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005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子昊讲义2文档格式.docx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混乱。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名词做动词,长枝蔓。

名词做动词,生枝杈。

香远益清:

形容词做动词,远播。

形容词做动词,显得清香。

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做动词,梳着椎行发髻。

箬篷覆之:

名词做状语,用箬篷。

石青糁之:

名词做状语,用石青。

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做动词,以……为亲。

不独子其子:

名词做动词,以……为子。

老有所终:

形容词做名词,老人。

壮有所用:

形容词做名词,壮年人。

幼有所长:

形容词做名词,幼童。

谋闭而不兴:

动词做名词,耍奸邪之谋的行为。

盗窃乱贼而不作:

动词做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造化钟神秀:

形容词做名词,奇丽的景色。

一览众山小: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小。

城春草木深:

名词做动词,到了春天。

感时花溅泪:

使动用法,使……飞溅。

恨别鸟惊心:

使动用法,使……惊。

听妇前致词:

名词做动词,上前,走上前。

有吏夜捉人:

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3、古今异义

(1)种类

1.词义扩大:

今义所含内容大于古义。

2.词义缩小:

今义所含内容小于古义。

3.词义转移:

今义所含内容与古义之间发生了改变。

(二)课本中的古今异义词

1.妻子(古义:

妻子和儿女今义:

单指妻子,不包括儿女)

例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绝境(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3.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无论(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

连词,包色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间隔(古义:

隔绝,断绝往来今义:

指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去(古义:

离开今义:

从这里到那里)

停数日,辞去

7.不足(古义:

不值得今义:

不够)

不足为外人道也

8.馨(古义:

美好今义:

香气)

惟吾德馨

9.宜(古义:

应当,应该今义:

合适,应当)

宜乎众矣

10.可(古义:

大约今义:

许可,可能)

高可二黍许

11.曾(古义:

还,尚今义:

曾经)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2.分(古义:

职业今义:

分开)

男有分

13.归(古义:

女子出嫁今义:

回来)

女有归

14.夫(古义:

语气词,无实在意义今义:

大夫,夫人)

岱宗夫如何

15.国(古义:

首都今义:

国家)

国破山河在

16.走(古义:

跑今义:

行)

老翁逾墙走

1.文言虚词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具答之(代词,他们的问题)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助词,无实在意义)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之渔人甚异之(代词,指上文所述桃花林的情景)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

6、文学常识

1.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田园居》等。

2.刘禹锡(772—840)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有《刘梦得文集》。

3.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晚年在庐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儒家学说等的重要资料。

5.杜甫(712—770)字之美,别号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练习巩固

一、《桃花源记》练习题

【训练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⑴寻向所志⑵未果,寻病终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⑷悉如外人⑸咸来问讯⑹后遂无问津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古今义。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古义:

今义:

绝境:

⑵阡陌交通:

⑶无论魏晋:

⑷芳草鲜美:

3、第②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

4、有些成语出自选文,请写出:

5、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与“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一为具言所闻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男女衣着,悉如外人D、不足为外人道也

【训练二】

1、第②自然段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

(不抄原文,简要回答)

⑴自然环境:

⑵社会坏境:

⑶人们生活:

2、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3、第⑤自然段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它的作用是在说明

4、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5、文章表达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世界?

6、“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7、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于桃花源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的主旨是什么?

二、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陋室铭

1、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一句,意在表明

2、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是在于说明

3、能统领全篇的一个词语是

4、回答下面问题。

⑴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⑵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⑶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

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翻译句子。

⑴“何陋之有?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无丝竹之乱耳⑵无案牍之劳形

⑶有仙则名⑷惟吾德馨

10、解释加横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

惟吾德馨惟:

成语:

1、按下面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⑴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⑵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2、这段文字从主人的生活环境清幽、、及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等四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二)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可爱者甚番()⑵出淤泥而不染()

⑶濯清涟而不妖()()⑷陶后鲜有闻()()

2、有许多同学喜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诩。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3、文中作者把“莲”比做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据民意调查前三名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那种花?

并谈谈理由?

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

⑴香远益清:

益:

⑵陶后鲜有闻:

鲜:

6、比较下面的两段文字,体会这两句话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用意?

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这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⑴作者是在慨叹,讥讽达了作者。

⑵句表达了作者。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的世风的鄙弃。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者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者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作者这句话讥讽了怎样的世态?

4、“可爱者甚番”的“番”在文中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

并分别用这两个词各写一个成语:

、。

5、本文描写莲的形象“形”“神”兼备,从、、三个方面准确地表现了它的外部特征,有传神地揭示了它的内在气质。

6、理解填空。

⑴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描写莲花的正直的语句是,。

⑵短文以莲花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⑶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该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7、下面加横线“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这也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

8、下面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颜色)B、亭亭净植(笔直)

C、有仙则名(取名)D、谈笑有鸿儒(有学问的人)

9、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陋室铭》统领全篇、点明主旨和作者品德的句子是。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其用意是。

11、翻译下列句子。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花之君子者也。

1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三、核舟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⑴明有奇巧人()⑵长约八分有奇()⑶能以径寸之木()

⑷以至鸟兽、木石()⑸中轩敞者为舱()⑹神情与苏、黄不属()

⑺东坡右手执卷端()⑻佛印绝类弥勒()⑼矫首昂视()

⑽高可二黍许()⑾计其长曾不盈寸()⑿诎右臂支船()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哪一句?

(用原文中一句话回答)

3、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4、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

⑴其两膝相比者:

比:

⑵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5、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⑵神情与苏、黄不属。

6、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通计一舟B、诎右臂支船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左手倚一衡木

7、选出跟“则题名其上”中“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能明其一处B、对联、题名并篆文C、莫名其妙D、不可名状

8、下边朗读停顿的正确的一项是()

A、为/念珠/各一B、为念珠/各一C、为/念珠各一D、为念珠/各/一

9、核舟的奇妙之处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点是:

第二点是:

体积小。

能证明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四、大道之行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⑴大道之行⑵故人不独亲其亲

⑶不独子其子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4、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从正面论证了“天下为公”这一中心思想的?

5、作者认为理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1、给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⑴选贤与能⑵男有分,女有归⑶货恶其弃于地也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句话的内涵。

⑴选贤与能⑵讲信修睦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请举例说明。

4、对“货恶其弃于地也……是谓大同”一句请用一个八字短语加以概括。

⑴选贤与能⑵货恶其弃于地

6、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照应此句的是。

五、杜甫诗三首

(一)望岳

1、“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绝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

2、写近望中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是:

,。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好在何处?

4、“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

并品析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6、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

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

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课内外不限)

⑴⑵

(二)春望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这个字好在哪里。

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请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石壕吏

1、《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这一历史事件当中,诗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

⑴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⑵诗人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2、这首诗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

试分析用这种方式的好处?

3、《石壕吏》中写了“夜色”,它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期中小练习

1、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你用横线划出来,并将正确的字填在格子里。

俘掳琐屑烦燥糟蹋

骇人听闻张惶失措大庭广众穷愁缭倒

正字正字正字正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粗拙()诘问()文绉绉()猝然()

3、补齐所缺的名篇佳句。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居右者,左手倚一衡木,,若啸呼状。

③,决眦入归鸟。

④气蒸云梦泽,。

⑤乡泪客中尽,。

⑥?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⑦《陋室铭》中描写居室环境的句子:

⑧能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

⑨《春望》中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为衰老而叹息的诗句是:

⑩古诗文多用对偶句,请略举一例。

4、口语交际

时值金秋,十运会与绿博会同时在南京召开,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游客前来游览。

晓东路遇外地游客向他询问地铁站的位置(假设坐1路车便可直达),这位游客还抱怨南京地铁的服务设施不完善,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假如你是晓东,你准备和这位游客说些什么呢?

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5、

晓东参加了《莲文化》语文综合性学习。

他在网上找了许多漂亮的莲花图,准备做幻灯片展示,下图就是其中的两幅。

请你任选一幅,帮助晓东写一个简短的图片解说词。

[甲][乙]

我选图

解说词:

6、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相应填空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

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

那撇着脚,象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的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

胸向内含,度数很深;

腿抬得很高;

一走一探头;

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

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

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

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

本段文字出自于小说《》,作者特别擅长于写人,就如这段文字,作者将“他”的形象特点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

(一)古文阅读

(甲)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②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式:

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是扶轼的意思。

②子:

你。

③壹:

实在,的确。

7、加点字解释:

(1)老翁逾墙走

(2)犹得备晨炊

(3)而曰:

“然……”(4)小子识之

8、按照下列要求,在文中摘抄含有相应加点字的句子。

(1)与“贤于材人远矣”中“于”字用法相同:

(2)与“无丝竹之乱耳”中“之”字用法相同:

9、翻译句子;

(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译:

(2)如果告诉你“壹似重有忧者”中“重”读chó

ng,你能猜出“重”的意思吗?

“重”意为

“壹似重有忧者”翻译:

10、试评析甲、乙两文的相似之处。

(二)课内现代文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

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

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

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

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

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

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

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

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

其实,我也不想跳。

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

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

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

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

父亲回答没吃过。

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

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

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

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

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

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

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

挑水由我包了。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11、.“新台阶砌好了”,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结合选文说说父亲哪些地方显得“不对劲”。

12、当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虽然都惊了一惊,但为什么都尽力保持平静?

13、对于父亲的描写,你认为哪一句最精彩?

请你摘抄下来,并谈谈它精彩的理由。

摘抄:

评析:

14、父亲偶尔出去一趟,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你是如何理解父亲这种心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