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41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有句歇后语: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

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

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

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

有的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

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面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卢沟桥最大的特点是( 

A. 

历史悠久 

B. 

外形美观 

C. 

柱子上雕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3)第2自然段围绕“________”这句话,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歇后语的意思。

(5)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态?

请你发挥想象,仿照短文的句式写一写。

【答案】

(1)卢沟桥的狮子

(2)C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大小;

形态

(4)形容事物数量多,数不胜数。

(5)有的横躺在地上,好像一个昏昏欲睡的老人;

有的挺直身子站立不动,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歇后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歇后语。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

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卢沟桥的狮子

(2)C(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大小、形态(4)形容事物数量多,数不胜数。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主要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歇后语的能力。

(5)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滨小城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这里的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______(安稳 

寂寞)地躺在那里。

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______(喧闹 

热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树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______(喧闹 

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______(层层叠叠 

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El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口。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2)用横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3)短文依次写了小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滨小城的特点是________。

4.课外阅读。

种一片树叶

冰心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便是儿时最美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

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一个奇怪的想法:

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部分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

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

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

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

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树吐芽……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

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根支柱,替我们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作“幼稚”而随手抛弃吗?

人每走一步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也是最珍贵的。

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从画线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我”( 

)的心理。

忐忑不安 

认真严肃 

紧张慌乱

(2)“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中的“那件事”指的是________。

(3)种树叶后,“我”是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

用自己的话概括。

(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________。

说明儿童内心的幼稚 

表现童心的珍贵 

展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5.【答案】

(1)雪白 

高雅

嘹亮

(2)稀奇

爽快

格外

(3)①

(4)白天鹅雪白的羽毛、高雅的姿态、嘹亮的歌声,获得周围人们的喜爱

黑天鹅,是稀罕的品种,雍容华贵,端庄秀丽,让人们大开眼界。

(5)不能被所谓的常理拘束和限制。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解答时带着问题读第一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3)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雪白、高雅、嘹亮

(2)稀奇、爽快、格外(3)①④(4)白天鹅雪白的羽毛、高雅的姿态、嘹亮的歌声,获得周围人们的喜爱;

【点评】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答案】

(1)jià

ng;

jiē

(2)猎人不知道它是神鸟,把它当成了凶禽

(3)人们非常害怕

(4)在正月十五日,人们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1)降,读jià

ng时,意思是落下;

读xiá

ng时,意思是投降、使驯服。

结,读jié

时,意思是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

读jiē时,意思是长出(果实或种子)。

(2)不知情,根据文章内容,是指猎人不知道那是一只神鸟,反而把它当成凶禽射死了。

(3)从响雷、不知如何是好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害怕。

(4)成功,根据上下文,是指人们通过爆竹、张灯结彩等形式制造火灾的假象骗过天帝,保全了生命安全。

(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辨析能力。

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所以根据词义判断读音很有必要。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

词语的基本义在语境中会有具体的体现。

比如,不知情,在选文中指猎人不知神鸟的真实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理解句子指的是把握作者的意图,包括作者想要表达自己什么意思,或者想要表达出人物的思想、行为、感情

(4)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

既要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也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以及特殊含义,这样才能明白词语的表达意义。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的故事

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

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

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

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

“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

”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

“都给。

”“买去。

”季先生发话说:

“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获是无价之宝。

”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他也一笔一画地签了600本。

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在掏名片准备递给季老的一刹那,季老就站起来,弯腰等着。

白岩松掏名片的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后两次采访季羡林时,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

“做人做到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佩。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划线词语“架子”的意思是( 

由若干材料纵横交叉地构成东西,用来放置器物、支撑物体或安装工具等

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D. 

架势、姿势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季羡林外貌的句子。

(3)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季老是个( 

)的人。

(多选)

生活简朴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人成长 

待人接物周到有礼

【答案】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1)C;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

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命 

生机),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

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

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

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 

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

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

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

呀!

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

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

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

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

“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艳,没有白杨那样(挺拔 

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 

坚强)!

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加上题目。

(2)选择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

富有________(生命 

生机) 

这样________(软弱 

柔弱)

那样________(挺拔 

挺立) 

多么________(顽强 

坚强)

(3)“疾”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疾”字在字典中有四个意思: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________种意思。

(4)请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表现了作者喜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赞扬了作者喜爱小草的思想感情。

赞扬了小草坚强不屈,有顽强的生命力。

赞扬了小草的美丽可爱。

【答案】

(1)顽强的小草

(2)生机;

柔弱;

挺拔;

顽强

(3)疒;

五;

(4)第三自然段:

写出了小草的美丽可爱。

第四自然段:

描写了小草的顽强不屈。

(5)C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3)此题考查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顽强的小草

(2)生机、柔弱、挺拔、顽强 

(3)疒、五、④(4)第三自然段:

(5)C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

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4)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还魂草

走进大巴山密密的桷(fu)栋(li)树林,湿润的沃土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落叶,从叶缝间筛下的光斑,印在落叶上,像圆圆的邮戳,我们扒开落叶,便会在青青的苔藓上找到还魂草。

还魂草茎细如线,叶如花瓣,草叶像盛开的花儿。

我们拔起它,抖去泥沙,晾干后收藏起来。

老人拿它泡茶喝,能明目强身,我们拿它当书签,送给好朋友。

还魂草真能还魂吗?

每当我看书累了,便把还魂草从书页中取出,放进盛满清水的杯中,立刻,干细的茎徐徐伸直,干枯的叶缓缓伸开,就显得那么嫩绿,那么鲜活。

还魂草的生命力是多么旺盛!

从海外回来的爷爷,每次离家的时候,都要带一束还魂草,他说,还魂草系着他的魂儿,就像故乡系着他的梦。

(1)查字典给划线字的读音,再把拼音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

邮戳

(2)短文告诉我们在大巴山的________里,________下面,________上,可以找到还魂草。

(3)还魂草能“还魂”,指的是它________。

(4)从短文最后一段可以看出,爷爷________。

【答案】

(1)huá

n;

chuō

(2)桷栎树林;

落叶;

苔藓

(3)有强烈的生命力

(4)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考查对最后一段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1)huá

n、chuō

(2)桷栎树林、落叶、苔藓(3)有强烈的生命力(4)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全文来理解,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蜻蜓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

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

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

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

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

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心人儿!

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

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很是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天接着一天,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

多美呀!

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第二自然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________的日子。

(3)蚂蚁说:

“那么你”蚂蚁后面想说的是( 

就这样一直玩下去吗?

一点儿不考虑冬天该怎么办吗?

在干些什么呢?

一定玩得很痛快吧?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 

不能不劳而获

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不能光看眼前

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为代价的,不能只贪图享乐

【答案】

(1)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