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20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0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是农业产业化不断加快。

在保持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的同时,桑蚕、糖蔗、商品林、畜牧等新兴农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五年累计扩种桑园7.54万亩,总面积达14.1万亩,2010年桑蚕产业总产值达4.85亿元,打响了“广西茧丝质量第一县”品牌,成为全区“桑蚕发展十佳县”之一。

五年累计扩种甘蔗17.57万亩,甘蔗面积最高年份达21万多亩,2010/2011榨季甘蔗总产量预计达58万吨,其农业产值超过3.5亿元。

累计完成各类造林50多万亩,全县有林面积达451.94万亩,其中速丰林面积突破40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010.8万立方米,丰林公司列入广西31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之一,荣获“广西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发展商品林三等奖”。

实施猛牛工程、香猪保种项目等,全县特色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香猪、菜牛等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12家,获得全区新兴优势产业发展种草养牧二等奖,评为“中国菜牛之乡”,注册了香猪、菜牛活件及肉制品商标。

五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6.5132亿元,年均增长14.01%,增速比“十五”高7.57个百分点。

三是第三产业实现突破。

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规划,牛角寨瀑布群景区初步开发,文雅天坑群被发现,中国•毛南族分龙节活动影响力增强,“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实体纷纷涌现,2010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2亿元。

商贸、交通、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进一步发展,至2010年末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数达8110户,从业人员2.4378万人,注册资金7.2571亿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25户,社员207人,注册资金1664万元,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45亿元,非公经济上缴国家税额1.3381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9.78%。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1467亿元,年均增长25.19%,增速比“十五”高12.06个百分点。

为筹办20周年县庆,投资1.7亿多元,建设了9大庆典项目和21项迎庆项目。

县城规划建设面积由原来的2.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9平方公里,城镇化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激发民间资本建设近20个房地产项目,近三年平均每年投资达2亿元左右,商品房和私人住房建筑面积占县城区房屋建筑总面积的60%以上,并带动县城街道建设布局由“丁字型”变成了“棋盘型”。

累计投入3.035亿元,建设和改造各类公路2248.67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

投资1.45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020多处,累计解决10.79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

城乡清洁工程成为全市的榜样,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投入使用。

实施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村村通工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四)生态环保成效卓著。

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SO2和COD排放量削减每年均达上级要求,万元GDP能耗逐步下降,全县城乡大气、水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划标准,2010年评为国家级污染源普查先进单位和自治区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全球首例林业碳汇项目在我县实施,实现碳减排37万吨。

建设农村沼气池9035座,全县农村沼气池总量达2.8558万座,入户率达56.4%。

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切实加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1%,比“十五”期末提高了10.07个百分点。

自治区级爱山森林公园立项建设,木论保护区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正式启动并于2010年11月通过国家批准,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中国兰花之乡”。

(五)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5948万元,受益11.0869万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险总收入2.7亿元,支出2.3亿元,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全县城乡。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通过国家验收,72个毛南族聚居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贫困人口占比由2005年的35.28%下降到2010年的24.33%。

有序推进红茂搬迁二期工程,共建成474套3.69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完成317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2.0087万危房户的调查核实;

启动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和村寨防火改造工程,人居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66%和12.63%,增速比“十五”高5个百分点。

(六)平安创建稳步推进。

一是结合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适时开展各项“严打”专项整治行动,五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3196起,破获1988起(其中命案立36起,破37起,其中破积案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36人,逮捕1237人,摧毁犯罪团伙161个,全县治安稳定,人民安全感不断提高。

二是公安机关“三基”工程、“三项建设”和政法机关“三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公安系统多个现场会在我县召开,2009年荣获“全区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县级党委、政府先进集体”,县公安局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区执法质量优秀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三是积极做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信访秩序持续好转,2010年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四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先后四次被国家安监总局和自治区、河池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监管及煤矿安全监察先进单位;

煤矿的“两堂一舍”和“五个一”建设工程成为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和小煤矿机械化的典范。

五是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律援助以及市场供应、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

2006年至2009年,连续四年被自治区命名为平安县。

(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两基”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普实”、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创建和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共计5名高中毕业生考取清华大学,职业教育也得到稳步发展,县人民政府及党政主要领导在全区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连年评为优秀等级。

累计筹资4386万元改善县乡村卫生基础设施,新农合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先后评为自治区、河池市先进县;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正在逐步实现。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2006年获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鼓励奖,2007年获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进步奖,2009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文化部特批在我县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肥套”保护基地,自治区文化厅把我县列为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域,多项文艺创作和体育健身运动获奖。

民族工作有新的突破,荣获“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

广播电视电影事业取得新进展,县电影公司先后被中宣部、中国电影发行协会评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数字电影放映先进单位。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拥军优属、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协调并进。

审计、统计、物价、区划、工商、气象、石油、保险、外事、侨务、台务、宗教、妇女儿童、档案、县志和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改革开放平稳推进,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活力不断激发。

一是大力进行招商引资,五年共与外商签订投资合同279项,总投资80.5亿元,实施项目236个,累计到位资金40.0573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332万美元。

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完成了19家国有企业的改制,涉及职工2250人,传统工业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积极解决原大型国有企业--红茂矿务局破产并移交我县管理的一系列遗留问题,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三是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规范了财政运行行为。

同时,强化税收征管,提高财政征收质量,增加可用财力;

严格支出管理,合理安排财力,确保全县各项建设和社会管理有序进行。

四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县29个具有行政执法审批职能的部门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精减了行政审批项目,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五是强化人事制度改革,在积极配合县委阳光选才的同时,大力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实施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职业技术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等,优化了人员配置。

六是切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完成林改外业勘界321.14万亩,占总任务的92%;

发证265.01万亩,占总任务的76%。

同时,启动了林改配套改革前期工作,2010年引导金融机构落实林权抵押贷款5400万元,林下种、养项目产生效益500多万元。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这一年,我们紧紧围绕自治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全县经济社会从困境中走出,逐步恢复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据测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5亿元,增长24.89%,人均生产总值8303.9元;

财政收入2.688亿元,增长57%,人均财政收入714.3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6亿元,增长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38亿元,增长18.9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7元,增长10.9%;

农民人均纯收入3406元,增长13%。

--工业经济跨上新台阶。

实施工业技改32项,完成投资8.28亿元,同比增长44.17%。

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实现工业增加值5.15亿元,同比增长59%。

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9.96亿元,增长58.66%。

--“三农”工作实现新发展。

继续抓好蔗糖、桑蚕、林业、畜牧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9.8亿元,同比增长8%。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着力建设县城区河堤基础设施,完成县城西区、东兴镇城东区和红山矿区洛阳安置工程建设规划等,实现全县城镇扩容提质。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

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5个,总投资20多亿元,同比增长33.3%;

实施项目26个,到位资金9.4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0个,累计完成投资11.72亿元。

--生态环境呈现新气象。

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4.36%,节约标准煤9.1573万吨。

植树造林6.62万亩,续建牛角寨瀑布和古宾河漂流等景区,开发文雅天坑群、川山汉代古道等旅游项目。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

做好抗旱救灾和大石山区人饮工程大会战等工作,实施新农保等惠民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均走在全市的前列。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义务教育常规管理达标工作通过市、区两级评估验收,落实学校安全协管员225名。

投资390万元实施27项科技项目。

新农合参合率达90.6%,甲型H1N1流感疫情有效控制。

分龙节活动"

千人牛宴"

创下上海基尼斯纪录等,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经历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重大冲击,收获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的成功喜悦。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环武警官兵,向在我县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和工程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环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有色金属等工业经济发展基础不牢,企业竞争力不强,大型企业聚集滞后,外向型经济仍很薄弱。

二是财政状况比较困难,政策性减收因素多,刚性支出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三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缺乏,农业产业链条聚集和延伸均不理想,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

四是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全县投资规模总量小,全县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紧紧围绕“富民强县”新跨越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主导,以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新区开发,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0.5亿元,年均增长15%;

财政收入达5.6亿元,年均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2亿元,年均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5亿元,年均增长15%,力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

38:

33,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高,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明显加快,新兴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增强。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89元,年均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39元,年均增长11%;

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成效显著。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

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大幅下降,江河水库水质、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稳步提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每年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以上;

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控制在10‰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为健全,特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的支撑力

一是加快交通路网建设。

重点建设县城至河池市高等级公路,县城至东江、金城江-东兴-杨梅坳二级公路,县城-大安-明伦-龙岩、县城-洛阳-驯乐等环县大通道项目,加快县城至坡华二级公路、大安至长美三级油路、都川至中南三级油路等县内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提升连接川山、驯乐、明伦、龙岩、东兴、长美等乡镇的乡际公路等级。

到2015年,基本实现乡、县际公路网络化,村级公路硬化(四级),省县道以上升级为二级公路,20%以上村民小组通沥青(水泥)路,所有乡镇都建有客运站和行政村通客运班车,主要路口有便民候车亭。

二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县城区和驯乐、东兴、龙岩等乡镇政府驻地及华山林场场部河段防洪护岸,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立和完善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报系统、旱情监测系统等;

做好重点水源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解决12.5万人饮水困难;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措施,建设一批节水灌溉工程和易涝地区排涝工程,形成一批"

涝能排、旱能灌、渠相通、路相连"

的新型基本农田;

做好水土保持和大小环江河流域生态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三是健全能源供应体系。

积极推进火电厂项目。

深度开发水电资源,进一步改造城镇和农村电网,全力推进变电站布点建设,抓好河池•环江工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点的配套用电建设工程等。

鼓励利用天然气、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应用。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重点加快城西工业园、洛阳工业园和都川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园区向专业化、生态型方向发展,提高项目承载能力;

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园区经济总量。

提升有色金属业和传统工业水平。

实施金泰、北山、裕隆等有色金属企业改造升级项目,加快对全县铅、锌、锡等有色金属资源的勘探开发;

加强煤矿企业“三化”和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

支持企业技改扩建,促进环江钢铁厂、富鑫公司等企业成为河池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提升冶金产业水平;

集中配置硫铁矿资源,促进硫化工产业融入桂中化肥工业基地建设。

发展特色产业。

以工业园区和华山林产品加工区为平台,着力打造河池最大的林产品加工基地,力争到2015年实现林产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

围绕“甘蔗-制糖-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造纸”产业链,发展糖业循环经济,达日榨原料蔗6000吨年产有机肥5万吨生产规模。

加快建设桑蚕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推进丝绸家纺加工技改项目,逐步形成制丝、丝织、高蛋白饲料、蛹油、激素、桑杆食用菌产业链,到2015年实现茧丝绸加工总产值5亿元。

在扶持毛苗瑶公司、黑香猪公司、九万山食品厂、大毛南食品厂、山岗酒厂等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引进大公司大集团投资香猪、菜牛、香鸭、毛南红酒、白酒等产品加工,推进特色食品加工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15年实现加工产值2亿元以上。

此外,加快四驱手扶拖拉机项目建设,培育农机制造产业基地;

积极开发优质饮用水资源,加快瓶装水项目建设;

提升窖酒、茶油、石崖茶等加工工艺,打造高档特色生态产业;

建立生物质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基地,引进高新企业,培育生物质、沼气发电等新能源产业。

二是加快发展旅游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民俗特色旅游业。

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及生态资源优势,把中州河及木论、九万山自然保护区融入大桂林旅游圈和河池生态旅游区,主动对接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发民俗文化体验产品,向外推介环江文化旅游业。

认真实施五大战略,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新兴经济增长点。

至2015年,年接待游客7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8.0%。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集中在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粮油百货、农资及农机装备等商贸供销网点,依托铁路和干线公路,兴建木材、煤炭、特色农畜产品等专业市场,提高物流产业发展水平。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

利用靠近河池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生态家园”和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家政家教、托幼养老、物业管理、家庭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业。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积极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及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发展生态有机米和环江特色香粳生产等,增加粮食产业效益。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糖蔗业,继续建设“双高”基地,着力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提高单产和品质。

力争至2015年全县糖蔗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良种面积占90%以上,甘蔗总产达90万吨以上,总产值比“十一五”翻一番。

桑蚕业,以打造“三高”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桑蚕新品种、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以及“桑菇肥生态循环”产业化经营模式,力争至2015年,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17万亩,养蚕量50万张,产鲜茧1.8万吨,产值6.5亿元。

林业,继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石漠化治理,适度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因地制宜发展名特优经济果木林、饲用林、生物质能源林、特色药材林、特色香料林等。

力争到2015年,全县有林面积达478.7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500万立方米,林业产值超7亿元。

畜牧业,加大香猪、菜牛、香鸭等名优特色畜禽产品开发和商标注册力度,培育绿色畜禽生产基地,在明伦、龙岩、东兴等乡镇全面推行香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及建立香鸭生产基地;

进一步建设下南菜牛生产基地。

水产业,重点打造大、小环江河流域水禽、水产品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至2015年,网箱养鱼发展到6000平方米、池塘养鱼1.17万亩、稻田养鱼2.65万亩、河沟养鱼500亩,水产品产量达4000吨以上。

食用菌种植业,推进桑枝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并壮大产品工业。

至2015年,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7500亩,鲜菌产量1.2万吨,产值2.7亿元。

同时,注重开展能源植物优良品种选育,鼓励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

建设九万山天然中药材种质资源和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开发中药产品,促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

三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成乡镇和重点村屯的建设规划编制,深入实施农村风貌改造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规模化沼气应用工程等,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是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和方式。

强化农村经济监测工作,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引导土地合理流转。

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种养大户,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五是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全面落实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支持保护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民转移性收入;

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大规模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组织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着力培育一大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

六是加大扶贫开发和安置服务力度。

集中力量狠抓“五个一”建设和移民扶贫、产业化扶贫、科教扶贫。

力争至2015年解决6.4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加大贫困移民和库区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重建,建立移民致富的长效机制。

(四)加快民族特色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中心城镇建设。

按照突出生态特色,展示民族风情,彰显文化底蕴的要求,以及“以环江河为中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