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967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八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Word下载.docx

C.溶酶体可为细胞代谢提供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物质

D.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且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产生[H],但不会发生[H]的还原反应,[H]的还原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项错误;

在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在前期参与纺锤体的形成,核糖体在间期参与蛋白质合成,B项错误;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C项正确;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且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D项正确。

4.实验发现,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脱离了细胞质的核很快死亡;

去掉核后的变形虫不能摄食、生长、分裂、细胞器逐渐退化、代谢逐渐减弱直至死亡,而在死亡前再植入细胞核则其生命活动逐渐恢复正常。

该实验表明

A.细胞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物质交换和代谢活动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并受细胞质的影响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DNA储存与复制的场所

D.细胞是多数生物体结构、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答案】B

【解析】根据实验资料,无核的一半不能再摄取食物、生长、分裂、细胞器逐渐退化、代谢逐渐减弱直至死亡,而在死亡前再植入细胞核则其生命活动逐渐恢复正常,由此可知细胞核的功能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根据“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脱离了细胞质的核很快死亡”可知,细胞核行使功能受细胞质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5.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吸收并转化光能的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中

B.细胞都依赖溶酶体杀死并清除侵入细胞内的病毒

C.细胞内DNA的复制和表达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解析】真核细胞中吸收并转化光能的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但原核生物蓝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而其细胞内也含有藻蓝素和叶绿体等光合色素,故A项错误;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互配合,也能杀死并清除侵入细胞内的病毒,B项错误;

真核细胞内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但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而且原核细胞内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拟核中,DNA的表达发生在细胞质中,C项错误;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的各个选项都具有迷惑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考虑周全,要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综合考虑。

6.血液中I-的浓度为250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I-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

下列有关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I-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吸收I-需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B.细胞膜上I-的载体数量制约着细胞对I-的吸收

C.血液中O2浓度直接影响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

D.I-的吸收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I-,即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I-。

由此可推知细胞吸收I-需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而且细胞膜上I-的载体数量制约着细胞对I-的吸收,故A、B项正确;

血液中O2浓度可通过影响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间接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C项错误;

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

7.下列与甲状腺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细胞合成激素的过程需要ATP供能

B.在甲状腺细胞内ATP主要产生于线粒体基质中

C.甲状腺细胞所分泌的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甲状腺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合成需要多种细胞器参与

【解析】甲状腺细胞合成激素的过程属于耗能过程,需要ATP供能,A项正确;

甲状腺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释放大量能量,产生的ATP最多,故B项错误;

甲状腺细胞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项正确;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参与,D项正确。

8.图示为生物细胞中的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M代表的物质可能是丙酮酸

B.若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则水参与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

C.若②过程发生在小麦细胞中,则N代表的物质可能是酒精

D.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H]在酵母菌细胞②过程中均被利用

【解析】图中①过程表示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并产生少量的[H],所以M代表的物质可能是丙酮酸,A项正确;

若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则水参与线粒体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丙酮酸与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B项错误;

若②过程发生在小麦细胞中,当小麦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②过程则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此时N代表的物质是酒精,故C项正确;

在有氧条件下,②过程可表示酵母菌细胞线粒体中发生的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H]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O2结合生成水。

在无氧条件下,②过程可表示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H]可在此阶段别被利用,D项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正确识图,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再结合题意对各选项做出正确判断。

9.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C02在叶绿体中的固定过程伴随着ATP的消耗

C.类囊体膜上的各种色素均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D.温度和光照强度均会影响ATP在类囊体上的合成

【解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都是在叶绿体中完成的,所以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A项错误;

C02在叶绿体中的固定过程不消耗ATP,B项错误;

类囊体膜上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则主要细胞蓝紫光,C项错误;

温度可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影响ATP的合成,光照强度可通过影响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来影响ATP的合成,D项正确。

本题以叶绿体为媒介,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并将其与叶绿体的结构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10.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完全缺失了叶绿素b的水稻突变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突变体细胞呼吸速率较大,对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B.用纸层析法分离突变体的光合色素,滤纸条上缺失了黄绿色的色素带

C.当光照强度为a时,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固定C02的速率相等

D.当光照强度为b时突变体吸收C02的速率较大,其原因可能是气孔开度较大

【解析】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

曲线的在Y轴上的起点表示植物呼吸速率的大小,据图可知,该突变体细胞呼吸速率较大。

光照较强时,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水稻,所以突变体的实际光合速率较大,说明其对强光照环境的实验能力更强,A项正确;

由于该突变体完全缺失了叶绿素b,所以用纸层析法分离突变体的光合色素时,滤纸条上缺失了黄绿色(叶绿素b)的色素带,B项正确;

当光照强度为a时,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由于突变体的呼吸速率大于野生型水稻,所以突变体光合作用固定C02的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水稻,C项错误;

当光照强度为b时,如果突变体的气孔开度较大,则吸收C02的速率较大,导致其光合速率较大,D项正确。

11.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的核体积减小、基因的表达减弱

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酶的活性均降低

C.正常体细胞中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均与基因有关

【解析】衰老的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缩,导致基因的表达减弱,A项错误;

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则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时所需的酶活性不会减弱,B项错误;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的基因,C项错误;

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均与基因有关,D项正确。

1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植物离体的细胞培养成植株,表明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伞藻的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表明伞藻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利用核移植技术培养克隆动物,表明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多种血细胞,表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解析】将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试管苗或胚状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项正确;

伞藻的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表面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形成主要与细胞和有关,不能体现伞藻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项错误;

利用核移植技术培养克隆动物,表明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项错误;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多种血细胞,表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D项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全能性的定义。

判断体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的标志是看起点和终点,起点是“已分化的体细胞”,终点是发育成“个体”。

13.图甲和图乙表示人体细胞分裂的过程,n代表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

在图甲、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

A.着丝点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同源染色体联会且发生交叉互换

C.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1:

2:

2

D.细胞器的随机分配和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n代表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可知,图甲中代表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在进行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推知图甲表示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在有丝分裂后期,能发生着丝点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都含有染色单体,即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

在有丝分裂末期,能发生细胞器的随机分配;

但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且发生交叉互换。

图乙代表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在进行分裂,应该是人体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此过程类似有丝分裂过程:

能发生着丝点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存在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的时期;

分裂末期能发生细胞器的随机分配,而且如果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则在分裂末期也能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

但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且发生交叉互换(此过程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因此,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和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识图,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4.1970年,泰明(H.M.Temin)等人从劳氏肉瘤病毒(一种RNA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中分离出了逆转录酶,该酶能与RNA结合并催化DNA的合成。

依据中心法则(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毒的中心法则不包括过程⑤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经过程④合成的双链DNA

C.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可预防该病毒引起的癌症

D.过程①〜⑤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解析】该病毒为逆转录病毒,所以其中心法则不包括过程⑤RNA复制,A项正确;

该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B项错误;

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可抑制改病毒的增殖,所以可预防该病毒引起的癌症,C项正确;

中心法则中的过程①〜⑤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例如逆转录和DNA复制中都有A与T配对,在转录过程中能发生A与U配对,D项正确。

15.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转录与翻译过程都

A.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B.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C.需要核酸链起模板的作用D.可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解析】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但翻译过程不需要该酶的催化,A项错误;

转录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而翻译需要氨基酸作为原料,B项错误;

转录需要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需要以mRNA为模板,故C项正确;

翻译不能在细胞核内进行,D项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过程的场所、原料、所需的酶、模板等条件,然后结合题意分析判断即可。

16.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作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提出该假说的依据不包括

A.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在杂交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均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C.在体细胞中,存在成对的基因和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D.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和某些非等位基因均能自由组合

【解析】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后,绘制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故A项符合题意;

在杂交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均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是萨顿作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的依据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

在体细胞中,存在成对的基因和成对的同源染色体,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是萨顿作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的依据之一,C项不符合题意;

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和某些非等位基因均能自由组合,也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是萨顿作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的依据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萨顿将基因与染色体进行类比推理的过程,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进行判断。

但考生要明确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还需要实验验证。

17.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交,子代出现高茎与矮茎两种类型,比例约为3:

1。

出现上述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不包括

A.Dd植株产生具有相同生活力的两种花粉

B.Dd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C.自交过程中雌、雄配子间结合的概率相等

D.不同基因型的受精卵具有相同的发育能力

【解析】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交,子代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的条件包括:

Dd植株产生具有相同生活力的两种花粉,基因型为Dd的植株自交过程中雌、雄配子间结合的概率相等,且不同基因型的受精卵具有相同的发育能力,故A、C、D项不符合题意;

Dd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一般情况下,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故B项符合题意。

在一对相对性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实验中,亲本P为AA×

aa→F1,F1为Aa,Aa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再根据题内容得出正确的答案。

18.某植物的花色受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橙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子一代(F1)全开红花,子一代自交,子二代(F2)有红花、橙花和白花3种类型,比例为9:

3:

4。

A.F1减数分裂能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花色基因组成的配子

B.F1测交子代中红花、橙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

1:

C.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4种,比例为1:

2:

4

D.F2中的橙花植株自交,产生的所有子代中纯合体占50%

【解析】9∶3∶4是9∶3∶3∶1的变式,由此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红花植株的基因式可表示为A_B_,橙花植株的基因式可表示为A_bb(或aaB_),白花植株的基因式可表示为aaB_(或A_bb)和aabb。

F1(AaBb)减数分裂能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花色基因组成的配子,即AB、Ab、aB和ab,故A项正确;

F1测交子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红花)∶Aabb(橙花或白花)∶aaBb(白花或橙花)∶aabb(白花)=1∶1∶1∶1,所以F1测交子代中红花、橙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2,B项正确;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4种,即1/16AABB、2/16AaBB、2/16AABb和4/16AaBb,其比例为1∶2∶2∶4,C项正确;

假设F2中橙花植株的基因式为A_bb,则橙花植株中AAbb占1/3、Aabb占2/3,这些橙花植株自交,产生的所有子代中纯合体有AAbb(占1/3+2/3×

1/4=3/6)、aabb(占2/3×

1/4=1/6),所以产生的所有子代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3/6+1/6=2/3,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并灵活运用。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为双杂合子,F2的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其中9为双显性(性状)、3为两单显性状(如A_bb和aaB_),1为双隐性(性状)。

19.鼠的毛色有黄色、灰色、黑色3种类型,依次受常染色体上的By、B、b基因的控制。

灰色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灰色个体或出现黑色个体;

基因型相同的黄色个体杂交,子代总出现黄色与灰色、或出现黄色与黑色个体,比例总是接近2:

A.By、B与b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中鼠的毛色基因型最多有5种

C.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黑色个体

D.黄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1:

1

【解析】By、B与b互称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项正确;

灰色(B_)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灰色个体或出现黑色个体,由此可推知基因B对b为显性。

基因型相同的黄色个体(ByB或Byb)杂交,子代总出现黄色(ByB)与灰色(BB)、或出现黄色(Byb)与黑色(bb)个体,比例总是接近2∶1,由此可知基因By对B和b均表现为显性,而且By基因纯合致死。

故种群中鼠的毛色基因型最多有ByB、Byb、BB、Bb和bb5种,B项正确;

黄色个体(ByB或Byb)与灰色个体(BB或Bb)杂交,子代中可能会出现黑色个体(bb),故C项错误;

黄色个体(ByB或Byb)与黑色个体(bb)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黄色(Byb)∶灰色(Bb)=1∶1,或黄色(Byb)∶黑色(bb)=1∶1,故D项正确。

20.果蝇的长翅与小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纯种的长翅雌蝇与纯种的小翅雄蝇杂交,子代(甲)全表现为长翅;

纯种的小翅雌蝇与纯种的长翅雄蝇杂交,子代(乙)中雌蝇全表现为长翅、雄蝇全表现为小翅。

A.果绳的长翅对小翅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

B.甲中的雌雄个体杂交,其子代中长翅与小翅的分离比约为3:

C.乙中的雌雄个体杂交,其子代中长翅与小翅的分离比约为1:

D.果蝇种群中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小翅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解析】纯种的长翅雌蝇与纯种的小翅雄蝇杂交,子代(甲)全表现为长翅,由此可推知长翅(假设受A基因控制)对小翅(假设受a基因控制)为显性。

纯种的小翅雌蝇与纯种的长翅雄蝇杂交,子代(乙)中雌蝇全表现为长翅、雄蝇全表现为小翅,由此可推知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故A项错误;

根据题意可知,甲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为XAXa、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AY,甲中的雌雄个体杂交,其子代中雌蝇全表现为长翅,雄蝇表现为长翅∶小翅=1∶1,故B项正确;

乙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是XAXa、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aY,乙中的雌雄个体杂交,其子代中长翅(XAXa、XAY)∶小翅雌蝇(XaXa、XaY)=1∶1,C项正确;

果蝇种群中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有XAXA、XAXa和XAY3种,小翅个体的基因型有XaXa和XaY2种,D项正确。

21.人类的丙型血友病和假血管性血友病都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调查发现,人群中假血管性血友病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出现的概率均等,而丙型血友病的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

图示为5个血友病家庭的系谱图,在不存在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控制这两种血友病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甲、丁和戊可能为丙型血友病遗传的系谱图

C.图中的父亲均可能携带假血管性血友病的致病基因

D.若2携带两种血友病基因,则1与2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解析】人群中假血管性血友病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出现的概率均等,由此可推知控制假血管性血友病的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丙型血友病的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由此可推知控制丙型血友病的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故A项正确;

据图分析可知,甲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表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丙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丁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戊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而丙型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B项正确;

假血管性血友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B项分析可知,图中的父亲均可能携带假血管性血友病的致病基因,C项正确;

假设控制假血管性血友病的基因为a,控制丙型血友病的基因为b,若2携带两种血友病基因,则1的基因型是AaXBY,2的基因型是AaXBXb,1与2生一正常男孩(A_XBY)的概率为3/4×

1/2×

1/2=3/16,D项错误。

2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调查遗传病遗传方式时,不必调查和记录被调查者的性别和年龄

B.依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由蓝变黄即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叶绿体色素层析时未出现色素带,原因可能是提取色素时未加CaCO3

D.镜检发现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不同,表明不同细胞内溶液的渗透压可能不同

【解析】在调查遗传病遗传方式时,必须调查和记录被调查者的性别和年龄,例如伴性遗传病与性别有关,人类的有些遗传病如秃顶要到一定年龄才会表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