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8175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井控及其它几项关键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当套压不等于零时的压井

a)用节流阀控制套压等于关井时的套压,采用计算压井排量循环。

b)调节节流阀,使立管压力等于套压加上循环压力不变循环一周,将溢流排除。

3、立管压力及套压都不等于零的压井。

采用二次循环法(司钻法)压井

1)第一循环周

用原钻井液,缓慢开泵,计算压井排量维持不变,用节流阀控制使套压等于关井时的套压。

循环一周,排出溢流后停泵,关节流阀。

2)第二循环周

用压井液,缓慢开泵使压井排量不变,调整节流阀使套压Pa等于或略大于关井时的套压。

当压井液自钻头上返时,调整节流阀保持立管压力不变。

当压井液返出井口时套压等于零,结束压井作业。

四、特殊情况下的压井方法

1、气井、钻井液喷空井的压井

1)压井液密度可根据邻井有关地质、测试等资料确定。

2)在压井过程中,压井液上返时存在一个“平衡点”,即压井液返至该点时,井口控制套压与该点以下压井液静液柱压力之和能平衡地层压力。

3)压井时在泵压允许条件下,将排量开到最大。

4)当压井液未返至平衡点前,保持套压等于最大允许套压;

当压井液返至平衡点后,在泵排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套压来控制立管压力始终等于压井液返至平衡点时的立管压力,直至压井液返出井口,套压降至零。

2、井内无钻具时的压井

1)置换法

当钻井液大部分喷出,天然气已滑脱上升到井口时,可直接采用此法压井;

若天然气未到达井口时,应关井等待天然气滑脱上升到井口后再采用置换法压井。

具体做法是:

向井内泵入定量钻井液,关井使其下落,然后控制放喷,使套压下降,其降低值与泵入的钻井液产生的液柱压力相等。

重复上述过程,逐步降低套压直至溢流排除。

2)压回法

此法适用于空井外溢、井涌初期、天然气溢流未滑脱、套管下得较深、裸眼井段短、只有一个产层且渗透性好。

施工方法是:

以最大允许关井套压作为施工的最高工作压力挤入钻井液直到井内压力平衡。

3)强行下钻压井法。

在井口关闭的情况下,强行下钻,并根据下入钻具的体积,放掉相同体积的钻井液。

下钻到一定井深后实施常规压井。

3、喷漏同时存在的处理

1)上喷下漏的处理

在高压产层以下钻遇漏层,应立即停止循环,间歇定时定量灌钻井液以降低漏速,尽可能维持一定液面,保证井内液柱压力略大于高压产层的地层压力。

灌入钻井液的密度应是产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与安全附加当量钻井液密度之和。

当漏速减小,井眼一一地层压力系统呈暂时动平衡状态后,可着手堵漏,堵漏成功后,实施压井。

2)下喷上漏的处理

当钻遇高压地层发生溢流后,提高钻井液密度压井而将高压层上部某地层压漏时,会出现下喷上漏。

当这种情况发生后,要立即停止循环,间歇定时定量灌钻井液。

然后隔开高压层和漏层,再堵漏以提高漏层的承压能力,最后压井。

4、浅井段溢流的处理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未下技术套管的井。

其处理方法一般是打一段超重钻井液控制溢流,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下套管封隔,或是用膨胀式钻井封隔器封隔,以及采取调整钻井液密度继续钻进。

若确认这种浅气层储量很少,也可采取有控制放喷,使其在短时间内衰竭,然后封堵或直接恢复钻进。

防斜打直技术措施

1、天车、转盘、井口中心线偏差不大于10mm,绞车、转盘安装执行技术标准。

2、设备安装达到平、正、稳、牢、全、灵、通,不漏油、气、水、电、钻井液,便于冬防保温和夏季施工。

3、指重表、记录仪、泵压表等钻井仪器,仪表必须齐全、灵敏准确。

4、一开钻具组合执行设计要求,坚持吊打,确保开孔垂直。

表层井深打完,应测量井斜,大于2度应采取纠斜措施。

5、二开下井钻具稳定器直径磨损不大于2mm,否则不能下井。

6、满眼钻具钻进要坚持“以快保满、以满保直”的原则,不吊打、不划眼、均匀送钻,不突然加压,不突然减压,不加压启动转盘。

7、钻进中短期设备检修,或停钻循环,钻头提高井底10~12m,减小排量循环,防止底部井眼扩大。

恢复钻进时,加足正常钻压钻进,不准吊打。

8、按设计要求定点测斜,易斜井段和纠斜井段要加密测斜点,测斜不成功,不准继续钻进。

井斜超过3度必须起钻采取纠斜措施。

9、根据设计适当控制分井段的最大井斜角,以保证井底位移控制在设计或井身质量标准范围之内。

10、纠斜方法应根据地层特性、井斜和现场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制定方案和措施,收集资料,总结经验教训。

工程事故预防措施

一、卡钻事故预防

1、粘附卡钻的预防

1)直井施工,采取防斜打直措施,坚持定点测斜。

2)定向井施工,在保证井身轨迹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化钻具结构,使用加重钻杆;

减少扶正器以上光钻挺。

钻具组合中带随钻上、下击器。

3)用好固控设备。

严格控制含砂量在0.5%以下。

4)定向井要求泥饼摩阻系数小于0.1,达不到要求,应加强净化并加入润滑材料处理。

定向井钻井液混原油含量6%一10%:

探井使用无莹光润滑材料。

5)严格控制钻井液失水量,减少泥饼厚度。

一般API失水不大于6毫升,高温高压失水不大于20毫升。

对于深井、长裸眼井,钻井液矿化度小的井,更应严格控制失水。

6)钻井液加重,重晶石粉必须通过加重漏斗。

密度上提幅度每周0.02~0.05g/cm3。

加重应在钻进时进行,避免起钻前加重。

加重完循环不能少于2周。

高密度钻井液,易粘卡地区,可使用混入高密度钻井液方法加重。

7)加强钻具活动,钻具在井内静止不超过3分钟。

钻具每次活动距离不少于2米,转动不少于10圈,活动后应恢复原悬重。

8)因设备故障,钻具无法上提、转动时,应将钻具重量的三分之二缓慢压至井底,同时保持循环,抓紧时间抢修。

深井考虑钻头安全,修好后一般不宜再钻进,应循环起钻。

2、沉砂卡钻的预防

1)开钻使用预水化搬土钻井液,提高悬浮力,停泵后防止钻屑快速下沉堆积造成卡钻。

2)高压循环系统按全井设计最高泵压试压30分钟不刺不漏。

3)钻井液性能和循环排量满足井眼安全的三个约束条件:

井眼净化能力0.5以上、环空岩屑浓度不大于9%。

4)接单根动作要快,一般接单根不超过3分钟,同时采取晚停泵,早开泵方法,保证循环畅通。

5)钻进中发现泵压升高,悬重下降,井口返出量减少或卸单根转盘打倒车、钻杆内倒返严重时,应停止钻进或接单根,上提钻具到正常井段,采取冲、通、划的方法处理。

6)因设备问题,必须停止循环修理时,应设法向井内灌钻井液边起钻边修理,修好后再下钻开泵恢复钻进。

不准长时间停止循环。

7)起钻前应适当提高排量循环洗井,同时处理钻井液。

钻进液性能达到要求,循环两周以上,方可起钻。

起钻过程中必须连续向井内灌钻井液,灌入量应与起出钻具体积相符。

8)下钻遇阻不超过50~100kN,连续三柱钻具井口不返,必须起钻至正常井段接方钻杆开泵循环或顶通。

9)下钻距井底5~10米接方钻杆活动无阻卡后开泵。

排量由小到大,待泵压、井口返出正常,再恢复钻进。

10)开泵井口不返,环空憋压不降,憋压不超5MPa,停泵转动钻具,压力降为零可再试开泵。

仍不能开通,憋入钻井液量不超过5立方米,控制放压后连续向井内灌钻井液起钻,中途不得反复试开泵。

再下钻要分段顶通或循环,必要时划眼处理。

11)使用净化设备,加强钻井液净化工作。

3、键槽卡钻的预防

1)直井施工,严格执行防斜打直措施,坚持定点测斜,发现井斜及时纠斜措施。

2)大位移、高造斜点井,避免使用高造斜率,一般不大于10度/100米。

3)井队工程技术人员预告起钻可能遇卡的深度,及时采取防卡措施。

4)定向井造斜点以下井段起钻必须使用一档车,旋绳卸扣。

5)遇卡不超过1/3原悬重,严禁大力上提或使用随钻上击器上击。

6)起钻遇卡,及时使用随钻下击器下击解卡。

7)使用倒划眼或改变钻具方向间断上提方法提出钻具。

倒划眼少提多转,控制转盘倒转。

8)发现键槽遇卡,起出后必须下钻破坏键槽,键槽破坏器直径与钻头直径相同,接在原钻具组合中,位置以破完键槽,钻头基本到达井底为宜。

4、缩径卡钻的预防

1)控制API失水6毫升以下,防止疏松地层形成较厚泥饼使井径缩小。

2)钻遇盐膏层,为制止塑性变形造成缩径,可适当提高钻井液密度,用液柱压力抑制缩径,同时注意不要压漏上部地层。

其它原因造成复杂,应考虑转换成与地层相配伍的钻井液体系。

3)缩径井段每次下钻划眼扩大井径。

每只钻头增加中途短程起下钻、划眼。

4)起钻遇卡,切不可硬拔,下放至畅通井眼开泵大排量洗井或采用倒划眼方法将钻具起出。

5)缩径井段同时可以发生粘卡,要求勤活动钻具,减少静止时间。

5、井塌、砂桥卡钻的预防

1)使用防塌钻井液或与地层相配伍的钻井液体系。

严格控制失水,提高携砂能力。

2)易塌地区钻井,钻井液按设计要求加足防塌材料,含量达到3%左右,以后钻进中不断补充。

3)钻井液性能要求稳定,不能大幅度处理,尤其是粘度不能大起大落。

4)钻遇漏层,钻井液进多出少,停钻循环观察,漏失超过5立方米或只进不出,必须组织环空灌钻井液起钻,中途不得试开泵。

钻井液不足时,可灌入清水,争取起出钻具。

5)循环时,要经常变换钻头位置,尽量避开易塌或已塌井段。

6)起钻必须连续向井内灌满钻井液,保持液柱压力。

起钻遇卡不硬拔,下放钻具到畅通井段小排量开泵逐渐加大排量循环。

7)低速档起钻,不拔活塞。

8)控制下钻速度,遇阻不硬压,上提钻具到畅通井段,采用一冲、二通、三划眼方法处理。

9)下钻连续三柱环空不返钻井液,应起钻至畅通井段方钻杆开泵。

下钻中被堵钻头打通引起环空液面下降,立即向环空灌满钻井液,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起钻。

10)大井径已形成,适当提高钻井液密度和循环排量。

充分携砂。

为防止砂子、掉块堆积造成阻卡,可采用高粘度钻井液塞举砂或封井稳砂。

11)每次开泵,先转动钻具,单凡尔开泵,待泵压正常,井口返出正常,再逐渐加大到正常排量。

6、井下落物的预防

1)认真检查井口工具,配件齐全,灵活好用。

更换配件时防止大钳牙、卡瓦牙、大钳销子等落井。

2)井口使用榔头、撬杠等手工具,必须采取防掉措施。

3)双吊卡起下钻,井口必须使用小垫叉。

4)上卸钻头使用钻头盒。

5)空井时必须用钻头盒盖住井口。

6)方补心应上齐联接螺丝,加保险钢丝绳。

7)井下落物,下落位置不清时,先下钻头通井,探明落物位置再打捞。

防止盲目一次下过落物卡钻。

8)打捞断电缆,根据测井提供的仪器遇卡和电缆断头深度,确定打捞深度。

每次多下50米,转动二至三圈。

下过太多或转动圈数太多会造成电缆卡钻。

9)技套内下小钻杆,喇叭口上必须使用防掉橡皮盖板。

二、钻具事故的预钻防

1、新车钻铤下钻前必须磨扣。

2、钻具上、下钻台戴好护丝。

3、下井钻具,按规定扭矩紧扣。

4、钻进中发现泵压下降1MPa,立即起钻处理,查原因。

5、钻杆立柱起钻错扣。

6、每使用2只钻头,钻铤和配合接头逐根卸开清洗检查,重新涂螺纹脂。

7、每使用2~3只钻头,倒换一次钻具。

倒换方法是抽下加上,即每次将钻铤以上5-10柱钻杆换至井口。

8、钻挺使用探伤规定:

3200米以前,每使用300小时探伤一次,3200米以后,每使用200小时探伤一次。

9、不同钢级、壁厚的钻杆在同一口井组合使用时,要分段使用,分段倒换。

10、使用双吊卡起钻平稳操作,吊环进吊卡耳后,再起车。

11、起下无接头钻具,必须使用安全卡瓦。

12、使用提升短节,必须用大钳紧扣。

13、方钻杆保护接头二次开钻快速钻进后更换一次,以后每两只钻头卸开检查一次,根据磨损情况及时更换。

14、经常检查刹车系统,保证刹车灵活好用。

15、卡钻初期允许在安全范围内活动,禁止长时间强力上提下砸。

16、降低井下摩阻力,防止钻具涨扣或扭断。

17、不准大钳咬钻杆本体。

18、不准把井场钻杆当电焊搭火线。

19、不准用气葫芦直接吊钻具入井。

三、钻头事故预防

1、牙轮钻头事故的预防

1)根据地层岩性,正确选择钻头类型。

2)下井前检查钻头尺寸、型号、喷嘴符合要求。

储油密封系统、接头螺纹、巴掌焊缝完好。

3)井底有落物,必须先打捞干净再下井。

4)使用随钻打捞杯。

5)因地层原因跳钻,使用减震器。

6)下钻控制速度,防止顿钻。

一旦顿钻必须起钻检查。

7)钻压和转速按钻头厂推荐的范围执行。

8)新钻头下钻到井底,转速一档,钻压20~30KN,修整井底磨合轴承30分钟。

9)钻进中送钻均匀。

10)根据地层岩性、钻速、转盘扭矩变化以及上一只钻头使用情况,合理确定起下钻时间。

11)牙轮使用后期,出现蹩钻,立即停钻循环起钻。

不得反复试钻。

12)上卸加长喷嘴钻头,使用专用钻头盒子。

2、取芯钻头事故的预防

1)上钻头前要有保护措施,按规定扭矩上紧,防止碰坏钻头。

2)钻头在井下工作时不允许干钻。

3)发现转动扭矩增大,进尺明显变慢应起钻换钻头。

四、电测事故的预防

1、电测准备~

1)钻井液提前做处理,使性能稳定,达到设计要求。

2)对大井径、特殊地层可采用高粘度钻井液封井。

定向井电测困难,可使用固体润滑材料配浆封井。

3)长裸眼电测短程起钻至复杂井段以上,然后下钻到井底重新循环两周以上。

4)全井低速档起钻,复杂井段、定向井斜井段旋绳卸扣。

5)起钻遇阻卡不能电测、必须重新通井处理。

2、电测

1)安装座试滑轮必须锁死转盘销子,使用钻挺或加重钻杆立柱压住滑轮座,安装天滑轮挂在吊卡上,销好安全销子;

地滑轮必须固定在钻台前方井架底座上,不准在小鼠洞或钻台花板上固定。

2)电测遇阻,井队管理人员与测井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措施,小心操作,不能猛冲硬下,防止仪器落井或电缆打扭。

3)电测遇卡,及时刹车下放电缆,在电缆安全负荷范围内上下活动不能解卡,采用穿心打捞处理。

4)电测遇阻卡深度准确,分析原因,详细制定通井措施。

5)测井仪器上提接近套管鞋或喇叭口时,应减慢上提速度,慎重操作。

6)电测过程中专人负责灌钻进液,观察井口有无外溢,做好防喷工作。

五、下套管事故的预防

1、井眼准备

1)钻井液性能符合完井要求。

2)油气上窜速度在10米/小时以内。

3)无井下复杂情况,井眼畅通。

4)无电测井径小于钻头直径井段。

5)电测完必须下与井眼尺寸相符的钻头通井。

2、套管准备

送井套管必须认真进行检查、验收。

3、工具准备

1)下套管工具规格、质量、数量符合要求。

2)新车扣联顶节母接箍大钳紧扣。

4、设备准备

1)严格细致地检查地面设备。

要求:

固定牢靠,运转正常,仪表准确。

2)主要检查部位:

绞车、天车、游动滑车、大钩、吊环、大绳及电(气)动绞车、柴油机、钻井泵、空压机、发电机、泵压表、指重表。

5、下套管

1)套管螺纹清洗干净,涂匀螺纹密封脂。

2)套管上钻台必须戴护丝。

3)套管联接严禁错扣。

4)套管双钳紧扣,余扣不得多于一扣。

使用动力大钳,按行业标准“下套管作业规程”规定紧扣扭矩紧扣。

5)套管螺纹碰坏,接箍变形,严禁下井。

6)技术套管自浮箍母扣以下每道扣上紧后进行段焊。

7)根据下套管设计要求加足扶正器。

8)下套管灌好钻井液;

技术套管每下20根,油层套管每下30~40根灌满一次钻井液。

9)控制套管下放速度,使环空钻井液上返速度不大于钻进时的最大上返速度。

10)下套管过程中,静止不超过3分钟,套管活动距离必须大于套管柱自由伸长量。

11)观察井口钻进液返出情况,当返出少或不返、下放遇阻时,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循环或起套管措施。

12)下套管完先向套管内灌满钻井液。

六、固井事故的预防

1、固井准备

1)下套管前必须召开固井协作会,详细了解井下情况和地面条件,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2)根据电测资料,做出固井施工设计。

3)井场固井用水取样化验。

4)按AP1方法做水泥化验。

包括水泥浆与钻井液的配伍试验,确定水泥添加剂和隔离液配制方案。

5)下套管完套管内灌满钻井液后,排量由小到大开泵。

连续循环两周以上,循环排量以保持环空上返速度与钻进时基本相同为宜。

6)钻井液性能达到固井设计要求,循环泵压正常,井下无异常情况。

7)水源充足。

严禁使用混有钻井液的水固井。

8)固井流程无误,保险凡尔额定工作压力大于固井施工最高泵压3~5MPa。

钻井泵保险凡尔额定压力大于固井保险凡尔额定压力。

9)固井设备试运转正常,供灰系统良好。

10)地面管汇按施工最高泵压试压不刺不漏。

11)固井前钻井设备运转正常,至少启动二台柴油机,两台钻井泵上水良好。

12)配制前置液和压塞液,循环均匀。

13)各种仪器仪表灵活准确。

2、固井施工

1)注替水泥浆必须连续施工。

一般采用紊流顶替,大井径或有漏失层的井可采用低返速固井。

2)注水泥过程中因固井设备问题无法继续施工,而注入水泥浆量不能满足封固需要时,就果断开泵大排量循环排出水泥浆恢复循环。

3)顶替后期压力升高接近施工最高压力时,应带负荷降柴油机转速,降低施工泵压直至碰压。

4)顶替过程中井口返出减少或不返,泵压不超安全负荷时,不得停泵,坚持按原设计顶替量顶替。

压力过高时改用水泥车顶替。

5)顶替量符合设计要求,回压凡尔完好,可常压候凝。

否则应憋压候凝,井口装压力表按要求放压。

6)冬季固井施工,井队准备6-8立方米70度热水。

固井施工人员按冬季施工要求做好准备、管汇、工具的防冻工作。

七、井喷事故的预防

1、井控设施安装按设计进行。

开钻前井控系统必须按标准试压。

2、日常生产中储备60吨重晶石备用。

3、准备好钻杆内防喷工具。

4、岗位工人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范施工;

班班保养井控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搞好一次井控工作。

6、关井时严格按照关井程序进行。

完井技术措施

一、完井准备

1、开好完井协作会。

完井协作会由技术部门组织,固井公司、泥浆公司、项目经理、甲方代表、工程、地质、泥浆等有关技术人员参加;

由公司主管技术经理负责组织召开,现场听取地质录井和电测解释结果,井队工程师详细汇报钻井施工情况,会上研究制定出通井、下套管及固井施工方面的技术措施,并明确各方需做的准备工作。

2、送至井场的套管,应按设计入井次序排放好,工程和地质技术人员应对套管逐根进行丈量、编号,做到长度计算准确,钢级、壁厚符合设计要求。

当泥浆密度发生变化时,要进行强度复核;

平台经理应组织职工用标准内径规逐根通径,并检查母接箍与套管本体的联接情况,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套管做上明确的标记,不能入井。

3、最后一只钻头入井前,应对三号、四号罐的沉砂进行清理。

完井期间井上所有固控设备必须连续运转。

4、完井电测时,钻井工程师将井径曲线描绘下来,以便更好地分析井下情况和准确的计算水泥量。

二、井眼准备及设备、附件检查

1、下套管前用不装喷嘴或大喷嘴钻头通井,中途遇阻时应先查明原因,用“一冲二拨三划眼”的方法通过,应尽量少划眼,避免划出新井眼和井径过大。

对于电测井径小于钻头直径的井段,通井下钻时应进行划眼,速度控制在每单根15~20分钟,通井到底后循环排量应略大于钻进排量,充分循环清洁井眼,调整好泥浆性能,确保井眼畅通、井壁稳定。

2、钻井液性能符合要求,均匀稳定,失水小于5m1,粘度、切力适宜,流动性好,泥饼摩擦系数小,固相含量低,具有良好的抗高温稳定性。

3、泥浆中应加足润滑剂和玻璃微珠,或者在复杂井段、斜井段打入封闭液,起钻前测静摩阻。

4、起钻控制好速度,做到安全作业,必须连续向井内灌满泥浆。

5、所有送井的下套管工具及附件,钻井工程师必须亲自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更换。

6、通井起钻完后必须更换封井器芯子,并保证封井器能正常工作。

以满足固井施工后井口环空加回压的需要。

7、由井队平台经理负责组织职工对柴油机,发电机、压风机、泥浆泵、绞车、悬吊系统、传动系统、刹车系统、泥浆净化系统、仪表等设备进行认真全面检查,确保下套管、固井工作顺利进行。

三、下套管作业

1、钻井工程师应根据本井地质和工程的要求,予先做好下套管的准备工作,做到套管钢级、壁厚符合设计要求,下入深度和长度,入井序号和根数不得有误,阻位、稳定器、短套管等位置不错乱。

并将下套管措施向全队职工交底。

2、套管丝扣清洗见本色,在场地上均匀涂上标准的丝扣密封脂。

严禁在井口涂抹,井口操作要防止手套等杂物掉入套管内。

3、套管上下钻台要穿鞋戴帽,平稳起吊,不碰不挂。

对扣要居中。

防顿扣,下套管使用套管钳,达到标准扭扣。

4、下放套管应平衡,避免猛提、猛放,下放速度一般应控制在15~20秒/每根,易漏井和复杂井应控制在30~35秒/根。

5、每下20根套管必须灌满一次泥浆,灌泥浆时吊卡必须提离转盘面2-3米,套管在裸眼内静止时间不超过3分钟。

如果使用自动灌浆器,应根据入井套管的悬重准确判断掏空量,以便及时灌浆。

下套管过程中,井口要有专人观察返浆情况。

如发现井口不返泥浆,必须将环空灌满。

6、错扣、灌泥浆或其它原因停工时,应尽量想办法活动套管,防止粘卡,加井下复杂粘卡严重时,应调动所有力量,尽可能缩短套管静止时间。

7、套管下完后,先向套管内灌泥浆,然后接循环接头,单凡尔开泵顶通,待泵压和返浆情况都正常后,逐渐增大循环排量,调整好泥浆性能,使用好固控设备,做好固井施工准备。

四、固井措施

1、导管采用内插法固井,井口见水泥浆返出后,停止注灰,确保水泥返出地面和良好的水泥环质量,替浆量根据下入的钻杆内容积确定,钻井液罐上准确计量,确保套管鞋处不替空。

2、各层次技术套管采用分级注水泥固井。

(1)固井施工严格按钻井工程设计做出分次固井施工设计,报业主批准后方可施工。

(2)提前取回现场水样,优选水泥配方,做好水泥化验。

(3)组织好固井施工设备和人员,保证台台设备运转良好,固井施工前组织好所有人员开好固井施工动员和措施交底会。

(4)水泥量计算依据电测井径数据,在其基数上附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