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29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下载.docx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及特殊性岩土(含湿陷性土、红粘上、软土、多年冻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及残积土等)变形灾害等。

3.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应视建设项目的特点,并考虑所处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加以分析确定。

3.2.1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3.2.2若危险性的来源或影响超出用地范围,则应依据地质灾害种类特征、适度扩展评估范围。

3.2.3建设用地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3.2.4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山地丘陵区、评估范围应以相对线路两侧第一斜坡带为限:

穿越线路的冲沟,以其汇水范围为限。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

3.3.1在相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存在适宜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工程设计控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坡的易发区段、应为危险性评估的重点。

3.3.2经初步分析判断,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的冲沟,应为危险性评估调查的重点。

3.3.3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范围,应作为调查评估的重点。

3.3.4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圈出各类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应作为调查评估的重点。

3.3.5对线状及大区域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评估的重点。

3.4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包括:

3.4.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应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

3.4.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主要预测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种类、分布区段及危害程度: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3.4.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对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做出分区评估:

对土地适宜性做出分区段评估。

3.5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

3.6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原则上不安排钻探工作量,必要时可适当进行少量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3.7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报告,应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进行审查认定后,方可提交办理建设用地预审及审批手续使用。

4工作程序

5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5.1一切致灾地质作用都受地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

5.1.1分析地质环境因素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地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一、岩土体物性:

岩土体类型、组份、结构、工程地质特征;

二、地质构造:

构造形态、分布、特征、组合形式和地壳稳定性;

三、地形地貌:

地貌形态、分布及地形特征;

四、地下水特征:

类型、含水岩(组)分布、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规律和水质水量;

五、地表水活动:

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与流量等;

六、地表植被:

种类、覆盖率、退化状况等;

七、气象:

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

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与规模。

5.1.2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对评估区主要致灾地质作用形成,发育所起的作用和性质,从而划分出主导地质环境因素和激发因素,为预测评估提供依据。

5.1.3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各自的和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主导因素的作用,以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分布实际资料为依据,划出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危险区段,为确定评估重点区段提供依据。

5.2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各因素的复杂程度,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做出总体和分区段划分。

5.3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受控于所有地质环境因素不等量的作用。

主导地质环境因素是致灾地质作用形成的关键;

从属地质环境因素总是以主导地质环境因素的作用为前提或是通过主导地质环境因素发挥作用;

激发因素是在致灾地质作用孕育成熟的条件下,因其作用而导致灾害发生。

因此,在预测评估过程中,应首先分析某些地质环境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而出现不稳定状态,评价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5.4有关区域地壳稳定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地下开挖过程中各种灾害(岩爆、突水、瓦斯突出等)问题,不作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可在地质环境条件中进行论述。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6.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估。

6.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6.3地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6.3.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6.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各种地质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不等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预测评估必须在对地质环境因素系统分析基础上,判断降水或人类活动因素等激发下,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可调节的地质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致灾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评估地质灾害的范围、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地质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包括:

一、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不稳定的高陡边坡变形等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二、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和隐患点,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三、对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可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成因历史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字统计法等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进行。

6.2.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段)。

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土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和措施建设。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危险性划分为大、中、小三级。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的,土地适宜性为好;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但防治工程简单的,土地适宜性为中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的,土地适宜性为较差。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应根据各区(段)存在的和可能诱发的灾种多少、规模、稳定性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等进行综合判定工程建设危险性等级分区(段)。

四、分区(段)评估结果,应列表说明各区(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和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种类、规模、稳定状态、对工程危害情况并提出防治要求。

7成果提交

7.1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三级评估,提交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7.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的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

7.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最终成果,应在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报告书要力求简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

附图规范、时空信息量大、实用易懂、图面布置合理、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

7.4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参考提纲如下:

前言

说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二、以往工作程度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四、评估级别的确定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在山地丘陵区进行工程建设,一般工程设计挖方切坡工程,对潜在不稳定边坡,必须进行危险预测评估,可列专节论述)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三、土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四、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

7.5成果图件的基本内容

7.5.1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比例尺:

按委托单位的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是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主要反映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平面图内容

1.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的地理、行政区划要素;

2.按GBl2328—90规定的色标,以面状普染色表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3.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线符号表示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要素;

4.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各类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成因、规模、稳定性、危险性等。

二、锒图与剖面图

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可在平面图上附全区或局部地区的专门性锒图。

如降水等值线图、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等。

同时应附区域控制性地质地貌剖面图。

三、大型、典型地质灾害说明表

用表的形式辅助说明平面图的有关内容。

表的内容包括:

地质灾害点编号、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形成条件与成因、危险性与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

7.5.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按委托单位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主要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和防治措施。

1.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地理要素和行政区划要素;

2.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线状符号分门别类的表示建设项目工程部署和已建的重要工程;

3.采用面状普染颜色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三级综合分区;

4.以代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分级,一般可划分为:

重点防治点(段)、次重点防治点(段)、一般防治点(段);

5.采用点状符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措施,一般可分为:

避让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监测预警措施;

6.综合分区(段)说明表

表的内容主要包括:

危险性级别、区(段)编号、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发育强度与危害程度、防治措施建议等。

7.5.3应附大型、典型地质灾害点的照片和潜在不稳定斜坡、边坡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等。

【下载请单击右键>

>

另存为】

上一篇:

DZT0048-1993水文水井钻机试验方法下一篇:

DLT5431-2009水电水利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相关文章:

GBT27992.1-2011水深测量仪器第1部分:

水文测杆

地源热泵机组压缩机的合理匹配

GB/T15966-2007水文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

TDT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

BP神经网络在基坑变形预测分析中的应用

冰蓄冷空调技术与上海电网调峰

SLT244-1999水文缆道机电设备及测验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MTT1144-2011采场钻孔水文远程监测设备

高层建筑室内燃气管道设计的探讨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规程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SL77-1994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

SL276-2002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设计计算

DGJ08-2007-2006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