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518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拟的投档线与自主招生文档格式.docx

投档线是指独享院校代码的招生单位,按同一科类(例如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

1.20以内),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按照考生分数从高到低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

因此每一招生单位(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

站在招生单位角度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大家在不同场合看到的投档线、调档线或提档线都是一回事。

例如某高校第一批理工类在某省的招生计划100人,该省第一志愿填报该校且高考成绩在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有130人,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1.2倍(100×

1.2)需投档120人,电脑投档系统自动将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前120名考生按照高考投档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排序在第120名考生的投档总分即为该校第一批次理工类的投档线。

高校根据专业录取规则和其他相关的条件对提档的120名考生进行审阅,如果严格执行100人的招生计划(即不扩招也不减招),将择优录取其中100人,将不予录取的20人档案退回省招办。

高校实际录取的分数排名第100名的考生的高考分数就是录取线。

所以录取线是招生院校按招生计划实际录取完成后的最低分数线。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发现120名考生中有20名考生被投档后退档,当了一回“陪榜”,假如他们符合高校的专业录取条件且服从专业调剂,仅仅因为分数排名偏后而被退档,他们似乎成了这所高校的牺牲品。

假如是在平行志愿的情况,由于每位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他们被第一志愿第一顺序学校A退出,即便高考分数能达到第一志愿第二顺序学校B的提档线,他们也不会被B校提档。

这20名考生成了“倒霉蛋”。

如何避免或减少在高招过程中产生这种“倒霉蛋”?

从投档线和录取线的概念看,投档线和录取线是有差别的。

一般来说投档线低于录取线。

但是为什么在很多场合一提到投档线,人们多理解为投档线就是录取线?

这是因为根据多年的招生经验,不少高校为了避免考生被投档后被退档产生上述“倒霉蛋”效应,采取确定合适的提档比例,尽量使得服从专业调剂的提档考生全部录取,这时投档线就等于录取线。

如何做到这一点?

这就要求高效能精准地确定提档比例,一方面让提档数接近招生计划;

另一方面当提档数少量超额的时候,高校能使用机动计划“消化掉”超额部分的提档考生,将多提档的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全部录取。

由此引入了模拟投档或者预投档的概念。

二、模拟投档线的概念

模拟投档就是每批次正式投档之前,省高招办按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的投档预演,所以也叫预投档。

模拟投档同样能产生模拟投档分数线。

由于模拟投档所使用的系统和方法与正式投档完全一样,模拟投档线虽然不是最终的投档线,但是与最终的投档线非常接近。

模拟投档后省高招办会及时向高校通报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在生源极佳的情况下,高校据此决定是否调拨机动名额追加计划。

在不能追加计划的情况下应适当调低提档比例,减少考生退档风险。

模拟提档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更是重要。

因为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考生一旦被前面顺序的高校退档将“一退到底”,不会再有第二顺序高校的投档机会了。

因此平行志愿的省区一般都要求高校的提档比例尽量接近100%。

究竟提档比例应当是101%、102%,还是103%,需要经过模拟投档后进行测算后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模拟投档过程中,当一所高校增减招生计划或修改投档比例后,不仅仅影响该校的投档线变化,还将引发其他很多学校投档线也发生变动。

当多所高校都同时增减招生计划或修改投档比例时,会连带影响到其他院校的投档分数线发生变化。

因此模拟投档常常不是不仅做一次,而是做多次。

此每一次投档情况都会发生变化。

陕西省高招办的文件上关于平行志愿投档原则,包括模拟投档在内的投档程序,以及包括自主招生在内的录取办法讲述得最细致,堪称典范。

以下摘录自《2013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读一下就全明白了。

第四十三条 

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本科、高职(专科)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办法。

1.投档原则

(1)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分科类将所有考生按照投档分数(文化课分数加政策照顾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投档分数相同时比较位次。

按照从高到低的次序和每个考生志愿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索,检索到的院校投档尚未满额,则档案投向该院校。

如果考生所填志愿均无法投出,则该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院校投档比例内末位并列位次考生全部投档。

(2)一次投档。

平行志愿实行一次投档。

已投档考生因身体条件、所报专业等不符合院校录取要求而被退档时,其电子档案将无法再投向其他院校。

报考人数不足或报考满额但因院校退档而造成的计划缺额,采取征集志愿办法进行补充。

其中,报考人数不足而造成的计划缺额,征集志愿投档分数不得低于院校所在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

报考满额但因院校退档造成缺额,征集志愿投档分数、位次不得低于该院校正式投档时的最低分数、位次。

高职(专科)批次征集志愿时是否限制位次,根据录取实际情况决定并向社会公布。

2.投档程序

(1)模拟投档。

正式投档前进行三次模拟投档。

第一次模拟投档:

院校招生计划与投档数量的比例原则上设置为:

一批本科、二批本科省内高校1∶1.05,省外高校1∶1.1;

三批本科、高职(专科)院校均为1∶1。

第二次模拟投档:

院校根据第一次模拟投档生源情况,确定是否调整投档比例和增加计划,省招办同意后进行第二次模拟投档,并将投档后形成的投档比例反馈各院校。

第三次模拟投档:

院校对省招办第二次模拟投档比例进行确认或提出调整意见,省招办同意后进行第三次模拟投档,形成各院校正式投档比例和投档人数。

正式投档比例和投档人数确定后不再调整。

模拟投档过程中,给院校提供投档比例、投档人数、最高分数、最低分数、考生所报专业和愿否服从专业调剂等信息。

投档比例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投档人数按照进一法取整计算。

院校如增加计划顺延录取,必须于正式投档前将所增加计划调整到位。

正式投档之后院校如提出增加计划的要求,则所增加计划只能参加征集志愿录取。

(2)正式投档。

省招办根据第三次模拟投档确定的各院校投档比例和投档人数进行正式投档。

省招办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公布相应批次各招生院校投档人数、最低分数及其位次、考生档案最终投放情况,并通过短信方式告知考生录取结果。

(3)征集志愿。

在正式投档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公布征集志愿信息,包括:

院校名称、专业名称和计划缺额数,院校征集志愿投档最低分数、位次。

征集志愿不进行模拟投档,按照院校计划缺额数1∶1投档。

3.特殊类型招生录取办法

(1)自主选拔、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录取:

省招办根据院校第一次模拟投档分数线,按照降分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考生全部投档。

院校必须在投档后6小时工作时间内使用预留计划录取结束。

(2)定向就业、少数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华侨大学预科、四川大学预科录取:

省招办根据院校正式投档分数线,按照降分政策分别投档。

投档顺序为定向就业、少数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华侨大学预科、四川大学预科的第1志愿,投档比例为招生计划数的1∶1。

投档未满额的院校再投第2志愿。

已填报定向就业、民族班、预科志愿的考生可以填报该批次的征集志愿,但被上述院校录取后不再参加征集志愿录取。

三、模拟投档线与自主招生录取

弄清楚了投档线、录取线、作为中间产物的模拟投档线以及投档过程的基本概念,再回过头来来读前面网友家长的提问就比较好解释了。

获得自主招生选拔资格的考生在高考录取中能够获得一定幅度(多为20分)的降分录取优惠条件。

参加自主选拔的考生也多半是奔这个目的去的。

例如某高校本科一批次的理科提档线是600分,某考生获得了该校的自主选拔资格,他的高考分数只要达到580分以上水平就能被提档。

这是大家都熟知的。

而且一说大家都懂,似乎没有什么疑问。

上述网友家长提问中的高校为什么非要用“达到我校在当地1:

1模拟投档线以上即可被录取到其入选专业”如此费解的词语来描述呢?

对于像北京这样的过去多年实行顺序志愿的地区,确实不需要如此费解地描述(北京市往年的招生规则中从没有这样类似的描述)。

因为顺序志愿投档是所有考生(包括自主招生资格考生)按照第一志愿各自在高校“门前”排队,按照招生计划和提档比例自然产生的最后一名考生成绩作为提档线,低于提档线的考生中,完全可以再对所有获得了该校自主选拔资格的考生用提档线减去20分作为新的衡量尺度,符合条件的再次完成提档。

这样清清楚楚。

顺序志愿条件下是可以在高校提档线确定之后再进行自主招生提档。

但是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包括北京2014年高招)则不能这样,因为几个平行学校同为第一志愿,按照考生填报的顺序分别为A、B、C等,按照考生分数优先的前提条件实行一轮投档。

对于获得自主选拔资格的考生来说如果还采取上面提到的在高校提档线确定之后再进行提档将会出现问题。

我们举例说明。

例如某考生获得了某高校的自主选拔资格,他按照规定把该高校填报在平行第一志愿A,同时填报另一所高校为平行第一志愿B。

假设他的高考成绩为598分,A高校和B高校一批次一志愿的提档线分别是600分和590分。

按说这位考生的实考分成绩远高于A高校对自主选拔资格考生所要求的降20分录取的优惠条件,应当能被A高校提档。

但是由于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这位考生598分在常规投档时候不能投入A高校,随即就会被投入B高校。

这个投档过程是由计算机系统瞬间全部完成的,过后不可能再去因为这位考生符合A校自主选拔条件而把他从B校追回投入A校。

此时A校、B校都完成了招生计划,从B校追回投入A校就会造成B校缺额而A校超额。

如果所有自主招生都这样岂不乱了套了。

怎么办?

模拟投档这时候就起作用了。

通过模拟投档确定高校的模拟投档线,然后不管今后高校的正式投档线是多少,一律以模拟投档线作为参考标准来作为衡量获得自主选拔资格的考生的高考分数是否达到要求。

比如说,凡是分数在模拟投档线下20分范围内的自主选拔资格考生就视同可以提档的合格标准,这些考生就会首先投向A校,而不会再投向B校。

低于这个标准的考生视同自主选拔失败,不再享受自主招生的优惠,可以作为普通考生继续参加平行志愿B、C等顺序高校的正常投档。

按照2012年1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

省级招办应单设自主选拔录取考生的志愿表或志愿栏,并将入选考生填报高校志愿时间安排在高考之前。

有一些省区已经为自主招生专门设立的“自主招生批次”,提档和录取安排在第一批次之前,这样无论是否实行平行志愿,都需要根据第一批次的模拟提档线来作为自主招生提档“划线”的参考依据了。

讲到这里,大家应当对模拟提档线与自主招生之间的重要关系比较清楚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模拟提档线与正式提档线之间可能存在微小的差距,这样就难免会出现事后按照模拟提档线衡量不能提档,而按照正式公布的提档线却能提档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或高招办的规则清晰,考生也不能因此“维权”。

例如,某高校规定“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模拟投档线下20分以上(但不低于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即可被录取。

”,而该高校的模拟提档线为600分,正式提档线为598分,某获得自主选拔资格的考生实考成绩579分,他不能被录取。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模拟投档线”在不同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中的表述方式并不完全相同。

例如,北京交通大学表述为“提档测算线”。

北京邮电大学表述为“投档线测算值”。

中国科技大学表述为“基准线”,又进一步解释为:

“我校在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数与确定的调档比例所形成的投档线(或测算值)”。

西安交通大学表述为“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我校提档线指招生计划1:

1的模拟分数线”。

北京师范大学表述为“同科类调档线(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省份为第一次模拟形成的调档线)”。

更多的高校没有做特殊表述,就是使用“提档线”来表述,但是他们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进行自主招生提档肯定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实际上他们还是采用“模拟投档线”作为参考线。

四、达到我校在当地1:

1模拟投档线以上即可被录取,自主优惠何在?

我们理解了模拟提档线与自主招生投档的关系后,我们发现那位闲庭信步家长提出的问题还有一点“怪怪的” 

“有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说:

关于“1:

1模拟投档线”好理解。

无非是对模拟提档线给出了更明确的提档比例的定义。

更严格了,比如说招生计划是100人,模拟提档线也是按照提档100人产生的。

不考虑任何扩招或者提高提档比例的因素。

令人费解的是高考成绩达到模拟投档线以上即可被录取到其入选专业。

那么自主选拔的优惠条件在哪里体现?

也就是说,考生忙活半天,好容易获得了高校的自主选拔资格,不仅没有获得常见的降分录取优惠条件,而且还规定了要达到没有任何扩招的更加严格的“1:

1模拟投档线”才能被录取。

这样的自主选拔对考生还能有多大的吸引力?

那么是不是那位闲庭信步家长提出的问题时候转述高校的规则不够准确?

为此,晨雾大致搜寻了一下,发现《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 

上面确实有此规定,闲庭信步家长的转述一个字都没有错。

请看如下截图为《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第五条规定的“招生专业及优惠政策”中表格里的“优惠政策”内容。

我们注意到,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自主招生专业分为A类和B类。

A类多为该校最热门的强项专业,自主选拔录取比例也较少,属于竞争比较激烈的专业。

B类为普通专业,自主选拔比例较高一些。

很显然,选报A类专业要比B类专业更难一些。

考生最多可报两个专业。

对A类专业自主选拔实行的优惠政策:

对B类专业自主选拔实行的优惠政策:

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1:

1模拟投档线下20分(以满分750分为标准)以上(但不低于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即可被录取到其入选专业。

闲庭信步家长提问就是十分准确地转述了华北电力大学A类自主招生规定的优惠条件。

晨雾又仔细研读了《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全文,除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以外,没有找多更多的解释。

例如:

七、志愿填报

1. 

考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根据各省级招办的要求填报自主选拔录取志愿表或志愿栏,且须将入选专业填报为第1专业志愿,否则视为放弃自主选拔录取资格;

2. 

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志愿填报信息通过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部或保定校区招生信息网进行确认。

八、录取办法

取得我校自主选拔录取入选资格的考生,高考投档成绩达到我校确定的相应条件且身体符合所报考专业要求,经所在省级招办批准予以投档,并按照其入选专业录取。

华北电力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只能由该校招生办才能权威解释。

晨雾只能感到不太理解。

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华北电力大学A类和B类自主招生都要求第一专业填报入选专业,否则视为放弃自主选拔录取资格。

但是获得A类的资格显然比B类难度更大。

对于获得了A类自主选拔资格的考生实际上没有得到任何降分优惠的条件,只得到了“达到模拟提档线保专业”的优惠承诺,如果达不到这个模拟提档线不仅上不了入选专业,连这所高校的门槛都很可能无法迈入。

而获得了华北电力大学B类自主选拔资格的考生则等于获得了模拟投档线下20分的优惠录取入选专业的条件。

如果这样理解,晨雾认为华北电力大学A类自主招生对考生的吸引力将会打折扣。

一般来说考生参加自主招生就是奔着降分录取的优惠条件去的,没有了这个优惠条件,仅仅为了确保一个专业,还值得费那么大劲去折腾吗?

其他各高校确实少见这样的自主选拔优惠条件。

此前晨雾只在北京理工大学自主招生简章上发现过不降分优惠。

北京理工大学把自主选拔优惠分成三个等级:

A档、B档和C档:

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节选)

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入选资格认定分为三个等级:

A档:

我校本科一批提档线降40分;

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当地提档线,满足填报的第1专业志愿;

B档:

我校本科一批提档线降20分;

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当地提档线,加5分选择专业,且满足所填报的前3个专业志愿之一;

C档:

我校本科一批录取线上,加5分选择专业,且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之一。

我们看出北京理工大学的C档自主招生不享受提档降分的优惠,只有考生分数达到北理工提档线,才能享受选专业的加5分优惠。

这是这个考生达不到A档或B档的优惠等级,只好享受C档。

这显然与华北电力大学的情况不一样。

因为华北电力大学的A类是该校最高的类别,不能享受降分优惠,而其稍低一下的B类反而能享受降20分优惠条件。

看上去不甚合理。

由此,经验让晨雾对华北电力大学的自主选拔规则还有另外一种理解。

那就是多数高校这些年实行的优惠政策常常为:

降分保门槛,达线保专业。

这个思路对于华北电力大学自主招生来说,无论是获得了A类,还是B类自主选拔资格,同时填报入选专业填报为第一专业,都能至少获得降20分进入华北电力大学的“保门槛”资格。

其中对于A类考生来说,如果高考成绩达到模拟投档线以上即可确保被录取到其入选专业;

如果高考成绩达不到模拟投档线但是不低于模拟投档线下20分,且服从专业调剂,应当能够被华北电力大学其他专业录取,而无法确保其入选专业。

当然晨雾的这个理解只是个人的揣测而已,这个揣测是假设华北电力大学所描述的A类自主选拔的优惠条件的规定是该校工作人员粗心造成的笔误。

但是揣测毕竟是揣测,我们别忘了教育部的要求:

自主选拔录取主要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要回归自主招生的定位。

12月27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试点高校要紧密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及培养要求,合理设置招生专业,细化与学科门类或领域相适应的报名条件”。

所有高校2014年自主招生规则变化最大的一点就是强调与专业挂钩,不仅报名、初选、考核、录取的时候要挂钩,实施优惠条件的时候也要挂钩。

我们不能排除华北电力大学根据教育部的意图有意在2014年自主选拔方面做出一种创新呢?

华北电力大学在自主招生试点大军中还算不上是什么主力军,但是这个学校是一所极具特色的高校,其以电气和能源为代表的几个热门专业是国内同类专业中的王牌,招生和就业都是非常出色的。

华北电力大学为什么就不能在2014年自主选拔中拿这几个专业做出打破常规的降分优惠模式的姿态呢?

而且华北电力大学的这几个专业本来就不愁招到高分考生,何必要在这里降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