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774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新建东部,设计上既背固有设计原则,且复无水,遂成僵局,是事先对全园未作周密的分析,不加思索而造成的。

(4)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大园总有不周之处,正如长歌慢调,难以一气呵成)。

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

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

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此有密切关系。

(5)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

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

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画家语),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书家语)。

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湖,复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

造园有法而无式。

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

计成所说的“因借(因地制宜,借景)”,就是法。

《园冶》一书终未列式。

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体宜)。

中国画的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

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

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

如果定一式使学者死守之,奉为经典,则如画谱之有“芥子园”。

文章之有八股一样。

网师园是公认为小园极则,所谓“小而精,以少胜多”。

其设计原则很简单,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园林基本上用此法。

网师园东部新建反其道,终于未能成功),无旱船、大桥、大山、建筑物尺度略小,数量适可而止,亭亭当当,象一个小园格局。

反之,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称,不伦不类,就是不“得体”。

1、文中第五段“于此可悟消息”中“消息”指的是:

(2分)

指建园面积大时要紧凑、面积小时要阔绰的道理。

2、请说明第

(1)段写“亭榭之额”、“对联”、“匾额”的用意是:

以隽永的文字代替画面,更耐人寻味,令人遐想。

说明中国园林妙在含蓄的特点。

3、下列对园林中曲与直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但造园者巧妙随直设曲,使游人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

B.豫园前九曲桥因为曲折较多,行桥宛若受刑,被称为园林中曲直设计的坏例。

C.桥本事为了连接两点而设,曲桥,曲径,曲廊的设立,使它失去了原来的用意。

D.园林中的曲与直是相对的,其中曲式根本,在此基础上,曲中寓直,曲折有度。

4、根据选文,简析新建网师园东部的失误之处。

(3分)

网师园东部的失误:

没有考虑到全园的整体布局,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1分)网师园原是以水为中心,(1分)但新建的东部没有水了,失去了原来以水为中心的特点(答“脱题”也行)。

(1分)

5、纵观全文,请分条说明“造园有法而无式”要有哪些基本法则。

含蓄,曲直适当,因地制宜,有鲜明个性,以少胜多,大小得宜(1点1分)

6、请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4分)

整散结合,多用短句,文白兼杂。

(正确的赏析点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表述1分)或质朴典雅

(二)阅读下文,完成7—13题。

(20分)

流逝的古典

(1)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

午后的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2)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

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

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

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

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

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

“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3)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

”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

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4)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

为什么就连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

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

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

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冶着无数的后人!

(5)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

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

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

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

这些源自第一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

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

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6)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

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

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

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

而我们呢?

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

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

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7)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

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12版)

7、按照“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的句式,填写下面的句子。

(写文体名称)(1分)

没有______的时代叫(算)什么大汉

汉赋(或乐府)

8、文章第六段“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一句中,“抚摸”一词用得很特别,淡淡你的理解。

用得好。

“抚摸”一词体现了作者用心体验,感悟之深,表现了作者阅读是满欢思古之情。

9、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听“老教授的课”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起引起下文的作用。

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

(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慢慢消逝。

(答出一点即可)

10、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BF

A.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

B.文中的引用和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涵。

C.只有多读古书,才能让“古典”不至于流逝。

D.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E.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F.文章由“读”入“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11、第五段划线句子中“厚实的脊梁”的具体含义是。

质朴、厚重的古典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级的核,渐入我们(读者)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

12、第六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纪念”,请指出前文照应此句的地方,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1)照应处:

(2)段(“怀念这一种意境”一句)

(2)现代的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真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13、阅读

(2)(3)段,根据学过的课文,谈谈自己的“河床”,怎样承载了“远古文字”的流淌。

课文举例正确1分,围绕“可感可悟”来谈2分,语言表达1分。

(三)默写(任选六空)。

(6分)

【注:

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六空顺序评分】

14、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翼《论诗》)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沁园春》)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亮《出师表》)

(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观《踏莎行旅舍》)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6)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登快阁》)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晔《后汉书》)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竞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

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注】王维曾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

15、这首元曲所提到的老逋即北宋诗人林逋,因隐居孤山植梅养鹤,有“__”之称。

梅妻鹤子

16、对这首元曲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雪晴天地一冰壶”,以喻写出了湖山雪霁的皎洁晶莹。

B.曲中提到的“老逋”,以人代花,显得别有情味。

C.“无钱当剑沽”,实写作者买酒没钱,甘心把配件当了。

D.“醉倒在西湖”,是诗人摆脱一切拘束而沉湎于极乐境界的写照。

17、曲中作者写到两次“笑”,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一笑:

作者踏雪寻梅之美景雅趣远非王维画笔所能形容。

是自我得意之笑。

二笑:

自己与梅花相对,两情相悦。

是花下饮酒醉的笑。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16分)

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勣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

上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

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

“吾本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

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

”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

“吾今日小愈,可共置酒为乐。

”于是子悉集,酒阑,谓弼曰:

“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为别耳。

汝勿悲泣,听我约束。

……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

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自是不复更言。

……勣为将,有谋善断;

与人议事,从善如流。

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

或问其故,勣曰:

“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闺门雍睦而严。

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

风回,爇其胡须。

姊曰:

“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

”勣曰:

“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勣常谓人:

“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

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

十七八为佳贼,临乃杀之。

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译文】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勣病重,唐高宗将他在外地的子弟全部召回京师,让他们服侍他。

唐高宗和太子赏赐的药物,勣就服用;

他家子弟为他请医生,他都不让看病,说:

“我本是崤山以东的种田人,遇到圣明君主,位至三公,年纪将近八十岁,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寿命长短有定期,哪能再向医生求活命!

”一日,世忽然对他弟弟司卫少卿弼说:

“我今天稍好些,可以设酒席共同高兴一番。

”于是儿全都聚齐。

酒席将散时,他对弼说:

“我自己知道病好不了,所以想与你们决别。

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我的安排。

……我的葬事完毕,你即搬进我家居住,抚养儿,仔细监察他们,凡有心志不端,结交行为不正之人的,都先打死,然后报我知道。

”此后便不再说别的话了。

……勣作为将领,有谋略,善于决断;

和人讨论事情,能从善如流。

打胜仗,则把功劳归于下属,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全部分给将士,所以人人愿出死力,战无不胜。

临战时选派将领,必选择相貌丰满的人。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

“薄命的人,不值得与他成就功名。

”……家和睦而严肃。

他姐姐曾患病,勣虽已任仆射,还亲自为她煮粥,风向逆转,烧焦了头发胡须。

他姐姐说:

“仆人和婢妾不少,何必这样自己吃苦!

”勣说:

“不是因为没有人使唤才这样做的,看着姐姐年老,我自己也老了,虽想长久为姐姐煮粥,办得到吗!

”勣常对人说:

“我十二三岁时是个蛮横的贼,逢人便杀。

十四五岁时是个难对付的贼,遇到不愉快即杀人。

十七八岁成为好贼,临阵才杀人。

二十岁成为大将,用兵使人免于死难。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4分)

(1)修短有期( 

长 

(2)酒阑,谓弼曰( 

尽、完 

(3)爇其胡须( 

烧 

(4)顾姊老,勣亦老( 

只是 

19、对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2分)

(1)致位三公  

(2)故人思致死  (3)勣则饵之  (4)战胜则归功于天下

A.

(1)

(2)同(3)(4)也同

B.

(1)

(2)同(3)(4)不同

C.

(1)

(2)不同(3)(4)也不同

D.

(1)

(2)不同(3)(4)同

20、以下加点字与“勣则饵之”中的“饵”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D

A.春华秋实B.袖手旁观  C.经天纬地  D.斗折蛇行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5分)

(1)汝勿悲泣,听我约束。

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从我的规定嘱托。

(2)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如果他们有思想品德不像样,结交流氓无赖的,就先都打死,然后报告皇上。

22、上文主要记载了徐勣与人的四次对话,从中可以看出徐勣是个怎样的人?

(3分)

他本是一个农夫,小时无赖嗜杀,后来逐步改变,成为大将。

对子要求严格,看重姐弟情谊。

病重时能平静地对待死亡。

(1)

(六)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

(13分)

虎丘记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译文】虎丘离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

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

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

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部署,竞以歌喉相斗;

雅俗既,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译文】每到这一天,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

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

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

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

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

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

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

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

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

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

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

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醉不已。

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

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

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

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

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译文】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

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飨宴宾客。

但中午过后,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

阁(景色)也好,傍晚的树更好看。

它的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远处的虞山一点遥遥在望。

平远堂荒废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想在这里建个祠堂,祭祀韦应物、白居易等先贤。

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经请求辞官归去,恐怕江进之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大减了。

(可见)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

(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

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译文】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

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

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

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

我就对进之说:

“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

以后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

”现在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

23、“白乐天”指的是诗人白居易。

24、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

环境由喧闹到到寂静

感情由热烈到凄凉

25、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D(2分)

A.层层烘托  B.夸借代  C.点面结合  D.对比反衬

26、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

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

剑泉之“深”;

千顷云之“高”、“秀”;

阁之“佳”,平原堂之“旷”。

(任写出2点得1分,3点得2分)

先“山水”后“人文”;

俯仰结合;

远近结合。

(写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

27、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评价。

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

(1分)作者认识到官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他无法领受“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吴客”的身份来游虎丘,这种走进人民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

(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具有批判意义。

二、写作(70分)

28、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

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

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不得抄袭,套题。

错别字要扣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