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112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政治江苏版必修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学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是指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不由自主地加入。

他们的消费往往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指一些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引发的消费,而不在于商品的实用价值和所带来的乐趣。

②消费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从众;

而由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消费,消费者要理性对待。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讲究实惠,符合实际。

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消费时代。

过去我国的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问题探究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主要反映了人们的什么消费心理?

(2)假如你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迎合“个性化、多样化”这一消费主流?

答案 

(1)从众心理

(2)作为服装店的老板,应改掉过去同款式同颜色服装大量进货的习惯,每个款式、每种颜色或风格的衣服都进几件,以迎合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心理。

名师点拨

1.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1)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2)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活动。

(3)关系: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

2.区分不同的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从众心理的消费

求异心理的消费

攀比心理的消费

求实心理的消费

表现

消费行为具有仿效性和重复性,其消费行为会受别人评价和行为的影响

与众不同,展示个性

“向上看齐”

“人无我有”

的炫耀性行为

消费讲究实惠

特点

跟风、随大流

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夸耀性

讲究实惠、符合实际

影响

有利: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有弊: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有弊: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会给一些消费者带来过重的经济压力,甚至还会引发犯罪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利于充分实现商品的价值与功能,厉行节约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适当地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可以张扬个性,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值得提倡

3.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企业应该采取哪些不同的策略?

(1)对从众心理,要利用消费者从众、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如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2)对求异心理,要注重创新产品设计和生产制作的个性化。

(3)对攀比心理,要树立品牌战略,注重广告宣传。

(4)对求实心理,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典例1

在人们崇尚绿色消费的今天,草编饰品以其自然清新的韵味,越来越受到都市人的喜爱。

这些充满田野风情的草编饰品价格适中,便宜实惠。

对绿色消费认识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

B.这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C.这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D.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具有科学性

答案 C

解析 草编饰品,既好看、实用环保,价格又适中,受到人们的喜爱,这表现的是人们在求实心理下的消费选择,故选C项。

探究二 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1)要求: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2)原因:

①支出无计划,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

②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3)态度:

提倡消费要适度。

想一想 什么是适度消费?

提示 既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又反对过于节俭,抑制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求:

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1)正确做法:

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合理消费,共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2)含义: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3)特征:

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判断 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限制消费。

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普遍精神,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每个人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与消费方式,都不能丢掉这一精神。

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提倡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

适度消费是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勤俭节约是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消费。

因此,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消费的限制。

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奶粉消费追求高档次,非“洋”不买,只要听说奶粉能促进脑部发育、有助于身高增长、促进钙吸收等,不管是否对自己的孩子有用,都赶紧买回家。

(1)从消费心理看,家长的行为属于什么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2)从消费原则的角度,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中的消费行为的?

这对消费者有何启示?

答案 

(1)“非‘洋’不买”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只要听说,不管是否对自己的孩子有用,都赶紧买回家”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2)看待:

追求高档次的奶粉,无可厚非。

但“非‘洋’不买”“不管是否对自己的孩子有用,都赶紧买回家”等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我们应该反对。

启示:

①消费者应做到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②消费者应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全面认识四种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

基本要求

错误表现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超前消费;

过于节俭的紧缩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消费时跟风、随大流;

情绪化消费;

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性消费为核心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环境对立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与时俱进

铺张浪费、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1)适度消费,即合理消费,既不滞后,又不超前,人们的消费水平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的多少,来合理进行消费。

(2)适度消费要求我们在消费行为中要注意节约资源,鼓励对可再生资源的消费。

(3)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提倡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

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抑制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但不抑制消费。

3.正确理解绿色消费

(1)绿色消费的含义:

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绿色消费的要求,即: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3)绿色消费的意义。

“绿色消费”是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是人们迫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而形成的一种共识。

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典例2

“刷卡消费”渐成时尚,看上什么就买什么,“有卡”任性!

下图启示我们要(  )

A.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B.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C.改善生活,贷款消费

D.追求质量,超前消费

答案 B

解析 图片反映了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的消费任性,这启示我们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新闻播报

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

2015年5月21日,中宣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通报表扬100个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单位和100个先进个人。

这次通报表扬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有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觉节粮节水节电,有效避免和减少浪费;

有的坚持科学规划设计理念,推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推行绿色交通、绿色流通,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有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节约术和节约产品,传授节俭技巧和节俭方法,在全社会形成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

深度思考

从消费观的角度,分析我国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原因?

答案 

(1)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发扬光大。

我国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有利于培养国民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自信自强的精神。

(2)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方式。

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有利于引导国民学会合理消费,共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漫画《推销良机》(见下图)中,汽车商迈克让推销员去向鲍威尔推销新车,是因为(  )

A.鲍威尔是个崇尚个性的人

B.鲍威尔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

C.想让鲍威尔与邻居竞争提高售价

D.想利用鲍威尔的攀比心理推销汽车

答案 D

解析 根据漫画可知,利用鲍威尔邻居买车的时机向鲍威尔推销新车,利用了他的攀比心理,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社会上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热潮。

例如:

抢购潮、择校潮、旅游潮,等等。

这些热潮一般是引导者充分利用了许多人的“羊群心理”而形成的。

这里的“羊群心理”指的是(  )

A.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

答案 A

解析 “羊群心理”指的是一种随大流心理,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某些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以追求商品包装新颖、时髦为主要目的,对此消费心理理解正确的有(  )

①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的追求 ②有时可以推动新产品的出现 ③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④求异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心理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属于求异心理,这样的心理有时可以推动新产品的出现,但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指的是从众心理,排除;

对求异心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项。

4.现阶段,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这种消费需要(  )

①倡导求异心理,追求标新立异 ②消除城乡差距,实现收入公平 ③引导消费行为,科学理性消费 ④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优质服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面对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趋势,国家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企业要根据需求调整生产,③④符合题意;

求异心理应一分为二地看待,①错误;

城乡差距应为“缩小”,而非“消除”,②错误。

故选D项。

5.家里有不用的书、衣服等,你会怎么处理?

有人可能直接扔了,而有的人则可能会在网上发个帖子转赠或低价转让。

这种旧物再利用模式就是分享经济的模式之一。

分享经济(  )

①符合可持续消费理念,有利于引导人们学会合理地消费 ②符合绿色消费的宗旨,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可以增加分享产品的价值量,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④会减少人们的消费总量,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A.②④B.①③

C.②③D.①②

解析 分享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消费理念和绿色消费的主旨,故①②符合题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③错误;

分享经济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持续性发展,④错误;

基础自测

知识点一 消费心理面面观

1.有人总结出“东方人追求共性”,道出了我们的心理定势:

一说流行什么,满大街全是时尚。

在消费方式上,尤其如此,流行西服,连农民下地也穿西服;

流行“松糕厚底鞋”,脚下统统蹬着大厚底;

流行“文化衫”,满大街背着“文化”跑……这说明(  )

A.盲目从众心理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B.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着居民的消费

C.“物美价廉”消费理念已经过时

D.攀比心理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解析 东方人追求共性,主要说明的是从众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与题意不符;

C项说法错误。

2.iPhone6在国内市场上的售价很高,即使这样,“果粉”们仍然趋之若鹜。

对此,一些“果粉”们表示能在第一时间用上iPhone6很有面子,这是促使他们购买iPhone6的主要原因。

这些“果粉”的行为(  )

A.主要是受攀比心理影响的结果

B.主要是受求异心理影响的结果

C.表明价格对需求具有调节作用

D.促使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解析 一些“果粉”们表示能在第一时间用上iPhone6很有面子,这体现了攀比心理,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身穿“卡帕”外套,脚踩“耐克”运动鞋,背着“阿迪达斯”双肩背包,戴着“斯沃琪”限量版手表,用着新款手机……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

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应大力提倡消费名牌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名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作为消费者,不能摒弃名牌,反对名牌,但对名牌消费要具体分析,不能盲目攀比,故①④正确;

②③错误。

故选A项。

4.网购正逐渐成为部分人的购物主渠道。

不加节制地进行网购的人被称为“网购控”,“网购控”的原则是:

能上网买的东西就在网上买,最火的东西一定买,便宜的东西立即买。

对网购认识正确的有(  )

①“便宜的东西立即买”反映了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②“最火的东西一定买”反映的是从众消费心理 ③“能上网买的东西就在网上买”体现了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④网上购物不利于银行业务的运作和企业的经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价格与供求以及消费心理的理解,①②正确;

“能上网买的东西就在网上买”未体现攀比心理,③错误;

④错误;

5.在成了“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又光荣地成为“抠抠族”和“海屯族”。

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籍,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

这是(  )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解析 材料中的“省钱秘籍”是讲究实惠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

其他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 做理智的消费者

6.三聚氰胺事件让消费者对国内奶粉丧失信心,洋奶粉则乘虚而入,几乎垄断了中国的高端奶粉市场。

但近两年来洋奶粉也频频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让中国消费者无所适从。

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理性消费,避免盲目从众 ②要讲究实惠,反对奢侈浪费 ③要科学选择,不迷信国外品牌 ④要量入为出,只买中国品牌的奶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洋奶粉也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说明不能迷信国外品牌商品,要科学选择,理性消费,①③符合题意;

②与题意不符;

④说法不恰当,故选C项。

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经超过11万亿元,已经刷新了2009年以来的历史记录。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及批发零售业是新增贷款投向的四大领域。

据此,回答7~8题。

7.“自从贷款买了大房子,我们每天都吃方便面。

”这一言论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要努力降低商品房价格

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

解析 材料反映了盲目追求大房子而影响了生活质量,这启示我们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与题意无关。

8.如今贷款消费已经成为时尚。

对此有人说:

“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这种观点(  )

A.正确,因为贷款消费超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B.正确,因为贷款消费是不考虑自己偿还能力的消费

C.错误,因为与自己的收入状况相适应的贷款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D.错误,因为只有贷款消费才是最佳的消费方式

解析 贷款消费不等于超前消费,所以题中观点是错误的,A、B两项判断错误,不符合题意;

贷款消费是不是超前消费,要结合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自身的收入实际出发作出的贷款消费选择,是可行的,不能说是超前消费,C项符合题意;

D“最佳”说法明显错误。

9.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新环保法的启动下,老百姓的绿色消费理念不断增强。

对绿色消费理解正确的有(  )

①同生态文明理念相适应 ②以保护环境为核心 ③不利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④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绿色消费的理解,①④说法正确;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②说法错误;

③说法错误;

故选B项。

综合提升

10.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曲线DD′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选项(  )

A.X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Y轴为商品价格

B.X轴为货币发行量     Y轴商品价格

C.X轴为人民币汇率     Y轴为出口商品价格

D.X轴为居民家庭收入    Y轴为恩格尔系数

解析 图曲线DD′反映了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D符合题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商品价格越高,A不符合题意。

货币发行量越多,商品价格越高,B不符合题意。

人民币汇率变大,出口商品价格提高,C不符合题意。

11.“土豪”是新兴的一个网络用语,用于讽刺那些没文化品位还肆意炫耀自己有钱,消费水平很高的人。

体现的是社会大众对于有物质无文化、有金钱无素质、有奢侈品无品质群体的一种抵制与鄙视。

“土豪”现象启示我们在消费上要(  )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反对享受,节俭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解析 “土豪”现象体现的是社会大众对于有物质无文化、有金钱无素质、有奢侈品无品质群体的一种抵制与鄙视,这启示我们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故题肢②④正确;

题肢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题肢③错误,反对享受错误;

12.一吨废手机,经过加工提炼后,能产生300到400克的黄金,500克左右的白银。

然而,大量可利用的废旧手机并没有进入正规加工企业,而是闲置在家或随意丢弃,让本可以无害利用的“城市矿产”反而成了“城市污染”。

这一现象启示我们(  )

①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②消费者应转变消费观念,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③我国应积极推动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 ④实现商品价值的增值需要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题干谈的是废旧物品的再利用问题。

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国应积极推动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

①③符合题意;

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主要不是消费观念问题,排除②。

资源再利用与实现商品价值的增值无关,④错误。

13.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的制造、消费大国,电动自行车也成为中国老百姓主要的交通工具。

电动自行车制造成本低,售价一般在两三千元左右;

使用成本较低;

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尤其适合城市中短途出行的人群。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电动自行车成为我国老百姓主要交通工具的原因。

答案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是能够选择电动车代步的主要原因。

(2)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电动自行车价格合理也是电动车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3)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求实心理使得人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经济实惠的电动自行车。

(4)电动自行车绿色环保,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满足了人们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掌握情况。

可以从收入、物价、消费心理等知识分析。

材料主要强调电动自行车的价格、使用成本、环保等优点,因此,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逐条分析即可。

14.某校高一

(1)班举办了一次“‘90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主题班会,其代表性发言如下:

甲同学认为:

“90后”就是追求时尚、个性,崇尚“我有我风格”,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看重产品的炫耀性、符号化和个性化。

乙同学认为:

“90后”要穿名牌、玩高档、追求享受、讲究排场、品牌意识鲜明。

丙同学认为:

“90后”应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商品的质量与价格、自身需要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消费。

(1)假如你是班会的主持人,请针对以上三种观点,分别予以点评。

(2)针对“90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如果让你就“做理性消费者”写一份倡议书,请列出提纲要点。

答案 

(1)①甲同学的观点属于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这种消费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②乙同学的观点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应提倡。

③丙同学的观点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消费、情绪化消费和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增强可持续性消费理念。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戒奢从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