的少,说明该新型药物X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疗效

解析 设计实验应遵循以下原则: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性原则,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应该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一个加药物X,一个加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两个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癌细胞,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计算癌细胞数目。

在设计实验时要把握对照原则,并控制单一变量,学会常用的词汇(如等量、等体积、相同环境等)。

走进高考

13.(2014·

四川卷,7)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解析 A项,恶性肿瘤细胞(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容易分散转移。

B项,由题意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表达的结果是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故其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项,复合物由细胞外蛋白TGFβ1诱导产生,然后转移至细胞核内起作用,实现了细胞外与细胞核之间的信息传递。

D项,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当体内恶性肿瘤发生时,该受体蛋白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说明靶细胞未发生癌变,仍能正常凋亡。

14.(2012·

江苏卷,20)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

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

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

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解析 从题干可知癌细胞是未分化状态,与正常分化状态不同,A错;

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反相关,B错;

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使之失去癌细胞的特性,C对;

胚胎细胞属于正常分化,D错。

15.判断:

(1)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2012·

课标全国卷,2A)( √ )

(2)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课标全国卷,2B)( √ )

(3)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课标全国卷,2D)( ×

 )

(4)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2011·

山东卷,3B)( ×

(5)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山东卷,3D)( ×

(6)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江苏卷,5D)( √ )

16.(2009·

海南卷,4)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细胞癌变可以由病毒感染引发

C.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D.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