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978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信息技术各章复习知识计算机二级用点Word下载.docx

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未来十多年,将继续遵循。

5)IC卡分类(根据集成芯片):

①存储器卡,信息可长期保存,可改写,安全不高,例如:

电话卡、公交卡等;

②CPU卡(智能卡),处理能力强,保密性更好,证件和信用卡,例如:

手机中的SIM卡。

5.比特的运算,存储单位,传输速率单位(b/s或bps)

6.通信的三要素(信源、信道、信宿)

7.电(光)信号两种形式及传输技术,几种多路复用方式

1)电(光)信号两种形式:

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数字信号)

2)电(光)信号传输技术: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3)模拟传输技术:

传输模拟信号,通过用连续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来传输信息。

采用频分多路复用(FDM)。

主用应用:

传统的有线载波电话、广播。

4)数字传输技术:

传输数字信号,通过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来传输信息。

①基带传输技术:

直接使用数字信号传输,短距离直接传输,长距离需要进行码型转换。

②频带传输技术:

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调制后传输。

数字传输采用时分多路复用(TDM)

5)几种多路复用方式:

FDM、TDM

8.数据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信道容量、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

1)信道容量:

信道带宽,一个信道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

2)数据传输速率:

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位数目,单位:

bps

3)误码率:

数据传输中规定时间内出错数据占被传输数据总数的比例。

9.几种传输介质性能对比

1)金属导体:

①双绞线:

价格便宜安装方便、易受电磁波干扰、误码率教高。

②同轴电缆:

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和屏蔽特性、可以构成大容量的载波通信系统

2)光导纤维(光纤):

用于数字信号传输,容量大,重量轻,传输损耗小,不受电磁感应干扰,保密性好。

3)无线电波:

节省,传输效率低,易被窃听、易受干扰。

10.定点数(整数)与符点数(实数)

11.采用数字技术的原因:

课本36页

第二章

1.硬件的组成,计算机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课本40页),计算机分类

1)

硬件的组成:

 

2)计算机分类:

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

2.BIOS与COMS

1)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操作系统的最底层部分的用来设置硬件的可执行程序。

BIOS是存放在只读存储器芯片EPROM或E2PROM中的一组机器语言程序,具有启动计算机、诊断计算机故障及控制低级输入输出操作的功能。

2)CMOS是一种可读写的RAM芯片,由主板供电,成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只要电池供电正常,即使计算机关机后它也不会丢失所存储的信息以及时钟停走。

存放用户对计算机硬件所设置的一些参数(称为“配置信息”),包括当前系统的日期和时间、系统口令、系统中各硬件的类型参数,Cache的使用状况等。

CMOS中的各项参数可以要通过BIOS程序设定。

3.软盘、硬盘、光盘:

操作、存储模式(涉及计算)、构成情况、硬盘性能参数、接口、容量、光盘信息读出技术

1)软盘:

由软盘片、软盘驱动器和软盘控制器组成。

3.5英寸软盘片有两个记录面,即两个读写磁头(从0开始编号),

每个记录面有80个磁道(从0开始编号,0号磁道位于最外圈),每个磁道有18个扇区(从1开始编号),

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二进制数据,存储容量:

1.44MB

读写数据的最小单位:

扇区,操作系统在软盘上为文件分配存储区的单位:

簇(2-8个扇区)

2)硬盘:

由磁盘片(存储介质)、主轴与主轴电机、移动臂和磁头、控制电路组成。

信息记录模式同软盘:

一个硬盘驱动器中包含多张盘片,每个盘片有两个记录面(两个磁头),每个记录面有若干磁道,每个磁道有若干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的二进制数据,柱面cylinder:

所有记录面中半径相同的所有磁道。

存贮容量=磁头数(记录面)*柱面数(磁道)*扇区数(区)*512字节。

3)硬盘性能参数:

存储容量(单位:

GB)、平均等待时间(AverageLatencyTime)、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SeekTime)、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AccessTime)、Cache容量(单位KB或MB)、数据传输速率(单位MB/s)

4)硬盘接口:

IDE和SCSI接口。

移动硬盘的接口:

USB或IEE1394接口

5)光盘:

由光盘片和光盘驱动器组成,CD盘上记录数据的是一条由里向外连续的螺旋道。

CD光盘片种类:

CD-ROM只读光盘片、CD-R追记型光盘片(光盘刻录机,写入后不能修改)、CD-RW可改写光盘片。

DVD光盘片种类:

DVD-ROM、DVD-R、DVD-RAM

4.CPU:

组成、各自功能、并行处理,与内存直接交换数据、Pentium4

1)CPU组成:

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部件)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CPU指挥中心,实现程序的自动执行)指令计数器:

存放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指令寄存器:

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通过译码器解释指令的含义,控制运算器工作,记录CPU的内部状态等。

寄存器组(十几-几十个)临时存放参加运算的数据和得到的中间(或最后)结果。

5.常用输入与输出设备,各自与主机的接口,各自性能参数,常用快捷键

1)输入设备:

键盘:

♦PS/2接口、USB接口、无线接口,♦性能参数;

键的个数。

鼠标:

♦RS-232串行口(9针D形)、PS/2接口(6针圆形)、USB接口、无线光电鼠标。

♦性能参数:

分辨率,dpi(dotperinch);

轨迹速度。

笔输入设备:

♦串行口、USB。

扫描仪:

♦并行口、USB、1394(Firewrie)、SCSI、专用接口。

分辨率(dpi),色彩位数(色彩深度),例如,24bit,32bit,36bit,42bit,48bit。

扫描幅面。

数码相机:

♦数字接口USB(连接计算机)、模拟视频信号输出(连接电视机)。

CCD像素个数,决定照片图像能达到的最高分辨率;

存储器的容量。

显示屏的尺寸;

显示器的分辨率(一般用“水平像素个数*垂直像素个数”表示);

点距;

刷新速率;

像素的颜色数目;

辐射和环保。

♦并行口、USB。

打印精度(dpi)、打印速度(ppm每分钟打印页数)、色彩数目、黑白、彩色。

6.存储器分类,存储器塔状结构

7.内存:

分类、插槽形式、计算(课本61~62页)

1)内存:

由DRAM芯片组成,分类:

单列直插式内存条模块(简称SIMM内存条)、双列直插式内存条模块(简称DIMM内存条)、Rambus内存条模块(简称RIMM内存条)。

数据读写速率(存储器的带宽):

存储器数据通路宽度*存储器总线时钟频率*2。

8.Cache及其位置

Cache是使用SRAM芯片组成的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简称缓存。

它的速度几乎和CPU一样快。

在Pentium4中已经与CPU集成在一起。

9.光盘分类

10.指令与指令系统,向下兼容性

1)指令:

一种使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命令语言(称为计算机的“机器语言”),它用来规定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以及操作对象所在的位置。

用机器指令编写的程序中的每一条指令都可以直接被控制器译码产生执行指令所需的控制信号。

每一种不同类型的CPU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组指令

2)指令系统:

一个CPU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称为该CPU的指令系统或指令组。

指令系统中有数以百计的不同的指令。

11.总线,I/O操作、I/O控制器,I/O设备接口

1)I/O操作:

将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送入主存储器的指定区域,或者将主存储器指定区域的内容送出到输出设备。

2)I/O控制器:

一组电子线路,不同设备的I/O控制器结构与功能不同,复杂程度相差也很大。

3)总线:

系统总线(CPU总线,存储器总线,I/O总线)

12.微处理器和单片机的概念区别

1)微处理器又称μP或MP,通常指使用单片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的处理器

2)单片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把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13.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课本48页

14.微处理器的发展:

课本51页下方

15.CPU的时钟频率(主频)与系统总线频率区别:

见课本48页

16.主板构成,芯片组,总线带宽计算

1)主板构成:

CPU插座(插座类型决定主板类型)、芯片组(核心部件)、内存储器插座(2-4根)、总线插槽(PCI、ISA、AGP)、BIOSROM芯片、I/O接口、IDE接口和软驱接口、电源插槽。

2)芯片组:

协调和控制数据在CPU、内存和各种应用插卡之间传送的作用。

把以前复杂的控制电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几个芯片内,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最核心部件。

一定意义上讲,它决定了主板的级别和档次。

3)总线带宽(MB/s)=(数据线宽度/8)×

总线工作频率(MHz)×

每个总线周期的传输次数

17.地址,存储器存取时间

18.移动存储器

第三章

1.软件分类及区别,软件与程序的区别,算法与程序的区别

1)软件分类:

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各种应用软件,课本96页)

2)算法:

算法与程序不同,它是问题求解规则的一种过程描述

2.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区别

1)解释程序:

对源程序进行翻译的方法相当于两种自然语言间的“口译”。

解释程序对源程序从头到尾逐句扫描,逐句翻译,并且翻译一句执行一句。

因而这种翻译方式并不形成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

2)编译程序:

对源程序进行翻译的方法相当于“笔译”。

在编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要对源程序扫描一遍或几遍,最终形成一个可在具体计算机上执行的目标程序。

3.虚存

用户在一个假想的容量极大的虚拟存储中编程和运行程序,程序(及其数据)被划分成一个个“页面”,每页为固定大小。

在启动一个任务而向内存装入程序及数据时,只将当前要执行的一部分程序和数据页面装入内存,其余页面放在硬盘提供的虚拟内存中,然后开始执行程序。

4.常用几种语言简介:

如VB、Java等,课本116~117页

5.程序设计语言:

分类、四种成分

1)分类: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2)四种成分:

数据、运算、控制、传输

6.操作系统作用(课本98页)

7.前台任务,后台任务,并发与抢占任务方式

8.文件的相关概念:

课本103页

9.算法性质,时间、空间复杂度(课本121页)

算法性质:

确定性、可终结性(有穷性)、能行性

10.数据结构:

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数据的运算

1)逻辑结构:

是数据间关系的描述,它只抽象地反映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而不管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2)存储结构:

实质上是它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上的实现。

3)数据的运算:

对各种数据逻辑结构有相应的各类运算,每种逻辑结构都有一个运算的集合,常用的运算有:

检索、插入、删除、更新、排序等。

第四章

1.网络概念及分类,组网目的

1)计算机网络:

利用通信设备、通信线路和网络软件,把地理上分散且各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及其他智能设备)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为目的连接起来的一个系统。

2)分类:

①所使用的介质分:

有线网和无线网②网络的拓扑结构分:

星型网、环形网、总线网、树型网、网状网和混合网等③按网络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分:

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简称LAN)、广域网(WideAreaNetwork,简称WAN)、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简称MAN)④按网络的使用性质分:

公用网、专用网、⑤按网络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分:

企业网、政府网、金融网、校园网

3)组网目的: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网络物理设备:

网卡、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网桥、网关、中继器

1)网卡(网络适配器):

网络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有一块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

网卡和电缆负责把结点与网络连接起来,将需要发送的数据从计算机传送到网络,需要接收的数据从网络传送到结点。

不同类型的网络使用不同类型的网卡。

每块网卡有一个全球唯一的48位二进制数表示的MAC地址

2)交换机:

又称为分组交换机或包交换机(packetswitch),它负责把包从一个站点传送到另一个站点,广域网每一台计算机都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交换机。

3)集线器:

简称Hub,用来连接网络中各个结点。

基本功能:

把一个端口接收到的信息向所有端口分发出去;

能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起着中继器的作用

4)路由器:

连接异构网络的基本设备,是一台用于完成网络互联工作的专用计算机,可以把局域网与局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或两个广域网互相连接起来,被连接的这两个网络不必使用同样的技术。

5)网桥:

用来连接两个同类型的网段,比中继器多了“帧过滤”功能.

6)网关: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

网关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

在早期的因特网中,网关即指路由器,是网络中超越本地网络的标记

7)中继器:

也称转发器。

把接收到的信号整形放大后继续进行传送,起到一个信号“接力”的作用。

用于连接同类型的两个局域网或者延伸一个局域网的范围,当安装一个局域网而物理距离又超过了线路的规定长度时,就可以用它进行延伸。

3.局域网:

特点与组成、几种常见局域网及通信原理、MAC地址、CSMA/CD

1)局域网特点:

地理范围有限;

网络中多台计算机共享一个传输介质,数据传输速率高(10Mbps~1Gbps);

通信延迟时间较低,可靠性较好(误码率:

10-8~10-11)。

2)局域网组成:

工作站(含网络接口卡)、服务器(含网络接口卡)、网络打印机、传输介质、网络互连设备(例如:

集线器,交换机)等。

3)几种常见局域网及通信原理:

1以太网:

总线结构,广播方式通信,访问控制方法: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由网卡来完成,以保证在结点相互通信时任何时候只有一个结点发送信息。

介质访问地址(简称MAC地址):

为实现总线上任意两个结点之间的通信,局域网中的每个结点的网卡都有的一个唯一的地址(48位二进制数)。

连接在集线器上所有结点共享一定的带宽(总线的带宽)

2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网(FDDI):

环型,双环结构,每个设备可以挂接到两个环路结点上。

3交换式以太网:

星形结构,一种交换式局域网。

连接在交换器上每一个结点各自独享一定的带宽。

ATM交换式局域网:

使用ATM交换机构建的局域网。

4无线局域网(WLAN):

采用红外线(IR)或者无线电波(RF)进行数据通信,能提供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同时还能按照用户的需要方便地移动或改变网络。

通信设备:

无线网卡、无线HUB、无线网桥等。

协议:

IEEE802.11、蓝牙(IEEE802.15)

4.广域网:

组成、构建广域网的三种设施、接入方式、分组交换与存储转发,路由表(注意默认路由)

1)广域网组成:

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2)构建广域网的三种设施:

电路交换网(电话网)、专线(政府网、教育网等)和分组交换网(包交换)

3)广域网的接入方式:

1电话拨号接入:

家庭用户利用本地电话网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接入广域网。

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通过普通电话的本地环路向用户提供数字语音和数据传输服务。

分类:

宽带ISDN、窄带ISDN(一线通)

3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ADSL):

通过本地电话环路提供数字服务的新技术中最有效的类型之一。

ADSL是一种为接收信息远多于发送信息的用户而优化的技术,为下行流提供比上行流更高的传输速率。

4电缆调制解调技术(CableMODEM):

利用有线电视网高速传送数字信息的技术。

5光纤接入网:

使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的远程网接入系统。

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小区(FTTZ)、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家庭(FTTH)。

4)分组交换与存储转发:

广域网每一台计算机都连接到交换机上。

计算机需要传输的信息预先都划分为若干个数据包,以包为单位在网络中传输,到达目的地计算机后,再把这些包拼装恢复为原先的形式。

存储转发(交换机的基本工作模式):

即每当交换机收到一个包后,检查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决定应该送到哪个端口进行发送。

考虑到往往会有许多包必须在同一端口发送,包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有一个缓冲区(队列),需要从该端口发送的所有数据包都存放在该端口的缓冲区中,端口每发送完一个包,就从缓冲区队列中提取下一个包进行发送。

5)路由表:

每一台交换机都必须有一张路由表,用来给出目的地地址与输出端口的关系。

默认路由:

路由表中重复的项会增加搜索路由表的时间。

为了消除这种重复的路由,可以采用一个项来代替路由表中许多具有相同下一站的项,这称为默认路由。

6.因特网:

IP数据报的传输、接入方式、提供服务、Web浏览器、HTML、Web文档三种类型

1)IP数据报的传输:

为了克服各个物理子网所使用的数据包的格式不同,IP协议定义了一种独立于各种物理网的数据包的格式,称为IP数据报(IPdatagram)。

一个IP数据报沿着从源地址到目的地的一条路径穿过网络,中间会经过很多路由器。

每个路由器收到这个数据报时,先从头部取出目的地IP地址,根据这个地址对照路由表中的信息,决定将该数据报发给下一站,下一站可能是另一个路由器,也可能就是目的地——连接在该路由器上的一个物理网络。

2)接入方式:

①局域网通过路由器接入。

②用户计算机通过代理服务器或专用的计费网关,在经过路由器接入。

3)提供服务:

电子邮件(E-mail)(邮箱名@邮箱所在的主机域名)、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信息服务(WWW)、BBS,专题讨论,在线交谈、游戏等。

4)Web浏览器:

浏览器主要有两个功能:

向用户提供友好的使用界面、将用户的信息查询请求传送给Web服务器。

组成:

客户程序、解释器、控制程序(浏览器的中心,解释鼠标与键盘输入的信息,调用其他组件来执行用户指定的操作。

5)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W3C制定的一种标准的超文本描述语言,它使用形如<

xxx>

和<

/xxx>

的一对“括号”作为标记。

包含头部和正文两部分。

6)Web文档三种类型:

静态Web文档(staticdocument):

它的内容是在写作的时候就确定的,未经修改不会变化。

所以对静态文档的每次访问都返回相同结果。

动态Web文档(dynamicdocument):

它的内容是在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时创建的。

主动Web文档(activedocument):

它能持续地更新文档的内容,即它能够直接访问信息源并连续地更新文档内容。

6.网络操作系统:

(课本131页)网络操作系统是在普通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扩充了按照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所开发的软件模块而实现的。

网络操作系统功能:

网络管理、网络通信、网络服务、网络安全、网络应用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必须安装网络操作系统才能进入网络并正常工作,即获得或提供网络服务。

7.IP地址,域名,域名系统,URL

1)IP地址:

在互连网中,为了实现计算机相互通信,必须为每一台计算机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IP地址)。

在网络上发送的每个包中,都必须包含发送方主机(源)的IP地址和接收方主机(目的地)的IP地址。

每个IP地址使用32个二进数位(4个字节)表示。

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

五类地址:

A类:

最高为0,B类:

最高两位为10,C类:

最高三位为:

110,D类:

最高四位为:

1110,E类:

1111。

特殊IP地址:

全0(网络地址)、全1(直接广播地址)、

2)域名:

①因特网中主机的符号名就称为它的域名。

域名使用的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和连字符,但必须以字母或数字开头并结尾。

整个域名的总长不得超过255个字符。

②域名中包含的子域个数不超过5个,从左到右级别逐级升高,一般为:

计算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

③第1级域名:

除美国以外,其他国家一般采用国家代码作为第1级域名,美国通常以机构或行业名作为第1级域名。

④一台主机只能有一个IP地址,但可以有多个域名(用于不同的目的)。

主机从一个物理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其IP地址必须更换,但可以保留原来的域名。

3)域名系统(DomainNameSystem,DNS):

把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软件。

域名服务器(DomainNameServer):

运行域名系统的主机。

4)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由两部分组成:

第1部分:

指出客户端希望得到主机提供的哪一种服务;

第2部分:

主机名和网页在主机上的位置。

URL的表示形式为:

http:

//主机域名[:

端口号]/文件路径/文件名

8.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病毒:

注意区分病毒与黑客、杀毒软件与防火墙

1)计算机病毒:

一些人蓄意编制的一种寄生性的、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用防病毒软件预防。

2)黑客:

蓄意攻击别人计算机系统的人,用防火墙预防。

9.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应用层:

OSI模型的应用层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实际通信的地方。

表示层:

表示层因它的用途而得名:

它为应用层提供数据,并负责数据转换和代码的格式化。

会话层: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会话连接。

传输层:

传输层将数据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设备的寻址,跟踪网络中设备的位置,并决定传送数据的最佳路径,这意味着网络层必须在位于不同地区的互联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流。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并处理出错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