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5143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规划书文档格式.doc

2、课程目标

(1)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组成员主要承担《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中的“电气控制与可编程”课程的理论、实验和实训教学。

自2000年以来,通过广泛调研就业岗位群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借鉴国外和我国台湾高职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为依据,从而确定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了“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将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

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

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举例:

“电气安装”实训模块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各种实际照明电路和电器机床控制电路的布线方法、安装工艺维修技巧和控制布线图等方面进行培训,其中涉及常用低压电器、电机、可编程控制器、机床电器和故障诊断方面的内容,但是电机、可编程控制器及各种电器只是作为被连接对象让学生获得感性了解,并不涉及原理方面的内容。

此实训课程对于“电机与拖动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专业课的学习进行了前期铺垫和准备,第3学期的下厂企业实习对于学生了解工业现场,并获得电气控制经验也起到了相关铺垫和扩展作用。

(3)课程地位与作用

1)课程地位: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及应用”课程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中是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和岗位对接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来自于岗位实践,作为核心技术课程,学生将会获得电气控制与可编程综合应用能力,现场排除故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维修电工中高级考证的关键课程,也是从事机电设备开发、生产、维修等相关工作必备的一门支撑性课程。

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必须在学完电工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拖动等课程后,后续课程为数控机床电控原理与维修、组态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维修技术。

2)课程作用:

本课程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已开设多年。

它不仅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也为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由于专业方向不同,在教学内容侧重点上有所区别。

课程建设一直在进行,并初见成效。

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进行了几次调整;

选用了几个不同版本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与工厂企业合作由他们提供企业设备、并派出专家来学院合作办班,如:

学院与远大公司合作开设的“远大达新班”。

出版了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

把控制电路安装、机床电路维修、可编程控制实训室建成了教学做合一的实训室,实训设备除满足机电类专业的各项教学以外,还为学生提供自主设计实训、创新和开发性的实训服务,对外进行技师、高级技师培训。

(4)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1)“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及应用”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及应用”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即将成为机械及电气设备等行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的3年制学生,是机电类专业最重要一门专业课程之一,它涵盖了电气控制的各个方面,从电器元件、电机控制、机床控制电路、可编程控制器及系统设计。

它将给予高职高专学生岗位所需要的“实务”能力,完成综合性的毕业设计的能力等。

该课程较注重实作和技能的培养,也注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2)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模式

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加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为中心,项目驱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模式。

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团队,进行岗位分析和现场项目分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专业名师、专业骨干教师、现场专家为核心的一流“双师”专业团队,分解岗位作业流程,引入现场项目形成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3)本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

本课程面向机电设备与自动线生产第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岗位技能为主线开展技能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立以实践为主,实践带动理论、实践贯彻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原则,树立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理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定位于教学各环节中,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机电行业国际化条件下市场变化、新产品、新技术、新设施设备的重要作用。

熟练选择、应用、维护、安装、调试各类电气与可编程控制系统。

3、课程内容与结构

(1)课程内容

经典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应用为主体、真实工程案例构建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按认识规律的螺旋上升的课程模块结构。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作为机电类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为了适应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自2001年开始,课程内容电气控制部分在讲清经典电器和经典控制时加入了新器件新设备典型电路介绍,课程内容可编程控制技术部分由先前主讲日本三菱F1系列PLC提升为主讲FX2NPLC。

同时电工高级工考证中将课程内容扩宽,在完整掌握FX2N系列PLC技术的前提下,分别实训和讲授一周西门子S7系列PLC,另外,学生将在不同课程或实验实训环境下接触到美国AB系列PLC、日本欧姆龙公司的C系列PLC,以达到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向更广的范围去迁移的目的。

主干课程中同时增加了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组态技术与工业现场总线内容,相关实践性教学重新设置,增加了模块化生产线等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更加强化了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课程内容分为七个单元,课程体系按认识规律的螺旋上升的课程模块结构,在第一单元讲述低压电器元件的线圈和触头时相应在第四单元讲述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线圈和触头;

在第二单元讲述低压电器元件组成的典型控制电路相应地在第五单元讲述可编程控制器是如何实现相应电路的;

在第三单元讲述低压电器元件组成的机床电路相应地在第六单元讲述可编程控制器是如何实现相应机床电路改造的;

这样的螺旋上升的课程模块结构符合知识规律。

每个单元按工作情景模拟引入,按工程任务驱动与相关知识有机结合,符合职业教育特色。

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

表1-2《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内容与结构总学时:

80学时

目录

课时分配

内容依据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知识、技能分级

模块类别

解决“五会”目标

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

4

2

控制电路

元件级

基本模块

元件会选

第二单元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10

6

单元级

核心模块

电路会装

第三单元常用机床电气控制

系统级

综合模块

机床会修

第四单元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基本原理

可编程面向使用者基本结构

可编程会用

第五单元可编程语句与程序设计

14

可编程面向使用者基本应用

第六单元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8

控制电路设计基本方法

可编程控制会设计

第七单元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综合应用

可编程综合提高

提高模块

可编程控制项目会维护

合计

50

30

A.核心知识点

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基于训练中心型教学模式

电气工程识图———————————基于体验中心型教学模式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基于训练中心型教学模式

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基于训练中心型教学模式

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基于训练中心型教学模式

车床的电气控制——————————基于体验中心型教学模式

磨床的电气控制——————————基于体验中心型教学模式

钻床的电气控制——————————基于体验中心型教学模式

铣床的电气控制——————————基于体验中心型教学模式

吊车的电气控制——————————基于体验中心型教学模式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设计中心型教学模式

三菱FX系列PLC的基本指令及其编程——基于问题中心型教学模式

PLC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基于设计中心型教学模式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设计——————基于设计中心型教学模式

PLC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基于设计中心型教学模式

典型PLC控制系统的剖析———————基于项目中心型教学模式

常用PLC工业通讯网络的特性及参数设置————基于训练中心型教学模式

B.核心技术技能点(教学模式与上对应)

l低压电器的选取与维修

l电气工程识读

l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安装

l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安装

l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安装—

l车床的电气控制维修

l磨床的电气控制维修

l钻床的电气控制维修

l铣床的电气控制维修

l吊车的电气控制维修

l三菱FX系列PLC的编程软件使用—

l可编程控制器硬件组成及模板选择—

l程序输入、输出、修改及调试

l典型控制电路的可编实现

l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lPLC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l典型 

PLC控制系统的剖析

PLC系统的现场调试与排故

(2)课程结构

1)内容模块顺序及课时分配

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形成就个单元,28个任务,实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结构为框架,融“教、学、做”为一体,适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熟练电气元件会选择、控制电路会安装、机床电路会改造与维修、可编程控制系统会设计。

熟练选择、应用、维护、安装、调试各类电气控控制与可编程控制系统。

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实现最大限度的对接。

内容模块顺序及课时分配见表1-1。

用人单位对机电类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的调查

课程开发

实施

课程考核、职业资格证考试

上岗、用人单位考核

机电类国家职业标准分析

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能力观

结构观

综合观

结果观

职业观

图1-1课程开发流程

2)课程结构的特色

①课程建设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建设方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对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校外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产学结合实习基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请现场专家担任本课程的指导老师。

在机电行业中聘请专家建立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课程建设研讨、教材编写、实训设备制造等。

②课程结构符合高职高专专业教育特点

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具备电气控制设备维修能力为目的,以知识的“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中内容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既符合教育教学普遍规律又兼顾生产实训较完整体系,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③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A、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多看,多做,重点多重复

B、加强老师们的业务学习,多到生产企业中锻炼,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

C、加强产学研工结合,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和项目施工的机会,加强知识能力的实际运用和在真实生产情境和氛围下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3)课程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施“五化”设计思想。

课程项目化:

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按职业功能划分项目,通过目标、每个项目相对独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便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便于操作考核。

教学一体化: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课堂和工作场所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现场教室配多媒体)

内容任务化:

每个项目下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

考试全程化:

考试实行全程式考核。

把期末集中一次考核决定学生成绩改为分次考核,每个项目结束时进行一次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也考核学生的操作过程,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也是考核的过程,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带来的问题。

实践职业化:

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要求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体验到职业情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特色。

效果:

①经职业考核,国家中级“电工”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98%,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90%。

②在毕业顶岗实习中就业率达90%。

③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电气元件会选择、控制电路会安装、机床电路会改造与维修、可编程控制系统会设计。

通过这种现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不同实训场所相结合、行为引导教学法与项目教学、小组工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非常牢固地掌握专业技术与技能,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已经成为我院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品牌”技术。

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是向小型多台、开放实训室的方向发展,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全面素质。

现已开出8个开放实训项目,取得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效果。

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训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及选取依据

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训一低压电器的拆装2学时实现电器元件会选用

实训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控制2学时实现电气电路会安装

实训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2学时同上

实训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限位控制2学时同上

实训五三相异步电动机Y—Δ减压起动控制2学时同上

实训六Z35型摇臂钻床电路故障排除2学时实现机床设备会维修

实训七M7120型平面磨床电路故障排除2学时同上

实训八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认识实验2学时实现可编程器会使用

实训九智力竞赛抢答器设计2学时同上

实训十自动送料装车系统2学时同上

实训十一多种液体自动混合2学时同上

实训十二循环显示电路设计2学时同上

实训十三水塔水位系统2学时同上

实训十四电梯控制(四层)4学时实现可编程电路会设计

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①设计实训训练

具体包括:

根据给定设计要求,确定控制系统初步方案、选择电气元件、设计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控制电路。

②常规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实训方法安装各种基本控制电路,基本控制程设计调试。

实训的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确定。

③综合性创新型实训(如设计、组装、调试恒压供水、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改造、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等)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程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

实训基地内都建设了现场教室(配有多媒体),在现场展示课堂内容,在课程老师和现场专家共同指导下,学生做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于可操作的理论部分,使学生既获得直观切身感受,又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扩大知识面。

2)教学理念变革

课程组成员结合课程特点和学院实训条件初步实现了理论教学形象化;

技能教学行为化;

实训内容项目化;

实训设施仿真化;

实训教材系列化;

实训指导小组化。

软件硬件结合,实训与工厂紧密衔接,实现工学结合的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实训、实习一体化;

学一个项目就是掌握一种或多种综合技能;

注重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积极探索适应“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及应用”课程的“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程建设时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从学科型体系向工作型体系转变,从学科知识逻辑到工作知识逻辑的转变,按照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理念重构课程体系。

3)教学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教学行政管理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

课程建设受学院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两级指导,教学日志的严格管理可以充分反馈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教学听课制度可以动态地反映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

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聘请来自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确保教学目标不脱离实际。

不定期地举办专业讲座和学术论坛,以活跃和争鸣学术观点,从而体现民主办学的思想。

不断引进的新理念、最新教学资料和信息,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这些机制的综合运用和协调统一使课程质量得以充分保障。

4)该课程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法

在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大量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①行为引导教学法

行为引导,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行为引导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与全面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论中的一种新思潮,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②项目教学法

在该课程的实训单元教学中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

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能减少学时,增大信息量,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及应用”课程组采用了如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1)网络资源建设

我院建立了校园网,开展了教学和行政的网络化管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目前,“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及应用”课程建设资源已分部上网,这些资源包括:

课程的教学文件(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

电子讲稿;

教学方案;

学生网上助学课件;

实践教学资料等等。

2)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情况

课程组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重点,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制作了“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及应用”多媒体CAI课件,用于教师课堂授课使用。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把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用边教、边学、边做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给教师教学工作准备大量辅助教具,如:

从企业引进大量的电气控制新元件。

课程组教师具有较强的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我们利用PowerPoint软件开发了“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及应用”多媒体CAI课件和仿真软件,担任该课程主讲的教师都能够熟练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并依据教学需要能够对课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增补。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