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8236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财政学Word文件下载.docx

原因:

1)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2)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两个方面。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有些政府干预形式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

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5、购买性支出

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6、转移性支出(2000)

是指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性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7、政府采购制度(2000)

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

8、成本-效益分析法

是指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9、最低费用选择法

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个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10、公共定价法

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规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

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

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臵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4、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

按费用类别分类,又称按国家职能分类。

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5大类。

2

5、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如何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2006)

政府采购制度是指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从三个层次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1)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从财政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

(3)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使得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合谋”型博弈转化为“囚徒困境”型博弈,大大减少他们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问题。

三、论述题

3、如何认识和调整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

从社会资源的配臵角度来说,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不仅如此,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

政府职能可以分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相应地,财政支出也就形成了经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

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这种转变,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目前的25%左右。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1)经济增长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而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是财政投资。

可是,三十年来,财政投资的规模虽然增加了,但所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这种趁势必将抑制经济的快速增长。

(2)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

(1)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2)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

(3)在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应重点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其主要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削减消费性支出。

3

4、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1)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

表述为: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

(2)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

该理论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这样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

(3)经济发展阶段论。

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

在经济发展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在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4)官僚行为增长论。

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

官僚行为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迫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

第三章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11、就业创造标准

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提供最大数量就业机会的项目。

该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

12、财政投融资

是指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13、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是指政府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由其组建一个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协议期满,项目产权转让给政府。

14、社会保障(社论名词45)

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

6、简述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2004)

我国现阶段应以就业创造标准作为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就业创造标准:

该标准要求政府在决定财政投资支出时,要考虑这种投资支出所产生的总就业机会。

7、简述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重点。

(2007)

(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

(2)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

(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

4

8、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2005)

(1)完全基金制。

是指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2)现收现付制。

是指用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3)部分基金制。

是指既具有完全基金制的特征又具有现收现付制特征的混合制度。

9、简述“十五”时期以来我国财政加大“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

(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

(2)实行“三补贴”政策。

(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

(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5、我国现阶段应当采用哪种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为什么?

我国现阶段以就业创造标准作为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理由有以下四点:

(1)从理论上说,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失业的存在是对战略资源的浪费;

而且,就业增加一般都会增加产出。

(2)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必须从全局战略考虑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财政投资项目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

(3)即使不考虑产出增加,也有必要增加就业,原因是许多社会问题都源于大量失业的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加就业的社会利益远远超过增加产出的意义。

(4)财政投资的就业创造标准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因为解决贫困和分配不均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主要靠扩大财政投资,特别是增加落后经济地区的财政投资,对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6、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谈谈政府加大对农村和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和重点。

必要性:

为了尽快有效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

有四方面的原因:

(1)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即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增加农民收入。

鉴于现状,必须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最亟待发展的产业。

(3)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

(4)许多农业投资项目投资量大,投资期长,牵涉面广,投资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因此只适合于由政府来进行。

重点: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

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集中资金兴建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

政府应增加绿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加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

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

5

第四章税收原理

15、累进税率

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

16、价内税与价外税(2009)

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

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

17、税收中性(2008)(2003)

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臵状况。

18、税负转嫁(2009)(2005)(2002)

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19、拉弗曲线(2006)

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10、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2)税收的无偿性。

(3)税收的固定性。

11、借助图形解释税收的超额负担。

以图形表示税收的超额负担:

在图中,D是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

征税前的均衡点是E,产量为OG,价格为OB。

假定政府对这种商品课征FD的从量税,供给曲线S将向左上方移动至S+T,税后市场均衡点为F,产量减少至OH,价格上升至OA。

这种税的税收收入是CD(销售量)乘以DF(税率),即ACDF的面积。

消费者因课税而损失的消费者剩余是ABEF的面积,生产者因课税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是BCDE的面积。

这两种损失合计为ACDEF的面积,其与税收收入(ACDF的面积)的差额即FDE就是课税的超额负担----哈伯格三角。

6

12、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嫁的程度,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的有:

(1)供求弹性的大小。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2)税种的性质不同。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3)课税范围的宽窄。

课税范围宽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

(4)经营者的目标。

经营者的利润或市场份额目标与税负转嫁也有一定关系。

经营者为了全部转嫁税负必须把商品售价提高到一定水平,而售价提高就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经营总利润或市场份额。

此时,经营者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商品售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售量。

13、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1)该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

(2)该曲线说明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

(3)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了这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

7、什么是最适课税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最适课税理论是以资源配臵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理论。

理想的最优课税理论是假定政府在建立税收制度和制定税收政策时,对纳税人的信息是无所不知的,而且政府具有无限的征管能力。

可是,在现实中,政府对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等的了解并不完全,同时征管能力有限。

所以,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最适课税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如何征税才能既满足效率要求,又符合公平原则。

最适课税理论的三大基石:

(1)个人偏好、技术和市场结构要明确地表现出来。

(2)政府必须通过一套管理费用低廉的有限的税收工具体系来筹措既定的收入。

(3)在多人模型中,效用的社会福利函数作为标准函数,计算出各种结果,据此在有限的税收工具体系中选择最适税制。

主要内容:

(1)直接税与间接税具有共生性。

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的而非相互替代,因为这两大税系各自都有优缺点。

(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分配公平为主,就应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应选择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

(3)逆弹性命题。

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

(4)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

这是因为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获得完全的信息,而且征税能力受到限制,因此,课征商品税不能保证生产高效率,还必须课征其他扭曲性税收。

(5)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

(6)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

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

7

第五章税收制度

20、税制类型

是指一国征收一种税还是多种税的税制。

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只征收一种税的税制称为单一税制,同时征收两种以上税的税制称为复合税制。

21、税制结构与税制模式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复合税制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的问题。

税制模式是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作为主体税种。

22、分类所得税(2004)

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

这种税制一般采用比例税率,以课源法征收。

23、综合所得税(2007)

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综合征收,这种税制一般采用累进税率,以申报法征收。

24、税制改革

是指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

14、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征收管理能力。

(3)财政支出结构。

(4)税收政策目标。

(5)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

15、简述所得税的类型。

所得课税是指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其主要有三种类型。

(1)分类所得税。

(2)综合所得税。

是对纳税人各种应纳税所得综合征收,这种税制一般采用累进税率,以申报法征收。

(3)分类综合所得税。

是把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结合起来,采用并行征收制。

16、简述增值税的优点.

增值税是指对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进行课征的一个税种,是我国现行税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税种。

它的优点表现在:

(1)在对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

(2)增值税采取道道课税的课征方式,并以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为计税依据,可以使各关联企业在纳税上互相监督,减少乃至杜绝偷税漏税。

(3)增值税的课征与商品流转环节相适应,但税收额的大小又不受流转环节多少的影响;

(4)企业的兼并和分立都不影响增值税额,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

(5)对于出口需要退税的商品可以实行零税率,将商品在国内已缴纳的税收一次全部退还给企业,比退税不彻底的一般流转税更能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8

8、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基本原则七个:

(1)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能力。

(2)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3)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作用,使个人收入分配保持合理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4)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简化、规范税制。

(6)保持原有的税负总水平。

(7)严格控制优惠减免。

主要内容4方面:

(1)以推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臵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流转税体系,对外资企业统一实行新的流转税制。

(2)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同时,国有企业不再执行企业承包上缴所得税的包干制。

(3)统一个人所得税。

(4)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

第六章国债理论与管理

25、国债限度

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

26、国债发行市场

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27、国债流通市场

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

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它又分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类。

17、简述国债的功能。

(2003)

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债功能主要包括: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经济。

9

18、如何理解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1)债权人负担。

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2)债务人负担。

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付息,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

(3)纳税人负担。

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来源最终还是税收,也就是当政府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难以继续时,最终是以税收来还本付息。

(4)代际负担。

由于有些国债的偿还期较长,连年以新债还旧债并不断扩大债务,就会形成这一代人借的债务转化为下一代甚至几代人负担的问题。

19、简述国债市场的作用。

国债市场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

(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

第七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28、国家预算(2001)

是指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29、“收支两条线”管理

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收入全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财政部门编制预算进行统筹安排,这种资金通过国库或财政专户收缴和拨付的管理制度,就叫“收支两条线”管理。

30、国家预算法

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

31、预算调整

是指经过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债务的数额增加等部分地改变原预算。

32、预算外资金

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简单地说,预算外资金是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

33、预算管理体制

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20、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

原则主要有五条:

(1)公开性。

(2)可靠性。

(3)完整性。

(4)统一性。

(5)年度性。

10

21、简述我国预算法的指导思想。

(1)强化预算的法律约束力,使预算收支真正成为法令性的刚性指标。

(2)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明确预算管理职权。

(3)把加强预算管理与促进改革和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4)把法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

22、简述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

(1)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性。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从支出角度分析,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