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386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2页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2页
亲,该文档总共1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字逻辑试验指导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不论那种实验,先要阅读预习实验原理和要求,尽量明白这个实验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做?

自己进行设计,调试,和验证。

这就要求学生对讲义里不清楚的部分,会查阅有关资料,以做到心中有数力求保证设计的逻辑电路在实验中的正确性

2.准备好预习报告的大纲,列出要在实验中检查的具体技术资料指标及注意的问题,画出逻辑接线图,逻辑符号要标准统一,要标好管脚号,查阅有关手册,熟悉实验芯片的功能特点,以保证正确使用。

如果要用小规模芯片做实验,可能联线较多,做好能列出接线表,以保证不漏接。

这样,检查时也方便的多。

3.通过数字逻辑实验,要求我系本科生必须熟悉并初步掌握使用EDA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

4.学生完成所有的电路设计后,可以分别用IC芯片,GAL芯片或用FPGA可编程芯片加以实现,或几种芯片兼用实现,但都必须通过用VHDL语言进行编程,模拟,仿真和验证。

5.了解有关实验仪器的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确保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

6.对于实验报告的要求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实验的目的。

②实验电路的设计思想、原理、方法、技巧以及简述过程,其中包括化简的逻辑表达式或用硬件描述语言编的程序等。

③调试验证方法,以及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④结论和收获

⑤如果是验证性实验,请你能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新的电路加以比较。

⑥附上正确标准的逻辑原理图,有的逻辑图还需要附上波形图。

⑦你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

实验内容

实验一十进制代码——8421码转换电路

在数字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中,任何数据信息都是用代码来表示的。

由于需要的不同,采用了多种类型的BCD代码编码,如二进制代码,十进制码和8421码等,这些代码在必要时需要相互转换,相互转换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组合逻辑电路来实现。

转换真值表

十线十进制数

8421BCD码

D9D8D7D6D5D4D3D2D1D0

B8B4B2B1

0000000001

0000

0000000010

0001

0000000100

0010

0000001000

0011

0000010000

0100

0000100000

0101

0001000000

0110

0010000000

0111

0100000000

1000

1000000000

1001

 

十进制代码转换成8421码原理框图如下:

B1B2B4B8BN为8421码

要求用或非门和与非门构成的逻辑图

D1D2D3D4D5D6D7D8D9DN为十进制数

10线10进制代码转换成8421码

学生根据上图写下表达式:

B8=

B4=

B2=

B1=

实验要求:

①学生自己根据逻辑图填写逻辑表达式

②分别用TTL芯片,GAL芯片和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出该电路的程序,通过FPGA芯片加以实现。

③独立完成电路调试

④验证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实验二加法器的电路设计

不同的码制相互进行转换运算时会产生误差,需用不同的修正方法加以解决,如两个一位的8.4.2.1BCD码相加时,包括进位可能产生二十种不同的和,其中不超过1001的数不需要修正,超过1001的数则只需要加(0110)2的修正就可得到正确的BCD码和进位输出结果。

C

进位入

被加数

加数

校正8.4.2.1BCD码的和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

十进

制数

未校正的BCD和

校正的BCD和

备注

K

Z3

Z2

Z1

Z0

S3

S2

S1

S0

00000

1

00001

2

00010

3

00011

4

00100

5

00101

6

00110

7

00111

8

01000

9

01001

10

01010

10000

11

01011

10001

12

01100

10010

13

01101

10011

14

01110

10100

15

01111

10101

16

10110

17

10111

18

11000

19

11001

实验三、译码器及数码显示

数码管是一种常用器件,当你显示十进制数时,是有很多电路供你选用,一般根据所使用的数码管是共阳极还是共阴极来选择对应芯片的。

七段发光二极管(LED)数码显示器的字形与七段荧光数码管一样,外观为平面型。

它的a、b、c、d、e、f、g段是用发光二极管显示的,并且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

共阳极是七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在一起,接到高电平(正电源)上,阴极接到译码器的输出端,哪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低电平,哪个发光二极管就亮,而阴极为高电平的发光二极管就不亮。

共阴极是七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到一起,接到低电平处,哪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高电平,哪个发光二极管就亮,否则就不亮。

这种数码特点是电源电压为5V,与TTL电源一致共阳型数码管内部结构。

GfVCCab

a

b

c

d

e

f

g

12345

A

h.

678910

d

10h

hh

edVCCch共阳型数码管内部结构共阴型数码管内部结构

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LED数码管内部接线示意图见图1。

与共阳级LED数码相接的七段译码器的a—g输出必须是低电平有效。

例如用SN74LS47即可(它的输出级为集电极开路),接线图如图2所示。

共阳级LED与74LS47连接图

126759483

7X3005V

141591011121334516

GfedcbaLTOBRIBRVcc

74LS47

DCBA

7

62178

Q3Q2Q1Q0

若用高电平有效的SN74LS48就不行。

如果LED数码管是共阴极的,必须用SN74LS48,

有的LED数码管带小数点用h表示。

但是当你要显示的是16进制信息时,就有点麻烦,就要自己动手去设计组合,当然方法还是很多的。

譬如用CPU和8279能实现,用154芯片的非门能实现,用GAL芯片编程做一个也行,最后不行只能与非电路进行组合了,所以关键是你有什么样的器件就采用相应办法去实现。

本次实验用两种方法:

①用与非门等芯片自己独立进行设计。

列真值表,画卡诺图,给出逻辑和数码管,自己调试完成实验。

②用154芯片和与非门自己设计完成实验。

以上两种实验都需在数码管的七段输入串一个100-300Ω的限流电阻。

实验设备:

①万用表

②数字逻辑实验仪

实验器件:

①芯片待定。

②数码管若干个

③电阻20只

74LS154菜单逻辑图附后

因此我们要做的工作是用与非门搭一个16进制译码器,16个输入为D0-D15代表0-15的16进制数。

7个输出为a,b,c,d,e,f,g,这7个输出对应着数码管的不同笔划。

其中7个电阻为限流电阻,一定要加,否则可能烧坏数码管。

实验内容:

①要求设计16进制译码器的逻辑图:

总共需要7个4或8输入的与非门(至于是4输入还是8输入,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每个与非门的输出便是a,b,c,d,e,f,g中的一个。

如要显示“0”,只须把D0接在输出为g的与非门的输入上即可。

②根据逻辑图连好译码器,并将电阻、数码管连上。

③通电调试,直至0-F都能正确显示为止。

④经教师检查后,拆线,收拾器材。

选做⑤验证4-16线译码器74LS154的功能,将74LS154的输出分别接在D0-D5,从输入端输入4位BCD码,观察数码管的显示。

实验四用HDL编数码管显示

实验目的:

1、了解数码管的控制原理;

2、了解扫描的原理;

3、加深对硬件描述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1、编一个程序实现对实验台上六个数码管的控制,使六个数码管显示一个六位数,并不断的计数,可以是十进制、十六进制等(通过开关选择)。

2、在上述程序中附带实现对实验台上十六个LED灯的控制,使十六个灯按每四个灯表示六位数中的一位(最好是表示高四位),同时要可以选择通过开关控制。

实验原理:

1、数码管的显示控制

数码管一般是七个数码段和一个小数点,从控制电平可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

一般的数码管有十个引脚,引脚的控制信号如图1:

图1

其中的S1是电源引脚,共阳极的接电源正极,对应的引脚号接电源负极即可使对应的数码段点亮(颜色各异,可能为红、黄)。

本实验台使用的是共阳极数码管,在设计中用低电平控制选中。

2、扫描信号的控制

由于六个数码管的共阳极是接在一起的,要六个数码管显示六个不同的数字,只能通过分时控制。

由于人视觉系统的特殊构造,我们看到一个物体后,物体的图象会在视网膜上滞留一定时间,当数码管的数字显示达到24帧/秒以上(即每秒钟该数码管被选中24次以上,每次只显示很短的时间),人就觉得该数字是稳定显示的了。

这就要求扫描频率要达到24Hz以上,本实验台提供的脉冲是4MHz的,请按需要分频。

要使六个数码管的数字在扫描时变化,那么对应计数器的频率应该比扫描频率要高几十倍,而且倍数要选择好,这儿就不提供具体的数字了,请自己选择。

至于六位数字的进位关系,可以由计数器脉冲的选择来实现。

实验步骤:

1.打开Max+plusII新建一工程,再新建一文本文件

2.在文本中输入如下引脚定义:

--主时钟GCLK:

INPUT;

--开关K[15..0]:

--灯L[15..0]:

OUTPUT;

--数码管字选DLS[5..0]:

--数码管段选DL[7..0]:

3.编辑程序、调试,直到编译通过。

控制信号的有效电平如下:

--灯L[15..0]高电平亮

--数码管字选DLS[5..0]低电平有效

--数码管段选DL[7..0]低电平有效

注:

编程时要注意各个寄存器的控制信号、脉冲的时序的关系

4.打开工程的(工程名.acf)文件,把如下引脚锁定输入到该文件的前面(紧接在Altera公司的版权声明的注释后即可)

此处dl应改为你的工程名

CHIPdl

BEGIN

DEVICE=EPM7256SQC208-7;

|GCLK:

INPUT_PIN=184;

|K15:

INPUT_PIN=102;

|K14:

INPUT_PIN=100;

|K13:

INPUT_PIN=97;

|K12:

INPUT_PIN=95;

|K11:

INPUT_PIN=91;

|K10:

INPUT_PIN=88;

|K9:

INPUT_PIN=79;

|K8:

INPUT_PIN=76;

|K7:

INPUT_PIN=73;

|K6:

INPUT_PIN=70;

|K5:

INPUT_PIN=67;

|K4:

INPUT_PIN=64;

|K3:

INPUT_PIN=61;

|K2:

INPUT_PIN=58;

|K1:

INPUT_PIN=56;

|K0:

INPUT_PIN=55;

|L15:

OUTPUT_PIN=164;

|L14:

OUTPUT_PIN=151;

|L13:

OUTPUT_PIN=148;

|L12:

OUTPUT_PIN=145;

|L11:

OUTPUT_PIN=153;

|L10:

OUTPUT_PIN=150;

|L9:

OUTPUT_PIN=147;

|L8:

OUTPUT_PIN=144;

|L7:

OUTPUT_PIN=146;

|L6:

OUTPUT_PIN=149;

|L5:

OUTPUT_PIN=142;

|L4:

OUTPUT_PIN=161;

|L3:

OUTPUT_PIN=108;

|L2:

OUTPUT_PIN=109;

|L1:

OUTPUT_PIN=110;

|L0:

OUTPUT_PIN=111;

|DLS5:

OUTPUT_PIN=140;

|DLS4:

OUTPUT_PIN=137;

|DLS3:

OUTPUT_PIN=131;

|DLS2:

OUTPUT_PIN=128;

|DLS1:

OUTPUT_PIN=122;

|DLS0:

OUTPUT_PIN=119;

|DL7:

OUTPUT_PIN=113;

|DL6:

OUTPUT_PIN=123;

|DL5:

OUTPUT_PIN=130;

|DL4:

OUTPUT_PIN=129;

|DL3:

OUTPUT_PIN=132;

|DL2:

OUTPUT_PIN=135;

|DL1:

OUTPUT_PIN=138;

|DL0:

OUTPUT_PIN=141;

END;

也可以从本实验台附带的文件(数码管锁定脚.txt)中复制后粘贴到acf文件中。

5.下载到芯片中验证。

下载方法参照本书介绍实验台的章节。

6.实验台数码管的排列顺序请参照本书介绍实验台的章节。

实验五、海明码校验逻辑电路

海明校验是一种多重校验。

能纠正一位错误,发现二位同时错误。

在计算机应用于高可靠性存贮设备,如高速缓存、主存微程序内存。

也有用在外存,如磁带、磁盘等处。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海明校验的编码原理以及设计、调试方法,巩固提高组合逻辑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验要求:

①设计信息位为4位的内存的海明校验逻辑电路,在读内存储器时,具有一位出错报错和纠正一位错误的功能(发现两个错误的线路不作为要求)。

②为了验证其正确性,在读出信息的通路上,要串入造错用逻辑,位数自定。

③奇偶发生器与海明校验器对同一位用一块奇偶校验集成块。

④设计一个3位的单拍操作读写的内存,实用7位。

读写地址可用开关或计数器控制。

三、使用器件:

①如采用TTL芯片,可用9位奇偶校验集成块74S280或74180。

(均用6脚“奇”作为输出。

74180的4脚一定要接地,3脚不用);

三态输出8位总线74LS244,与非门74LS00,与门74LS08等;

另外纠错用的异或门(或异或非门)74LS136,计数器用74LS161。

②如采用GAL芯片进行设计,需写出GAL方程式并可与TTL芯片进行混合设计,这样会减少芯片用数,减少连线,这也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

③如采用FPGA可编程芯片进行设计,可先针对设计原理编写VHDL硬件描述语言

四、实验提示:

①若有K位信息位,需要最少校验位元r,必须满足2r>

=K+r+1。

②将信息位和校验位混合统一编码,分别用十进制和二进制表示。

十进制编号等于2n(n=0,1,2……)的位为校验位,依次为b1,b2……bj(j=1——r),其余为信息位,依次为a1,a2,……ai(i=1——k)。

③校验位b1由二进制统一编号,最低位(也就是第一位)为“1”的所有位的信息按位加,我们记作b=Σ&

ai(2°

),b2由二进制统一编号,第二位为“1”的所有位的信息,记作n2=Σ+ai([2]),依次类推则bi=Σ+ai(2j-1)

④校验方程为sj=bj+Σ+ai(2j-1),其中bj,ai为bjai写入内存后的读出

由sj——s1s2组排二进制:

若sj——s1s2=0则不发生错(指单错)

若sj——s1s2≠0则组排成的二进制与前面用二进制统一编号相等的那位出错。

⑤用异或门或异或非门纠错

用某位的出错信号即译码器对应的输出控制二输入之一,达到取反纠错目的,造错原理类同,见图。

(实验中只要在一位上造错)

aiai

异或非

异或

Aa1Aa1

出错:

A=Hal=aiA=Lai=al

常态:

A=Lal=aiA=HAi=al

⑥因奇偶发生器与校验器同用一块芯片,因此在写内存时,应控制bi不送入校验器,在读时bi要送入

数据输出

纠错部分

寄存器

译码器

校验码输出

奇偶校验

总线

造错输入

数据输入

⑦附框图供设计逻辑图时参考。

为了便于检查,使用开关和指示灯均要标注清楚。

⑧设计中要针对所给定K写出奇发生器表达式和效验方程。

五、调试步骤:

造错(处于读)

①看sj——s1s2是否等于造错那位对应的二进制编写数。

②看3——8译码器输出是否指出造错那位,低的输出表示错。

1查经纠错线路后,输出数据是否和原写入一致,验证纠错功能。

例如,约定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代码都以奇校验码存入内存,那么当从内存取出时,若检测到二进制代码中“1”的个数不是奇数时,表明该代码在存取过程中发生了错误,显然,若代码在存取过程中发生了两位(或偶数个数)出错,用奇偶校验码就检测不出来。

另外,奇偶检测码只能发现错误,但不能确定哪位出错。

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两位出错的概率远小于一位出错的概率,而且奇偶校验码增加设备不多就能发现错误,因此它是一种在计算机中广泛被采用的一种可靠性代码。

同步时序逻辑

实验六、环形移位寄存器

1了解串行移位寄存器输入的控制过程

②熟悉中规模移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