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23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

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

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

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请同学们展开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

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

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

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

我"

做起。

(四)、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

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

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

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

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

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

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

10漂白粉或1:

10氯酸钠液消毒。

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

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

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

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

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

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

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

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

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

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

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

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课堂讨论

结论:

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2013年12月4日

四年级196班班主任李朝辉

舞动的红丝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是一种高危险的传染病。

2、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艾滋病。

3、最终让学生自觉地加入红丝带,关心保护艾滋病患者。

1、教学课件;

2、红丝带40条;

3、纸片40张;

4、公益歌曲“世界这么大”;

5、公益歌曲“感恩的心”;

6、小奖品10个。

一、课堂导入:

师生问好。

生:

有,老师身上多了红丝带。

当你不知晓它的含义时,它只能是一条无言的红色带子。

但在每年的12月1日,当你在胸前别上一条折好的红丝带,它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一条飘动的红丝带表示了对全世界艾滋病病人的理解和支持。

出示课件一:

课题《舞动的红丝带》

出示课件二:

提出问题什么叫艾滋病?

它是怎样传播的?

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艾滋病的缩写是AIDS,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出示课件三:

关于艾滋病的实例及图片,进一步说明艾滋病的危害。

是。

出示课件四:

艾滋病的四种传播途径,教师进一步进行讲解。

(1)性交传播

(2)血液传播(3)共用针具的传播(4)母婴传播

学生踊跃举手,老师发放红丝带。

出示课件五:

公益歌曲“世界这么大”。

下课,师生再见。

课下作业:

发放艾滋病试卷,检测当堂学习成果。

四年级194班班主任谢静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教学方式:

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

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学生:

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

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

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

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

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1、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师可重点介绍两方面。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

(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

(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

(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

(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

(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

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

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

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

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学生小组讨论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

五年级192班班主任李琼

课时二

教学目的

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每个小组继续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

1、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

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

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

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

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

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

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

内容尽量具体,如:

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

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

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

蚊子等昆虫叮咬;

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

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2、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3、学生自主发言。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

今天又学了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我们要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课时三

1、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2、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它有哪些传播方式呢?

1、艾滋病的症状

(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

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

(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

(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

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2、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

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

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

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

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

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

这段时间称“窗口期”。

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3、预防措施 

包括: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

(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

(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

(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5、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6、学生自主发言。

五年级189班班主任欧阳桂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

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一、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

请谈谈你们自己的看法。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小组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1、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2、小组讨论总结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1、小组讨论: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有什么危害?

2、小组代表发言

三、课外延伸

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 

(3)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4)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 

(5)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

《预防艾滋病•识别危险行为》主题班会教案

四年级195班班主任刘城书

课题:

预防艾滋病•识别危险行为

◆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

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滋色变。

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无药可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

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

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

(展示艾滋病防治的标志,见右图) 

◆过渡语:

20世纪80年代末,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

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们将其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

后来,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咨询电话纷纷以“红丝带”命名。

红丝带逐渐成为呼吁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的国际性标志。

标志所蕴含的含义归纳为三个方面:

关心与关注、希望、支持。

2、除此之外,同学们对艾滋病都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新课讲授

同学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对于艾滋病,不了解的人,听起来觉得可怕,甚至有“谈艾滋色变”,对患者避而远之的误解。

所以我们要科学认识艾滋病,正确识别易患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并关爱艾滋病患者。

(一)艾滋病

1、同学们能告诉我,什么是艾滋病?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并回答。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英文名缩写HIV,如右图)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理解

免疫缺陷——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用现代的观点来讲,人体具有一种“生理防御、自身稳定与免疫监视”的功能叫“免疫”。

而人的免疫功能丧失,就会导致其它平时不会致命的小病毒入侵没有防御的人体,感染其它疾病,从而引发多种症状而致命。

艾滋病病毒对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破坏是可怕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警惕和防御艾滋病呢?

这里,我们必须要弄明白一个问题: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课前学生搜集了一些艾滋病的有关资料,下面我们分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发言,介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案例展示——分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某边远地区张某,结婚后生了一女儿。

后来在一家不正规诊所输液时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他全然不知。

不知不觉通过性传播传给了他的妻子,不久妻子又怀孕了,又将艾滋病病毒通过母亲传播给了小女儿,小女儿在出生后由于艾滋病不久就夭折了。

随后张某和妻子也相继死去,最后只剩下大女儿活在世上。

2、张某、妻子和小女儿分别通过什么途径感染了艾滋病而死亡?

(学生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3、师生归纳:

艾滋病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

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3)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