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2022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盐城市时杨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选修)

(总分:

12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书》曰:

‘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

’此盖受命之符也。

”“臣”最有可能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董仲舒

2.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3.“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

“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

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

”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

 

4.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5.以下精美文句所属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6.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7.“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

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

”为此,先进的中国人

A.进行维新变法B.发动武昌起义C.宣传实业救国D.掀起新文化运动

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9.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以下对毛泽东著作的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10.《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

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1.“某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

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以上个人履历反映了

A.《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其受教育权利B.“教育大革命”对其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C.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为他的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

D.作为学者访问美国得益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2.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了卫星十年发展规划,其中有一条:

1969或1970年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卫星上天后10年发射飞船。

该规划的主要成果是

A.“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D.首颗近程导弹试验成

13.“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

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据材料,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4.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D.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15.“《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的发生完全出于偶然B.《九十五条论纲》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C.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势力D.宗教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6.很多游人在法国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

下列留言中,不恰当的是

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B.“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D.“你所作的《神曲》,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17.德意志统一前,德国人曾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自己只拥有“思想的天空”。

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的主要成就有

①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②康德发表《纯粹理性批判》③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④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18.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物理学家周光召

曾说:

“没有……就不可能有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器和信息科学。

”“……”可能是指

A.相对论B.经典力学C.进化论D.量子力学

19.瑞士学者荣格这样评述某部小说:

“我大概永远不会说我喜欢它,因为它太磨损神经,而且

太晦暗了……全书最后那没有标

点的四十页真是心理学的精华。

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的那么透。

”下列作品与这部小说属予同一风格流派的应该是

A.《安娜卡列尼娜》B.《巴黎圣母院》C.《等待戈多》D.《玩偶之家》

20.“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

”基于这样的认识,产生了下列哪一作品?

 

A.《格尔尼卡》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自由引导人民》D.《日出·印象》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总分60分。

21.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评价不一。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

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答耿司寇》

材料三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他一面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同时又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牛鸿恩《我所认识的李贽——李贽尊孔与反孔试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推明孔氏”的表现,并分析汉武帝时“隆儒”的目的及对儒学的影响。

(4分)

(2)材料二中李贽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宋代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什么?

李贽提出的“人伦物理”的主张主要挑战这一体系的何种说教?

(4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宣传孔子的主要动机。

(4分)

(4)与前三段材料相比,材料四在对孔子的评价和认识上有何进步之处?

(3分)

 

22.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

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

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

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

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

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

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三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

以“器物”层次为例,列举史实依据。

(4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

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3分)

23.20世纪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形成了三大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以后,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二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材料三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材料四胡锦涛说: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3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的核心问题。

(4分)

(4)概述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的重大贡献。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4分)

24.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

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

掌握”。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

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

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2分)

(2)据材料一、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

其目的何在?

(5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

的体现?

(3分)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3分)

(5)启蒙运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界。

请写出在启蒙运动影响下近代前期中国出现的主流思想。

(至少两个)(2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DDDCADDAADCAADDDDDCC

21答案(计15分)

(1)表现:

提出了“独尊儒术”的主张。

(1分)

目的:

促进思想“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2分)

影响:

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分)

(2)观点: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唯一标准。

(2分)

体系:

理学。

(1分)

说教:

“存天理,灭人欲”。

(1分)

(3)评价:

孔子是主张改革的思想家。

(2分)

动机:

宣传维新变法。

(2分)

(4)进步之处:

要一分为二看待孔子及儒学思想;评价孔子要结合其时代背景。

(3分)

22答案:

(计15分)

(1)根深蒂固封建思想未能清除。

(2分)旗帜:

民主与科学。

(2分)

(2)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

(2分)障碍:

封建伦理纲常。

(2分)

(3)林则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分)

(4)答案之一:

赞同。

(1分)理由:

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使人们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或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2分)

答案之二:

不赞同(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

理由: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23答案(计15分)

(1)内涵: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发展:

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2分)

(2)原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1分)

特色: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2分)

(3)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分)

根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分)

(4)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走向富强。

共同特点: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言之有理也可)(4分)

24.答案(计15分)

(1)来源:

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

(2分)

(2)发展:

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3分)

目的:

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2分)

(3)体现:

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

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

(3分)

(4)评述:

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3分)

(5)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

(任答两点.每点1分,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