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538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南水北调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9.下列有关我国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平原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2%,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②黄土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 ③黄土高原北以古长城为界,南到秦岭,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海滨 ④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500米左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读“我国某地理要素图”,回答10~11题。

10-11题

10.该图可能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B.温度带分布图C.干湿地区分布图D.日照时数分布图

11.导致图中甲处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形B.植被C.昼夜长短变化D.工程建设

12-13题图

读上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3.乙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甲地形区,是因为乙地(  )

A.地势较高B.纬度较高C.植被较少D.云量较少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图甲)及南方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图乙),回答14~15题。

14-15题图

14.对图甲所示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量小,水能贫乏B.有很长的封冻期及凌汛现象

C.多曲流、有冰期D.多支流、水量大

15.图乙中①地区夏季河流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的原因是(  )

①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该地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 ③此时受台风影响较小 ④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流量有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

据此回答17~19题。

17.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省以山脉为界

B.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C.甲、乙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D.丙、丁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18.对在丙、丁两省旅行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地表崎岖,谷深坡陡17-19题图

C.沟壑纵横,支离破碎D.平原为主,丘陵间杂

19.在甲、乙两省兴建交通线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

①地形崎岖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寒潮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20题图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D.两地纬度差异大

(2012·

泰安模拟)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

据此回答21~22题。

2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

①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③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

①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②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③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④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10·

全国卷Ⅰ)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23~24题。

23.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

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

24.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

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

四川高考)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26题图

25.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6.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29-30题图

27-28题图

苏北四市调研)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为(  )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28.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  )

A.甲地处背风坡,降水概率较小B.乙地处迎风坡,降水概率较大

C.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D.丁地吹偏西风,晴朗少云

读图,回答29~30题。

29.40千米地壳等厚度线与我国________北部大致一致(  )

A.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1月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30.我国东北部的7月等温线与地壳等厚度线的吻合度较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气温受海洋的影响,与海岸线基本平行

B.地壳厚度越厚,气温越高

C.地理上的巧合

D.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气温受到地势高低的影响

二、综合题

3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

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

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

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

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省(简称)境内。

(2分)

(2)简述黄河中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4分)

(3)试分析“旱腰带”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

(4)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3分)

(5)黄河中游地区是“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

长期以来,对河流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

你持何种意见?

请简述理由。

32.(18分)读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问题。

(1)2012年3月21日,上海某游客乘飞机到九寨沟旅游,当飞机飞到105°

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日出。

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2分)

A.接近7时  B.5时多  C.不到5时  D.7时多

(2)云南具有“自然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两大区域优势,这种优势形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8分)

(3)根据“十二五”规划,西部地区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西南地区有哪些特色优势产业。

(4)云南是我国著名的甘蔗产区,试分析云南成为我国重要甘蔗产区的自然原因(4分)

33.(13分)读我国南方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

(1) 

由材料看出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十分相近,但冬季温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分)

(2) 

与山东省相比,海南岛更有利于蔬菜生产,其气候优势有哪些?

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其冬季蔬菜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3)近50年来洞庭湖与青海湖水面面积都在大幅度减小,分别说明其减小的人为原因。

34.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8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1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的地下水位曲线图,图8中曲线的一处出现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

35.(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阅读材料(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小冬作文中写道:

“……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

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

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

下午,更神奇了。

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

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________;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________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______________。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1.解析:

选A。

由材料可知,小明考察的时间在8~10月,需带上羽毛服,说明此地夏季气温低。

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太阳辐射强。

因此小明考察地应为我国的青藏高原,A项正确。

2.解析:

选B。

照片①显示的大熊猫生活于我国的四川,照片②中的动物是藏羚羊,是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动物,照片③反映的是我国蒙古族人经常从事的摔跤运动,照片④拍摄的是我国西北的荒漠景观。

3-4题.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剖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盆地地形剖面图,①为山地、②为砂砾带、③为细土带、④是盆地内部。

②③形成冲积扇,在冲积扇前缘③处,地下水丰富,易形成干旱区中的绿洲。

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补给水源以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流量大,径流年际变化小,水量向下游减少,甚至断流。

答案:

3.C 4.D

5-6题.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为长江流域,从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从位置上来看,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小;

丙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且气温偏高,不是山脉。

5.A 6.C

7-8题.解析:

由图中所列省区的耕地比重与水资源比重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南方地区水多地少,而北方地区则是水少地多,明显的呈现出资源配置失衡特点,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7.A 8.C9.答案:

D

10-11题.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虽然属于识记内容,但也是考查对图中曲线的分析判断能力,图中甲处年等降水量线弯曲的原因是该地有祁连山脉,其对夏季风的阻挡,形成了地形雨,造成年等降水量线的弯曲。

10.C 11.A

12-13题.解析:

我国南北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

图中①为阴山,②为贺兰山,③为太行山,④为秦岭。

乙地位于宁夏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高于降水稍多的黄土高原地区。

12.D 13.D14.答案:

D15.答案:

B

16解析:

选C。

题干反映的是我国东西跨经度大,会造成东、西地方时相差较大。

A项主要与气候(降水)条件差异有关。

B项与南北跨纬度大有关。

D项与降水量差异有关。

17.C 18.D 19.A

20.解析:

由经纬度和等温线的分布可知,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青藏高原。

甲地形为盆地,且海拔相对较低,故气温高;

乙为高原,且海拔相对较高,故气温低。

21解析:

旱灾即水的供给量远小于需求量,西南地区虽位于湿润地区,但由于2010年3、4月份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即水的供给量减少;

而同期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即水分的损失较大,从而导致了旱灾。

选D

22解析:

新疆阿勒泰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该地的洪水不太可能是降水过多造成的;

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可知,该地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因此这里的洪水最可能是由积雪融化引发的,可以通过疏浚河道、修堤筑坝等措施加以应对。

C

23-24解析:

第23题,滩涂中的水为海水,盐度高,要先种植耐盐性高的作物,再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把滩涂水中的盐分含量降下来,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第24题,投入肥料(化肥和农家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题目要求改造的是土壤的盐度,故A、B错误;

农药是用来解决作物病虫害的,和缩短改造时间无关,C错;

投入淡水可以起到引淡淋盐的作用,减小滩涂水中的盐分含量,有利于缩短滩涂改造时间。

23.C 24.D

25-26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中水电所占比重小,所以不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水电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也比较小;

由于原煤、原油所占比重较大,使用这些能源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所以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也不利于降低酸雨的危害。

第8题,读图可知,在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中,①省的天然气比重最大,可以判断为四川省;

该省水能资源丰富,但其水能主要分布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地形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25.C 26.D

27-28解析:

第27题,仔细观察本区域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区域北部的河流大体向北流、南部的河流大体向南流,故图中最大山脉的走向为东西走向。

第28题,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弯曲方向可知,图中等压线弯曲度最大处,应形成一冷锋,甲、丙受冷气团影响,气温较低;

但因处在锋后,降水概率大。

乙、丁位于冷锋的锋前,晴朗少云;

判断丁地风向时,可先画出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使其向右偏即可,即丁地吹偏西风。

27.B 28.D

29-30解析:

第29题,40千米地壳等厚度线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附近,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北部大致一致。

第30题,一般来说,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29.A30.D

31.【答案】

晋 

(1分)

(2)径流量较大;

水位季节变化大;

含沙量大(含沙量显著增大);

有结冰期(答对4条给4分)

(3)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时间短;

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蒸发量大;

植被覆盖率低;

土壤储水能力差;

人口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答对任意4点给4分)

(4)水热匹配良好(1分),光照条件好(1分),低山丘陵地形(1分),雨热同期(1分)有利于葡萄种植。

(5)赞成(1分)水电开发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分)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1分

反对(1分)水电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移民安置难度大(答对任意2点给2分

32.【答案】

(1)A(2分)

(2)云南地跨热带、亚热带,北部是横断山区,有多种自然带,物种丰富,所以具有自然多样性的优势;

云南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少数民族众多,有不同的民俗和民族风情,所以具有文化多样性的优势。

(3)水能开发;

天然气开发;

特色旅游;

有色金属开发和利用。

(4分,答出两点即可)

(4)云南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充足;

土壤肥沃,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33.

【答案】

(1)地形: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台北地处平原(1分),地势高低差异导致气温差异(1分);

位置:

昆明位于内陆,台北位于沿海(1分),冬季两地受海陆影响差异明显(1分)(或昆明气候的大陆性强,台北气候海洋性强).

洋流:

台北冬季受日本暖流增温影响(1分).

(2)纬度低,光照充足(1分);

降水丰富(1分).

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少,干旱影响蔬菜生产(1分);

冬季强寒潮天气带来的低温影响蔬菜生产(1分).

(3)青海湖水面减小是因为湖区周围开荒,灌溉用水增加(1分)同时人口增加,生活用水也在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1分);

洞庭湖水面减小主要是因为围湖造田(1分),其次是上游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泥沙淤积(1分).

34.

(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应该为下降)(1分),由于(自然原因)此时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水源不足;

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位逐渐下降。

(答出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既可得3分)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

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2分

35.解析:

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网或重要的地理物象来判断图示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北、湖南和江西省。

(1)问,考查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问,出现了“上午烈日当空,下午浓云密布,雷电交加,不一会儿,雨过天晴”这样短时间的强烈天气现象,说明是典型的对流雨。

对流雨在我国多出现在夏秋季节的午后。

第(3)问,根据位置可判断出甲山脉是南岭,受降水多的影响,该山流水侵蚀强烈,多低谷、山口。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岩浆侵入,说明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该地可能会出现岩浆岩、花岗岩、变质岩或金属矿产。

第(4)问,要对比分析长江、黄河的“地上河”成因及治理措施。

荆江弯曲,流水不畅,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增,到达下游,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根据成因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长江的荆江河段应裁弯取直,上游建防护林;

黄河在黄土高原地区要防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

(2)庐山 对流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午后

(3)流水 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

(4)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

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

黄河“地上河”: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

治理措施差异:

裁弯取直工程;

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

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