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9044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作业评语大全Word格式.docx

创建评价量规后,请描述您将怎样在选定的单元中使用这一评价量规。

第5步:

在教学活动中嵌入评价(模块3第1节后完成)

在您的单元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日记、作品与展示等评价。

第6步:

更多的评价(模块3第4节后完成)

非正式的讨论、自评、互评、观察、讨论会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计划中的重要组织部分。

描述您将如何在单元中包含这些评价。

第7步:

修订教学目标(模块4第1节后完成)

请将您的单元重新审视一下,再次明确单元的课程标准,修订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

【篇二:

历史作业1】

历史作业1:

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营造和维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教师也不再是拥有知识的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究过程的合作者。

2:

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具有一致性。

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时间以中等学生在规定时间能答完为限。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进行编排;

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

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

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所以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

3: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

设计

复习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

理解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2、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3、唐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

4、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方面的主要成就。

复习重点1、隋朝大运河。

2、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影响。

3、开元盛世;

唐都长安。

贞观之治的原因。

4、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复习过程

一、自学与交流:

(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

详细阅读教材,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的统治:

(1)措施: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2)表现:

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

(1)目的

(2)时间:

三点:

四段。

地位。

作用。

4、唐朝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5、贞观之治:

(1)原因。

结果。

6、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7、政治上

8、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

⑵手工业⑶商业:

9、科举制的诞生: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科举制的影响:

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10、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应是。

②在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过程中,有两位女性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她们分别是()和()。

③吐蕃的两位赞普是和。

④连线搭配:

千寻塔吐蕃维吾尔族

大昭寺南诏藏族

布达拉宫回纥彝族、白族

11、隋唐时期中国与哪些地区有交往,国人被称为“唐人”的原因是什么?

新罗与中国交流的事迹有哪些?

日本从皇帝时开始派“遣唐使”。

唐朝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僧人是。

天竺就是现在的。

唐太宗在位时期,高僧西游天竺。

回国后潜心研究佛经,同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有《》一书。

12、①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欧洲年后才建有类似的桥。

②赵州桥设计科学的表现是什么③唐朝的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④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

⑤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今天,我们依

然能读到唐朝多位诗人的近万首诗歌。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和。

14、①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代著名的画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

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为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③连线题:

颜真卿《步辇图》

柳公权《多宝塔碑》

阎立本《霓裳羽衣舞》

吴道子《玄秘塔碑》

李隆基《送子天王图》

二、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讨论:

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

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2、讨论:

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

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

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4、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民族平等?

5、你从玄奘、鉴真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训练

1、隋朝大运

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

2、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3、唐朝全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4、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5、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6、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

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7、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b、玄奘西游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8、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侣d、一行

9、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是何时建造的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10、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天方夜谭》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

11、《玄秘塔碑》是下面哪位人物的作品a.柳宗元b.颜真卿c.柳公权d.杜甫

12、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a、展子虔b、阎立本c、吴道子d、顾恺之

13、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

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

地位如何?

14、你能说出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15、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16、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⑵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四、当堂反思:

学到了?

疑惑有?

【篇三:

中国历史人物评传作业】

晚清名臣——曾国藩

硝烟,炮火,是我们对这近百年来的记忆,那些繁华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了,以至于到现在的我们还是有那么一些崇洋媚外。

是的,百年屈辱,那些让我们恨透了的或许不仅仅是外来的侵略者,其中也不乏清末人士。

以前在我的眼里,慈禧、李鸿章、曾国藩都是些不可救药的人。

特别是曾国藩,因为过去仅知道曾国藩是一个刽子手,疯狂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历史书上把他定性为因循守旧的顽固派,维护封建纲常,仁义道德的卫道士,所以在印象中曾国藩是一个干瘪的枯木老头。

然而他的思想却影响了国民党、共产党的最高领袖,他的门生故吏遍及清朝,他的思想甚至影响三湘大地数百年。

直至近日来研读了《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后,激起了我对曾国藩这个一面被喻为“千古完人”一面被喻为“卖国贼”的晚清名臣的兴致。

过去的百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历史新篇章,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则使中国迈进了近代社会。

此时,炮火的响起,击散了清王朝的繁华,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

那国之痛,是四面环敌而无返还之力;

国之殤,是浮华逸散后的最后一曲楚歌。

那摇摇欲坠的天朝上国终将走不出历史的沉沦,然而曾国藩却仍要拼死捍卫这腐朽的灵魂,哪怕是要万劫不复刀山火海的。

这样的动荡年代正是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曾国藩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

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共产党最高领袖毛泽东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信(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5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z中提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一向与毛泽东的看法不一致,然而对曾国藩的看法确是不约而同的,蒋介石多次告诫子弟僚属“曾文正公家书及书礼?

?

,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

”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褒之者敬称其者:

深谋远虑,沉稳持重,是国之栋梁;

贬之者蔑视其者:

老奸巨猾,深不可测,是官场中的老狐狸;

他被称作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又被叫作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他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的第一完人,又被斥为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然而,我觉得历史是多种复杂因素构成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人物也是如此。

先是我们简单的看一下XX百科上的曾国藩(1811~1872),他是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

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这是XX百科上的曾国藩,尽然都是偏向赞赏的。

作为除家人外接触曾国藩最多的人便是他的幕僚。

然而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南京城破:

“……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

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

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湘军大将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年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部悲剧史。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也许他为了清政府卖命是完全不值得的,甚至只会使自己身败名裂,可是他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伦理,程朱理学,即使内心对这个王朝有着极其的不满,那忠君、那报国的思想也由不得他变化。

站在历史的角度,很多事情不能单凭现在来说,那个时代,作为大清的臣子,他有着尽力扶起这个或许即将会被灭亡的王朝的使命。

只要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那个时代,那么曾国藩所做的一切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清王朝的存在,他必须要遏制太平军,同时太平天国虽然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但拜上帝主义思想也决定了其无法取得最终胜利的结果。

立场不同,所做的选择也不同。

而对于做为出身封建地主阶级的曾国藩来讲,他唯一的选择是维护其阶级的利益。

曾国藩所接受的一切教益都是忠于封建王朝,严守君臣父子的仁义道德。

隐去历史的颜色,客观的看待的看待曾国藩。

有副对联这样概括曾国藩的一生: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那么,作为一名封建王朝的官运亨通之士,他身上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值得有这么高的评价,甚至与毛泽东、蒋介石之人如此推崇呢?

一是治学论道之经,曾国藩曾是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

他说:

“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能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

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美”;

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

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

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可贵”。

“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二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曾国藩总结说:

“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

”也许是自己本来就不是绝顶聪明的人的缘故,曾国藩不喜欢那些投机取巧的所谓“聪明人”。

他最喜欢的,是那些虽然不是天生聪明,但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奋用功的人,他认为,这才是成功的铁则。

曾国藩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习惯,这个习惯,成为他成功的重要心法,也是他持之以恒、终生不变的美德。

他的勤奋表现在方方面面。

在学习上,曾国藩从来没有间断学习过,即使是统领湘淮两军,全权处理攻打太平军、捻军事务,并主管江南数省军政的时候,

肩负着极其繁重任务,但是他每天仍利用闲暇读书写字。

奏牍、书信、家书、批文、日记,几乎都是他亲手所写或删定。

仅现在留传下来的就达数千万字。

他写家书,恐怕也是古往今来最多的。

据现在出版最权威的《曾国藩全集》统计,从1840年至1871年32年间,他共写了1459封家书,约110万字。

平均每年73封,最多的一年是1861年,共235封。

据说,他真正

创办湘军之后,曾国藩把这种勤劳的作风也引入军中,他还把是否踏实苦干作为选将的标准。

在他招募的兵勇中,那些懒散、怠惰和疲沓

的人,成为首先被淘汰的对象。

他考察一位将官,也须看他是否勤劳。

“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

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每天早起,亲自训练,办理各项事务。

这种习惯他一直保持终生。

曾国藩办事勤奋,在他任直隶总督时表现得最为突出。

1869年

初,他进京陛见,这是他自从离京后第一次回京,前后已十几年。

当时直隶虽是京畿重地,吏治腐败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官员疲玩,讼案堆积如山,民怨沸腾。

所以,曾国藩一上任,就拿整顿吏治开刀。

吴桥知县王恩照、曲阳知县万方泰、武强知县王庶曾、迁官知县周培锦、冀州知州宋炳文、保安州知州李作棠、怀安知县谷洪德,这些人性情疏懒,不理讼狱,曾国藩一律奏请革职,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饬,吏治民风,为之一振。

三是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曾国藩认为导致晚清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吏治的腐败,而吏治的败坏又源于人才的缺乏。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他将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人才作为挽救清王朝危机的重要措施。

正因如此,他十分注重发现和举荐人才,只要确有特长,哪怕此人给他的印象不佳,甚至心存隔阂,他都不会以个人好恶决定取舍。

所以,经他发现举荐的人才不可计数,大到总督、巡抚,小至到管带、营哨等,这些人为清王朝的稳固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曾国藩功不可没。

五是修身养性之诀,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

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

“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

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并不急于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心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拜倭仁为师,开始“正心”、“修身”。

他天天写日记,晚上临睡前,把一天来所为的事,不分大小逐一记下来,然后问一问自己,今天所作的哪些符合正人君子的行径?

哪些不符合正人君子的要求?

同时还把自己每天点滴的进步向老师作汇报,严厉地批判自己,解剖自己。

“天天写日记解剖自己”这一习惯曾国藩一直保持到临死前的一晚。

正是他对自己近似苛刻的检点,完善了他的人格,塑造了“曾国藩人格”魅力。

他不仅以知识渊博闻名翰林院,还以品行端正闻名翰林院。

连他的政治对手,在咸丰帝登基后,肃清他恩师穆章阿结党时,都帮他说话,说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

这就是人格的魅力!

曾国藩二十八岁中进士、点翰林,至三十七岁官至二品,一步步地从翰林院的七品芝麻官升至二品大臣,正是基于他的渊博的知识、端正的品行。

人格不是每一个所具有的,只有拥有高尚人品的人才有可能拥有人格,但人品是每个人所具有的。

我想,要像曾国藩那样每天都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检点,可能很难做到,我们也不太可能具有个人的人格魅力。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拥有良好的人品,这是非常重要的。

曾国藩说: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往向不是一时半刻所能形成的。

那种不可遏制的欲望唯有像曾国藩这样勇武之人才能取得。

曾国藩一直以成国家栋梁为宿愿,便投以完善自我的诸方面努力,从“勤”以治身到“畏”天命,无一不是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努力。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所言:

近百年来,对曾国藩的评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他是屠杀太平军的侩子手,冷血无情;

有人说他是是汉奸,卖国贼,坐拥几十万大军而不思恢复汉室,而是甘做朝廷的鹰犬;

也有人说曾公是中国居官者之典范,是中国文人之楷模!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必然是有功有过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苛求古人,而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其所处位置的上去考理解他。

而对于曾公的处世哲学以及个人修养,我们不得不佩服,倘若认真研读,我们必能从其中发现人生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