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55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5式传统杨氏太极拳经典学习笔记Word格式.docx

前腿弓,膝盖垂直线不超过鞋子的折线位置,掖住胯(为叠),膝盖对着脚趾回弯处,后腿崩,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

注意两脚夹角与两膝夹角是一样的。

如果夹角为60度,两脚之间宽度大概同胯宽,夹角为45度时,宽度同肩宽为最好。

两手展开,右手内旋,手心斜朝下,左手外旋,手心斜向上方,右手外旋不超过右膝,重心后坐,腰向左转45度,右手随腰捋至胸口处,手心斜朝下,左手在左腹前,左膝上方,手心斜向上,左手背与右手腕一小臂远。

此时重心完全坐在左腿。

腰右转,右手外旋手心对着身体,手对左胸,腕对身体中线,左手从左上方画个小弧,随转腰找右肘,重心前移至右腿,左手随重心前移,从右肘抹到右腕,掌指间按在右腕处,有贴住对方之感,右手心微上扬,为正弓步。

1、右手内旋,左手从右手手背处平抹,两手指尖朝前,手心斜朝下。

2、大指上竖,手心相对,先松左胯,再松右胯,大指找肩窝,重心后移。

3、卷腰下按,按到胸腹处,重心前移,两手向前向上推出,手心微有里合抱球之意,形成右弓步。

要点:

①起势接左掤时手腕放松。

②揽雀尾右掤侧身上步,脚跟落地,脚掌随之松落踏实,再移动重心,弓步时重心前七后三,注意后腿膝盖朝向和脚尖一致。

③右掤时右臂是横在胸前。

④捋势开始后,两手距离要始终保持一致,只有到捋势结束定式时,左手才微微后移一点。

⑤捋势后移重心是后腿七分,前腿三分左手背与右腕有一小臂的距离。

⑥捋势接挤势时,左手内旋向上画个小弧,随腰右转到右手肘内侧,不要贴在一起,此时右手小臂平放,挤到右手腕处时,左手掌指处按到右手腕内侧,右腕微微向前向上扬,仿佛右手背贴住对方,右臂圆抱,此时右手小臂呈斜面,腕高肘低。

⑦按势时两手宽度同肩窝,向下按时收小腹,稍微按下即往前往上推出。

按势结束两手手心同肩高,有里合抱球之意,顶命门。

⑧掤是向上走的力;

按是向下;

挤是向前;

捋是向后,向下,向外走的力。

四单鞭

1、按式完成接单鞭,首先松腕松肘。

2、沉右胯抬右脚尖,以右脚脚跟和右胯为轴扣脚左转,重心不变。

3、右脚扣135度,两手平抹随腰转到左脚上方,目视远方。

4、开肘收手,手心冲下,含胸。

目光收回。

5、腰右转,右手单鞭勾手顶腕,掌指同肩高,右臂伸直,松肩,眼睛看右手方向目光放远,同时左手外旋,手心对右肩。

6、提膝上步时,膝盖朝前进的方向,小腿放松,脚尖离地不超过脚踝,左手心在右脸侧,以左肘为轴,左手向上向前内旋抛出,手心斜向外(斜走单鞭当胸抛)

7、单鞭定式时,左手心朝侧前方,两手夹角约135度,左脚尖和头冲正前方(头部,眼看手的方向),身体侧身45度。

8、多数情况下当同侧手脚在前时为正弓步,两脚跟宽度为一个顺脚的距离。

异侧手脚在前时为拗弓步,两脚跟宽度为一个横脚的距离。

揽雀尾按势接单鞭要点:

①松腕,抬右脚尖。

②转身平抹扣脚。

③含胸开肘收手,注意这个时候腰不要转。

④右手开始抓勾时提左膝。

5.左脚上步时,左肘和脚尖方向一致,左手心对着右脸。

五提手上势(一个是封式,一个是海底捞月)

1、合式,腰右转目视前方,左脚尖抬起内扣30-45度,左手内合到左胸,右手原地变掌(不要往里收),后腿重心占8-9分,前腿占1-2分。

2、左脚踏实,同时右脚跟收回,两肘回撤找腰。

3、提右膝,两手相合,微向上抬起。

4、右脚跟落地,左手心对右肘内侧。

5、右脚踏实,脚尖向东北偏北,重心前移1-2分,两手微内旋,右手腕同肩高,右肘对着大腿内侧,命门后撑,臀后坐在左脚跟上方,注意不要突臀(身体中线对正北,右手与脚方向一致)。

6、重心完全移到左腿,两手后捋。

7、提右膝,收右脚。

注意是脚跟收回。

8、腰左转,右脚跟朝向外。

9、落右脚跟,还踏回到原来脚的位置,右手在左手肘下。

10、重心右移,右肩胯向右侧靠,左手立掌,大指对右手肘。

六白鹤亮翅

1、腰右转,左脚跟抬起,右手内旋,手心冲下,眼看右肘方向。

2、提左膝,腰左转,虚步落脚,脚跟抬起,右脚下踏,沉住右胯,同时左手向左向下采,坐腕指尖朝前,在左胯旁前,右手心朝前,向右上方挒,腕同眉高,手背与小臂一条线。

3、沉胯,脊柱拔长,虚灵顶劲,两手对称上下对拉。

七左搂膝拗步

1、右腿重心不变,右手外旋,卷腰平臂下落,右手心对左腹,同时左手平伸,手心朝下抬至左胸前。

2、腰右转,右手外旋,从身体右侧向上撩起,同时带起左脚,眼看右手方向,左手找右肩。

3、腰左转,侧身上步,脚跟点地,脚掌随即松落,右手大指找右耳,虎口对耳,手心朝左下方,曲左臂,手心冲下落在右腹前。

4、右脚蹬,重心前移,左手搂左膝,力点在尺骨,搂至左胯旁,坐腕,眼随搂手走,搂过膝时往前方看,同时右手小指前领,手内旋推出,到右脚前方,敖弓步,注意后腿膝盖外撑,方向同右脚尖。

八手挥琵琶

1、重心完全移到左腿,提右脚,右手松腕随重心前移。

2、身体右转45度,落右脚,落脚的位置微向左靠,两脚跟一顺脚宽,上前跟步,大概一脚的距离,重心后坐,沉胯,右手大指冲上,随右转身重心移动向后向下撤肘,抬左脚,左手大指冲上,向上向前挑。

3、左脚上步,脚跟着地(之前右脚跟步前移多远,此时左脚上步就是多远),落左脚掌,坐腕,命门后撑,重心前移1-2分,左手手腕同肩高,手心朝前朝右;

右手手心对着左肘斜向左下方(此时注意两肘在大腿内侧)。

呈虚步,重心前脚2分,后脚8分,与提手上势方向不同,架势相同,臀坐在右脚跟上方。

九左右搂膝拗步

1、腰右转,左手找右肩头,右手外旋经右腹前向右上撩出,后面动作同白鹤亮翅接左搂膝拗步。

2、(左搂膝拗步接右搂膝拗步)左脚外摆45-60度,左手外旋,手心冲上,右手松腕,眼看右手方向。

3、向左转腰,重心全部移到左脚,左手向左上撩出同肩高,手心朝上;

右脚拎起跟到左脚踝处,右手找左肩,眼看左手方向。

(后面动作同左搂膝,方向相反)

4、右转腰侧身出脚上步,左手找耳,右手屈臂横在腹前,手心斜向下。

5、重心前移,左脚蹬,右手搂膝,力点在小臂尺骨,眼随搂手走,左手内旋随重心前移腰转推出,眼看左手方向。

(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与前面相同)

今日要点:

①身体起伏的问题:

注意提手上势接白鹤亮翅时沉住右胯再转腰,两手打开时是脊柱拉长,不是身体站起来,同时右脚要向下踏住。

左搂膝拗步接手挥琵琶,也要注意掖住左胯,身体不要随步形的前移,而有起伏。

②手挥琵琶时,右手下压(制住敌手)后左脚再抬起上步。

十二进步搬拦捶

1、摆左脚45度,左手心依旧冲下,右手松腕。

2、重心前移,右脚拎起,左手向左侧抬起,高不过肩,右手半握拳收到左腹处,眼看左手方向。

3、右脚斜出45度,脚跟着地,脚尖抬起,左手搭在右拳拳背与右腕处,眼跟右手方向走。

4、右脚外展踏实,向前弓步,右拳随之向前向上弧形搬出,拳心冲上拳握实,左手松开。

5、左手立掌拦,左脚提起。

6、左脚上前进步,同时出左手,手到脚到,脚跟一落地脚掌要随之松落,右拳微松,收在右胯旁。

7、弓步出拳,右拳内旋,拳顶冲前,拳背与小臂在一下平面,拳握实,左手大指对准右肘内侧(出拳时,左掌不要回撤,要继续拦住对方,当右拳快到位置时,左手大指再微微收回对准右肘)。

今日要点:

首先对身法的要求:

①三点:

胯沉一点、步子大点、架子低点。

②尾闾应始终在两脚中间前后随重心移动。

例如:

做揽雀尾按势,后坐时,胯不要向斜后方顶出。

③上下相随,左右相吸。

例:

左搂膝拗步,右手撩出,左脚抬起是体现上下相随;

左手搂膝,右手随左手运动,仿佛两手之间有一条线在相互牵引,体现左右相吸。

④做弓步时,肩不要用力向前探,应是用胯将手推出。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其次对眼法的要求:

多数情况下,眼随主手方向走。

十三如封似闭

1、左手下落,手心冲下,插到右肘下方,左腕对右肘,右手松开。

2、腰右转后坐,右手随腰转向左回搂,两手交叉。

3、重心后移到一半时,腰向左转正,左手外旋手心朝上,继续后坐,两手向下向身体两侧分开,到腹的高度,手心斜向上。

(开门)

4、两手内旋,弓步向前向上前推掌,随着重心前移,两手微微相合,坐腕,掌跟同肩高。

(关门)

十四十字手

1、松腕,左脚尖抬起。

2、两腕外撑,左脚内扣90度,身体转向起势方向,两手在头脸处,两虎口相对。

3、两手打开下落,落过肩时,右脚跟收回。

4、收右脚,两手在腹部交叉,左手在上。

5、右脚掌落地,同时抄手完成。

6、右脚跟踏实,身体站直,同时两手向上抄起到锁骨高度,两腕交叉成十字手,左手在内,右手在外,两手手心冲内,微上扬。

十五抱虎归山

1、左腿曲蹲,同时扣左脚向右转腰,左手坠肘下落,右手内旋手心冲下,重心完全移到左腿,。

2、腰向左回转,左手在西北方向撩起,眼回望左手方向,右腿随之提膝抬起。

3、身体转向东南方向,转胯,右腿上步,脚尖对准东南方,右手横在左腹前,左手虎口对左耳。

4、右手向右下采,左手从左耳向前内旋推掌坐腕,沉胯(如两脚间距过窄,可在右手快推到位时,左脚跟往里碾;

间距过宽时,左脚掌往里碾收,注意脚跟脚尖不要抬起)

5、左手前伸,松腕手心冲下,同时右手外旋手心向内,抬到胸前。

6、左手翻腕手心向上,右手内旋从左臂上方伸出去,换手完成,此时左手在右肘内侧,右手在右腿上方,两手心斜相对。

7、捋势、挤势、按势同揽雀尾。

十六肘底看锤

1、松腕松肘,抬右脚掌,以右脚跟和胯为肘,向左转身,两手平抹到左脚上方。

2、卷腰开肘收手同单鞭,腰右转,右手不做勾手,而是立掌手心斜冲外,左手横在胸前,手心向内,重心完全移到右腿。

3、腰左转,提左膝,正西方向上步。

4、弓步重心前移,两手型不变,随身体移动。

5、右脚上前跟半步,右脚抬起同时,左手微上扬(压住对方的手),右脚落步时,左手下落,手心冲下(反关节擒住对方)。

6、重心后移,左手心向里,指尖对右肘内侧,右手手心冲下,横在胸前腕对身体中线,抬起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左手同时向上抬起到头的高度,右手在左肘下。

7、落脚跟,右手握拳,拳心向内,放在左肘下方,脚掌随即落下,左手坐腕内旋,手心向外,有上托之意(托下颏)。

要点:

①肘底看锤定式时,两脚宽度要比做手挥琵琶和单鞭的时候宽一些,身体中线不是斜方向45度了,而是再转正一些。

②注意十字手接抱虎归山时,扣脚同时曲蹲转腰,重心往左腿移,不能移到右腿。

③注意手眼身法步,尤其是步法,上步要准确,脚尖的方向,两脚的宽度,重心脚的位置等等都要时刻注意,做到准确。

④身法:

当身体完全是正的方向时,两脚间距离要宽一些,例如搂膝拗步。

侧身的时候则要窄一些,例如单鞭。

⑤眼法:

打拳时,眼神要跟上,虽然一个人打拳,但要好像两个人在对打,不能眼中无物,眼神空洞无神。

十七左右倒撵猴

1、左手前伸,同时右手变掌外旋,手心冲上,左脚尖轻轻抬起,再落下。

2、腰右转,右手向右后方撩起,同时左手翻掌,手心冲上,提左膝,小腿松垂,右脚跟领小腿向右后方撤步。

3、右脚尖点地,右手找耳,左手微落,腰左转,收左脚跟,重心后移,命门顶着往后坐,同时右手指尖前领,向前推掌坐腕,调正右脚尖,左手压腕落到左胯旁,大臂护在左肋。

十八斜飞式

1、左手内旋,右手外旋,同时顺时针画圆,重心完全移至左腿,提右膝,两手心相对。

2、右脚向东北方向后撤步,脚跟内缘着地,眼神方向不变,右手往里插,两手找两肘。

3、向后转腰,身体转到东北方向偏北,右脚尖外摆45度,眼随腰转看向前方。

4、重心前移,右手上挒,指尖同眉高,同时右手下采,虎口冲前,落到左胯旁前(右手快到位时,收左脚尖或左脚跟外碾,根据自己步幅大小和宽窄做调整)。

今日要点:

一、倒撵猴需要注意几点:

①做倒撵猴时,沉住胯,身体注意不要有起伏。

②向后撤步落脚要准确,不要走钢丝。

③撤步时胸微微向下压,但不要趴下。

④出掌前大臂和小臂放松,不要紧张。

⑤左右倒撵猴换手时,前手先松腕,不要着急翻,抬脚时再翻掌,手心冲上。

⑥上下相随,手脚的动作要配合好。

⑦左右手不要重合,各走各路,各管半边。

二、劲是力的极致体现。

离不开3点,1是大小;

2是方向;

3是作用点。

劲点指的是力的接触点,每个式子劲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招式变化而相应改变。

十九提手上势

上前跟步,不要在前脚跟后面,走钢丝,稍微往里靠点上前跟步就可以了。

收肘时,以两肩为原点,大臂带回来,提膝收手时两手同时外旋,体现提的意思,左手和右肘间隙正好是臂的宽度,(抓住对方手臂)海底捞月时,两手心向下向后捋到位,然后再收右脚跟。

靠的时候身体平移,保持中正,肩胯一起靠,不要肩使劲,身体往右歪。

二十白鹤亮翅

定式时前脚三分力,后脚七分力,脊柱拔长,右手在右额角斜上方三到四拳的位置,左手自然放在左胯旁前。

二十一左搂膝拗步

白鹤亮翅接左搂膝拗步时右手平臂卷腰下落,右手腕对准身体中线下落。

二十二海底针

1、右手松腕切掌前伸,同时抬起右脚。

2、右脚上前跟半步,腰右转,右手大指回挂,左手随腰转,指尖对着右腕下方,肘尖对着前方,重心合部移到右腿,左脚跟抬起。

3、向左转腰,左脚向前迈出半步,脚跟微抬,同时左手向左下方搂膝,腰转正后,折腰向下,右手下扎,水平线在左脚尖前方即可,不要太往前探。

1、右手的路线像画了一个7字。

回挂是横,折腰右手向下向前扎,象7的斜竖线。

2、下扎的时候虽然压腕,但不能折腕,腕与手背要顺遂。

3、折腰下探,不能猫腰,背要平,下身不动,不要往下蹲身。

(两手握住铁丝的两头往下掰,铁丝是弯成半圆,这是猫腰,正确的应该是两手捏住铁丝中间往下掰,中间弯成一个锐角,铁丝两边是直的,这是折腰)

4、肩与胯相合,肩不要偏,不能跟着右手往下栽,两肩一前一后。

5、臀坐在重心腿上,不要突臀拧胯。

二十三扇通背

1、腰直起右转,同时右手内旋,手心冲外,左手向上弧形护住右腕,两手搭在右胸前。

2、左脚向前迈出,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分开,形成对拉之势,左手向前推出,同单鞭,肘膝相合;

右手微向后向外,注意要坠肘,手护在太阳穴位置。

拳理:

1、头要平不能左右歪斜,前俯后仰。

2、肩要平跟胯垂直在一条线上

3、胯要平跟椐拳式的变化保持中正平衡

4、脚要平不能小脚趾或大脚趾一侧着地

打拳要外示安逸,内固精神

一般虚脚一侧的手为主手,不失平衡。

动为阳,静为阴

打拳动作为阳,内心平静为阴

吸气为阳,吐气为阴

二十四撇身锤

1、左脚内扣120度,腰右转,同时右手变拳,拳心向下握实,直接下落到胸腹处,左手回撤护在左额角上方,手心冲外,眼睛看向右边。

2、重心完全落到左腿,身子转向正东,右脚尖摆正,提膝,同时左手下压,右手拳虚握,微抬起到胸的高度,眼看正东。

3、右腿向前迈出,注意两脚之间同胯宽,同时以右肩为轴,右臂向前抡出,同胸高,拳心向上握实,左手落在左腹处,掌心朝外。

4、左脚蹬,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如果之前扣脚不够,此时可以左脚跟外碾,两脚夹脚60度),左掌推出,右拳放松收回到腰侧,肘不过肋。

二十五进步搬拦锤

1、收左脚跟,腰向左转,左手外旋,手心翻朝上,右拳冲出握实,拳快到时,收右脚尖,重心完全移到左腿。

2、左手向左侧抬起,高不过肩,右手半握拳收到左腹处,眼看左手方向。

①斜飞式落脚要准确,向斜后方出脚。

②做倒撵猴时,注意前手不要翻太早,要先松腕,后手撩起时前手手心再翻朝上。

③撇身捶右脚迈出右臂抡出时,重心还是放在左腿上,不能落脚就成右弓步。

④周身关节,要节节贯穿,拳姿松柔,不能僵直,比如左右搂膝拗步时,先是撤肘,然后小臂撩起,而不是整条手臂直直抬起。

二十六上步揽雀尾

1、左脚外摆60度,左手心向内上掤,右手向右下采,眼看向右手。

2、重心完全移到左腿,左手内旋斜向下,右膝提起,右手外旋,两手抱球。

(下面动作同揽雀尾右掤、捋、挤、按)

注意:

按势两手平抹,两手大指对肩窝,两手像扶在球上,重心后移时,先松左胯,再松右胯,但要做到内动而形不露(即内部有微小动作,但外表让人轻易察觉不到)

二十七单鞭(同第四势)

二十八云手

首先讲手的动作注意几点:

1、以两肩为轴,眉心和肚脐为圆点,两手画立圆的动作。

2、当左手逆时针画圆,右手顺时针画圆。

3、左手向左运动时内旋,向右运动时外旋;

右手向右运动时内旋,向左运动时外旋。

4、身体中线对准正前方的时候,一手手心向内,对应同方向的肩,另一手手心斜向下,对应同方向的腹前。

当左手在左肩位置时,右手在右腹前。

5、云手时,左右手会同时运动到腋的高度,在身体的同一侧。

6、云手时,手最高举到大指在眉心处,最低落到大指在肚脐的位置。

7、两手运动角度是180度

其次是腰的动作

腰随主手走,主手即在上画圆的手,向左转时达45度,右转时同样也是45度。

最后讲脚的动作“

1、脚的动作主要是向左平行进步,要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先是小开步,然后是马步,左脚迈出是马步,右脚跟上是开步。

2、两脚尖对正前方,不要外八字

3、抬脚时,两手在同一侧腋的高度,落脚时即一手向上云,一手向下云,先脚掌落地,再落脚跟。

4、两脚的脚跟要象跷跷板一样,一侧脚跟落地,另一侧马上抬起,没有两只脚脚跟同时着地的时候。

5、云手一般做单数,3个或5个,以右脚落地为准计数。

二十九单鞭

6、做到最后一个云手时,右脚落地时,脚跟外开,继续做云手动作,向右转腰时,右手向外抹出做勾手(同单鞭)提左膝,正东方向出脚,左手以左肘定位为轴,向上向前内旋抛出,手心斜向外,同时重心前移,左弓步完成。

三十高探马

1、重心后坐,腰右转,同时左手外旋,手心冲上,右手松开收回,肘斜向后方,眼看右肘方向。

2、向左转腰,左脚抬起,收回半步,虚步脚掌落地,同时右手前探,掌缘朝前,高不过眉,左手回撤到胸前,同时右腿站直(膝不要后挺),从胯以上随右手微向前探,重心不移,仍在右腿。

高:

定式时,后腿站起,架式高。

探:

右手和身子往前探。

马:

定式时,左手似在往回拽缰绳,右手上前抓马鬃,左脚虚步似踩马蹬,右腿似随时跨上马背。

三十一右左分脚

右分脚

1、腰右转,右手收回,左手伸出,重心回落。

2、向左转腰,左脚向左前方45度迈出,右手心对准左肘上方。

3、弓步向前,右手在左肘上方穿出,左手收回,同时腰向右转,左手随腰转,指尖对右肘处,右手指向右前方45度,眼看右手方向。

4、再向左转腰,右手收回,与左手交叉在胸前,手心向内,重心完全移到左腿,右腿抬起,大腿面是平的,左腿微微站起。

5、两手向上内旋分开,在头上画个小弧,向右转腰,向右侧45度小腿踢出,脚尖往下压,脚面崩平,手继续打开135度,左腿随右腿踢出,站直,右手在右腿上方,手心斜向左下。

要点:

关于放松注意以下几点:

1心情平静,心态平和,不受环境和人等因素的影响,要有“泰山崩于顶而不惊”的心理素质。

2打拳时注意“用意不用力”,不要总想出发力打人,导致动作走形,僵硬。

3拳姿要正确,动作力求标准。

4随着功力加深,很多招式才能平稳放松的做出来,要加强腿部力量的训练。

5放松是相对于“紧”而说的,并不是绝对的,不是松松垮垮,随随便便。

6不同阶段对放松有不同的要求。

云手要注意的3点:

1两手向同方向,一上一下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画圆的运动。

2两手在身体两侧相交。

3两手相交时抬腿,或落脚。

打拳时要注意动作的连绵不断,不能直接摆好架式,再去等。

左分脚

1、身体下沉,左腿小腿收回,两手下落。

2、右脚直接向前迈出,右手心翻朝上,左手在右肘上方。

3、弓步向前,左手在右肘上方穿出,右手收回,同时腰向左转,右手随腰转,指尖对左肘处,左手指向左前方45度,眼看左手方向

4、再向右转腰,左手收回,挠骨往里收,与右手交叉在胸前,左手在外侧,双手手心向内,重心完全移到右腿,左腿抬起,大腿面是平的,右腿微微站起。

5、两手向上内旋分开,在头上画个小弧,向左转腰,向左侧45度小腿踢出,脚尖往下压,崩住脚面,手继续往两侧打开,两手夹角135度,左腿踢出的同时右腿站直,左手在左腿上方,手心斜向右下。

1、太极拳的四正和四隅

四正:

掤、捋、挤、按视为四正手。

(上、后、前、下)

四隅:

采、挒、肘、靠视为四隅手。

(例如:

斜飞式中左手斜向下为采、右手斜向上为挒,提手上势结束的时候就是靠)

正是指正的方向:

正东、正南、正西、正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