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832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4)零件内轮廓和外形轮廓的几何类型和尺寸是否统一

在数控编程,如果零件的内轮廓与外轮廓几何类型相同或相似,考虑是否可以编在同一个程序,尽可能减少刀具规格和换刀次数,以减少辅助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刀具的直径常常受内轮廓圆弧半径R限制。

5)零件的工艺结构设计能否采用较大直径的刀具进行加工

采用较大直径铣刀来加工,可以减少刀具的走刀次数,提高刀具的刚性系统,不但加工效率得到提高,而且工件表面和底面的加工质量也相应的得到提高。

6)零件铣削面的槽底圆角半径或底板与缘板相交处的圆角半径r不宜太大

图(3-1)

由于铣刀与铣削平面接触的最大直径d=D-2r,其中D为铣刀直径。

当D一定时,圆角半径r(如图(3-1)所示)越大,铣刀端刃铣削平面的能力越差,效率也就越低,工艺性也越差。

当r大到一定程度时甚至必须用球头铣刀加工,这是应当避免的。

当D越大而r越小,铣刀端刃铣削平面的面积就越大,加工平面的能力越强,

铣削工艺性当然也越好。

有时,铣削的底面面积较大,底部圆弧r也较大时,可以用两把r不同的铣刀分两次进行切削。

5)保证基准统一原则

若零件在铣削完一面后再重新安装铣削面的另一面,由于基准不统一,往往会因为零件重新安装而接不好刀,加工结束后正反两面上的轮廓位置及尺寸的不协调。

因此,尽量利用零件本身具有的合适的孔或以零件轮廓的基准边或专门设置工艺孔(如在毛坯上增加工艺凸台或在后续工序要去除余量上设置基准孔)等作为定位基准,保证两次装夹加工后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6)考虑零件的变形情况

当零件在数控铣削过程中有变形情况时,不但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有时,还会出现蹦刀的现象。

这时就应该考虑铣削的加工工艺问题,尽可能把粗、精加工分开或采用对称去余量的方法。

当然也可以采用热处理的方法来解决。

3.2加工方法选择及加工方案的确定

1)加工方法选择

根据零件的种类和加工内容选择合适的数控机床和加工方法。

(1)机床的选择

平面轮廓零件的轮廓多由直线、圆弧和曲线组成,一般在两坐标联动的数控铣床上加工;

具有三维曲面轮廓的零件,多采用三坐标或三坐标以上联动的数控铣床。

(2)粗、精加工的选择

经粗铣的平面,尺寸精度可达IT11~IT13级(指两平面之间的尺寸),表面粗糙度(或Ra值)可达6.3μm~25μm。

经粗、精铣的平面,尺寸精度可达IT8~IT10级,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1.6μm~6.3μm。

(3)孔的加工方法选择

在数控机床上孔加工的方法一般有钻削、扩削、铰削和镗削等。

孔加工方案的确定,应根据加工孔的加工要求,尺寸、具体的生产条件,批量的大小以及毛坯上有无预加孔合理选用。

1)加工精度为IT9级,当孔径小于10mm时,可采用钻→铰加工方案;

当孔径小于30mm时,可采用钻→扩加工方案;

当孔径大于30mm时,可采用钻→镗加工方案。

工件材料为淬火钢以外的金属。

2)加工精度为IT8级,当孔径小于20mm时,可采用钻→铰加工方案;

当孔径小于20mm时,可采用钻→扩→铰加工方案,同时也可以采用最终工序为精镗的方案。

此方案适用于加工除工件材料为淬火钢以外的金属,

3)加工精度为IT7级,当孔径小于12mm时,可采用钻→粗铰→精铰加工方案;

当孔径在12mm至60mm之间时,可采用钻→扩→粗铰→精铰加工方案。

对于加工毛坯己铸出或锻出毛坯孔的孔加工,一般采用粗镗→半精镗→孔口倒角一精镗加工方案。

4)孔精度要求较低且孔径较大时,可采用立铣刀粗铣→精铣加工方案。

有空刀槽时可用锯片铣刀在半精镗之后、精镗之前铣削完成,也可用镗刀进行单刃螳削,但单刃镗削效率低。

5)有同轴度要求的小孔,须采用饶平端面→打中心孔→钻→半精镗→孔口倒角→精镗(或铰)加工方案。

为提高孔的位置精度,在钻孔工步前须安排锪平端面和打中心孔工步。

孔口倒角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以防孔内产生毛刺。

(4)螺纹的加工

螺纹的加工根据孔径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直径在M5mm~M20mm之间的螺纹,通常采用攻螺纹的方法加工。

直径在M6mm以下的螺纹,在数控机床上完成底孔加工后,通过其他手段来完成攻螺纹。

因为在数控机床上攻螺纹不能随机控制加工状态,小直径丝锥容易拆断。

直径在M25mm以上的螺纹,可采用镗刀片镗削加工或采用圆弧插补(G02或G03)指令来完成。

加上方法的选择原则:

在保证加工表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加工效率。

由于获得同一级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一般有许多,因而在实际选择时,要结合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热处理要求全面考虑。

此外,还应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的要求,以及工厂的生产设备等实际情况。

2)加工方案确定

确定加工方案时,首先应根据主要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初步确定为达到这些要求所需要的加工方法,即精加工的方法,再确定从毛坯到最终成形的加工方案。

在加工过程中,工件按表面轮廓可分为平面类和曲面类零件,其中平面类零件中的斜面轮廓又分为有固定斜角和变斜角的外形轮廓面。

外形轮廓面的加工,若单纯从技术上考虑,最好的加工方案是采用多坐标联动的数控机床,这样不但生产效率高,而且加工质量好。

但由于一般中小企业无力购买这种价格昂贵、生产费用高的机床,因此应考虑采用2.5轴控制和3轴控制机床加工。

2.5轴控制和3轴控制机床上加工外形轮廓面,通常采用球头铣刀,轮廓面的加工精度主要通过控制走刀步长和加工带宽度来保证。

加工精度越高,走刀步长和加工带宽度越小,编程效率和加工效率越低。

如图(3-2)所示,球头刀半径为R,零件曲面上曲率半径为ρ,行距为S,加工后曲面表面残留高度为H。

则有:

式中,当被加工零件的曲面在ab段内是凸的时候取“+”号,是凹的时候取“-”号。

图(3-2)行距的计算图

3.3工艺设计

1)工序的划分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工序应尽量集中,一次装夹应尽可能完成大部分工序。

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有下列方法:

(1)按先面后孔的原则划分工序

在加工有面和孔的零件时,为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应先加工面,后加工孔这一原则。

一方面可以用加工过的平面作为基准;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孔的加工精度。

(2)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

在数控机床上,为了减少换刀次数,缩短辅助时间,经常按集中工序的原则加工零件,即用同一把刀加工完相应的零件的全部加工余量后,再用另一把刀加工其他部位的余量。

(3)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且易发生加工变形的零件,应将粗、精加工分开,这样可以使粗加工引起的各种变形得到恢复,同时充分发挥粗加工的效率。

2)加工余量的选择

加工余量指毛坯实体尺寸与零件(图纸)尺寸之差。

加工余量的大小对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制造的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

余量过大会浪费原材料及机械加工工时,增加机床、刀具及能源的消耗;

余量过小则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留下的各种误差、表面缺陷和本工序的装夹误差,容易造成废品。

因此,应根据影响余量的因素合理地确定加工余量。

零件加工通常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才能达到最终要求。

因此,零件总的加工余量等于中间工序加工余量之和。

(1)工序间加工余量的选择原则

采用最小加工余量原则,以求缩短加工时间,降低零件的加工费用。

应有充分的加工余量,特别是最后的工序。

(2)在选择加工余量时,还应考虑的情况

由于零件的大小不同,切削力、内应力引起的变形也会有差异,工件大,变形增加,加工余量相应地应大一些。

零件热处理时引起变形,应适当增大加工余量。

加工方法、装夹方式和工艺装备的刚性可能引起的零件变形,过大的加工余量会由于切削力增大引起零件的变形。

(3)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查表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各工厂的生产实践和实验研究积累的数据,先制成各种表格,再汇集成手册。

确定加工余量时查阅这些手册,再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后确定。

目前我国各工厂普遍采用查表法。

经验估算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工艺编制人员的实际经验确定加工余量。

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因余量过小而产生废品,经验估算法的数值总是偏大。

经验估算法常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分析计算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一定的试验资料数据和加工余量计算公式,分析影响加工余量的各项因素,并计算确定加工余量。

这种方法比较合理,但必须有比较全面和可靠的试验资料数据。

目前,只在材料十分贵重,以及少数大量生产的工厂采用。

3)进给路线的确定

在数控加工中,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称为加工路线,它是编程的依据,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和效率。

在确定加工路线时要考虑下面几点:

(1)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且效率要高。

(2)尽可能加工路线最短,减少空行程时间和换刀次数,提高生产率。

(3)减少零件的变形;

(4)尽量使数值点计算方便,缩短编程工作时间。

(5)合理选择铣削方式,以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

(6)合理选取刀具的起刀点、切入和切出点及刀具的切入和切出方式,保证刀具切入和切出的平稳性。

(7)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系零件的加工应避免机床反向间隙的带入而影响孔的位置精度;

(8)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应根据零件的实际形状、精度要求、加工效率等多种因素来确定是行切还是环切,是等距切削还是等高切削的加工路线等。

(9)保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避免刀具与非加工面的干涉。

3.4零件安装与夹具选择

1)尽量选择通用夹具、组合夹具,能使零件一次装夹中完成全部加工面的加工,并尽可能使零件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一般在模具加工中采用平口虎钳或压板为多。

2)装夹迅速方便及定位准确,以减少辅助时间。

3)零件安装时,应注意夹紧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尽量使切削力的方向与夹紧力方向一致。

4)夹具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零件在切削过程中切削平稳,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3.5对刀点的确定

对刀点,即程序的起点,是数控加工时刀具相对工件运动的起,如图(3-3)所示。

在数控编程时对刀点选择应考虑以下几点:

图(3-3)

(1)使不程序编程简单。

(2)对刀点在数控机床上容易找正。

(3)引起的加工误差最小。

(4)加工过程中便于检查。

(5)尽量于零件的设计基准或定位基准重合。

例如,以孔定位的零件,以孔的中心孔作为对刀点较好,可以减少定位误差。

对刀点可以可以设在被加工零件上,也可以设在夹具等辅助基准上,但必须与零件的定位基准有一定的尺寸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机床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的相互关系。

(6)应便于对刀点的坐标值的计算。

(7)尽量使加工过程中进刀或退刀的路线最短,并便于换刀。

为了加工方便,一般选取工件编程原点为对刀点。

对刀点不仅是程序的起点,往往也是程序的终点。

通常,采用绝对坐标系来检验对刀点距机床原点坐标值

来检验对刀的精度。

对刀点找正的正确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找正方法的选择根据零件几何形状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来确定。

一般有些企业为了提高找正精度或减少找正时间,常采用光学或电子式寻边器来进行找正。

3.6刀具的选择

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加工对刀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控机床要求刀具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且耐用度好,排屑性能强等特点。

同时还应考虑工件材料、机床的加工性能、加工工序、切削用量等有关因素。

在内轮廓加工中,刀具选择应注意刀具半径要小于内轮廓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

数控加工刀具从结构上可分为:

1整体式;

2镶嵌式,它可以分为焊接式和机夹式。

机夹式根据刀体结构不同,又分为可转位和不转位两种;

3减振式,当刀具的工作臂长与直径之比较大时,为了减少刀具的振动,提高加工精度,多采用此类刀具;

4内冷式,切削液通过刀体内部由喷孔喷射到刀具的切削刃部;

5特殊型式,如复合刀具、可逆攻螺纹刀具等。

数控加工刀具从制造所采用的材料上可分为:

1高速钢刀具;

2硬质合金刀具:

3陶瓷刀具;

4立方氮化硼刀具;

5金刚石刀具:

6涂层刀具。

数控铣床常用刀具有:

1钻削刀具,分小孔、短孔、深孔、攻螺纹、铰孔等;

2镗削刀具,分粗镗、精镗等刀具:

3铣削刀具,分面铣、立铣、模具铣刀、键槽铣刀、鼓形铣刀、成形铣刀等刀具。

3.7切削用量的选择

切削用量包括:

主轴转速、背吃刀量和侧吃刀量。

背吃刀量和侧吃刀量在数控加工中通常称为切削深度和切削宽度。

如图(3-4)所示。

图(3-4)铣削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在刀具耐用度一定的情况下,实验证明,切削速度影响最大,其次是进给速度,影响最小的是切削深度或切削宽度。

如果片面的追求加工效率,盲目地提高切削速度或切削速度,刀具磨损就会加剧,刀具耐用度大幅度下降。

通常,从刀具的耐用度出发,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是:

先确定切削深度或切削宽度,其次确定进给出量,最后确定切削速度。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

粗加工时,一般以提高生产率为主,但也应考虑经济性和加工成本;

半精加和精加时,应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

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说明书、切削用量手册,刀具切削参数,并结合实际经验而定。

1)切削深度aP

切削深度的选取主要由加工余量和表面质量的要求决定的。

原则上尽可能切削深度选大些,可以减少走刀次数,但也不能太大,否则会造成由于切削力过大而造成“闷车”或蹦刃现象,一般来说:

①在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为Ra12.5μm~25μm时,如果圆周铣削的加工余量小于5mm,端铣的加工余量小于6mm,粗铣一次进给就可以达到要求。

但在余量较大,工艺系统刚性较差或机床动力不足时,可分多次进给完成。

②在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为Ra3.2μm~12.5μm时,可分粗铣和半精铣两步进行。

粗铣时切削深度或切削宽度选取同前。

粗铣后留0.5mm~1.0mm余量,在半精铣时切除。

③在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为Ra0.8μm~3.2μm时,可分粗铣、半精铣、精铣3步进行。

半精铣时切削深度或切削宽度取1.5mm~2mm:

精铣时圆周铣侧吃刀量取0.3mm~0.5mm,面铣刀背吃刀量取0.5mm~lmm。

2)进给量

进给量有进给速度Vf、每转进给量f和每齿进给量fZ3种表示方法。

进给速度Vf是单位时间内工件与铣刀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单位为mm/min,在数控程序中的代码为F。

每转进给量f是铣刀每转一转,工件与铣刀的相对位移,单位为mm/r。

每齿进给量fZ是铣刀每转过一齿时,工件与铣刀的相对位移,单位为mm/z。

其3种进给量的关系为:

Vf=f·

n=fZ·

n

铣刀转速为n,铣刀齿数为z。

每齿进给量fZ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工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刀具材料、工件表面粗糙度等因素。

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fZ越小;

反之则越大。

硬质合金铣刀的每齿进给量高于同类高速钢铣刀。

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越高,fZ就越小。

具体数值可查有关表格选取。

攻丝时,送给速度的选择取决于螺纹的导程P(单位:

mm),由于使用了有浮动功能的攻丝夹头,一般攻丝时,进给速度可略小于理论计算数值,即

Vf≤P·

3)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主要根据允许的切削速度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D刀具直径(mm);

v削速度(m/min);

为主轴转速(r/min)。

附表:

表3-1高速钢钻头加工钢件的切削用量

材料强度

(35、45钢)

(合金钢)

切削用量

钻头直径

1~6

8~25

0.05~0.1

12~30

8~15

0.03~0.08

6~12

0.1~0.2

8`15

0.08~0.15

12~22

0.2~0.3

0.15~0.25

22~50

0.3~0.45

0.25~0.35

表3-2高速钢铰刀铰孔切削用量

铸铁

钢及合金

铝铜及合金

铰刀直径

6~10

2~6

0.3~0.5

1.2~5

0.3~0.4

8~12

10~15

0.5~1

0.4~0.5

15~25

0.8~1.5

0.5~0.6

25~40

0.4~0.6

40~60

1.2~1.8

0.5~0.6

1.5~2

 

表3-3镗孔切削用量

铝及其合金

工序

刀具材料

粗镗

高速钢

20~25

0.4~1.5

15~30

0.35~0.7

100~150

0.5~1.5

硬质合金

35~50

50~70

100~250

半精镗

20~35

0.15~0.45

15~50

100~200

0.2~0.5

95~135

精镗

70~90

DI级<

0.08

D级0.12~0.15

100~135

0.12~0.15

150~400

0.06~0.1

表3-4攻螺纹切削用量

加工材料

钢及其合金

2.5~5

1.5~5

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