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49027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1922年的舆论学(又译公众舆论)至今仍然对新闻传播学届产生重要影响。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将这本著作推崇为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作品之一。

二、著作简介,公众舆论是他32岁时的作品。

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

在这本册子中,他论证了“公众舆论”的脆弱、摇摆和不可信任。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复杂和规模使得一般人难以对它有清楚的把握。

现代人一般从事某种单一的工作,整天忙于生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深度关切他们的生活世界。

他们很少认真涉入公众事务讨论。

他们遇事往往凭印象、凭成见、凭常识来形成意见。

正因如此,社会需要传媒和一些精英分子来梳理时政,来抵抗政治力量对公众盲视的利用。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舆论过程,但是结果却不大一样。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学术观点分析,所谓拟态环境,换一种说法,就是新闻媒介所营造的舆论氛围。

学术观点:

1.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揭示了大众传媒的隐性功能,是议题设置论的思想渊源2.刻板成见(stereotype),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

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1.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theory):

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方面是现实环境,一方面为虚拟环境。

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外的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到的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

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达,使得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人们认为报刊的问题是混乱不堪的,因为批评家门希望报刊实现这种虚构,希望它编造出民主理论种所没有预见到的东西。

然而对新闻的性质和对新闻事业的经济基础的分析,似乎都表明报纸必定不可避免的反映出并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舆论组成的不完善性。

结论是:

舆论如果是健全的,就必须组织起来为报刊所用,而不是像今天这样的情况,由报刊所组织。

”WalterLippman,案例分析,“真人秀”的拟态真实“真人秀”(RealityTVShow),从字面上理解,“真”即是节目对内容真实性的要求及手段真实性的规定。

内容上,“真人秀”的“真”并不是生活真实,而是一种“拟态真实”。

“真人秀”可以带给观众的满足和快感是完全虚拟的艺术作品和力求完全真实的纪录片所无法企及的。

数字化时代的现代人可以在紧张疲劳之余,躲在虚拟的背后寻找安全感和自信心,又可以在对“虚拟”事物的半信半疑中渴求被自己认同的真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