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803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标准及解析Word格式.docx

现简析如下:

1.课程定位

【定性描述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列出前导、后续及平行相关课程,阐述基本教学理念】

性质:

【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

类型:

【A类(理论性)/B类(理论+实践)/C类(实践性)】

前导课程:

【或预备知识】

后继课程:

【或继续学习】

平行课程:

【或同时学习】

实践活动:

【课内或课外】

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为根本,以持续性自主学习行为为主线,以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系列实践活动及相关案例为载体,以“开口讲话、动手做事、用脑思考”为重点,设计课程、实施教学。

2.课程目标

【“定量”描述本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

应为专业目标服务,突出职业能力目标,针对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形成的技能和养成的素质进行描述,要准确、清晰、指向性强,能全面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称为“课程目标”,具体目标为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陈述原则

一般采用行为目标陈述方式,行为目标可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前者主要应用于可结果化的课程目标,后者通常用于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

如一件产品、一项活动、一件事情……。

陈述逻辑:

三维度、四要素

“三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也可对应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此三者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般不应单独分列。

“四要素”,即: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一般句式:

“谁(学习者)”、“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做到什么程度?

(行为的标准)”

1、行为主体,即学生是行为的主体而非教师。

如:

尽量使用“能……”、“会……”等句式,一般不用“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句式。

2、行为动词,即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尽量使用“能辨识……”、“能列举……”、“会描述……”、“能叙述……操作流程”等词;

一般不用“了解”、“知道”、“熟悉”、“掌握”等词,笼统含糊,难以观察、难以测量、无法检验的。

①知识性目标用动词举例(分三个层次)

【了解】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

【理解】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归纳、收集、处理、阐明

【应用】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

②技能性目标动词举例(分两个层次):

【模仿】尝试、模仿(模仿)、复制

【独立操作】运用、使用、进行测定、拆装、制作

③情感性目标动词举例(分三个层次):

【经历(感受)】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反应(认同)】关注、认同、拒绝

【领悟(内化)】确立、形成、养成

3、行为条件

表明学生在什么样的资源、环境、条件、范围、情况下,做什么事情……。

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针对**事件,做出分析”、“根据**要求,制定***方案”,……

4、表现程度

明确学生对预期目标所应达到的水准或程度,便于测量。

如“能准确无误的……”,“详细的……”便是对“写出观察记录”的要求程度,是对目标水平的限定,便于检测。

3.课程内容

【根据专业和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单元,教学单元可以是章节、模块、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案例或专题等等,以调研、探究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为载体,明确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具体的学习目标。

单元1:

……

教学目标:

本单元具体化了的预期目标,3条左右突出1个

教学要点:

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等的综合描述

教学设计:

如何学与教---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

独立学习、结对学习(问答、辩论、…)、小组学习(明确角色分工、任务边界、…),……;

课业布置:

单元2:

4.考评方式

【考核指标与评价标准】

5.资源配置

【教学环境及设备设施、教材教参及教学资源等】

6.实施建议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附:

教学日历

参考举例: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全院各专业总学时数:

28

一、课程定位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核心课)/专业选修课】

课程类型:

B类(理论+实践)

入学教育(专业发展与就业方向、大学生活与角色定位、……)

心理健康教育、公关礼仪与交往艺术、就业指导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生涯人物访谈、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

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为根本,以系列活动及相关案例为载体,强化交流互动环节,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注重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信息综合、创意创新、沟通表达、交往合作、组织协调、应变解难等8项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形成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起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职业理想,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和相关技术方法,明晰自我定位、设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行动计划,撰写符合自我个性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通过一系列相关实践活动,训练、提升职业关键能力,自觉、有效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并在职业生涯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

三、课程内容

单元1职业理想---课程导学(2学时)

①树立职业理想和规划意识

②能阐述职业理想与人生发展的关系

③能说明学习本课程的行为规范、纪律要求等

①生涯彩虹---职业与人生

②理想变迁---小学到大学

③课程导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及课程目标、内容概要,学习模式、行为规范、纪律要求、考核评价方式等

撰写《我的职业理想》演讲稿

主题班会---“我的职业理想”演讲

单元2职业认知(4学时)

单元3自我认知(4学时)

职业兴趣测试

撰写《我的自画像》演讲稿

主题班会“我的自画像”演讲

单元4职业定位(2学时)

填写《决策平衡单》

单元5行动计划(2学时)

制定《行动计划》

主题班会“我的行动计划”交流报告

单元6生涯规划(8学时)

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1、组内交流

2、个案分析

3、预答辩

4、答辩

总结反思(2学时)

四、考评方式

五、资源配置

六、实施建议

周次

课次

学时

单元主题

课业主题

备注

12

24

6

合计

育人理念简述

“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当年革命者首先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当今教育者首先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一、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11:

两个“服务”、一个“任务”、一个“目的”,“国家本位”、“人民本位”并重定位,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定位、途径手段和目标任务)

二、领会现代育人理念(2坚持、2强调,2尊重、2注重)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当今的时代精神,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遵循教育规律,顺应人的禀赋,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促进人人的发展与自我完善。

归根到底,人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没有人的发展的一切发展,都是毫无意义的。

②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

就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审美和人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而不偏废。

③强调“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乃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与之相反的“应试教育”,则以“应试”为目的,采用“强压硬灌”、“工业化生产”等模式,机械的训练“应试思维”,事实将证明这会贻患无穷,应坚决摒弃!

当然,“应试”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一个手段,是重要的且必要的,但必须以服务“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④强调“培养创造性”的理念

“创造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或叫“天性”,外在表现为创造力。

后天的教育之于人的创造性,可能激发,也可能扼杀。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个性三个方面。

发掘人的创造性,需围绕“创设环境,即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评价方式等;

保护个性,即保护好奇心、消除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等;

专项训练,即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等”而展开。

学生的脑壳不是一个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座座待开发的宝藏、一簇簇待点燃的火把。

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⑤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理念

现代教育倡导“主体性”教育理念,即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

“教”始终围绕“学”来展开,教育过程从原来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向学生、活动、实践为中心转变;

从原来的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向学生作演员,教师当导演、助演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

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

表现机会"

和"

思考时间"

⑥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

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我们必须打破原来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树立多元智能观,以全面发展为“基线”,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创设个性化教育的环境及平台,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

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是一定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⑦注重“开放性”的理念

“开放性”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思想、目标、方式、内容、资源、评价等多方面。

教育思想的开放性,旨在面向世界、未来和现代化,广泛吸收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方法及成果,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旨在不断开启人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教育方式的开放性,旨在倡导教无定法、育人为本,学无定式、成才是道,教学相长、因材施教,以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差异化、个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旨在面向科技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动态设置教育内容、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旨在将一切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虚拟的种种资源,用于教育活动,服务教育实践;

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评价模式,形成多方位、多进程、多元素的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⑧注重“生态和谐”的理念

自然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现代教育倡导“生态和谐”的教育理念,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的建构,即:

将教育活动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体系,既要其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及方法等诸要素的亲和融洽、和谐统一,又要其外部的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及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

同时,还要将融洽、和谐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活动的每一个有机的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教育生态体系,使人才在其中健康成长。

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

锦上添花"

,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

雪中送炭"

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

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而表扬学生时则可以适当地信口开河。

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

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

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

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教师要永远相信:

老师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老师的是同样多的!

教师对待学生要用"

放大镜"

、"

反光镜"

显微镜"

"

--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摘掉学生的缺点;

--彰显学生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