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658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基础卷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C、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A和X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则A为____,B为____,D与E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若A、B、C、D、E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和X反应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D为_____,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溶液,其中除了硝酸钠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去一定量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无色废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l的名称为_______。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_____________。

实验活动二:

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接下来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_____,试剂①是_____________。

6.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鉴定它们,做如下实验:

(1)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

(2)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据此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以下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请写出步骤

(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图示中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为蓝色沉淀。

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

(4)H的一种用途_____

8.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1)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_____。

(3)E物质的名称是_____。

(4)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9.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C是氧化物,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D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E可用作补钙剂,反应①中有红色物质生成。

物质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

10.下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C、E、F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_E______F_______。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

11.现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五种溶液。

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提示: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步骤①中通过观察_____,可以鉴别出硫酸铜溶液。

(2)步骤③用试剂Y鉴别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试剂Y可以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

①若试剂Y为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若试剂Y为碱,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12.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无色气体,其中C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D是最轻的气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的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等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氧化铜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13.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物质。

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能反应。

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G成为下为气体,在实验室中常用A制取G。

(1)F的化学式是;

物质A的一种用途是;

(2)D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图中涉及B物质的反应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4.在上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为最常见的酸,D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G为蓝色不溶物。

图中“—”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表示由两种物质可制得另外两种物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化学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

(3)A物质所属类别为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15.有一种纳米材料添加剂,由铝粉、氧化铝粉末、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该添加剂的成分,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该现象说明添加剂中一定含有_____。

(2)另取适量添加剂于另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溶液。

则生成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两种溶质是_____。

(3)取

(2)中的滤渣于试管中,_____,说明该添加剂中含有氧化铝粉末。

16.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C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

去)。

(1)C的化学式是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A→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B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17.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物质的名称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4)写出A和E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

18.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B的化学式为_____,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9.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是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

I是红棕色固体。

B________D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其实际应用为________。

(3)J制品在沙漠地区锈蚀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合金中________含有金属(填“一定”、“可能”或“不”)。

20.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

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D与E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写一个即可)。

2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

(1)操作a的名称:

_____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_____.

(2)由步骤1的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含_____.

(3)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

(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_____.

22.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

(1)甲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_ 

(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 _________ .

2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a、b、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________。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

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物质F和H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5.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气体单质,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E的化学式是_______;

(2)A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26.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如图所示是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B;

D.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举出E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27.如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B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有某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反应).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①②③④⑤五个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28.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

它们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通常状况下A、B、C为气体,D、E为液体。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A物质的用途_______(答一点即可)。

(3)请写出E→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D生成C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9.已知奥运五环中A、B、C、D、E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

请回答:

(1)B物质是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0.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间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

物质A由三种元素组成,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C是一种常见的碱,D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F溶液呈黄色,反应①、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试回答:

(1)D物质的化学式___;

(2)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

(3)物质B的一种用途是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或)C

【解析】

【分析】

A能和二氧化碳反应,A可能是可溶性碱,如、等;

B能和A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B可能是Na2CO3、K2CO3;

C能和B反应又能生成二氧化碳,C可

解析:

(或

)C

A能和二氧化碳反应,A可能是可溶性碱,如

等;

C能和B反应又能生成二氧化碳,C可能是盐酸;

D能和C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D可能是CuO、Fe2O3等;

E可能是碳。

【详解】

(1)A能和二氧化碳反应,A是可溶性碱,化学式

A是碱,B是盐,C是酸,D是金属氧化物,则E是碳的单质,化学式为C。

(2)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CO32C+O22COCO2+Ca(OH)2=CaCO3↓+H2O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

H2CO32C+O2

2COCO2+Ca(OH)2=CaCO3↓+H2O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

根据中的叙述可知,E为碳酸钙、D为碳酸C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A为碳;

(1)D的化学式为H2CO3;

(2)对应物质的转化为2C+O2

2CO;

CO2+Ca(OH)2=CaCO3↓+H2O;

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处理方法为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3)碳元素的不同的单质为金刚石和石墨,碳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等。

考点:

物质的性质和推断

3.

(1)Cu

(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uO+H2Cu+H2O

Al+3AgNO3═Al(NO3)3+3Ag

试题分析:

根据“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

(1)Cu

CuO+H2

Cu+H2O

根据“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则推测H为铝;

根据“G为紫红色固体”,则推测G为铜;

根据“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B为氢氧化钙;

根据“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结合图框,则推测A,F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铜;

根据“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则推测C可能为稀硫酸、D为氢气、E为氧化铜、I为银,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G为铜,故其化学式为Cu;

(2)A与C反应,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D与E反应,即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u+H2O;

H→I反应,即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3AgNO3═Al(NO3)3+3Ag。

物质的鉴别、推断;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4.

(1)氧化铁,碳,不是;

(2)二氧化碳,Ca(OH)2+2HCl=CaCl2+2H2O。

已知“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结合图框,则:

(1)若C、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则

(1)氧化铁,碳,不是;

(1)若C、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则推测可能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且A和X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则推测A为氧化铁,B为碳,而D与E发生的化学反应,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单+化=单+化”,故不是置换反应;

(2)若A、B、C、D、E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和X反应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推测A可能为氢氧化钙、B为稀盐酸、C为碳酸钙、D为二氧化碳、E为水,代入检验,符合题意.则A﹣B反应,即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其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5.

(1)碱性过滤

(2)CuSO4+Ba(NO3)2=Cu(NO3)2+BaSO4↓或其它合理答案

(3)硫酸钠、碳酸钠(4)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

(1)碱性过滤

(2)CuSO4+Ba(NO3)2=Cu(NO3)2+BaSO4↓或其它合理答案

(1)原无色废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

操作l的名称为过滤。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NO3)2=Cu(NO3)2+BaSO4↓。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碳酸钠。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试剂①是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

6.NaOH、Na2SO4Mg(NO3)2、CuSO4KCl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Na2SO4+Ba(NO3)2=BaSO4↓+2NaNO3

【解

NaOH、Na2SO4Mg(NO3)2、CuSO4KCl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Na2SO4+Ba(NO3)2=BaSO4↓+2NaNO3

(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说明无硫酸铜,同时不可能同时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镁,因二者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2)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

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有氢氧化钠,同时说明一定不含硝酸镁;

(3)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钠;

据此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OH、Na2SO4,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Cl,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Mg(NO3)2、CuSO4。

步骤

(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SO4)3+6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