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939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

1.大庆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

初期阶段:

从大庆第一口井喷油到1976年之前,大庆原油产量跃上5000万吨,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石油生产基地,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1976年到2002年,大庆原油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大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城”,随着石油资源的大量开采,人类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

大庆油田资源面临枯竭,经济体制以国有计划经济为主,长期以石油开采为主的产业结构使得经济结构单一,导致大庆市的发展面临困境。

再生阶段:

大庆开始“二次创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产业结构多元化,经济得到好转,区域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

2.关于大庆“二次创业”的建议:

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改变石油这种单一的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加强科技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提高采油效率;

发展石油深加工产业,提高石油产品的附加值;

利用有利自然环境,积极发展畜牧业;

加强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对污染物回收利用能力,注重生态建设,改善区域发展环境。

3.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应在不断开发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同时注重后续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注重农林牧副渔的综合生态效益,注重城市的综合发展,加强城市的自我服务功能。

避免出现经济结构单一,一旦资源枯竭便陷入困境的局面。

———————情景导入先思考———————

“史密斯家族的故事”

(一)

18世纪中叶,史密斯家族从爱尔兰来到了风景优美的美国五大湖地区,他们以皮毛交易为生。

若干年后,随着煤矿的开采和人工运河开通,这里发展成为钢铁中心,史密斯的爷爷也成为一名钢铁工人。

许多新的工厂和城镇,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史密斯的父辈们,有的进入了化工厂,有的进入了汽车制造厂。

史密斯家族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可是,蔚蓝的天空不见了,河流也不再清澈。

(1)文中所述史密斯家族所在区域经过几个发展阶段?

提示:

两个,初期阶段和成长阶段。

(2)材料中“蔚蓝的天空不见了,河流也不再清澈”显示此时人地关系发生怎样变化?

随着环境污染出现和加剧,人地关系变得比较紧张。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区域初期阶段与成长阶段及其特点

二、案例分析——“钢都”匹兹堡

1.初期阶段

2.成长阶段

———————应用体验不可少———————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2.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

A.渔业资源破坏严重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基本协调D.生态破坏比较普遍

解析:

1.A 2.C 秦汉时期,我国北方黄河流域是人口密集区,南方长江流域人口较少,区域开发较晚,因此,人类对该地区环境破坏较少,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3.对于美国五大湖地区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和工业区发展迅速

B.产业由分散走向集聚

C.人地关系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D.环境污染加剧,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选B 此阶段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分散。

“史密斯家族的故事”

(二)

二战结束后,这里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许多工厂倒闭,工厂里荒草萋萋。

史密斯家族的很多成员失业后,离开了家乡,搬迁到美国的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史密斯一家留在家乡,为生活而努力奋斗。

史密斯当选了市长,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在家乡推行经济复兴计划,并大力整治环境。

如今,这里空气清新,生活宜居,发展成为著名的“知识城”。

(1)文中所述史密斯家族所在区域又经过几个发展阶段?

两个,转型阶段与再生阶段。

(2)经过史密斯的整治后,你认为当地的人地关系发生怎样变化?

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一、转型阶段的特点、问题及发展要求

特点

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人地关系

人地矛盾加剧

主要问题

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发展要求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二、再生阶段的特点及发展措施

“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区域发展

措施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三、案例分析——“钢都”匹兹堡

1.转型阶段

2.再生阶段

———————方法技巧很重要———————

一、数字法记忆区域发展阶段的有关知识

二、图解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国大庆的发展与匹兹堡类似,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开发、发展到停滞不前的发展过程,最终在困惑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新的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大庆处于(  )

A.开发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2.目前大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资源面临枯竭

B.人口减少

C.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D.经济全面萎缩

1.C 2.A 第1题,目前我国大庆处于转型阶段。

第2题,目前大庆随着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据此回答3~4题。

3.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积极寻找替代性环保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4.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应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3.B 4.D 煤炭、石油的开采在当前阶段不可完全禁止;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在转型的过程中,GDP及第一、二产业比重不一定下降,人口也不一定大量迁往其他城市。

《敕勒川》中对内蒙古草原的描述是: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据此完成1~2题。

1.说明当时内蒙古草原处于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2.当时该地的人地关系是(  )

A.基本协调B.开始明显不协调

C.污染严重D.生态破坏严重

1.A 2.A 《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处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的初期阶段。

3.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转型阶段的描述

D.如今长江中下游平原仍是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选B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不断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减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粮食产量减少。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经济界人士将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

据此回答4~6题。

4.三大极点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位置优势、政策优势B.政策优势、历史基础

C.人才优势、资源优势D.资源优势、位置优势

5.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正处于区域发展哪一阶段(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6.制约天津滨海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4.A 5.B 6.B 第4题,“三大极点”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便于内引外联,地理位置重要;

国家在不同时期开发三个区域,给予优惠政策扶持。

第5题,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正处于腾飞发展时期。

第6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7.如果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看作一个区域的发展,则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所对应的区域发展阶段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初期阶段

B.工业文明——成长阶段

C.20世纪60年代以来——再生阶段

D.采猎文明——转型阶段

选C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区域资源发展的基础上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口、经济发展迅速,处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地矛盾激化,处于转型阶段。

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反思经济行为,改变发展模式,追求可持续发展,进入再生阶段。

8.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

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 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 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 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 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选A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移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其主要原因是冷冻地带出现地价上升、环境污染加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等问题,导致人口的外迁。

而阳光地带则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较少、发现了新资源,因而发展了旅游业及石化、宇航、电子等新兴工业部门,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

A.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B.湿地面积大,自然环境好

C.矿产资源丰富

D.水运发达,交通便利

10.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表现为(  )

①环境污染加剧 ②交通拥堵 ③湿地破坏 ④资源过度开采 ⑤资源枯竭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⑤D.②③④

9.C 10.B 结合图例分析,阶段一主要开发煤炭资源;

阶段二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较快,出现了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

一、选择题

图中将区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B.b—c—a

C.c—a—bD.b—a—c

1.B 2.C 第1题,直接读图分析可知,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减小,此阶段人地关系比较协调。

第2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a以第二产业为主,b以第三产业为主,c以第一产业为主,然后再据上图分析可知,初期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工业化阶段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两者对照,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即c—a—b。

读区域发展阶段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有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关于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

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

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

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发生变化

4.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

A.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

B.区域核心范围在缩小

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

3.D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第4题,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来看该区域由区域中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且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不断缩小。

区域经济发展一般依次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

20世纪前半叶,图示地区制造业曾兴旺发达,一度成为美国经济的产业中心。

20世纪中后期,该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

人们形象地把该地区称为“冰雪带”、“锈蚀带”。

据此回答5~6题。

5.本地区一度成为美国产业中心,下列不属于其区位优势的是(  )

A.水运廉价B.煤铁资源丰富

C.城市众多,市场广大D.土壤肥沃,气候温暖

6.20世纪中后期,本地区逐步陷入萧条状态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结构单一

B.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开发

C.世界对传统工业产品需求量增加

D.逆城市化的出现

5.D 6.A 第5题,图示区域为美国五大湖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暖不属于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第6题,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本区逐步陷入萧条状态。

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7~8题。

7.从图中可知,该地(  )

A.城市化水平高

B.工业发达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8.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7.C 8.A 第7题,据图分析可知,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比重不协调。

第8题,据图分析可知,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甲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乙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煤铁资源丰富;

水运便利;

从城市分布、人口增长及工业迅速发展可得出市场需求量大。

(2)题,从材料中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可知主导产业。

工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条件、市场、原材料等要素。

汽车技术要求高,当时汽车新兴市场需求大是要特别关注的要点。

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出原因,如石油危机;

他国汽车工业冲击;

房地产崩溃。

但分析材料又可以根据主导产业得出其产业结构单一;

结合提供时代信息可以联系出新技术革命冲击。

第(4)题,底特律的兴衰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也是匹兹堡等案例的再次呈现。

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目前以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状况,加之科学技术水平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主要是借鉴来调整和发展。

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

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

新兴的市场需求;

丰富的原材料。

(3)石油危机;

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

房地产崩溃;

产业结构单一;

新技术革命冲击。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单元过关检测]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北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1.A 2.B 第1题,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

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但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右图表示某区域地理事物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这里不可能接近(  )

A.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B.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明长城比秦长城的位置偏南,原因可能是(  )

A.河流迁徙        B.寒潮影响

C.生产方式变化D.环境意识提高

3.D 4.C 图中地理事物为古长城,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古长城是我国农业区与游牧区的界线,明长城比秦长城位置偏南,只可能是随着人们生产方式变化的结果。

读下表,完成5~7题。

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表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年份

1991

2000

种植业/%

59.73

51.9

66.4

57.5

65.96

62.9

63.13

55.6

林业/%

4.2

3.5

4.89

3.9

4.64

4.1

4.51

3.8

牧业/%

26.28

27.0

25.52

32.7

28.34

31.2

26.43

29.7

渔业/%

9.79

17.6

3.2

5.9

1.05

1.8

5.93

10.9

5.表中三个地带,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和林业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D.种植业和渔业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  )

7.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5.D 6.A 7.C 第5题,由表中各部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大。

第6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均上升的是牧业和渔业。

第7题,选项中劳动力、科技、交通均不属自然区位因素。

甲图为中国攀枝花工业区,乙图为德国鲁尔区。

读图,回答8~9题。

8.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煤炭资源丰富B.水能丰富

C.铁矿资源丰富D.廉价劳动力丰富

9.图示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劳动力素质低下B.森林资源锐减

C.水资源污染严重D.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8.A 9.D 第8题,据图分析可知,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煤炭资源都比较丰富。

第9题,煤炭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11.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