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862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原材料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的进步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

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同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

马克思主义要求又见物又见人,并要由人来控制物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

篇二:

20xx马原材料分析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绪论1.材料胡锦涛在20xx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材料毛泽东说:

“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概括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的主要特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指导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斗争的任务繁重,但他的读书生活一直没有间断。

自从1849年夏迁居伦敦后,他每天早上9时准时来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图书,直到晚上7时回家。

不管风吹雨打,春夏秋冬,多少年如一日。

连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知道他的专座。

由于多年从不间断的阅读,以致他的座位底下出现了他双脚踩出的印痕。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材料: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中说:

“卡莱尔说的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只要它还在提供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就永远不会是完备的;

我们最需要的不是空泛的结论,而是研究。

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过程,就毫无价值,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就已经知道了;

结论本身若固定不变,若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就比无用更糟糕。

”列宁: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毛泽东:

“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

”邓小平:

“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六大报告强调: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请回答: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材料120xx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新春伊始,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3月14日,“藏独”势力策动西藏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紧接着,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西方几国传递过程中遭遇暴力冲击和破坏;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数万生灵罹难。

但是,多难兴邦,我们国家取得了战胜天灾人祸的胜利。

更为可喜的是,8月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和9月举办的残奥会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材料2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

丹尼尔逊复信中指出:

“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1974:

49.请回答:

简述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

5.材料:

20xx年记者对“世界地球日”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现任美国布利特基金会主席丹尼斯·

海斯进行了独家采访。

海斯说,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开始逐步意识到,盲目的经济增长只会损害人类的福扯,一些专门研究人类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兴科学,如城市生态学、工业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等应运而生。

美国和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必须想办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海斯说,尽管美国东西部沿海地区要比内陆地区发达和富裕,但总体看,美国的经济繁荣已遍及全美,农村与城市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协调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xx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到20xx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海斯说,他注意到了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深感欣慰。

他认为,农村与城市要协调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实现不同地区协调发展,“中国可能会比美国来得更快、更容易”。

中国正在寻找一条通向和谐和健康社会的道路。

这一努力至关重要。

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是通向和谐社会的阳光大道。

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把中国作为学习的榜样。

“中国对发展道路所做的选择将对整个世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是什么?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6.材料: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

其中,“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力量之源,也是造就中华文化浩瀚弘通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

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很早,而其完整表述,最早见于《论语·

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此,虽然孔子是以“和而不同”当做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但后人以之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而不同”的内涵就远远超出了君子小人之辨了。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正是中国哲学精髓”和而不同”思想的精彩运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阅读材料,请回答:

(1)中国古代哲学中“和而不同”思想所体现的辩证法思想。

(2)结合矛盾学说,分析我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辩证法原理。

7.材料: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

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

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

是不是华佗弄错了?

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

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阐述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8.材料1据《庄子·

养生主>

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

庖丁释刀云:

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

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於硎”。

后常用“庖丁解牛”作为神妙的技艺的典型。

材料2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天下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以上两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唯物辩证法原理?

9.下列材料为中国文化中深涵哲理的典故或成语:

材料1.《老子》中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材料2《论衡》中说:

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

后人引申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材料3《后汉书·

丁鸿传》中说:

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杜渐防萌亦作防微杜渐。

这些典故所包含的哲学原理是什么?

有何指导意义?

10.材料:

近年来,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频发。

仅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间,昆明公安机关就侦破35起此类案件,受害群众超过25万人,涉案金额达10亿多元。

非法集资暗流汹涌,造成群众财产损失,扰乱市场秩序,更影响社会稳定。

非法集资大都有很强的欺骗性:

所从事的“事业”往往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公司“一把手”常常是当地能者名人,盈利模式“看上去很美”,对待客户“热情有加”……这在客观上的确会让许多问题在最初被忽略。

所以,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在资金链断裂、受害者欲哭无泪之后,才引起了“高度重视”,遗憾的是,患已酿成,众多投资者血汗钱打了水漂。

要将非法集资扼杀在萌芽状态,只有明确有关部门各自的责任,强化问责机制,才能倒逼相关单位恪尽职守。

一方面,需要意识到,联席会议的设置,是为了强化部门间的联动,而非责任分散“虚化”,甚至变成“九龙治水”。

另一方面还必须看到,对一时难以断定的非法集资行为,相关机关还应向社会及早发出警示,这正是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

非法集资现象的成因十分复杂,上当受骗者也有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不是放松监管的理由。

要做到防微杜渐而非“养痈成患”,当从明确监管职责、追究失职责任开始。

阅读材料,请回答:

(1)“防微杜渐”和“养痈成患”体现了怎样的哲学原理?

(2)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养痈成患”?

11.材料: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

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

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

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

旁人听来,此言有理。

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

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

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

这可能吗?

老兵解释道:

“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

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

众人听后,无不服膺。

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如何?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材料: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许多人对此提出异议。

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见到白居易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

“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6℃。

白居易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

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

(1)结合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原理,简要分析材料。

(2)这一事例对我们深化认识有何启示?

13.材料1620年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

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在地图上观察到两块大陆的联系,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

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不是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前它们之间没有大西洋,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

第二年,魏格纳开始搜集资料,验证自己的设想。

他首先追踪了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又考察了岩石中的化石。

魏格纳之前的古生物学家曾提出“陆桥说”,他们设想在这些大陆之间的大洋中,一度有狭长的陆地或一系列岛屿把遥远的大陆连接起来,植物与动物通过陆桥远涉千万里,到达另外的大陆;

后来这些陆桥沉没消失了,各大陆被大洋完全分隔开来。

1915年魏格纳的代表作《海陆的起源》问世了。

在这本书里,魏格纳阐述了古代大陆原来是联合在一起、而后由于大陆漂移而分开,分开的大陆之间出现了海洋的观点。

魏格纳认为,大陆由较轻的含硅铝质的岩石如玄武岩组成,它们像一座座块状冰山一样,漂浮在较重的含硅镁质的岩石如花岗岩之上(洋底就是由硅镁质组成的),并在其上发生漂移。

在二叠纪时,全球只有一个巨大的陆地,他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

风平浪静的二叠纪过后,风起云涌的中生代开始了,泛大陆首先一分为二,形成北方的劳亚大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并逐步分裂成几块小一点的陆地,四散漂移,有的陆地又重新拼合,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海陆格局。

魏格纳这一“石破天惊”的观点立刻震撼了当时的科学界,招致的攻击远远大于支持。

一方面这个假说涉及的问题太宏大了,如若成立,整个地球科学的理论就要重写。

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假说的每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检验。

1930年魏格纳第三次深入格陵兰岛考察气象时,不幸长眠于冰天雪地之中,年仅50岁,他的遗体在第二年夏天才被发现。

他离去的早了一点儿,因为德国的一艘科学考察船刚刚从大西洋回国,带来了一个消息,在大西洋中间存在一条很长的洋中脊,那里有巨大的裂谷。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反映了人的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为什么?

篇三:

马原材料题1、材料分析题(20分)材料一:

恩格斯说: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十八世纪的法国对英国(而英国哲学是法国人引为依据的)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材料二:

毛泽东说: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那么,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

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664页。

材料三:

20xx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上述材料中蕴含的哲学原理是什么?

该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材料中蕴含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2、材料分析题(20分)下面是一段描述西方经济危机的对话。

一个煤矿工的儿子问妈妈说:

“现在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

”妈妈答道:

“因为我们没有煤。

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许多国家大量地炸毁炼铁高炉。

美国毁掉92座,英国毁掉28座。

1973年经济危机时期,英国单是伦敦一个城市,就有10万套新房空置而卖不出去,日本的电视机库存超过需求量的1倍以上。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特西里牛奶公司,把38000多加仑的牛奶倒入了臭水沟。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量的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急剧下降,购买能力不断丧失,生活贫困。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及其根源。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材料分析题(20分)材料一: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要求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三: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求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请回答:

(1)对材料1的观点进行评析。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根据材料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可持续发展战略。

(1)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来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有一定积极意义;

但这种观点不是从社会内部,而是从社会外部的自然条件去说明,是非科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恩格斯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

恩格斯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3)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

我们人口众多并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4、材料分析题(20分)材料1:

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