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927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补充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反之,一个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寿命比较短。

如一个心脏病常常发作又对他人怀着敌意的人,其心脏冠状动脉堵塞的程度就越大。

再如视别人处处为敌的人,往往一触即发,暴跳如雷,容易使血压升高,甚至酿成任何药物都难以治愈的高血压。

情绪紧张会延缓伤口愈合

 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情绪紧张会使免疫系统中的化合物含量降低,从而延缓伤口的愈合速度。

  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家贾尼丝·

基科尔特·

格拉泽在英国心理学协会的会议上指出,情绪紧张的人伤口愈合速度可能要比其他患者慢24%。

  基科尔特·

格拉泽和她的丈夫、免疫学家罗纳德·

格拉泽,对36名妇女手臂上小伤口的愈合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她们免疫系统中称为细胞因子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检测。

这些妇女有一半人担心自己的亲属得了早老性痴呆症,她们在紧张程度测试中的分数较高。

其他妇女的紧张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除紧张程度不同外,两个试验组没有其他差别,但基科尔特·

格拉泽说,担心亲属得早老性痴呆症的人伤口的愈合时间比另一组长9天。

当代“焦虑症”

1999年11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名心理咨询专家聚集南京大学,共同会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发现:

我国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不乐观,许多大学生存有负面心理情绪。

(摘自《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

当代“焦虑症”是一系列相对过度的情绪,最轻的是不安和担心,其次是害怕和惊慌,最重的是极端的无名恐怖。

但不论轻重,它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或躯体上的不适感。

患者有明显的心理冲突,深刻的痛苦,更由于它的持久性和无从查找到的病理依据,常使患者茫然不知所措。

最近,在北京曾召开过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专门就焦虑和恐怖症做了研讨和交流。

据报,焦虑症和恐怖症已成为现代疾病谱中的两个主要成员,其患病率已高达人群的8%。

如果说30年代的欧洲大流感忙坏了内科医生,那么今天,心理医生应接不暇的就是焦虑症和其它心理症。

我国的情况如何?

据80年代初统计为1%,86年为2%,如年代已上升到3%。

这还是指找到医生构成诊断的数字,那些不懂这是病的人,还不知有多少呢。

一、表层焦虑和分离与期待焦虑

有人说,焦虑症多发生在“上班族”、“经理族”,其实不然,它是时代的通病,现代化的产物。

比如城市的喧哗,交通的拥挤,污浊的空气,窄小密集的居民区,与世隔绝的单元房,还有那等待分房,调动工作,调整工资,为男婚女嫁而必须准备的经济基础。

哪一样不令人心烦意乱,哪一件在处理不利时,不叫人心烦?

普通工人A,在工厂面临倒闭的危机下,被群众推选为厂长。

他确是个好工人,技术高超,爱厂如家,但他无法适应这突然来到的四面八方的压力,三天后,他患了严重的焦虑症。

见人就心慌失措,乱了方寸,甚至呆在家里也惴惴不安,总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白天担心工伤事故,晚上担心库房失火不得已卸了任,住院疗养。

一位研究生,交上一名如花似玉的音乐学院女友。

由于得意忘形,常在同学面前炫耀。

一日,某同学恋爱失败,痛苦不堪,别人都劝解开导,他却幸灾乐祸地说:

“像你这样搞法没有不吹的道理,你不懂女人心理”。

该同学反驳说:

“你也别高兴太早,说不定下场比我还惨呢?

”。

他听后似乎没介意,可是就在那夜,他突然失眠,半夜起来满地乱转,焦躁不安,一种强烈的预感,使他失去了自控力,竟在半夜跑到音乐学院敲门找其女友。

女友见状非常吃惊,百般安抚无效后,只好电报通知其家属,并从此与他断绝了交往。

以上这几个例子,都属于危机性反应,原因是适应不良,是可以令人理解的表层焦虑。

面临高考,通过答辩,初次上台讲课,初次应酬交往等,都有可能产生这种焦虑的反应。

一位女士,丈夫在外地工作,每年回家探亲一次,连续几年后,该女士产生了一种期待.即离她丈夫回期越近,她越盼望越不安,以致惶惶恐恐,深伯有什么意外不幸的消息传来。

直到丈夫归来后才稍事平静。

相聚几天后,又开始计算行期,那种分离在即的感觉,真如同死囚在处决前的感觉一样,简直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程度。

这和日常生活中的等误点火车,初次约会情侣,等待录取通知,以及送君远行,不情愿的离异,失恋等遭遇差不多,当事人都会有如同孩子离开妈妈或期待妈妈的那种焦虑反应。

孩子以哭为主,大人则是焦躁不安。

这就是所谓的分离与期待焦虑。

二、焦虑症

从医学角度看,前述的各种现象,都不能称做典型的焦虑症,而仅是临时的焦虑反应状态。

精神病学通常说的焦虑症,主要是指那种无原因的恐怖和不安,是一种广泛而无所指向的烦躁惊慌。

由于发病的根源潜抑太深或天长日久,这种原因被焦虑的痛苦所淹没,以致连患者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位中年妇女,面对一个终日忙于事业的丈夫,那种往日的恩爱之情,随着年龄、孩子和无休止的经营应酬而丧失殆尽。

丈夫无暇顾及妻子的生活情趣,更想不到她需要的是什么。

大把的钞票唤不起妻子的丝毫笑容,丈夫无可奈何地摇着头,只说她太命薄!

穷日子笑哈哈地过了十几年,可这富日子却烧得妻子面容推怀。

她则恨丈夫不理解她的需要,那种金钱买不到的需要,于是她只好压抑再压抑,终于在某日暴发起焦虑症:

她对着镜子,撕乱了头发,感到一阵气息,窒息得喘不过气来。

她环视着空荡的房间,宛如回到童年时代:

胸前挂着一把钥匙,满怀渴望亲人归来的那种恐惧不安和心惊肉跳。

她终于控制不住,大声地狂叫起来、片刻之后,她清醒过来。

也就从这天起,她再也离不开孩子,离不开丈夫,她怕寂寞,怕孤独,她担心有一天丈夫孩子会悄然离开人世。

这种悬念缠绕着她,以致完全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其实她需要的就是爱。

正如弗洛伊德分析的那样,极度的性压抑是焦虑症的一大因素。

既然反复强调了焦虑症以恐怖为主,那么它与恐怖症有何不同?

实际上很好鉴别,准则只有一个,就是恐怖症常有固定的害怕对象,很少传移交换。

如怕高空、怕空旷、怕剪刀、怕生人、怕癌症等等,有时根本不值得一怕的也怕,像伯风雨、怕咳嗽声、伯小动物、怕花圈等。

然而,焦虑症则是无固定对象的泛化的恐怖,一种强烈的恐惧不安,没有明确的着落点,或即便有着落也是牵强附会。

再者,恐怖症者,当伯的对象不存在时,那种怕的反应也随之消失。

焦虑症则不然,可以整日整夜地心惊胆颤,任何环境下都改变不了这种不安情绪。

三、继发焦虑

临床上还有一些心理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等,在这些病的过程中,都可出现明显的焦虑不安情况,但这种焦虑多半是继发的,他们为抑郁而不安,为强迫而焦躁。

焦虑,在各种心理症中,像一股邪风,它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从而使恐怖、强迫、抑郁症的病情加重。

为此,医生在医治心理症时,首要的是平息、焦虑症状。

综合上述,焦虑至少有三种情况,一是焦虑反应;

二是焦虑症;

三是继发焦虑。

焦虑反应虽不认为是真正的病,起因也是心理失衡。

急性焦虑如处理不当、不及时,可转为慢性,渐渐地引发事件已消失,但焦虑情绪依然故我,于是过渡为广泛性焦虑状态,此时再进行治疗就旷费时回了。

刚才说过,性格在焦虑的发生上起关键作用,大凡心理症患者,都具有一个不稳定的性格因素:

内向、敏感、疑虑、寡断、胆怯怕事、患得患失,尤其是人际交往困难、协调性差等。

从心理素质上说,属于神经质者。

有关焦虑的治疗,基本上以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为主。

当前,焦虑症的增多,除与社会变革、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心理压力加大有关外,也充分反映出另二个不可轻视的问题,即儿童时期的教养环境与教养方式之不当。

例如缺乏母爱或过分溺爱,极易导致早期的分离与期待焦虑;

儿童时的惊吓和害怕,未得到及时疏导和安抚,往往使之压抑起来,成为未来发病的根源。

写到此,笔者突然想起“叫魂”这个风俗来。

孩子夜里走黑路、猛然间错把路边的邮筒当成“人”,吓得他哇哇直哭,聪明的奶奶当问明原因后,立即领孩子到邮筒处。

一方面告诉孩子这是邮筒不是“鬼”,一方面抚摸孩子脑袋叫几声“XX回来吧,XX回来吧!

”孩子经过大人的验证和安抚,再也不会对邮筒害怕了。

如果奶奶不这样做,孩子的惊吓得不到疏导,便会在心理上形成印痕,为未来的恐怖症打下基础。

有的妈妈把孩子关在屋里,自己外出。

孩子在等右等.妈妈也不回来,于是孩子便会恐怖.紧张地哭泣。

妈妈回来后,不做任何抚慰,孩子只好把这种痛苦压在心里,成年之后,构成焦虑症的发病根源。

习惯上.人们都认为焦虑是一组情绪体验,一看便知。

其实并非如此简单。

现在有一种医学术语,叫做“躯体焦虑”(或焦虑的躯体化),即患者没有那种恐怖和不安,但却经常诉说腰酸背痛、胃部不适、头痛头昏、懒而无力,其它如便秘、腹泻口干、多汗、心悸、气短以及经血不调、性功能障碍等。

从心理病理学上说,这是压抑的情绪通过躯体这条渠道来发泄的结果。

此类躯体焦虑患者,根本想不到去找心理医生,而大量流向内科求治,自然难以见效。

习惯上,人们也想不到对整天叫头痛的入,劝他们去看心理医生。

如果大家都懂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岂不活得轻松些。

爱情可以人造

  爱什么?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爱情是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叫亢奋阶段,第二阶段叫麻醉阶段。

  第一阶段的生物化学基础是“安非他命”amphetamine,学名叫苯异丙胺。

两人相见,或一见钟情,或慢慢培养,脑干里终于分泌出这种物质,于是爱情就产生了。

  苯异丙胺是一种神经兴奋剂。

它可使你觉得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欲火旺盛等,这些都是爱的表征。

它还有一种奇怪的效应,就是会使你产生偏见,只看到自己喜欢看到的事物,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也。

如果只有一个人产生苯异丙胺,那就只好单相思了。

  苯异丙胺的分泌不是永久的,一般五到七年后,苯异丙胺的分泌就会逐渐减少,爱情的危机便到来了。

要渡过这一危机,还有赖于另一种物质的产生,这种物质叫吗啡。

  简单地说,吗啡是一种神经麻醉剂,它使你拥有一种安全感,一种白头到老的安全感,这便是爱情的第二阶段。

  人的大脑,无非是一处物化包,一个个物质的产生?

这个还不是很清楚。

不过,大自然里很多东西都是反馈的。

从进化的角度讲,这必须是正反馈:

必须先有安全的信息,然后才会有安全感的化学过程。

  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一些百无聊赖的化学家,莫明其妙就发现了苯异丙胺的奇效。

  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减肥药,所谓不用节食的减肥药,实际上就是苯异丙胺加以改进的药物。

它的作用机理,是使你学得精力充沛,上蹿下跳废寝忘食地做许多事情,把能量消耗掉,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目前,苯异丙胺是受严格控制的药物,没有处方买不到。

  坚信人定胜天的人们,没有忽视苯异丙胺的神效。

如果自己就可以往静脉里注射苯异丙胺,何必要等待丘比特的神箭?

  滥用苯异丙胺,在西方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脑物化包的复杂程度及其精致的内部平衡,是不轻易接受外部直接干预的。

比如说,有正反馈就必有负反馈。

药效过后的反弹,与苯异丙胺的神奇感觉刚好相反。

大脑本身的负反馈使得外来苯异丙胺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滥用者不得不一次次增大剂量。

一旦上瘾,很难自拔。

  更麻烦的是,滥用上瘾后,你可能连真丘比特的神箭也感觉不到了。

  不加控制地大剂量使用苯异丙胺,使大脑爱到过分的刺激,会使人变得神经质,精神变态,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脑细胞过多死掉,会使人变成永久性神经病。

  滥用者使用苯异丙胺五到七年后,大脑的负反馈已使得该药彻底失效了,再使用也感觉不到兴奋了,而反弹则越来越强烈。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人造爱情也逃不掉七年之痒!

  苯异丙胺有一个药效更强的近亲,也就是著名的海洛因。

而吗啡呢,则是鸦片的主要有效成分了。

孤独的人们哪,还是老老实实地等待着丘比特的神箭吧。

病由心生

病从口入,人人皆知,但病由心生,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心理社会因素之所以能影响身体内脏器官功能,一般认为是通过情绪活动而实现的,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活动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使人保持健康;

而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怨恨、焦虑、忧郁、恐惧、痛苦等,如强度过大或持续过久,可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由于情绪的变化引起体内化学物质-交感神经素的改变和大脑功能的改变,而引起某些内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形态方面的变化。

有人研究了植物神经所控制的器官功能与不良情绪的关系,认为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当情绪不畅时,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胃部肌肉的强烈收缩而致胃部疼痛,在易感素质倾向上,发生消化性溃疡。

情绪与心血管、肌肉、呼吸、泌尿、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等功能也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情绪激动达到高潮时便是愤怒,那时,植物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大量释放肾上腺素,而致心跳突然增快,血压急速升高,如患有高血压,便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脑溢血;

如患有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情绪的不稳定可以引起荨(qian)麻疹,长期的情绪不稳定,干扰了大脑对皮肤的调节功能,引起皮肤阵发性剧痒,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而发生神经性皮炎。

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障碍可以引起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又称心身疾病。

心身医学改变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提出了崭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身医学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由于世界各国不断研究和日益重视,可以预见,心身医学将成为受人关注的重要学科,发展前途远大。

哭对健康有益还是有害?

当人受到了委屈,或遇到伤感之事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哭起来.这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情绪不愉快的表现。

哭对人的健康是既有好处,又有坏处。

人在痛苦的时候都会哭,它对人的心理是一种保护性的措施。

如果在该哭的时候不哭,强把眼泪咽下去,就会憋出病来,哭一哭,心里会痛快些,并会得到一些宽慰。

美国生物化学家费雷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等于是慢性自杀。

他做过有关调查,发现长期不流泪的人,患病率要比流泪的人高一倍。

费雷说,男子的胃溃疡病和精神分裂症大都是强忍不哭者,如果他们该哭则大哭一场,很可能会避免患这种病。

哭闹对新生儿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哭闹时,新生儿可全身运动,有助于血液循环、消化和排泄,促进新生儿成长。

看来哭对人体是有好处的。

但也有不好的一面,一个人整天哭哭啼啼,就会扰乱人体的生理功能,使呼吸、心跳均无规则。

有人在大哭之后,白天不思饮食,夜不能寐,这是很伤身体的。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她的爱哭使本来就多病的身体更加衰弱,以至加速了她的夭折。

所以,哭也是要有节制的。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身心健康,否则只有害而无益。

精神的牢狱——抑郁

抑郁症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很少有人不受它的侵袭。

在全部自杀者中,大约有20%是抑郁症患者,而抑郁症患者几乎都想过自杀。

千万别把抑郁和不愉快混为一谈。

因为当你不愉快时,你能主动去寻求宽慰,求得别人的同情、关心和爱,甚至还可能做到自己安慰自己,但抑郁则不然。

所有他人与自我的怜悯都难以穿透那堵把你和世人隔开的墙。

抑郁是一座精神的牢狱,在这座“建筑”里你是受难的罪人。

有关抑郁的描写实在是太多,但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对它不了解甚至不关心。

惟有亲临其境,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痛苦。

笔者在这里不想如同写教科书一般去机械地叙述,而想通过不同的实例,由轻到重的把抑郁症的表现展示开来。

如果你本人或是你的亲友存在某种表现,那你一定能清楚你或他是处于哪种抑郁状态,应当怎么去对待,去治疗,最终走出这座“牢狱”。

一、青春压抑的写照——摘自一个少女的日记

“这半年来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是别别扭扭的。

自从进入高中,同学间的关系显然不是那么单纯可信了,似乎彼此都有自己的隐私,说不清是什么。

一天学习之后总觉得有点烦闷,想喊喊不出,想玩玩不起来,想聊聊得乏味......还是一个人独处为好。

有时,校园里的小湖边,小区中的林荫道,都成了我朝夕相伴的朋友,真是没意思透了!

提不起兴致来,连同学间的谈笑都似乎是伪装出来的。

心里好象装着块大石头,沉甸甸,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这心情对谁说?

说了又有谁理解?

还是把它埋在心底吧。

玩命地念书,玩命地压抑。

让《命运交响曲》永远与我相伴,我好惆怅......”

青春压抑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相抗衡的产物,严格说来,每个青少年都有。

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心境或一个阶段性的情绪状态。

压,是外界力量(社会道德规范准则)强加给他们的;

抑,是他们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尽管他们感到没意思,但是他们只有惆怅而没有忧郁,他们的思维,情感反应以及行为仍然是畅通无阻和朝气蓬勃的,正如春天的气候,三寒四暖,变换无常。

面对这种青春压抑,我们即使不做任何处理,他们多半也能安然度过。

二、少女特有的周期性情绪反应

这种周期性反应主要是指与月经相关的情绪抑郁状态,每每出现月经之前或月经中。

这期间,她们兴致偏低,思想懒惰,感情脆弱,人际淡漠,她们好哭泣,急噪发火。

常孤立自闭,不想说一句话。

她们常把这种情绪与现实生活中的不愉快事件联系起来,以求得他人的同情、安慰与关注。

凡进入这种周期状态的女子,她们没办法自行解脱,但周期一过便自然缓解。

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常左右这种情绪的波动,因此,只要内分泌功能得到调整,周期性抑郁也会得到改善。

三、心因性抑郁症

顾名思义,这种抑郁症是由于精神受到创伤,内心长期处于冲突胶着状态而郁闷成疾的。

也许有人说,抑郁症即是精神障碍,自然都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确有一些典型的抑郁症起因不明,甚至与遗传背景有关。

但心因性抑郁症(又名神经性抑郁)则是不折不扣的心理症。

李工年近40,早年大学毕业,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这么多年,如今不仅高级职称没混上,连起码的住房条件都没得到改善。

老婆整天抱怨他窝囊无能,其实他自己何尝不苦恼。

起初几年还有赢得领导欢心的念头,想做几件漂亮的事,完成一项高水平的设计,后来他发现这些并不是往上爬的唯一条件。

比如同样质量水平的成绩,别人就可得到赞扬,而自己就无人过问。

他琢磨不透这是什么道理,只有终日闷闷不乐。

从半年前开始,他逐渐懒于按时上班了,认为单位是一所监狱,人都是无情无义的。

和别人相比自己不由得就有矮人一等的感觉。

本来事情已做完,但总觉得不尽人意,自己先对自己挑剔起来,于是引起一连串的懊悔和自责,甚至怪自己怎么这样笨。

“我以前并不是这样的,怎么现在连笑都不自然起来。

”“我有时真想抱头大哭一场,真是委屈。

”他想求助于人,希望有人能理解他,可是一个连自己的老婆也厌恶的人,哪里会得到人家的同情。

一天中,也许只有在早晨的阳光下还能看到一丝生命的迹象。

一到傍晚,不仅全身疲惫不堪,连吃饭的精神都打不起来。

老婆和孩子不能引起一点他安享天伦的兴致。

相反,他总感到人生的麻烦、无味,真是不如离开这里的好。

悠悠漫长的夜,似睡非睡,恶梦连篇,“好象我从来没有真正的睡眠,睡还不如不睡。

”“我就怕阴天,天是灰的,地是灰的,人也是灰溜溜的。

”“有人说我得了抑郁症,于是我强作笑脸,可怎么也摆脱不了那藏在背后的忧愁。

但愿上帝能赐我一盏长明的灯,我真的无力自拔了。

问题有那么严重吗?

不!

在患者的心目中,他是个废物是个罪人,但在外人看来,他的忧郁远远超过现实和环境所加给他的负荷量。

他把一切都看得那么重,那么难,那么没有希望,那么无助。

他想死,但有时缺乏勇气,或是顾虑多端。

“如果不是怕老人伤心无靠,撂下子女无人管......”

“我真该去看看心理医生了!

是的!

你真该去看看心理医生了,如果这种情绪持续三个月,或是恶性刺激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你仍然念念不忘,医生是有能力帮你走出囹圄之门的。

四、隐匿性抑郁(一种通过身体感受来表达的心理症)

这类患者最早出现在内科门诊或中医门诊室里,直到医生通过最先进的检查手段查不出实质性疾病的时候,他们才不得不半信半疑地迈进心理咨询室。

“医生,我经常感到疲劳,腰酸背痛,不时的胃口发堵,心惊肉跳,以至于情绪消沉不宁,难以做事。

”患者常面带笑容喋喋不休诉说着。

他们把内心的抑郁转嫁到躯体不适上,似乎因为身体不好才心情不快。

所谓的“隐匿”就是把真正的情绪隐藏起来了。

其实这是抑郁症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是初发的症状。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很快就会转入真正的抑郁症。

隐匿性抑郁,不同于心因性抑郁,尽管心因性抑郁也有躯体不适的主诉,但患者从不把躯体感受放在头等位置,而主要是心情恶劣的陈述。

除自感疲劳外,思维迟钝,情感贫乏以及行为被动也是其临床表现的一个侧面。

再者,食欲欠佳;

习惯性便秘;

情绪转换受外界环境的较小;

入睡容易而易于早醒;

还有其它生理方面的衰退感觉,如男子的阳痿早泄,女子的性冷淡、无快感等(前提是病前此类功能正常)。

医生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是心理、躯体兼顾的方法。

如果说心因性抑郁以心理聊法为主,那么,隐匿性抑郁则以躯体聊法为主,主要是抗抑郁药物合并一般维持药物。

由于这类患者多身负工作和家务重任,因此,适当的休息放松和改善营养也很重要。

五、内源性抑郁症

属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

情感病有两极化的倾向和特点,所以抑郁症往往和狂躁症循环发作,周而复始,此起彼伏,称为“躁郁症”。

“我是一个个性十分外向的人,在大学读书,成绩十分优秀,一边玩,一边把书都念了,从未因考试犯过愁。

我认为我的脑子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快速而敏感,活象一台电脑。

可是现在一反常态,好比电脑感染病毒,不仅运转不灵而且严重失控,不由自己调动......”

“此时此刻,我没有悲伤,没有眼泪,没有思虑的惊恐,只有抑郁,死一般的抑郁。

有人劝我去治疗,我不承认我有什么心理病,但我承认我是个没有一点价值的行尸走肉。

最好不要来救我,我不想求助,不想求助......”

内源性抑郁症患者一般治疗的欲念不强,即使勉强接受也十分被动,由于他们的自杀倾向大,所以必须有亲人监护,以防意外。

当前治疗重性抑郁症的主要措施是抗抑郁药物,其效果尚属理想,除了少数比较顽固外,一般都可得到缓解和痊愈。

问题是预防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