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27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法律需要通过惩戒和警示来教育和引导人们。

B.因为被评为“生态宜居城市”,使这个城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C.经济的高速度,带来环境的高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

D.政府在政务微博上所发布的信息是否准确,是保证政府公信力不受伤害的关键。

5.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____的经典名作,____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____,我们从中不仅能____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滋养沧桑汲取

C.不可名状养育磨难吸取

D.家喻户晓培养苦难吸收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

同学们。

”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漂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7.下列句中“其”的意义与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其此之谓乎

A.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其正色邪

C.故人不独亲其亲D.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B.问所从来

C.马之千里者D.全石以为底

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去以六月息(气息,这里指风)B.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C.大道之行也(主干道)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4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卷Ⅱ

(二)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

(1)惊起却回头,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3)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

(4)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友人》中表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却又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完成第12题。

(共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2.

(1)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第13题。

(共7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

(1)文中画线句子在诗里有两种作用: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

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归来倚杖自叹息”,请简要说说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呢。

(3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梁上。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鲦鱼出游从容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____________

1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1分)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惠子曰:

17.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8~21题。

(共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3)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4)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

19.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0.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

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2~25题。

(共10分)

马浩

行走乡村,我对房上瓦极有兴趣。

瓦会说话,与阳光、雨水、风霜,与长在瓦棱的花草。

只要你用心聆听,就能听到,它们之间关于岁月的话题。

水乡屋顶的瓦,一般都是青瓦;

北方平原上的呢,多是灰瓦。

青瓦婉约,灰瓦豪放,不经意间,南北方的性格、习俗便在屋瓦的细节中流露了出来。

当然,我所说的是目前所见的情景。

其实,南北方在使用青瓦上,似乎并无如我这般拟想的差别。

记忆里,村庄里有零星的青瓦小屋,瓦为泥土烧制,天青色,状若弯月,有种言不出的阴柔之美。

屋脊多由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如书写屋面的诗行。

岁月的风尘积淀在瓦缝隙间。

不知是风抑或鸟雀带来的草籽,草的家族便在此扎根发芽,一代又一代,故事在秋风里摇曳着。

昔日,我们村就有窑场,烧过青砖、烧过青瓦,村里却没有几处青瓦堂舍。

“满朝朱紫贵,不是养蚕人。

”我总觉得青瓦的诞生向来都不是为布衣百姓,过去在乡村,只有有钱的乡绅才能盖起瓦屋,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

他们烧制着青瓦,心底或许从来都不曾想过留作自用。

自我有记忆始,村里的窑场就废了,窑早已坍塌,荒草萋萋,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队的“瓦房”——制作灰瓦的作坊。

“瓦房”就在我家的大门前边,从“瓦房”后窗就能看到制瓦师傅们制作灰瓦,多用水泥制成,四四方方,大大咧咧。

瓦房的门前有口带着水车的水井,几口水泥大水池子,制作好的灰瓦放在水池里,等待水泥慢慢地凝固。

水池里的水就是水车抽上来的井水,夏日,推水车玩耍,摇摇晃晃地行走在水池间池壁上,有趣刺激,以为乐。

看师傅制瓦,也是件好玩的事。

儿时经常泡在“瓦房”里,对于制瓦的程序,早已了然于心了,可始终没有机会实践。

灰瓦似乎天生就没有嫌贫爱富的意识。

乡村,普遍使用灰瓦建房,起始是半草半瓦的屋顶,墙依旧是土坯墙。

而后,出现了腰里穷,民间的语言就是丰富多彩,不服也不行,何谓“腰里穷”?

瓦顶,青石砌基,青砖筑就的山墙,只是四面屋墙是泥坯的,故称“腰里穷”。

“腰里穷”亦不是过渡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青三间了。

青三间,墙全部是青砖砌的了,青砖灰瓦,青砖墙院,大门楼前出后攒,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就落成了。

院中,若架上一架葡萄,全家在葡萄架下晚餐,令人神往。

对瓦有种难言的情怀,以至于让我每到一处,都会留心建筑物上的瓦,我似乎能听懂风尘中瓦的语言,光阴的故事。

(选自《潮州日报》,有删改)

22.青瓦和灰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请概括回答。

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

24.说说第四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用多个短句,有何表达效果?

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

25.纵观全文,文末“难言的情怀”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26.选择下面这三幅书法作品中的一幅送给自己家里的长辈,请写明书体,按照现在的书写顺序用规范的正楷抄写在方格中,并根据它的含义写一句祝福的话。

  

     ①         ②          ③

(1)你选第____幅,书体________。

(2)请用正楷抄写。

(3)祝福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取名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

好的名字,内涵丰富,寓意深远。

请你参与以下“妙取名字”的活动,感受取名的乐趣。

【人取名】

人的姓名,通常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留下了家族血统的烙印,隐喻着不同的情趣爱好与理想抱负,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张杜一雄是金华人,在浙大数学系就读。

他名字的前面两个字是父母的姓。

妈妈说,给他取这个名字,目的是为了避免跟人家重名。

“四个字重码率低嘛!

”小张套用数学术语幽默地说。

材料二: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的名字充满个性,显得与众不同,喜欢挑一些冷僻字,如“頔(dí

)”“湉(tiá

n)”“氍(qú

)”等。

一些家长则认为名字含有冷僻字能大大降低和他人重名的概率,同时更能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材料三: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名字寄托了家长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和殷切期望,因此,不少家长在为孩子取名时都是翻着字典查了好几个月。

一位家长说,孩子由于五行缺“水”,所以在他的名字里,三个字中就有两个带“水”。

(1)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出家长给孩子取名时的心理愿望。

【楼盘取名】

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作“家属大院”“职工宿舍”等。

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紫御江山”“水榭花都”“东方曼哈顿”之类的名字。

楼盘的命名往往折射出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风尚,耐人寻味。

例一:

钻石王朝:

“钻石”,显得尊贵、奢华,“王朝”,使人想起帝王的权力、地位与气派,体现出人们对权力、地位、尊贵豪华生活的向往心理。

例二:

东方巴黎:

巴黎作为法国首都、欧洲名城,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名望,是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时尚与浪漫之都。

“东方巴黎”展现了异国建筑风情,富有浪漫气息,体现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崇尚与追随,同时也看出人们追求浪漫与时尚。

(2)下面有三个楼盘名称,请你从中任意选取一个,对其蕴含的意义做简要分析。

①书香门第  ②云间水庄  ③平安馨苑

四、作文(60分)

28.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要求:

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完整、清晰,有适当的人物描写。

可结合时代背景,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不少于600字。

(2)仔细研读下列“名人自喻”,领会其精神实质,然后任选某一名人自喻的事物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牛——鲁迅先生常以牛自喻,他说:

“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

绿叶——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

山泉——恩格斯说:

“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

枯木在它面前轰然倒下。

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一条大道。

我也将如这股山泉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

飞蛾——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说:

“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光,终于死在灯下,或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了光,也得到热了。

①选择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答案

1.B(A.jiāo—jià

o;

C.wū—wù

D.biān—piān)

2.C(A.“食”同“饲”,喂;

“材”同“才”,才能、才干。

B.“与”同“举”,推举。

D.“直”同“值”,价格)

3.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C(A.“惩戒”和“警示”互换位置;

B.删去“因为”或“使”;

D.删去“是否”)

5.B

6.C(A.删去省略号;

B.问号改为逗号,第一个句号改为问号;

D.去掉顿号)

7.D(表推测,大概。

A.代词,它的;

B.表示选择;

C.代词,自己的)

8.A(固定句式,其……乎,表示揣测;

B、C、D三项都是倒装句式)

9.C(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10.B(A.《礼记》是儒家论著;

C.《庄子》现存33篇;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11.

(1)有恨无人省 

(2)而伯乐不常有 (3)其翼若垂天之云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6)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7)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12.

(1)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1分);

对友人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1分)。

(2)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1分),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1分)。

13.

(1)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 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1分),侧面表现诗人凄苦的生活(1分)。

(3)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每点1分,共3分)

14.

(1)悠闲自得 

(2)本原

15.反问

16.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17.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1分)。

也反映了庄子“万物与我合一”的思想(1分)。

18.

(1)整齐的样子 

(2)田间小路 (3)以……为子 (4)憎恨

19.

(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2分)。

(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

20.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1.示例:

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