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776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新编XX县黄沙石料场扩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乌兰县海平砂场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扩建

建设地点:

乌兰县铜普镇河南村一社

1.1.2建设单位:

乌兰县海平砂场

1.1.3建设期限:

1年,即2011年4月—2012年4月。

1.1.4产品方案及规模

项目采矿面积0.06平方公里。

项目建成后,年产砂石料5万立方米,其中:

细砂3万立方米;

混合砂1.2万立方米;

砾石(1.2cm)0.35万立方米;

碎石(1.2cm)0.45万立方米。

1.1.5主要建设内容

1、建筑工程:

建设厂房95㎡。

2、设备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有15台(套),其中:

挖掘机2台;

装载机3台;

自卸车5台;

筛床2台。

1.1.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投资结构

项目估算总投资572.36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551.17万元(包括工程费用411.95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2.98万元;

预备费26.25万元),占总投资的96.3%;

流动资金21.19万元,占总投资的3.7%。

2、资金来源

项目申请银行借款10万元,占总投资的1.75%;

企业自筹资金541.17万元,占总投资的98.25%。

1.1.7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达产正常年新增营业收入260.1万元;

年税费总额41.33万元,其中销售税金及附加15.9万元,所得税25.43万元;

年利润76.29万元(所得税后)。

总投资收益率:

15.76%(年平均);

资本金净利润率:

21.65%(年平均);

静态投资回收期:

5.31年(税后);

财务内部收益率:

18.38%(税后);

财务净现值:

139.1万元(税后)。

2、生态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采砂行为,杜绝私采乱挖、滥采滥挖、零星散乱采砂等行为导致的河床严重下降、河流改向、水土流失、草地遭受破坏及废料乱弃等危害生态环境的现象。

项目建设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年增加砂石料产量5万立方米,将有效弥补地方经济建设砂石料需求缺口,满足市场需求。

项目建设根据有关规定,公开、公正、公平的取得采砂权,并提高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可有效遏止砂石资源私自买卖、私挖盗采现象,为建设单位和个人提供稳定的砂石料供应和服务,从而促进建筑建材等相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地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牧民定居工程及其它工程建设。

项目实施后每年增加各种税费41.33万元(其中增值税14.72万元,城建税0.74万元,教育费附加0.44万元,所得税25.43万元),能有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从而推动社会各项目事业发展。

项目建设还将增加固定就业岗位17个,年人均工资1.5万元以上,能有效促进地方各类人员就业和增收,有利于社会稳定。

项目建设社会效益显著。

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刘春林

企业性质:

乌兰县海平砂场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砂石料开采销售业务。

企业经过5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拥有总资产300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10万元),年收入近160万元,缴纳税金6万多元,成为乌兰县私营企业中的利税大户,目前企业无负债。

企业通过拍卖取得了乌兰县海平砂场的砂石矿的采矿权(该砂石矿为乌兰县铜普镇唯一一家大型开采销售砂石矿的企业),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

2、《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西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海西州矿产资源整合总体方案》、《非金属矿区整合实施方案》;

6、《乌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项目设计生产能力

立方米

50000

达产正常年

2

新增劳动定员

17

 

3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72.36

3.1

其中:

建设投资

551.17

3.2

流动资金

13.54

3.3

年销售收入(不含税)

260.10

4

税金及附加

15.90

5

年总成本

142.48

达产第2年

6

年利润总额

101.72

7

年所得税

25.43

8

税后利润

76.29

9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22.76%

所得税前

10.1

18.38%

所得税后

10.2

投资回收期(Pt)

4.80

10.3

5.31

10.4

总投资收益率

15.76%

年平均

10.5

资本金净利润率

21.65%

10.6

盈亏平衡点

49.44%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

10.7

投资财务净现值

11

投资财务净现值(ic=12%)

246.68

11.1

139.10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海西州乌兰县蒙古族藏族自治县辖辖4镇,乌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盆地东部。

东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与都兰县相连,西接德令哈市,北与天峻县交界。

地理位置东径97°

01′~99°

27′,北纬36°

19′~37°

20′,县境东西长216.9公里,南北宽112公里。

全县土地总面积12858.16平方公里,占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土地总面积的3.95%。

乌兰县政府驻希里沟镇,东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74公里,西距海西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139公里。

青藏铁路、109国道、315国道横穿县境,县内各乡镇全部通公路,交通方便。

乌兰县地跨西秦岭华力西—印支地槽褶皱带和东昆仑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两大构造单元,北与祁连加里亚褶皱系相连,南与柴达木坳陷北缘。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波浪形狭长倾斜走向,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最高哇洪山,海拔的5031米,终年积雪:

最低索楞部勒河谷,海拔2725米,气候温暖。

乌兰县四周环山,中间平坦,北有祁连山支脉,海拔3692~4701米,南靠昆仑,海拔3132~5031米,由东向西有茶卡契墨格山、柯柯赛山、布依坦山、茶卡南山、哈里哈图山、希里沟南山、牦牛山等。

南北大山的褶皱将县境切割成茶卡盆地、希赛盆地和卜浪沟盆地三个闭流性山间盆地。

希赛盆地是海西地区绿洲农业主要发展区之一。

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是青海省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

周边山区环绕,是典型的蒙藏文化融合地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作为三江源生态自然保护区腹地之一的乌兰县,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和进步。

年来,全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

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9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速度达15.58%,高出“九五”计划8.0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7.29%,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5.63%,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57%;

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47:

29:

24发展为2005年的29:

53:

18;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0年的752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467万元,年均增长14.31%;

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5万元,年均增长13.6%。

2.2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2.2.1砂石开采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乌兰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及工业、民用建筑等建设数量快速增长,而作为重要工程原材料的砂石料目前尚无有效替代品,其使用量剧增,明显推动了乌兰县采砂行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乌兰县砂石料产量达5万立方米,创产值近300万元。

而作为乌兰县铜普镇唯一一家大型砂石矿开采销售的乌兰县海平砂场,受生产设备数量少、部分设备老化等因素制约,致使生产规模较小,年产各种砂石料约18000立方米,远不能满足县域内基础设施等各类工程建设需要,年缺口量达60000立方米以上,致使小规模采挖、私挖乱采等现象屡禁不止,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同时,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也不得不接受违规开采的砂石料,并接受其不合理的价格和服务,增加了建设成本。

同样也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对行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海西州矿产资源整合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海西州国土资源局于2008年针对辖区内矿产资源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海西州矿产资源整合总体方案》,对辖区内各种采矿行为进行规范、整治。

乌兰县也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非金属矿区整合实施方案》,针对辖区内河道小规模开采、破坏环境严重、零星散乱采砂石点较多的现状,依法进行了整治,将采砂点、采石点整合,并选择环境影响小的区段乌兰县海平砂石场为一个指定采砂点,以28万元挂牌出让采矿经营权,并依法颁发了采矿许可证,使用乌兰县采砂行为得到了规范,维护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合法权益,实现了砂石资源开发秩序的根本好转,行业发展日趋合理。

2.2.2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加速推进,乌兰县城乡道路、乡村道路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安居工程及游牧民定居工程,生态畜牧业等建设工程日益加快建设,带动了建筑工程等施工行业的兴旺,极大提高了砂石料的使用量。

目前,进驻乌兰县的各类工程承包施工队伍达到数十家,安置各类从业人员达数百人以上,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规范采砂行为,保护乌兰县地区生态环境的需要。

《乌兰县蒙古族藏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各项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得到有效全面实施,在青海东部地区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并重之路。

近年,由于小城镇建设和三江源地区牧民定居工程实施,砂石料市场需求量大,企业生产能力不足,缺口巨大,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使纷纷加入乌兰县采砂行列,私采乱挖、滥采滥挖等违规开采行为发生,导致河床严重下降、河流改向、水土流失、草地遭受破坏及废料乱弃等危害生态环境的现象频现。

而作为三江源生态自然保护区腹地之一的乌兰县,受高寒气候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极难重建和恢复,同时,作为流性山间盆地地区,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海西州乃至青海省和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中地位突出。

为规范采砂和制约滥采滥挖,乌兰县根据《海西州矿产资源整合总体方案》制定了《非金属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对辖区内小规模开采、破坏环境严重、零星散乱采砂石点较多的现状,依法进行了整治,将采砂点和采石点整合,选择环境影响小的乌兰县海平砂石场为一个指定采砂点,并以28万元挂牌出让采矿经营权,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依法为取得采矿经营权的企业颁发采矿许可证,使乌兰县采砂行为得到规范,逐步实现了河道砂石资源开发秩序的根本好转。

项目建设单位有长期经营采砂的经验,通过竞争取得乌兰县海平砂石场采砂权后承诺了采砂矿区采后的环境治理保护,并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

因此,项目建设是进一步规范采砂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2、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置社会就业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乌兰县实施农牧民定居工程、小城镇建设和察汗诺焦化厂二期建设工程、天峻县关角隧道建设工程,对砂石料需求量很大。

由于当地仍然私自买卖砂石资源、私挖盗采等现象严重,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也导致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得不接受违规开采的砂石料,并接受其不合理的价格和差质量的砂石原料,增加了建设成本,拖延了建设进度,严重影响地方预制厂、建筑企业建筑建材行业的正常生产,给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项目建设单位按有关规定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取得了采砂权,通过科学勘察论证进行合理采挖,提高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有效遏止了砂石资源私自买卖、私挖盗采现象,也有利于安置闲散劳力就业。

因此,项目建设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环境稳定的需要。

3、是吸纳零散采砂人员和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项目建设单位是采砂老企业,由于过去业务量小,生产设备数量少、部分设备老化更新慢。

在取得乌兰县海平砂石场采砂经营权后将提高投入购置大型设备,进一步扩大采砂量和环境治理力度,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满足乌兰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农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对河沙的需求。

因此,项目建设是扩大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规模化生产和提高抗风险能力的需要。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符合地方有关政策和规定,产品市场前景良好,有利于保护治理乌兰县自然生态环境,安置社会闲散劳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所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选择

3.1.1选址原则

项目建设符合乌兰县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

场地距聚居区1500m以上,基本不影响居民生活。

满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整治需要,满足环境治理保护的需要。

应该符合乌兰县铜普镇山体地形演变的规律,努力做到通过有计划的采砂进行山体和地形整治,需同环境治理相结合,砂石料开采不能造成新的险工或山体险情。

3.1.2地理位置及具体地点

项目场区位于乌兰县城东(铜普镇河南村南侧)0.5km至1.5km处,地理座标:

东经98°

31′54″,北36°

58′52″,矿区面积为0.0629Km2(详见附图:

采砂示意图)。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乌兰县蒙古族藏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平均海拔3600米,乌兰县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土壤有高山寒漠土,灰棕漠土、高山高原土、灰褐土、风沙土、棕钙土等11个土类21个亚类;

草场有11类40组81型,有种子植物43科,110属197种;

草原面积1154.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9.88%,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711.8万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61.63%,主要分布茶卡镇、铜普乡、赛什克乡。

耕地面积10.8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6%。

3.2.2政策、资源、外部配套条件

1、政策

《乌兰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兰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青政[2003]35号)及《乌兰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各项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得到有效全面实施,在青海东部地区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路子的奋斗目标,给项目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随着《海西州矿产资源整合总体方案》及《非金属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的实施,有关部门依法将采砂点和采石点整合,以28万元万元挂牌出让,并依法颁发了采矿许可证,为项目持续经营提供了保障。

2、资源

《青海省海西州砂砾石矿检测计算矿产含量说明书审查意见》(黄国土资审字[2006]01号)指出:

乌兰县海平砂石场砂砾石矿区矿体属于在区域上广泛分布的第四系更新统沉积砂、砾石,完全暴露于地表中,构成规模大。

矿石为未固结的砂砾石。

三角状分布,矿层可采厚度15m之间,矿体顶板即为地表高原灰色腐殖土层,矿体底板整体砂石层体。

该砂砾石矿在乌兰县中广泛存在,矿区仅为其中一小部分。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砂砾石露于地表中,适于露天开采,作建筑砂石粒之用。

矿区储量级别为乙级,核定保有储量达748509m3,以年均开采量6万m3计算,每年开采总量不及保有储量的十分之一,项目可开采砂砾石资源十分丰富。

3、外部配套

(1)给排水

项目新增用水量主要为防尘洒水以及少量生活、生产用水,排水量很少,场区内原有给排水管道及设施可以满足项目建设要求,不需要再进行投资建设。

(2)供电

由于项目场区内原有采砂点,1KV输电线路已通至项目场地内,原有配电线路在场区内已有布置,不需增设变压器,即可满足项目要求。

(3)道路

项目场地与最近处距国道315线,交通便利,原有砂砾石道路已与其相联,只需要再原有的砂石道路上,投入少量的资金,修缮拓宽压实道路,就能满足项目建设与项目运行需要。

(4)其它设施

项目单位已在项目场地内建有办公及值班用房4间约80㎡,并拥有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破碎机1台等设备和有线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设施,可继续予以利用,有助项目建设和运行。

3.3附近建筑物及设施

距采砂生产区0.2km范围内除原有采砂场办公及值班用房、简易砂石料运输道路外,无管道、缆线等跨河、穿河、临河设施以及两岸村庄等其它地面和地下建筑物规模,有利于项目实施。

第四章砂石料市场分析

4.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砂石料作为主要建筑原材料之一,在各种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目前尚无有效替代产品能取代其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砂石料市场需求日益快速增加。

调查表明,近年来乌兰县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加大了县乡道路、乡村道路、村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定居点工程、安居工程以及“四配套”工程建设,目前全县仅民用建筑工程砂石用量就达5万立方米以上,尚不包括道路硬化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量,而合法开采的砂石料目前年产量尚不及3万立方米,缺口巨大。

随着乌兰县小城镇建设、道路交通及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乌兰县及周边地区砂石料用量十分巨大,合法开采的砂石料在当地已严重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4.2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由于乌兰县海平砂石场是仅有铜普镇仅有一处政府指定采砂点即项目场区,项目建设单位通过竞争取得该采沙场的唯一采矿经营权。

周边其他地区砂石场距乌兰县均在10km以上,运输成本高,外地砂石料进入乌兰县的可能性极小,即使进入,其价格也无法和当地砂石料价格相比,项目产品在当地具有独特竞争优势。

项目产品主要面临当地私自开采砂石料的竞争,随着国土资源局及环保局等部门执法和监管力度日益加强,私自开采砂石料行为将受到有关部门的严格控制或禁止,对项目产品竞争将迅速减弱。

因此,项目产品在当地市场竞争中,具有独断地位,优势明显。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采砂方案

5.1.1采砂任务和规模

项目建成后,年产砂石料5万立方米,其中细砂3万立方米,混合砂1.2万立方米,砾石(1.2cm)0.35万立方米,碎石(2~4cm)0.45万立方米),基本满足乌兰县城乡设施建设用砂。

5.1.2采砂区规划和布局

项目矿区面积0.0629平方公里。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点号X坐标Y坐标

1.4094994.00,17458239.00

2.4094936.00,17458313.00

3.4094900.00,17458257.00

4.4094850.00,17458283.00

5.4094880.00,17458330.00

6.4094747.00,17458393.00

7.4094674.00,17458438.00

8.4094586.00,17458388.00

9.4094627.00,17458186.00

10.4094677.00,17458185.00

11.4094748.00,17458286.00

12.4094871.00,17458124.00

5.1.3采砂区控制开采高程

开采深度:

15m以内,开采标高3054m-3040m。

5.1.4砂石质量标准

符合《建筑用砂》(GB/Tl4684-2001)及《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有关要求。

5.1.5采砂作业方式及采运船只控制

根据乌兰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要求,项目采用机械进行采砂作业,项目新增挖掘机1台,日最大采砂量300m3,并不得垂直于开采工作面进行开采。

5.1.7采砂作业时间

为将噪声及水土流失等影响降至最低,采砂作业时间选择在3—11月、每日7:

00—20:

00进行,但在雨水季节、以及大风天气时,不得在垂直的开采砂石工作面中作业。

5.2设备方案

项目所需设备根据实际生产工艺及技术需要进行选定,确保先进性和适用性以及较高的性价比,优先选用国产先进设备。

表5-1:

设备明细表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日产挖掘机

2

柳工装载机

自缷车(大型)

破碎机

1

筛床

合计

13

日产砂石量300m3

5.3建筑工程方案

土建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项目建设生产人员值班及休息室等厂房5间,设计结构为单层混合结构,采用360厚墙体,中级抹灰,室内墙面顶棚常规抹灰涂料刷白,地面为水泥砂浆地面,铝合金门窗,立面力求简洁明快,不做过多细部装饰,体现经济适用原则。

表5-2:

建(构)筑物明细表

建(构)筑物名称

结构

建设性质

厂房

混合 

新建

95

生产人员值班及休息室

网围栏

km

5

砂石场设置(包括警示牌)

绿化

4000

种草、种树

5.4总图工程及其他工程方案

主要设计依据采用国内现行规范,包括《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GB50187-2005)等。

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采砂场地示意图,在平面布置上尽可能合理布局,满足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人流、物流各行其道,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根据现有采砂区布局和本项目要求,将场区功能划分为:

采砂区、砂石料堆放区、砂石料运输专用通道、办公生活区四大功能区。

以适应货物运输顺畅、行人方便,又能合理分散人流和物流等生产经营要求。

砂石料堆放区要充分利用原有堆放场地,不再扩大;

砂石料专用运输通道要充分利用原有道路,不得破坏地区植被。

5.5主要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参数详见表5-2。

主要技术参数表

项目

单位

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