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759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殖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4).食物太大了,一般大家买来的幼体都是3L或者更大一点点,这种大小的蜘蛛吃不了一只面包虫,所以你需要把面包虫剪小,你丢进去会吸里面的东西,等三厘米左右就可以自己捕食更大的食物了。

【温度】您饲养的蜘蛛喜欢的温度在22度到30度之间哦如果条件好的话最好能保持26~28度那样是最好的饲养温度呢冬天

温度低的时候条件好的话可以空调暖气加温也可以购买爬虫专用的加热垫进行加温。

【湿度】幼体盒小放不进温湿度计,需要用眼观察椰土的干湿。

椰土保持湿润,以一半土是干的一半土是湿的为最佳,太干的时

候及时往土里滴水一般是2滴管左右,土壤看上去湿润但是用手捏是不会有水滴下来哦。

也可以对照我们送您的土的湿度哦。

【饲养与环境】 

很多玩家觉得把蜘蛛的饲养环境弄得漂漂亮亮的很舒服,所以尽量弄得很原生态。

不过环境的布置是有讲究的,如果你弄得太复杂,反而会妨碍蜘蛛的捕食,让食物有机可趁,钻进一些蜘蛛进不去的地方,所以简单明了一点最好,因为我们大部分玩家包括我都还没有国外那些老外弄得这么专业。

躲避对于地栖类蜘蛛其实可有可无,不过有个躲避不是坏事,躲避能提高蜘蛛的安全感。

穴栖蜘蛛自己会打洞,而树栖蜘蛛喜欢爬高织网来居住。

【蜕皮】幼体蜕皮几周到几个月不等,蜕皮的时候会在地上铺一层网躺在上面四脚朝天,这时不要打扰它,更不能以为是死了而去动它,或扔掉它。

蜕皮前几天蜘蛛就开始不吃东西,蜕皮完5天后再开始喂食;

【上手】你左手放在它面前,右手赶它屁股,它就爬上你的手了,下来也是赶屁股(但上手并不被推荐,蜘蛛更多是作为观赏性宠物);

【注意事项】不要在蜘蛛饲养的房间喷洒杀虫剂和使用蚊香,这些都会杀死你的蜘蛛哦;

【蜘蛛饲料】

面包虫需要放在大些的盒子里平铺喂食麦麸或者玉米粉(不可以喂水)

大多数朋友会碰到这么个情况,那就是丢进去的食物会钻土,比如说大麦中和面包虫等等。

你可以用镊子把它们都爆头了,然后丢进去,这样蜘蛛可以去吃。

如果食物钻土了不解决,可别小看它的危害!

因为在蜘蛛蜕皮的时候,最忌讳被打扰了,如果这个时候从土里钻出一只虫,那你的蜘蛛就危险了。

说说蟑螂吧,杜比亚喜欢装死,喜欢钻缝隙,繁殖不快,不过好饲养,而且营养不错。

樱桃蟑螂繁殖快,有些许异味,不爱钻土,没有杜比亚个体大,饲养我个人觉得没有杜比亚好饲养。

蟋蟀是不错的蜘蛛食物,蛋白质高,蜘蛛普遍都喜欢吃。

最好别喂啮齿动物,虽然大型凶猛的蜘蛛能够捕食,不过这种食物不好消化,而且弄不好会伤害到蜘蛛,所以不建议喂这种东西。

所以推荐,有能力的朋友可以多买一点蟋蟀和蟑螂来喂蜘蛛。

喂养蟋蟀蟑螂,用狗粮或者鱼粮来喂的话个人觉得不是非常好,因为它们被蜘蛛吃了以后,食物的残骸尸体有一种臭味,而且狗粮鱼粮遇到水很容易发霉。

所以建议喂蔬菜。

【关于蜕皮】

蜘蛛即将蜕皮的时候,不是很主动吃东西,因为这个时候它正在酝酿自己的身体,一般会出现在蜘蛛正式蜕皮的前天或者前几个星期(个别例外的也不用担心),准备蜕皮时蜘蛛身体整体的颜色会变得暗淡,屁股会发黑,腹部的毛会少许掉落~应该很容易看得出来的,且有些个体会大量织网。

不过我的意思不是说非要在上述条件下蜘蛛才会蜕皮,以上列举的仅仅是蜘蛛蜕皮的普遍现象

蜘蛛正式蜕皮的时候一般身体会翻过身来,像死了一样一动不动。

有的朋友以为蜘蛛死了,所以赶紧用夹子翻过来看看。

拜托!

请你们千万不要去动它哦,碰了真的会死的哦?

死了的蜘蛛一般都是像菊花一样缩成一团,不会八脚展开地躺着。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打扰蜘蛛,可能过半个小时到几个小时左右蜘蛛会完成蜕皮

蜘蛛如果蜕皮失败有很大机率会死亡,所以记得不能弄出过大的动静。

如果你自己感觉现在饲养盒里面的湿度低了,可以在蜘蛛周围适当滴点水,但是不要加多了~有机会的话把蜕的皮拿出来吧。

当蜘蛛把身上的皮退下来时,也不可以去打扰蜘蛛,这个时候蜘蛛身体很脆弱,需要给它充分的时间去通过抽取身体中的血液来使身体硬化,所以这个时候也切忌不能增加湿度了,不然湿度过大蜘蛛的身体不能迅速硬化。

幼体的话一般蜕完皮以后静养3天左右就可以放心地喂食了,而成体的话最好在蜕皮之后静养一个星期以后再喂食~这个时候尤其是成体的牙齿还是粉嫩嫩的,如果你喂食的话会损坏它的“螯肢”,就是所谓的毒牙,这样你的蜘蛛就悲剧咯。

所以你也可以观察成体牙齿颜色的变化来判断,一般成体一个星期以后再开食是最保险的。

所以在蜕皮的过程中,还是两个字:

静养

底材与躲避

“在自然界......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得想去哪就去哪。

”如果觉得一个地方不适合它了,那它完全可以离开再去找一个更舒适的地方过活。

但是在人工饲养下,一只宠物捕鸟蛛的活动空间仅仅局限于你提供的饲养盒。

因此,营造一个合适它们生活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做到这点,底材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了。

最简单的布置----饲养盒+底材(椰土)+捕鸟蛛

如果只是把捕鸟蛛饲养在一个空荡荡的容器内,它们会因为没地方藏身而极度不适应环境;

又或者产生的废物,比如粪便,食物残渣弄得容器肮脏不堪;

此外,空荡荡的容器基本等同于沙漠那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蜘蛛的脱水死亡。

底材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持容器内小环境的湿度;

有些人认为在饲养盒中放置一个水盆就可以保持湿度,这个观点并不正确。

对于一些原产沙漠的捕鸟蛛种类来说,可能这样的布置也没问题。

但是对于产自雨林环境或者那些对湿度要求较高的种类来说,仅仅一个水盆,提供的蒸发量是远远不够的。

初中物理学告诉我们,水的蒸发速度和接触空气的表面积成正比。

同样的一盆水,在水盆中的话,那么仅仅是水盆大小的面积在蒸发。

而如果在底材中,那则是整个饲养盒的面积。

(如果是透气性好的底材,则是远远大于饲养盒的面积)在冬季加热的饲养过程中,差别更是非常显著的。

底材的其它作用还包括:

给蜘蛛提供材料筑巢;

吸收一些废物(主要是食物残渣、蜘蛛的排泄物等等);

以及让环境看上去自然些,可以用来简单地制造一个模仿其原产地的环境布置。

通常,可以选择作为饲养蜘蛛的底材有泥土、蛭石、其它一些人工材料、以及不同比例混合它们。

具体的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宠物捕鸟蛛种类来选择合适的底材。

总的概念就是底材最好是能保持一定湿度的,另外最好不要有任何外带来的害虫侵入。

可以通过微波炉加热的方式来杀灭其中的害虫和有害细菌。

而自己使用的以及在这里强烈推荐使用的是一种叫作“椰砖”的材料。

椰砖的主要成分是椰子壳以及外面的一层纤维经过粉碎、消毒、杀菌,最后压缩成一块如同砖头一样的东西,所以叫作“椰砖”。

椰砖一般是用来种植一些植物使用的,因为它良好的保湿性能,以及透气而且不容易滋生小虫,所以选择用来作为饲养捕鸟蛛的底材。

使用前只需要用一定的水泡一段时间,那块神奇的“砖头”变会增大数倍体积,然后变得松软而具有泥土的性质。

而通过调节椰砖的不同湿度,便可以同时满足荒漠型或者雨林型不同类型的宠物捕鸟蛛的需求。

完全干燥的椰砖甚至也可以用来饲养一些原产干旱沙漠的蝎子。

至于躲避,相比底材来说,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环节。

如果你只是饲养一只幼体,一般是不推荐提供躲避。

如果是一只比较大的个体,通常大于10厘米的个体,那么布置环境的时候提供一个躲避会使环境更协调和自然一些。

一般而言,捕鸟蛛基本都是夜行性的动物,它们白天在自己的巢穴里休息,晚上则出发离开洞穴去寻找食物,进行猎杀。

所以,一个人工的或者半人工的躲避对它们还是有用处的,可以让它们躲避光线。

温度、湿度、水和光线

选择好饲养盒和底材,那么基本的饲养环境已经OK了。

但是仅仅提供这些条件给你的宠物捕鸟蛛,还是不够把它们养好的。

维持一个合适的温度对于饲养一只宠物捕鸟蛛有着重要的意义。

捕鸟蛛都原产自于热带以及亚热带。

捕鸟蛛确实是适应能力非常强的生物。

短时间过低的温度可能造成它们暂时的生命活动减弱,但是不足以对它们造成长远的不良影响。

但是饲养是一个长期概念,如果长时间不给予它们合适的温度,那么可能造成它们不活跃、不进食甚至死亡的情况。

通常来说,给你的宠物捕鸟蛛提供一个维持在20摄氏度以上的饲养环境就基本可以了。

如果你生活在北方,那么冬天的暖气供应可能就已经足以将室温维持在20度左右了。

但是如果你生活的地方,冬天的室温会低于20摄氏度,那么还是建议你使用一些爬虫专用的器材来给加温饲养你的宠物捕鸟蛛。

饲养节肢类宠物最常用和方便的加热的方法就是是用电热膜了。

只需要在捕鸟蛛饲养盒下面垫上一张,接上电源,便可以保证提供足够的温度了。

还有的方法是参考饲养爬虫类宠物时的用灯加热方法:

具体就是使用一个接上电灯泡的箱子,靠灯泡发出的热量来维持箱子中的温度,然后将你的捕鸟蛛饲养盒放在里面。

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的是:

捕鸟蛛大多是夜行性动物,它们不喜欢强光,所以,不要忘记用一些报纸或者布来遮盖蜘蛛的饲养盒以避免灯光的直射。

站长曾经听说过有将蜘蛛拿出去晒太阳而造成死亡的事例,实在是悲剧。

确实,如果是饲养爬虫类,比如龟、蜥蜴等,晒太阳可以有助于它们升高体温,并且紫外线的照射能促进它们对钙质的吸收。

但是对于捕鸟蛛,再次重申,它们是避光的!

捕鸟蛛并不靠吸收阳光照射的热量提升体温,它们也不需要紫外线帮助转换维生素D。

相反,即使是在冬天,在强烈的阳光直射下,只需一会儿时间就会让它们死于脱水或者过热!

绝大部分蜘蛛主要靠从食物中获得需要的水分,捕鸟蛛也是如此,这也造成了很多人认为的它们不需要喝水的假象。

不过实际上,

虽然捕鸟蛛对缺水具有很强的忍耐力,但是长时间的缺水和干燥的环境还是会造成它们脱水死亡的结果。

特别是一些雨林型或者是穴居型的捕鸟蛛,由于错误地被饲养于太过干燥的环境,最终脱水死亡的例子是不少的。

通常来说,

它们确实不需要大量的水,但是如果长时间的没有进食,或者环境比较干燥造成它们身体水分散发过快,那必须通过直接喝水来补充体内的水分。

一般来说,由于幼体宠物捕鸟蛛生长比较旺盛,在人工饲养下进食的频率比较大,所以不需要额外提供水盆,食物中的水分已经足够。

对于亚成体或者成体的宠物捕鸟蛛来说,在饲养何种提供一个水盆则是必须的,即使是一些荒漠型的地栖型捕鸟蛛也不例外。

因为大个体的捕鸟蛛进食的频率比较低,有时候会很长时间不吃东西,这个时候就容易发生脱水的事故。

另外,水盆的存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调节饲养盒中空气湿度的作用,所以强烈建议饲养大个体宠物捕鸟蛛的饲养者,不要忘记安放一个水盆。

同时,这里也要更正一个错误的认识。

有不少捕鸟蛛饲养者,认为需要在水盆中放置一块海绵,因为捕鸟蛛不会直接从水盆中喝水,而一定要通过喝水绵上的水。

同时水盆中水绵的存在可以更好的调节湿度和防止饲料生物,例如饲料蟋蟀,溺死在水盆中。

确实,后两点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捕鸟蛛不会直接喝水这个说法已经被证明为谣传,而且我也有亲眼见过自己饲养的宠物捕鸟蛛直接从水盆中喝水了,

所以海绵的这个作用是可有可无的。

其次,潮湿的海绵很容易被污染,容易成为滋生细菌的场所,还有会成为蟋蟀产卵的场所,因此很快会污染水源,反过来并不利于蜘蛛。

至于调节湿度的作用,之前的文章“底材与躲避”中已经提到,水盆对于整个饲养盒湿度的调节作用其实是非常小的。

保持饲养盒中一定的空气湿度可以避免捕鸟蛛因为脱水而死亡,尤其是小幼体和一些原产雨林环境的捕鸟蛛种类对湿度要求更高。

湿度除了主要由底材中的水分来调节,还和通风有密切关系。

所以在饲养盒上开适当的洞来通风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太多的洞会造成水分散失过快,维持不了应有的湿度;

太少则会造成湿度太大,而使捕鸟蛛发生窒息的危险。

另外,空气湿度还可能会影响到它们的蜕皮过程。

一般建议在捕鸟蛛即将蜕皮的时候增大些环境湿度,防止因为湿度太低而造成蜕皮失败。

蜕皮失败可能会造成蜘蛛部分肢体被困在旧的外壳中,严重的可能造成它们被困死在旧皮中。

注释:

事实上,大部分的捕鸟蛛都是产自热带的,大体型的种类更是如此。

是指用塑料薄膜制成的,中间用碳粉来导电发热的,一般能保持表面温度在20-40度。

箱子指的是饲养爬虫专用的箱子,一般是用杉木板制作,保暖性能比较好;

灯泡的选择上不推荐节能灯,节能灯散发的热量远远不足以用来加热。

小幼体喂食攻略

对于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宠物捕鸟蛛小幼体,食物确实是个问题。

一只足展只有1-1.5厘米,甚至连1厘米都不到的小幼体。

要找到只有3-4mm的活体食物给它们,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一般刚孵化的1-2龄的饲料蟋蟀到是很合适,但是除非自己繁殖,否则几乎买不到,而且蟋蟀的孵化周期也不短,通常需要3-4周时间)

因此,通常推荐使用切掉头的面包虫或者拔下成年蟋蟀的大腿来饲喂小幼体。

好处是,面包虫和饲料蟋蟀很容易就能买到。

因为小幼体也接受刚杀死后不久的猎物,另外比起使用只有3-4mm,而且还会跳来跳去的针头蟋蟀,1-2厘米的面包虫更具可操作性。

但是宠物捕鸟蛛小幼体十分容易受到惊吓,因此,通常建议在布置完一个新环境后,先静养一段时间。

一般是1-2天后,等它们重新适应了环境,再进行喂食。

否则,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小幼体,通常不会开食,甚至碰到食物反而被吓跑。

以我的经验来说,可以将小幼体的饲养盒放在比较黑暗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其更快适应新环境。

而喂食通常可以在晚上,因为捕鸟蛛大多也是晚上出动找食物。

如果第二天发现它们没有吃,也不用着急,先把放置的食物拿掉,避免其腐败而导致环境恶化,然后过1-2天再重新尝试。

虽然宠物捕鸟蛛的小幼体非常小,但是它们绝对都是适应能力超强的小机器,只要环境合适,饿个10天半个月是一点没有问题的。

不过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湿度,小幼体死亡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脱水而死。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饲养树栖型种类的小幼体,由于它们可能根本不下地,因此需要将食物放置在一块树皮或者是它们的网上,才能被它们接触到

另外,我的经验,对于小幼体,通常海可以挑选小一些的面包虫;

或者是刚蜕皮完,还是白色的个体,那样它们的防护能力最弱,可以增加捕鸟蛛幼体自己成功搞定食物的机会。

最后再隆重介绍一种我认为更方便的小型活体饲料----樱桃红蟑螂刚孵化的小幼体。

只有4-5mm,相比刚孵化的2-3mm的针头蟋蟀要大不少,但是这个尺寸还是相当适合1-2厘米的宠物捕鸟蛛的小幼体。

对于小蜘蛛来说,相比各种食物,从营养价值来说,都是差不多的,只需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就可以。

但是喂食活体的针头蟋蟀或者小蟑螂,对于饲养者来说,可能更有乐趣些,毕竟能见到它们捕食时敏捷的身手,从而证明它们从小就是一只“killingmachine”。

选择合适的饲养盒

正如前面文章中提到的世界上至今为止发现的捕鸟蛛种类就有900多种,分布在几乎各个大洲上,分布的范围如此广泛,生活的环境也是有着天壤之别。

有的生活在干燥的荒漠中;

有的生活在雨水充沛的热带雨林;

有的生活挖洞生活在地下深处;

有的游走在枝繁叶茂中。

在自然界,对它们来说是没有限制的,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得想去哪就去哪。

但是在人工饲养下,一个饲养盒是必备的。

饲养盒不仅仅是提供了适合它们的生活小环境,也是保护了它们,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保护。

所以宠物捕鸟蛛必须被饲养在饲养盒中。

一般而言,一个饲养盒只能饲养一只宠物捕鸟蛛。

在同一个饲养盒内饲养多个蜘蛛的结果就是只剩下一个胖胖的家伙,

将一个大饲养盒分割成几个区域来饲养多个蜘蛛是可行的。

但是前提是必须完全阻隔它们可能的往来,比如不能留有缝隙让它们可以钻到别人那里去,否则后果往往是悲惨的。

因此,站长的建议是:

一个饲养盒就养一个蜘蛛,那样最保险。

因为之前已经不止一次得听说过发生这样的悲剧。

一只宠物捕鸟蛛从一个隔间意外地进入了另一个隔间,于是两者之一成为另一方的食物。

它们的逃跑能力很大程度上超出你的想象。

换言之,防止它们从饲养盒中逃跑也是一个重要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站长也有很多次听说幼体的宠物捕鸟蛛从开得相对过大的通气孔内逃脱。

通常来说,逃脱的幼体被重新找到的概率非常小,所以使用一个可靠的饲养盒来饲养它们绝对是必须的。

关于饲养盒的大小,一般是根据蜘蛛的大小来决定,过大和过小的空间对它们都是不利的。

过大的空间会造成它们难以抓到食物,过小的空间又会影响它们的生长。

一般来说,饲养小幼体可以使用废弃的装食品的小罐头、小瓶子之类的,用针打几个孔就可以了。

随着它们不断长大,当感觉目前的饲养容器有些局促了,便可以换一个更大些的。

捕鸟蛛必须被饲养在饲养盒中。

我是使用一种塑料的布丁杯作为幼体捕鸟蛛的饲养容器。

而对于大个的捕鸟蛛,我们也应该采用大型的饲养盒,通常选用面积为蜘蛛大小10-30倍的容器比较合适。

树栖型的字面意思就告诉你了,因为是树上的嘛,所以高度当然要高些,同时可以适当减小底面积。

另外最好能提供些树枝供它们攀爬筑巢,

以避免它们在饲养容器的顶部开口处结网,造成每次打开盖子便破坏了它们的空中巢穴,或者惊扰它们(通常树栖型的捕鸟蛛都跑得非常快,特别是幼体,万一发生逃跑的事件就非常不走运了)。

而穴居型的捕鸟蛛由于要打洞,所以你得提供足够深度的底材以使它们有足够的空间往下发展。

最简单的还是地栖型的宠物捕鸟蛛了,需要的容器高度最低,因为它们既不打洞,也不往上爬,所以有一点点的高度就足够了。

有例外的情况就是一群Avicularia属和Poecilotheria属的幼体可以被饲养在同一个容器内,并且可能分享同一个食物,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是树栖型的捕鸟蛛,活动空间有所限制。

正确的饲喂

如何正确的饲喂你的宠物捕鸟蛛,第一步当然是选择一个正确的食物。

所有的蜘蛛都是荤食主义者,捕鸟蛛也不例外,并且,它们通常只对活体饲料感兴趣。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就是饲料蟋蟀了,它们也是许多爬虫类宠物最常用的饲料之一。

因此,你几乎可以在任何一家爬虫商店里买到。

它们的大小也正合适,成年体型的蟋蟀在2-3厘米,即使对于15-16厘米的大个体捕鸟蛛来说,也能接受。

而刚孵化不久0.5-1厘米的针头蟋蟀,又非常适合3厘米以下的小幼体捕鸟蛛。

蟋蟀的外壳非常软,攻击性也很小,一般情况下不会给捕鸟蛛造成任何伤害。

买一些回家后饲养一段时间也不难。

综合各种因素,应该是饲养宠物捕鸟蛛的首选饲料生物了。

其次,近两年兴起的大麦虫(又称超级面包虫)也是很好的另一个选择,较之蟋蟀,它们的外壳要更硬些,

但是控制起来更方便,因为它们不会吵闹不会跳。

具体使用的时候,可以选择刚蜕皮完的个体来饲喂(看上去是白颜色的),因为那时候它们的外壳还没重新硬化,相比一般个体要软许多,更方便捕鸟蛛捕食和减少残渣的产生。

不过缺点是如果不是第一时间被捕鸟蛛抓住,它们会钻到底材下面去,然后就很难被蜘蛛抓到了。

另外,有时候它们造成的动静不及蟋蟀,所以可能不能引起捕鸟蛛足够的兴趣来捕食。

然后是最常见和最传统的饲料生物----面包虫(又称黄粉虫),几乎所有卖鸟的商店都可买到的。

对于3厘米以上,6厘米以下的宠物捕鸟蛛大幼体来说,它们是非常合适的饲料生物之一,即经济又方便取得和饲养。

不过它们的个体对于6-7厘米以上的捕鸟个体来说就太小了,很难引起它们的注意来捕捉;

或者说即使被注意到了,但是太小而不易于被那样大体型的捕鸟蛛抓取。

而对于3厘米以下的小幼体捕鸟蛛来说,它们又太大和太皮厚了,以至于无法成功猎杀。

捕鸟蛛们都是机会主义者,在自然界中,它们是能抓到什么吃什么的。

不过在人工饲养下,我们并不需要给它们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种类,毕竟它们是比较低等的节肢类动物,只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就可以了,而上面提到的几种饲料

生物所含有的蛋白质足以达到。

它们并不像高等动物那样需要更为丰富的食物来源,以获得多种必须的营养物质。

我们并不推荐使用来历不明的昆虫作为你饲养的宠物捕鸟蛛的食物,比如从草地里捕捉到的蟋蟀、蚱蜢、蟑螂等等。

因为你无法得知它们之前是否受过杀虫剂或者什么东西的污染,没必要让你的宠物捕鸟蛛冒这样的风险。

第二步是选择合适大小的食物。

通常选择大小不超过你的宠物捕鸟蛛的头胸部的的食物比较合适它们捕食。

对于3厘米以下的小幼体,有时候要找到合适大小的饲料确实是一件难事,不过好在它们尚且接受预先杀死的饲料。

可以使用切掉头的面包虫、切开的蟋蟀或者成年蟋蟀的大腿来饲喂。

只是需要注意及时清理剩下没有吃完的残留部分。

第三步则是选择合适的时机来饲喂你的宠物捕鸟蛛。

总是有新手朋友对于自己的蜘蛛不吃东西而焦急万分。

不吃东西的原因是很多的,可能是个体本身因素,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其实是饲养方法,也就是你没有选对一个好的时机给它们喂食。

捕鸟蛛是冷血动物,本身消耗很少,因此,它们并不需要像哺乳动物那样非常频繁的进食。

一次进食可能足以维持它们一周、一个月、甚至半年不会饿死。

通常,应该在你的宠物捕鸟蛛已经适应了环境后,再尝试喂食。

如果你刚把一只宠物捕鸟蛛装进你新布置的饲养盒中,紧接着就放入蟋蟀等活饵,那么多半是看不到它捕食的,相反可能是蜘蛛被蟋蟀追着跑。

一般,应该让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宠物捕鸟蛛在安静黑暗的情况下适应2-3天。

如果你看到它不再是爬墙壁想跑出来,或者开始在地上铺一些丝的时候,那么可以认为它开始接受这个新环境了。

在它们已经适应了新环境后,那么可以开始尝试喂食了。

一般来说,它们一感觉到猎物的动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