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197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

  本节主要讲述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化学物质,主要包含: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的性质、油脂的主要用途、工业上生产肥皂的过程、酯和油脂的比较、糖类的相关知识、葡萄糖和果糖的性质、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果糖的还原性、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糖类水解产物的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和重要的α-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学性质、蛋白质的组成和用途、蛋白质的性质、酶的定义、酶的催化作用的特点、核酸的化学组成、RNA、DNA等知识。

  这些知识主要都是些识记性的知识,重点掌握:

油脂的性质、酯和油脂的比较、葡萄糖的化学性质、糖类水解产物的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氨基酸的化学性质、蛋白质的性质。

  1、油脂的化学性质:

由于油脂是酯类,具有酯的性质,可以发生水解。

若油脂中含有不饱和烃基,则还兼有烯烃的一些性质。

  

(1)油脂的氢化(还原反应)

  

(2)油脂的水解:

跟酯类的水解反应相同,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有酸或碱或高温水蒸气存在),油脂跟水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和相应的高级脂肪酸。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制肥皂和甘油

  2、酯与脂的区别:

  ①酯和油脂在概念上不尽相同:

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生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如甲酸乙酯、硬脂酸甘油酯、硝酸纤维等均属于酯类。

从结构上看,酯是含有酯基的一类化合物。

而油脂指动物体内和植物体内的油脂;动物体内的油脂是固态或半固态,一般称为脂肪,植物油脂呈液态,一般称为油;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它们属于酯类。

从化学意义上说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

因而它是酯类中特殊的一类。

  ②油脂和其他酯在结构上不尽相同,使之在性质及用途上也有区别。

  3、油和脂肪的比较:

  4、葡萄糖:

(最重要的、最简单的单糖)

  ①葡萄糖的结构:

分子式C6H12O6;实验式CH2O;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特点:

葡萄糖结构中含有-OH和-CHO,应该具有-OH和-CHO的性质,葡萄糖是多羟基醛。

  ②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稍溶于酒精,不溶于乙醚,存在于甜味水果、蜂蜜、人体血液中。

  ③化学性质:

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等)氧化生成葡萄糖酸;能加氢还原为己六醇。

葡萄糖分子中有五个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还具有醇的其它性质,如与活泼金属反应、消去反应。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

  a、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Cu(OH)2反应;

  b、加成反应:

与H2加成生成己六醇;

  c、酯化反应:

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例如与乙酸反应生成五乙酸葡萄糖酯;

  d、发酵反应(制酒精):

C6H12O62CH3CH2OH+2CO2↑

  e、生理氧化:

糖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能源,机体所需能量的70%是食物中的糖所提供的。

人体每日所摄入的淀粉类食物(占食物的大部分),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5、氨基酸都是白色晶体,熔点高,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氨基酸结构中含有官能团-COOH和-NH2,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①氨基酸的两性:

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②成肽反应。

  6、蛋白质的性质:

  ①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②两性:

因为有-NH2和-COOH

  ③水解:

在酸、碱或酶作用下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为多种α-氨基酸。

  ④盐析:

少量的某些盐能促进蛋白质溶解,大量的浓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在溶液中使之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盐析。

  ⑤变性:

在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以及一些有机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下,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变性属化学过程,不可逆。

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

利用变性可进行消毒,但也能引起中毒。

  ⑥颜色反应:

具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HNO3变性,产生黄色不溶物。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反应的实质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使它变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

  ⑦灼烧气味:

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常用此性质鉴别丝、毛织物等。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2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

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

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

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

①场所:

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

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

①场所: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

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

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

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

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

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

1。

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

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

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4

  X染色体隐性遗传

  1、人类红绿色盲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

XA

  ②、患者:

男性XaY女性XaXa正常:

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

男性→女性→男性(母病子必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①、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

Xa

  ②、患者:

男性XAY女性XAXAXAXa正常:

男性XaY女性XaXa

  2、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①、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具交叉遗传现象:

男性→女性→男性(父病女必病)

  Y染色体遗传

  1、人类毛耳现象

  2、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

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1、先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①、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②、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已知隐性遗传

  父正女病——常、隐性遗传母病儿正——常、隐性遗传

  ②、已知显性遗传

  父病女正——常、显性遗传母正儿病——常、显性遗传

  3、不能确定的判断:

  ①、代代之间具有连续性——可能为显性遗传

  ②、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各占1/2——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

  ③、患者有明显性别差异

  i、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

  ii、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

  iii、男性全患病,女性全不患病——可能为伴Y遗传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5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

发生了渗透作用,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

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2、生物膜的特性: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它们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思考:

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有哪些异同点?

  ①相同点:

某些物质可以通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

  ②不同点:

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半透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