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19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进农业产业化文档格式.docx

  2、对所选择的乡镇、村组进行总体情况的调查。

  3、在了解乡镇、村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分别选取3—5户具有代表性的纯农户、兼业户,对其xx—xx年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

  3、调查对象

  这次调查中,对4个乡镇87个村的部分农户进行了调查。

所选样本村数10个,样本农户数为22户。

其中,在沙坨子乡22个村,选取了情况大庙村、庙后村和沙坨子村,共1260户、5043人,特别调查了该乡双百亩花香菇科技示范园区暨下岗职工再就业孵化基地;

在榆树林子镇30个村,选取了郑杖子村和百岱营子村,共694户、2775人,特别调查了村民刘利峰、宋英山两户;

在小寺沟镇19个村,选取了养殖专业村胡杖子村和养殖重点村单家店村、佟杖子村,共803户、3215人,特别调查了新建的雅图沟金泉养殖场和单家店6户群众合伙建设分户饲养的养牛场;

在平房乡16个村,选取了东樱桃沟村和太平梁村,共744户、2976人,特别调查了该乡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太平梁李龙江养牛厂。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1、农户收入水平比较

  农户收入水平比较(单位:

元)  

  

  乡镇GDP(xx年)

  (万元)

  总收入

  (xx年)

  农业人口

  (人)

  人均纯收入

  2002年

  xx年

  增速(%)

  沙坨子乡

  20,300

  19,620

  29,625

  1,365

  1,569

  榆树林子镇

  19,634

  31,916

  1,817

  1,858

  小寺沟镇

  17,853

  17,878

  24,603

  1,445

  1,611

  平房乡

  5,434

  5,469

  16,988

  1,600

  1,620

  全县

  204,200

  340,973

  360,863

  1,719

  1,806

  分析:

4个乡镇中,沙坨子乡人均纯收入增速最快,达%,高于全县水平%,主要是食用菌发展迅速,从2002年的万盘(袋)发展到xx年的920万盘(袋),户均增产盘(袋);

平房乡增速最慢,低于全县水平%,一是退耕还林减产减收,二是食用菌发展缓慢;

榆树林子镇增速仅为%,低于全县水平%,主要是退耕面积比较大,林果业受影响较大;

小寺沟镇增速为%,高于全县水平%,主要是畜禽养殖发展较快,农民增收明显。

  2、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xx年农户人均纯收入来源(单位:

元)

  乡镇

  农业纯收入

  非农收入

  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合计

  食用菌

  设施菜

  其他

  种植业

  畜牧养殖

  林业及其他

  小计

  750

  14

  22

  86

  142

  1014

  460

  95

  1569

  194

  713

  30

  224

  1303

  1858

  247

  153

  107

  407

  1056

  1611

  170

  ——

  229

  424

  242

  1065

  1620

  全县总计

  560

  165

  120

  264

  1251

  1806

  xx年农户人均纯收入构成

  48%

  1%

  5%

  9%

  65%

  29%

  6%

  10%

  38%

  2%

  12%

  8%

  70%

  25%

  15%

  7%

  66%

  28%

  —

  14%

  26%

  31%

沙坨子乡食用菌纯收入xx年已达750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48%,农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65%,三大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55%;

榆树林子镇设施菜纯收入xx年已达713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38%,农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70%,三大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60%;

小寺沟镇畜禽养殖纯收入已达407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25%,农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66%,三大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50%;

平房乡畜禽养殖纯收入xx年已达424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26%,农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66%,三大特色产业纯收入也已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37%。

全县农户食用菌纯收入xx年已达560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31%,设施菜纯收入xx年已达165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9%,畜禽养殖纯收入xx年已达264元,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5%,农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70%,三大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55%。

  3、农户收入状况与不同产业类型生产率的关系

  农户收入状况与不同产业类型生产率的关系对比

  产业类型

  亩产

  单价(元)

  单位收入(元)

  单位投入(元)

  单位纯收入(元)

  固定资产投入(元)

  6670

  (盘/袋)

  5

  33,350

  7,000

  26,350

  5,000/个

  西红柿

  25,000斤

  12,500

  8,000

  25,500

  20,000

  黄瓜

  35,000斤

  21,000

  畜禽养殖

  牛

  1,000

  猪

  300

  羊

  50

  玉米

  1000斤

  500

  166

  334

  说明: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食用菌、设施菜、玉米全部按照单位亩产计算。

三大特色产业中,食用菌增收最为明显,每亩纯收入为26,350元,不过前期有一定的固定投入,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设施菜增收也比较见效,每亩纯收入为25,500元,但前期投入太高,每个棚20,000元,而且投入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一年四季不能闲;

畜禽养殖,规模扩大存在困难,不仅投入增加太大,而且人手不够。

但相对于种玉米,每亩纯收入仅334元,三大特色产业的确诱人。

  三、影响农户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县农户收入构成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农民本身素质因素。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主要发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区位因素:

此次调查的4个乡镇中,沙坨子、小寺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农户收入受区位制约较少;

榆树林子因靠近凌源,许多农副产品都可以拉到凌源销售,比较方便,但受农户自身交通工具限制;

平房区位条件较为恶劣,因而农户增收缓慢。

  

(二)资源气候因素:

沙坨子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铁选业的发展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榆树林子气候独特,所产的设施菜、花卉质高价低,已成为邻近市场的品牌产品。

  (三)经济发展水平

  1、产业化水平:

沙坨子乡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水平较高,有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4个,保鲜库26个,菌袋厂1家,龙头企业18家,有资质的菌种生产户15家,占全县的60%,交易市场1个,农民经济人270人,食用菌协会6000人,因而全乡有6200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占全县总户数的75%,农户从食用菌上人均增收1000元。

  2、市场交易水平:

沙坨子乡有食用菌交易市场1处,农资交易市场1处,食用菌保鲜库26个,方便了菇农的产前原辅料购买和产后的产品销售,因而有75%的农户靠食用菌增收致富;

榆树林子镇建有1处较大规模的果品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年交易额达4600万公斤,有力地促进了榆树林子设施菜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一些邻近市场的农户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采摘新鲜产品出售,既可卖个好价钱,又减少了许多成本。

  (四)劳动力素质

  1、观念因素:

农民素来守业意识强,创业意识弱,等、靠、要的思想还很严重。

沙坨子乡虽然有75%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但剩下的农户除了邻近市场做点小买卖外,尚有一部分农户仍然固守旧业,抱着“宁可日子舒服过,也不冒风险”的想法。

  2、学历与技术水平: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沙坨子乡的劳动力学历水平要较其他乡镇高,全乡15722名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有116人,高中及中专2038人,初中7451人;

而平房乡的10041名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没有,高中1433人,初中6667人。

农业产业化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特别是食用菌和设施菜,一是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虽然所调查的4个乡镇都成立了食用菌协会,都有专职的技术人员,但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的程度与效果却不尽一样,沙坨子乡有90%的菇农经过培训,食用菌协会会员发展到6000人,因而坏盘率比较低,为%。

另一方面,农户对技术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农户表示“目前所学的技术仍不够,只要有技术员来培训指导,他们一定肯花时间学习”。

此处,对于养殖业,特别是羊的舍饲圈养规模,一般数量达到200只就很困难再扩大规模了。

  3、专业化组织程度:

农民专业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沙坨子乡成立了食用菌协会,有会员6000人,农民经纪人270人,保证全乡从事食用菌生产的6200农户家家都有一名会员,在技术培训、学习与指导上联系比较紧密,在资金扶持上也互相帮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乡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

但由于协会成立时间较短、组织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以及产业链条较短的限制,还没有形成统一供应种子、原料和统一产品收购、包装、销售的局面,与科研院所的联合研制和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方面的合作还远远不够,仅停留在技术培训层面。

而榆树林子、小寺沟和平房却还没有成立相应的蔬菜协会和畜禽养殖协会,依靠的仅仅是亲戚村邻的指导与互助,既缺乏信息来源,也不了解市场行情。

  (五)地方政府执政能力

  1、政策引导:

指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市场建设,主要包括为促进产业发展制定的优惠政策、落实中央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业税减免等政策。

政策引导是影响农户经营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其对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沙坨子乡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到位,落实得力。

如该乡的双百亩花香菇科技示范园内生产大户杨连叔,获得政府无偿资金1万元,国家贴息贷款5000元,自己投入万元,年生产食用菌3万盘(袋),纯收入可达近10万元。

4个乡镇的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款发放都比较到位,人均粮补元基本到户。

  2、基层干部带动能力:

实践证明,村领导班子比较得力的村,村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农户收入普遍提高。

在沙坨子乡,60%的党员和80%的村干部首先带头搞起了食用菌生产,在学透了技术、摸透了市场,赚了钱、致了富后,又带领所在村农民搞食用菌。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我县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耕地面积按万亩算,人均只有亩,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终将受到耕地资源瓶颈的制约。

一方面,粮食单产无法提高,粮食价格比较低;

另一方面,增加农业收入也无法靠扩大规模来实现,进而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注定无法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源泉。

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发展劳务经济,即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一是当地的非农工作机会,二是外地的非农就业机会。

然而,由于我县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能够吸纳的劳动力有限,外地的就业信息也比较匮乏,加上大多数农民不愿意离土离乡,劳务经济所能产生的作用相应减弱。

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我县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但是,我县三大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制约因素:

食用菌产业,存在菌种质量质量不过关、坏盘率比较高,原辅料来源受限或成本较高,部分农户技术不过关,部分农户没有足够资金,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营销渠道不畅通,市场价格不稳等等问题;

设施菜产业,存在因所购买私人品种不过关导致减产滞销的问题;

畜禽养殖业,存在羊的舍饲圈养技术不成熟。

而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产业链条不够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组织程度不高,市场发育迟缓,交易信息闭塞,交易量上不去。

  因此,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政策引导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按有关条件继续给予发展特色产业贴息贷款支持,管好用好小额信贷及扶贫贷款。

农口部门都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谋划和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资金实行打捆使用,重点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小额信贷不仅仅限制在支持食用菌产业上,其他特色产业也要安排财政贴息贷款和扶贫贷款。

  2、要主攻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要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只要能与生产基地有机结合,只要能带动农民进市场,只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

要按照省市重点龙头企业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龙头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龙头企业的自身素质,提高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尤其要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龙头企业的精品名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发展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大力倡导农民自主自立的产业化组织。

重点鼓励发展由政府支持、民间自办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组织,如农民协会、农业(作物)研究会、农民合作社等,形成上下贯通,相互联结的网络。

最终形成农民自愿参加和自主运行,与政府机构脱钩的自立农业产业化推广服务体系。

目前则应鼓励现有各种官办、社区或乡镇办和民办的各种农业服务推广组织,在不搞垄断、不厚此薄彼、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各显其能,共同发展,自愿走向联合。

在发展中有意弱化官办意思,使之形成具有广阔前途和长久生命力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4、积极培育发展、搞活壮大一批专业市场和农产品“一条街”。

可以采取政府出资搭台,农民经营得实惠的举措加快建设。

由政府筹资食用菌交易市场周围的空铺面统一承租下来,建设一条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农民街”,县直各有关部门及乡镇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对农户经销农产品给予帮助,鼓励全县农村种养、加工大户和有一定经商头脑的农户来“农民街”经营,特别是对那些由于城市扩建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给予优先安排。

实行政策倾斜,对到“农民街”经营的农户,两年内免铺租、免税收、免工商管理费。

这样既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个就业舞台,也可为平泉的特色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打开一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大门,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5、增强乡镇执政能力。

乡镇执政能力表现在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个方面。

首先是谋划发展,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准一个主导产业,制定战略,合理规划,提出思路,重点扶持、重点推进;

其次,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

同时,要建立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6、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民的经济利益关系。

目前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大都是松散的、不稳定的、低效益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解决好产业化内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利益过多地倾斜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对农民没有吸引力;

在产业化内部缺少科学的、系统化的管理,各个环节松散、脱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落到实处。

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的地方搞的“订单农业”,订单兑现不了,这里除了法律意识淡薄、合同不尽规范等问题外,最严重的原因还是利益分配关系没有处理好,以至一些地方的产业化经营是松散的,甚至是流于形式的。

所以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通过大力整治经济秩序,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环境,加强宣传、培训以及指导帮助,改进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以及各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分配和联接机制,形成公平合理、利益互惠、平等合作、利润与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原则。

  7、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

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农业、信息、科技等相关部门以及全体农民的共同参与。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方面,构建适合县情的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广泛的信息服务,把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送到农户手中,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

为保证实用的科技、市场、产品等信息能为当前条件下的农民和农业发展所用,需要建立一些专职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为农户提供高效、专业的信息服务,以保障农业信息体系能够提供大量经过筛选的、符合农民需求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