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1537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文档格式.docx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

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

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

(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

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

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4)能再生。

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

(2分)

(5)节约能源。

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6)长寿命。

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

(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

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

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

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15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

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

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

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试卷号1177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

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2.原子核的半径约为__10-14__m。

3.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4.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

5.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D)。

A.元素B.分子

C.原子D.物资

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B)。

A.染色体复制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C.核酸组成D.遗传因子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B)。

A.地貌B.地心

C.海沟D.内核

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B)技术。

A.超导B.微电子

C.纳米D.生物

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D)。

A.爱因斯坦B.达默

C牛顿D.诺贝尔

1.电力革命指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_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3.遗传信息表现为生物性状的过程。

4.计算机语言就是一套计算机能识别的指令系统。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光的速度为c-3×

l08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

从公式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

,相应的惯性质量必定增加

反之,每减少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

的巨大能量。

也就是说:

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

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一个巨大奥妙,为核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此,这一质能关系公式被后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2.简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

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

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

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

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

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它具有两重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分)

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如今,高科技及其产

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

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

因此,许多学者赞同如下的描述公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8分)

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在历史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

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查询最新、最快的、遍及全世界的信息、资料,扩大人们获得教育的机会。

人们又可通过上网、娱乐、游戏,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导致了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3)科技革命与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7分)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自然的索取更加变本加厉。

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仅直接消耗大量资源,还把大量的废弃物返还自然,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现象接踵而来。

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严重后果。

现在,我们必须对科技发展的模式进行深刻的反省。

(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7分)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

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

然的过程中,必须关心自然和爱护自然,学会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科学与技术试题

2010年1月

1.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它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_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

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裂变和原子核聚变

4.现代化学的特点是:

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

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5.宇宙的年龄大约在150亿年。

6.工业革命是于(B)发生的。

A.20世纪中叶B.18世纪后期C.19世纪D.21世纪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A)。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B.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和稀土材料

C.非晶态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和贮氢合金

D.半导体陶瓷、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

8.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D)。

A.蛋白B.酶

C.细胞D.氨基酸

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A)、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

A.星系红移B.星系兰移C.星系黄移D.星系绿移

10.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A)。

A.臭氧层破坏B.火山爆发C.洪涝灾害D.沙尘暴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1.原子核裂变,一般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为两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块,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

12.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

13.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14.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15.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16.什么是科学?

(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汪确性,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

(3)现在的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项国家事业。

因为当今科学活动的规模迅速加大,研究的课题领域越来越复杂,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因此科学木仅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相关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业,而且是一项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业。

17.简述电力革命的意义。

答:

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首先,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以电能为动力,有效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力呈直线上升。

其次,电力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的先后发明,使人类快速传递消息成为可能;

电灯、留声机、电影等发明,更使人们享受了文明生活。

电能已经充分渗透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再次,电力革命在工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l8.新技术革命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整个社会的影响(10分)

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对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成果可以概括为“3C如革命和“3A”革命。

“3C”革命是指通信、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技术革命,它们将人类社会推向了划时代的信息社会。

“3Al'

革命是指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3A”革命的深入发展,将整个人类社会全面推向自动化。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遍及全球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话、电视、计算机连为一体,将世界变成为地球村。

其他高新技术也同样改变了世界图景。

材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新材料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将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生物技术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

新能源技术将解决困扰人类社会的能源危机;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公民时代”,进入一个陆海空立体新时期。

(2)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0分)

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技术革命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技术革命推动了传统产业部门的改造,使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并且推动了第三产业(通信、运输、商业、金融等服务性行业)迅速发展。

总体来说,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使世界经济的运行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3)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0分)

新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还引发了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

如:

现代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跨度,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加强了人们的社会联系,互联网络更加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速度,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关系更加密切并日趋一体化;

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导致社会生活和业余活动内容及结构的变化;

家庭电气化和家务劳动自动化,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

总之,新技术革命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先进而高质量的物质条件。

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还对人类的传统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人们的伦理观念、价值

观念和需求观念也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与此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维走向多维,从单层次走向多层次多角度,从片面走向全面,人们视野将变得更开阔。

人类还将更加重视创造性思维,富于创新精神。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

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

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

2010-2011学年度期末考试科学与技术试题

1.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

透、相互转化。

2.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

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3.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4.当今新材料发展有以下特点: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智能型材料的开发、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能再生等。

5.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弱

力、电磁力和()相互作用。

A.地磁力B.分子力C.强力I).结合力

6.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的最小功能单位。

A.细胞B.蛋白质C.氨基酸I).遗传物质

7.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技术而

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细胞核移植B.细胞融合C.细胞培养D.细胞膜嫁接

8.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

A.星系B.星空C.星云D.星际

9.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信号,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

通信方式。

A.电B.声C.光D.机械

10.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1.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2.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3.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

14.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

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队识iLi展的主要动力”。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①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②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5.筒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16.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

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

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jL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十……)高科技。

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

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

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n向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

科学与技术小抄电大考试

填空题

1.科学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科学家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

当今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

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5.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①变异的普遍性;

②繁殖过剩;

③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6.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7.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8.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夸克的范围10-20m。

9.原子能的释放方式是:

原子能的衰变、原子能的裂变、原子能的聚变。

其中利用最多的是原子能的裂变。

10.核能的和平利用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核电。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11. 

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12.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3.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融合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14.目前,大多数人都采用“诱导楔合假说”来解释酶的作用机理。

(科学家早期提出的是“锁钥假说”)

15.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 

核仁、 

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16.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17.生物体内存在两大类核酸。

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染色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