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43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原理少学时知识点Word格式.docx

(2)选择适当的传质设备

(3)溶剂的再生

5、简述吸收操作线方程的推导、物理意义、应用条件和操作线的图示方法。

对塔顶或塔底与塔中任意截面间列溶质的物料衡算,可整理得

上式皆为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

该式表示塔内任一截面上的气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式中L/V为液气比,其值反映单位气体处理量的吸收剂用量,是吸收塔重要的操作参数。

上述讨论的操作线方程和操作线,仅适用于气液逆流操作,在并流操作时,可用相似方法求得操作线方程和操作线。

应予指出,无论是逆流还是并流操作,其操作线方程和操作线都是通过物料衡算得到的,它们与物系的平衡关系、操作温度与压强及塔的结构等因素无关。

6、亨利定律有哪些表达式?

应用条件是什么?

亨利定律表达气液平衡时两相组成间的关系。

由于相组成由多种有多种表示方法,因此亨利定律有多种表达式,可据使用情况予以选择。

1气相组成用分压,液相组成用摩尔分数表示时,亨利定律表达式为

式中E称为亨利系数,单位为kPa。

亨利系数由试验测定,其值随物系特性和温度而变。

在同一种溶剂中,难溶气体的E值很大,易溶的则很小。

对一定的气体和溶剂,一般温度愈高E值愈大,表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应予指出,亨利定律适用于总压不太高时的稀溶液。

2以分压和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气、液相组成,亨利定律表达式为

式中H称为溶解度系数,单位为kmol/(

)。

溶解度系数H随物系而变,也是温度的函数。

易溶气体H值很大,而难溶气体H值很小。

对一定的物系,H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以摩尔分数或摩尔比表示气、液相组成,亨利定律表达式为

式中m称为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与亨利系数E相似,相平衡常数m愈大,表示溶解度愈低,即易溶气体的m值很小。

对一定的物系,m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温变升高、压强降低,则m变大。

4各种亨利常数换算关系:

式中P为总压,

或k

7、相平衡在吸收过程中有何应用?

相平衡在吸收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应用。

(1)判断过程方向

当不平衡的气液里两相接触时,溶质是被吸收,还是被脱吸,取决于相平衡关系。

Y>

吸收过程;

Y=

平衡状态;

Y<

脱吸过程。

(2)指明过程的极限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当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过程即行停止,可见平衡是过程的极限。

因此在工业生产的逆流填料吸收塔中,即使填料层很高,吸收剂用量很少的情况下,离开吸收塔的吸收液组成

也不会无限增大,其极限是进塔气相组成

成平衡的液相组成

,即

,反之,当吸收剂用量大、气体流量小时,即使填料层很高,出口气体组成也不会低于与吸收剂入口组成

呈平衡的气相组成

,由此可知,相平衡关系限制了吸收液的最高组成及吸收尾气的最低组成。

(3)计算过程推动力

在吸收过程中,通常以实际的气、液相组成与其平衡组成的偏离程度来表示吸收推动力。

实际组成偏离平衡组成愈远,过程推动力愈大,过程速率愈快。

也可用液相组成表示,即

8、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

双膜理论要点:

(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存在一固定的相界面。

界面两侧分别存在气膜和液膜,膜内流体呈滞流流动,物质传递以分子扩散方式进行,膜外流体成湍流流动。

膜层取决于流动状态,湍流程度愈强烈,膜层厚度愈薄。

(2)气、液相界面上无传质阻力,即在界面上气、液两相组成呈平衡关系。

(3)膜外湍流主体内传质阻力可忽略,气、液两相间的传质阻力取决于界面两侧的膜层传质阻力。

根据双膜理论,将整个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简化为通过气、液两个滞流膜层的分子扩散过程,从而简化了吸收过程的计算。

9、何谓最小液气比?

怎样确定?

在极限的情况下,操作线和平衡线相交(有特殊平衡线时为相切),此点传质推动力为零,所需的填料层为无限高,对应的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该操作线的斜率为最小液气比

因此

可用下式求得

式中

为与气相组成

相平衡的液相组成。

若气液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则

由亨利定律算得,否则可由平衡曲线读出。

10、吸收剂用量对吸收操作有何影响?

如何确定适宜液气比?

吸收剂用量的大小与吸收的操作费用及设备的投资费用密切相关。

在L>

前提下,若L愈大,塔高可降低,设备费用较底,但操作费用较高;

反之,若L愈小,则操作费用减低,而设备费用增高。

故应选择适宜的吸收剂用量,使两者之和最底。

为此需通过经济衡算确定适宜吸收剂用量和适宜液气比。

但是一般计算中可取经验值,即

11、吸收操作的全塔物料衡算有何应用?

何谓回收率?

对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作全塔溶质组成的物料衡算,可得

吸收塔的分离效果通常用溶质的回收率来衡量。

回收率(又称吸收率)定义为

通常,进塔混合气流量和组成是吸收任务规定的,若吸收剂的流量和组成被选定,则V、L、

均为已知;

又根据吸收任务规定的溶质回收率

,可求得出塔气体的组成

然后求得出塔的吸收液组成

12、何谓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

它们的物理意义如何?

通常将填料层高度基本计算式的右端分为两部分来处理,该式右端的数组V/

是由过程条件所决定的,具有高度的单位,以

表示,称为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式中积分项内的分子与分母具有相同的单位,整个积分为一个无因次的数值,以

表示,称为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于是填料层高度基本计算式可以表示为

同理,有

其中

由此可见,计算填料层高度的通式为:

填料层高度=传质单元高度×

传质单元数

传质单元高度反映传质阻力及填料性能。

若吸收阻力愈大,填料的有效表面积愈小,则每个传质单元所相当的填料层高度愈高。

传质单元数反映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

若任务所要求的气体浓度变化愈大,过程的推动力愈小,则吸收过程愈难,所需的传质单元数愈大。

等于1,即气体经一段填料层高度的组成变化(

)恰等于此段填料层内推动力的平均值

,那么这段填料高度就是一个气相传质单元高度(

13、如何用平均推动力法计算传质单元数?

使用条件是什么?

在吸收过程中,若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时,则可仿照传热中对数平均温度差推导方法。

根据吸收塔塔顶基塔底两个端面上的吸收推动力来计算全塔的平均推动力,以

为例,即

式中

称为全塔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

,则相应的对数平均推动力可用算数平均推动力进行计算,即

14、试述填料塔的结构?

填料塔为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可应用于吸收、蒸馏等分离过程。

塔体为圆筒形,两端装有封头,并有气、液体进、出口接管。

塔下部装有支撑板,板上充填一定高度的填料。

操作时液体自塔顶经分布器均匀喷洒至塔截面上,沿填料表面下流经塔底出口管排出;

气体从支撑板下方入口管进入塔内,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自下而是地通过填料层的空隙而由塔的顶部气体出口管排出。

填料层内气液两相呈逆流流动,在填料表面的气液界面上进行传质(或传热),因此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

由于液体在填料中有倾向于塔壁流动,故当填料层较高时,常将其分成若干段,在两段之间设置液体再分布装置,以有利于流体的重新均匀分布。

填料塔结构简单,且有阻力小用便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对于直径较小的塔,处理有腐蚀性的物料或要求压强降较小的真空蒸馏系统,更宜采用填料。

15、填料有哪些主要特性?

如何选择?

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填料性能的优劣是填料塔能否正常操作的关键。

表示填料特性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项。

(1)比表面积

(2)空隙率

(3)填料因子

/

,湿填料因子,以

表示

在选择填料时,一般要求填料的比表面积大,空隙率大,填料润湿性好,单位体积填料的质量轻,造价低及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16、填料塔有哪些附件?

各自有何作用?

填料塔的附件主要有填料支承装置、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装置和除沫装置等。

合理选择和设计填料塔的附件,可保证填料塔的正常操作和良好的性能。

(1)填料支承装置

填料支承装置的作用是支承填料及其所持有液体的质量,帮支承装置应有足够的力学强度。

同时,应使气体和液体可顺利通过,避免在支承装置处发生液泛现象,保证填料塔的正常操作。

(2)液体分布装置

若液体分布不匀,填料表面不能被液体润湿,塔的传质效率就会降低。

因此要求塔顶填料层上应有良好的液体初始分布,保证有足够数目且分布均匀的喷淋点,以防止塔内的壁流和沟流现象发生。

(3)流体再分布装置

当液体在乱堆填料层内向下流动时,有偏向塔壁流动的倾向。

为将流到塔壁处的液体重新汇集并引入塔中央区域,应在填料层中每隔一段高度设置液体再分布装置。

(4)除沫装置

除沫装置安装在塔顶液体分布器上方,用于除去出口气体中夹带的液滴。

常用的除沫装置有丝网除沫器,折流板除沫器及旋流板除尘器等。

此外,在填料层顶部应设置填料压板或挡网,以免因气速波动而将填料吹出或损坏。

17、吸收过程的相组成用什么来表示?

为什么?

在吸收过程中,随着吸收过程的不断进行,吸收中气相和液相的总的质量和总的摩尔数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惰形气体和吸收剂不变,为此,为了计算上的方便,分别以惰形气体和吸收剂为基准的质量比和摩尔比来表示吸收过程的相组成。

18、吸收剂、吸收质、惰性气体和吸收液?

吸收质:

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的组份。

用“A”来表示。

惰性气体:

不能被吸收(溶解)的组份。

用“B”来表示。

吸收液:

吸收操作所得到的溶液。

吸收剂:

吸收过程中所用的溶剂.用“S”来表示。

19、吸收过程为什么常常采用逆流操作?

降至塔底的液体恰与刚刚进塔的气体相接触,有利于提高出塔吸收液的浓度从而减少吸收剂的消耗量;

升至塔顶的气体恰与刚刚进塔的吸收剂相接触,有利于降低出塔气体的浓度,从而提高溶质的吸收率。

20、何谓吸收速率?

写出任意一个气膜、液膜及总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标出其吸收系数的单位)

单位时间内单位相际传质面积上吸收的溶质量。

—气膜吸收糸数

—液膜吸收糸数

—吸收总糸数

21、填料可分哪几类?

对填料有何要求?

填料可分为:

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

填料的要求:

要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要有较高的空隙率;

要求单位体积填料的重量轻、造价低、坚固耐用、不易堵塞、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22、什么是享利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怎样?

当总压不太高时,在一定的温度下,稀溶液上方的气体溶质组份的平衡分压与该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亨利定律的其实表达形式

23、H、E、m、分别表示什么?

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何?

H指溶解度系数;

E指享利系数;

m指相平衡常数。

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E和m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4、什么是气膜控制?

什么是液膜控制?

对于易溶气体,液膜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气膜阻力控制着整个吸收过程的速率,吸收总推动力的绝大部分用于克服气膜阻力。

称为“气膜控制”。

对于难溶气体,气膜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液膜阻力控制着整个吸收过程的速率,吸收总推动力的绝大部分用于克服液膜阻力。

称为“液膜控制”。

25、何谓溶解度?

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度曲线有何规律?

平衡时,气体在液相中的饱和浓度即为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气体溶质在一定溶剂中的溶解度与物系的压强、温度及该溶质在气相中的组成相关。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①同一溶剂中,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气体的溶解度差别很大;

②同一溶质,在相同的气相分压下,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③同一溶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随气相分压增高而增大。

一、简答题

1.给热系数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

(1)流动类型:

湍流时的给热系数大。

(2)流体的物性:

粘度μ、密度ρ、比热Cp,导热系数λ均对给热系数有影响。

(3)传热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管子的排列、折流都是为了提高给热系数。

(4)流体的对流情况,强制对流比自然对流的给热系数大。

(5)流体在传热过程有无相变,有相变α大。

1’说明流体流动类型对给热系数的影响。

(1)流体为层流时,传热是以导热方式进行的,则此时给热系数较小。

(2)当为湍流时,传热是以对流方式进行的,此时给热系数增大。

所以流体的传热,多在湍流情况下进行。

2.为什么工业换热器的冷、热流体的流向大多采用逆流操作?

(1)逆流操作可以获得较大的平均传热温度差,根据:

Q=KA△tm,从传递相同热负荷而言,须较小的传热面积,节省设备费用。

(2)逆流热流体出口温度T2可接近冷流体进口温度t1,对相同热负荷而言,需加热剂少;

同样,就冷流体而言,冷流体出口温度t2可接近热流体进口温度T1,对相同热负荷而言,需要冷却剂少,故对于逆流就加热剂或冷却剂用量考虑,逆流操作费小。

2’当间壁两侧流体稳定变温传热时,工程上为何常采用逆流操作?

并简要定性分析主要原因。

因为逆流操作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主要原因可由以下两方面分析:

(1)当T1、T2、t1、t2四个温度一定时,逆流操作的△tm比其它流向大。

根据:

Q=KA△tm,当K、A一定时,△tm↑则Q↑,对现有的换热器来说,可提高生产能力。

当Q、K一定时,△tm↑则A↓,对生产能力要求一定时,新设计制造换热器由于A较小,设备尺寸可减小,节省投资费。

(2)一般逆流操作的正常操作费比其它流向要少。

逆流操作时,载热体用量比其它流向的要小,降低能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3.什么是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

在传热过程中,传热面上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定传热。

稳定传热时,传热速率为定值。

反之,若传热面上各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则为不稳定传热。

不稳定传热时,传热速率也随时间而变。

3’在化工生产中,传热有哪些要求?

传热一般有两方面的要求:

(1)尽量使传热情况良好,即要求高的传热效率,以减少设备尺寸;

(2)尽量避免传热,即保温或保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