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7679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阳劲嘉黔灵广场岩土勘察文字报告教材Word下载.docx

2、岩石试验报告

3、水质分析报告

4、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

一、工程概况

(一)拟建工程概况

受贵阳创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其拟建劲嘉•黔灵广场A、B、C栋、裙楼及地下室基坑边坡的岩土工程勘察详勘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北京西路和枣山路交口东侧约160m处,和贵州省高速公路公司相邻,交通方便。

拟建建筑物工程特征见表1:

拟建筑物工程特征表表1

建筑物

名称

建筑面积

长×

宽(m2)

结构

形式

基础

层数

(F)

基础荷载(KN)

±

0.00

标高(m)

地下室层数及深度(m)

一般

最大

A栋

57.8×

20.3

框剪

桩基础

独立基础

38

35000

1075.80

-4F

-16.5m

B栋

31.5×

25.8

C栋

23.3

裙楼

8962.34

3

7000

本工程建设单位:

贵阳创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本工程设计单位:

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执行国家现行标准有: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

4、《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9、《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8-99)

10、《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1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1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甲方提供的勘察委托要求、拟建物一层平面图及勘察合同。

(三)勘察目的及任务

根据现场踏勘及拟建物结构、荷载特征,结合勘察委托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本次勘察工作任务如下:

1、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范围;

2、查明场地内溶沟、溶槽、溶洞、土洞的分布范围、大小及埋深;

3、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对砼的腐蚀性;

4、查明场地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承载力,为基础设计提供计算参数;

5、查明地震烈度,划分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稳定性;

6、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分析其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防治处理方案、意见;

7、评价岩、土的建筑适宜性,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建议。

(四)勘察等级及方法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1及条文说明规定,拟建物为38层附4层地下室,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

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场地岩土种类较多,分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勘察委托书、拟建物建筑特征,荷载强度及相关规范要求,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本次勘察工作方法为采用工程测量﹑钻探、钻孔超声波测试,地微震测试,抽水试验及室内岩土测试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工作采用的具体工作方法及成果如下:

1、地表调查

了解场地及周边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岩性、产状及分布,岩溶分布和发育状况,水文地质情况,不良地质现象和当地建筑经验,为勘察施工提供指导依据。

2、钻孔定位测量

本次钻孔定位测量由我公司根据业主提供的拟建物一层平面图和规划总平面图,通过建设单位现场提供的拟建物规划控制点、角点使用全站仪按照底层平面图进行钻孔定位测放。

控制点为甲方现场提供的3个GPS点:

K1点:

X=2943195.176、Y=369919.437、H=1076.667m;

K2点:

X=2943168.426、Y=369866.872、H=1075.647m;

K3点:

X=3043134.384、Y=369908.206、H=1075.222m,并按设计提供的建筑物角点坐标(见总图或钻孔平面图),在图上读取各钻孔点坐标,依各钻孔点坐标进行测量放孔。

钻孔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高程引测自K2点处H=1075.647m。

各控制点及角点位置详见规划总平面图及钻孔平面布置图。

3、工程钻探方案

(1)钻孔布置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拟建物底层平面柱位图,结合拟建物结构特征及荷载大小要求,按《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关于岩溶地基的规定按一柱一孔进行布孔,本次勘察共布置主楼及地下室勘察钻孔145个,边坡勘察钻孔44个。

(2)钻孔终孔深度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4.1.18条规定,终孔原则:

主楼部分进入中风化完整基岩5D且不小于13.0m,裙楼部分进入中风化完整基岩3D且不小于8.00m,边坡孔钻入地下室底板以下5m稳定岩层。

(3)钻探工艺

采用国产油压XU-100型钻机共6台进场进行岩土钻探。

土层采用φ108mm冲击钻进,全采土芯;

基岩采用φ91mm清水合金回转钻进,控制回次进尺,以保证岩芯采取率达到规范要求。

4、简易水文观测

详细测量各钻孔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

5、钻孔超声波纵波速测试

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第6.2.7条规定,为划分岩质单元、确定岩体质量等级,评价岩体完整性,针对主楼钻孔进行孔内超声波测试,自基岩面起测至孔底,检测精度为每20cm测试一点。

本次勘察共测试钻孔57个,计821.60m,完成测试点4108个。

6、地微振测试

场地上部平均土层覆盖层厚度约8.0左右,地面三个测点分别为A、B、C点。

其中A测点在ZK59号钻孔与ZK60号钻孔连线中点处,B测点在ZK109号钻孔与ZK110号钻孔连线中点处,C测点在ZK36号钻孔与ZK37号钻孔连线中点处(见总平面图)。

每个测点均按东西、南北及垂直三个方向进行测试,每一方向上均采集24次以上的记录,以便统计计算,减小测量误差,测试结果详见地基卓越周期测试报告。

7、抽水试验

用ZK119作抽水试验孔,孔深34.7m,用146mm口径开孔,钻至3m处变径为130mm直至终孔,抽水设备采用电潜水泵,作三次降深。

8、室内岩土测试

土样:

采集16件土样作室内常规测试。

岩样:

采集中风化白云岩22件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重度及岩块波速测试。

水样:

采取水样一组做水质简分析测试。

(五)完成实物工作量

本次勘察施工于2011年3月1日进场,采用6台XY100型油压式钻机施工,由于场地和水源问题至2011年7月15日结束外业工作。

设计布置钻孔共计189个,主楼及地下室勘察钻孔145个,边坡勘察钻孔44个。

由于场地周围建筑未拆除完毕,主楼及地下室部分施工钻孔128个,ZK6、7、8、9、16、17、27、28、137~145号钻孔由于在未拆除建筑内无法施工;

施工加孔9个,在ZK52、72、103号孔东西两侧1m分别加孔两个,在ZK73号孔东侧1m加孔一个;

施工边坡勘察孔26个,ZK158~167,ZK175~183号孔由于场地条件未进行施工。

本次勘察实际完成勘探工作量见表2: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2

序号

项目

工作内容

工作量

单位

1

工程测量

钻孔定位及高程引测

163

2

总进尺5036.30

土层钻探

1198.06

m

岩层钻探

4108.24

室内试验

土样

16

岩样

22

水质简分析

4

简易水文观测

水位观测

5

孔内超声波测试

钻孔岩质段纵波波速测试

4108/821.60

点/米

6

地微震测试

地基卓越周期(地脉动)测试

7

抽水试验

工作台班

60

小时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贵阳市北京西路右侧,贵州省高速公路公司旁边,场区地貌类型为岩溶洼地地貌,建设场地原为汽车修理厂,现已拆除上部建筑物,场地地面标高介于1074.6~1075.6m之间,场地周边为其他建筑物。

拟建物有4层地下室,地下室开挖后将在场地四周形成高约16.5m的临时性基坑边坡。

(二)地质构造

1、地质构造

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区内无大断层经过,地层分布连续,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安顺组二段(Ta2)灰白色,厚层~块状状,鲕粒白云岩,场地南部宏基比兰德正在开挖地下室,根据现场实测,场区岩层倾向62,倾角40。

2、岩石层面

根据相邻场地基坑开挖揭露的边坡地质情况统计,边坡岩石表面粗糙,层面结合程度很差。

3、节理裂隙

经现场调查统计,边坡区发育两组节理裂隙,第一组节理产状:

120°

∠70°

,间隔0.4~0.5m,延伸长度1.5~2.5m;

第二组节理产状:

260°

∠75°

,间隔0.7~0.9m,延伸长度1.8~2.6m,结合程度很差。

(三)岩土构成

场地内岩土构成自上而下为:

第四系杂填土层(Qml)、第四系残坡积红粘土层(Qel+dl)、三叠系下统安顺组二段(Ta2)白云岩组成,现分述如下:

1、杂填土层(Qml):

杂色,主要由碎石、粘土及建筑垃圾组成,结构松散,回填均匀性差,场地内大部都有分布,局部为混凝土地面,平均厚度为3.27m,最大厚度4.70m。

2、红粘土层(Qel+dl):

褐黄色,质纯,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土质均匀、密实,结构较紧,有光泽,韧性、干强度高,残坡积成因。

据其塑性状态可分为硬塑红粘土、可塑红粘土和软塑红粘土三个亚类:

(1)硬塑红粘土:

褐黄色,结构致密,土质均匀,局部夹风化岩块,网状裂隙较发育,场内大部有分布,平均厚度4.60m,厚0~8.70m。

(2)可塑红粘土:

褐黄色,结构较致密,土质较均匀,局部夹风化岩块,网状裂隙较发育,场内局部分布,平均厚度3.20m,厚0~8.50m。

(3)软塑红粘土:

褐黄色,土质松软,含水量大,主要分布于岩面低凹地段和岩溶洞穴中,分布零星。

5、三叠系下统安顺组二段(Ta2)白云岩:

灰白色,中风化,鲕粒结构,厚层~块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岩芯采取率80~90%,分布于整个场地下部,埋深1.7~17.2m。

通过对8件岩块波速值进行实测(统计结果见表3),岩块波速值在5114~5889m/s之间,平均值为5465m/s,结合地方经验取块样波速代表值为5460m/s。

分析岩体纵波速度值(Vp)以及岩体的完整系数(Kw)依规范将本场地地下岩体结构分为四类,见表4:

场地岩块波速值表3

波速值(m/s)

5670

5114

5694

5097

5889

5268

5861

5132

平均值(m/s)

5465

结合地方经验可取岩块波速代表值为5460m/s

岩体完整性分类标准表4

完整性系数Kw

>

0.75

0.55~0.75

0.35~0.55

0.15~0.35

<

0.15

结构类型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场地中风化岩体逐孔波速常见波速范围值:

最大值4005m/s,最小值3718m/s,平均值3861m/s,岩体完整性系数:

最大值0.54,最小值0.46,平均值0.50;

说明中风化岩体结构整体为较破碎,根据室内测试结果,中风化白云岩饱和单轴抗压强frk=36.7MPa,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类。

6、边坡岩体类型

基坑开挖后的边坡结构类型为层状结构,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表A-2规定,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

该边坡外倾结构面以层面和节理裂隙为主,结构面结合很差,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表A-1规定,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

(四)岩溶

本次勘察共施工钻孔163个,其中遇岩溶钻孔27个,钻孔见洞率为16.7%,而且场地内部分地段岩面高差大于5米,故场地属岩溶强发育区,岩溶具体发育特征见表5:

岩溶洞隙特征统计一览表表5

孔号

顶板标高(m)

底板标高(m)

溶洞深度(m)

顶板厚度(m)

充填物

性质

ZK2

1067.62

1064.32

3.3

2.7

粘土

溶洞

ZK19

1062.69

1059.39

3.3

1.8

ZK31

1054.22

1050.42

3.8

9.0

ZK33

1062.49

1061.89

0.6

0.7

ZK34

1052.89

1052.59

0.3

9.4

裂隙

1052.09

1051.89

0.2

0.5

ZK41

1067.66

1066.66

1052.56

1051.06

1.5

14.1

ZK42

1055.65

1054.85

0.8

9.3

1052.55

1051.55

2.3

ZK48

1062.22

1061.82

0.4

5.8

ZK49

1049.39

1048.89

18.8

ZK50

1066.57

1062.77

0.9

ZK52

1062.75

1056.25

6.5

1053.75

1053.35

2.5

1049.95

1048.95

3.4

ZK56

1065.18

1064.68

7.2

ZK57

1059.22

1058.22

9.9

1052.12

1051.92

6.1

ZK59

1065.23

1063.43

6.3

2.2

1063.23

1056.93

0.2

ZK60

1061.37

1059.57

1.8

2.2

ZK63

1058.49

1058.29

13.6

1057.69

1056.59

1.1

0.6

ZK70

1065.53

1062.93

2.6

3.1

ZK72

1051.18

1048.78

2.4

16.9

ZK73

1050.67

1047.47

3.2

20.0

ZK75

1061.14

1058.94

4.7

ZK76

1056.2

1055.9

15.5

ZK77

1063.44

1062.64

6.8

ZK86

1061.53

1059.13

8.0

1054.53

1049.03

5.5

4.6

ZK91

1063.95

1062.15

6.2

1052.15

1051.85

10.0

1050.75

1050.35

1.1

ZK99

1051.91

1049.91

14.9

ZK103

1050.98

1047.38

3.6

16.0

ZK112

1053.32

1051.72

1.6

16.5

(五)地下水特征

1、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场地下伏基岩为中风化白云岩,为含水性较好的岩层,其发育的节理裂隙为地下水流动提供了有利的渗流条件,相应为场地基岩富水提供了常年性的补给水源,使场地基岩中富存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

根据现场走访调查,场地旁边为高速公路公司办公楼,地下室一层,深度5.0m。

据参加建设人员回忆,地下室开挖时东侧靠近我场地方向无地下水,西侧远离我场地方向地下水发育,当时总共动用了4台大型抽水机抽水,方能保证正常施工,故推测我场地内地下水为岩溶裂隙水,分布不均匀,基岩层局部富水。

根据我方现场人员观测,钻孔内水位在1067.6~1069.5m之间,一部分水位在岩层内,一部分水位在土层内,由于观测时正值雨季以及施工用水和周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部分钻孔水位可能偏高。

2、钻孔抽水试验

选用ZK119号钻孔作单孔抽水试验,孔深34.7m,孔口高程1077.97m,开孔口径146mm,钻至7m处换径为130mm,钻至34.7m孔深,下设3.0m沉砂段。

单孔抽水试验分别作三次降深(S1=3.88m,Q1=2.88L/S;

S2=2.65m,Q2=2.42L/S;

S3=1.95m,Q3=1.78L/S)。

本次抽水试验参照现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和《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动水位观测时间在开始抽水后的第3、5、10、30、45、60、90分钟,以后为30分钟一次,水位稳定后为一小时一次。

第一个落程降深稳定延长时间为16小时,第二个落程降深稳定延长时间为8小时,第三个落程降深稳定延长时间为4小时。

恢复水位观测时间5小时,观测孔的水温、水位观测与抽水孔同步,抽水试验情况详见表6:

ZK119钻孔抽水试验资料一览表表6

孔口高程(m)

孔深

(m)

静止水位(m)

观测及

抽水时间

降深

s(m)

涌水量Q(l/s)

单位涌水量

q(l/s.m)

稳定

时间

(h)

水温(℃)

水位恢复时间

气温(℃)

1074.97

34.7

1068.37

2011.6.7

8:

00

2011.6.9

20:

3.88

2.88

0.742

17

12

29

2.65

2.42

0.913

8

19

9

31

1.95

1.78

0.912

28

试验条件

水泵

电潜泵

流量计

堰箱

水位计

测钟-万用电表

注:

流量依据《水文地质手册》P452.流量表。

地质出版社.1978.4

根据抽水试验资料作Q-S曲线,其曲线为抛物线特点,可确定场地地下水为潜水,抽水孔为潜水非完整井,具体见

ZK119Q-S曲线图1

根据地质出版社《水文地质手册》P546.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在抽水试验中,特选用与抽水孔近于同一轴线上的ZK109、98作水位变化观测孔。

在直角坐标系上,将抽水孔与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水位连起来,沿曲线趋势延长,与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就是影响半径R(29.8m)。

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图2

按地下水动力学中单孔潜水非完整井考虑,渗透系数K按下列公式计算:

0.732Q

K=────────────────────=0.86m/d

L+SL

S[──────+─────────]

Log(R/r)log(0.66L/r)

式中:

Q—涌水量(m3/d),取值Q=248.8m3/d(2.88l/s);

S—水位降深(m),取值S=3.88m;

L—有效进水段长度(m),取值L=25.4m;

R—影响半径(m),取值R=29.8m(由观测孔资料确定)

r—抽水孔半径(m),取值r=0.065m。

据地质出版社《专门水文地质学》1981年版“矿坑涌水量计算”中的大井法计算方法,场地地下水呈层流状态,基坑涌水量有:

logR孔-logr孔

Q坑=Q孔───────=1200m3/d

logR坑-logr坑

式中:

Q坑—基坑涌水量(m3/d);

Q孔—降深1.88m时的抽水孔涌水量Q孔=153.8m3/d;

R孔—抽水孔的影响半径,R孔=29.8m;

r孔—抽水孔的井半径,r孔=0.065m;

R坑—基坑抽水时影响半径,R坑=100m(据当地经验值);

r坑—基坑引用半径,将基坑面积等值为圆面积,经计算基坑面

积约为8900m2,r坑=(8900/π)1/2=53m;

根据现场实测水位,建议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水位高程为1068.50m。

3、地下水水质分析

本次勘察期间取地下水水样1组两件作水质分析试验,场区环境类型属于Ⅱ类(湿润区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表12.2.1、12.2.2、12.2.4具体分析如下:

按环境类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7

腐蚀介质

SO42-(mg/l)

Mg2+(mg/l)

NH4+(mg/l)

OH-(mg/l)

总矿化度(mg/l)

腐蚀

等级

300

2000

43000

10000

3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