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205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湖南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

1.1.2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位于湘潭市湘潭县云湖桥镇史家坳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项目建设单位:

湖南行寅贤置业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

1.1.4项目主管单位

湘潭市林业局

1.1.5项目性质

新建、私有、生态公益性

1.1.6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增强保护、科研和公众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成一个融科学研究、产业化生产、科普教育、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效益的科技示范园,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1.1.7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养殖基地、四季果园、工业原材料林基地、附属设施。

其中生态养殖基地包括一个养猪场(建筑面积4000㎡)、一个50亩的养鱼垂钓塘、散养10000只土鸡等;四季果园种植基地包括美国脐橙、桃、杨梅、柑橘、枣、柿、胡柚、无花果等优质水果1000亩;工业原材料林基地包括国外松、桉树、桤木等速生树种3000多亩以及珍贵药材金银花50亩、珍惜树种引种区10亩;附属设施包括建设1栋办公楼和会所(建筑面积1000㎡)、1个40个车位的停车场(面积600㎡)以及道路10km,并购置科研、办公设备器具及住宿餐饮用品。

该项目整体开发山地5500亩左右,其中核心区500亩,辐射区5000亩,以推广高效农林业品种及技术为主,开展农业观光生态休闲项目。

1.1.8项目建设期

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其中核心区工程期为2年,即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

1.1.9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562万元。

按投资来源划分,需申请国家基本建设投资224.8万元,占总投资的40%,地方配套资金112.4万元,占总投资的20%,湖南行寅贤置业有限公司出资224.8万元,占总投资的40%。

1.1.10项目效益

本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后,将在园区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生产、科研、养殖的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示范区的科技生产水平,有利于带动湘潭地区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效益。

同时,项目建成投产后,生态养殖基地可年获纯收入90万元,四季果园年获纯收入50万元,工业原材料林基地年获纯收入40万元,全园年纯收入达170万元,4-5年即可收回投资。

1.1.11编制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设计咨询研究院

1.2项目依据

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国家有关农林业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借鉴国内外农林业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本园区有关科研、规划成果。

主要依据是:

(1)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2)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3)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和〈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试行)的通知

(4)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5)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6)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印发〈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规定〉、〈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规定〉(试行)的通知

(7)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规定

(8)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规定

(9)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林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实施细则〉的通知

(10)林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实施细则

(11)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技术规范

 

1.3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生态养殖基地

生态养猪场

M2

4000

年产1万头

生态养鱼垂钓

50

生态养鸡

10000

2

四季果园

1000

3

速生丰产林

4000

4

附属设施

办公、会所

M2

1000

停车场

M2

600

道路

KM

10

水泥路1km,砂石路9km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农林业建设项目的法规和政策,园区土地权属明确,地方政府非常支持,项目建设配套资金有保证。

项目布局合理,生产、科研工程安排得当,设施和设备购置符合示范区的实际,工程技术成熟,各项保障措施可行。

项目单位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各项制度严密,能保证做到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各项风险小。

本项目具备良好的建设条件,项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加快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实现资源合理流动,走科技型农业发展之路重要举措,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步骤。

项目地处湘潭市湘潭县云湖桥镇,交通便利,以湖南行寅贤置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湘潭市林业局、湘潭市农业局的科技力量,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一园多区,功能街接,突出良种,注重科技,力争效益”的基本思路,以农林业高新科技推广应用为重点,将现有的科技、土地人力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重组及合理配置,按照“五高五化”标准(劳动生产率高,土地生产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学贡献率高,经济社会效益高,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生态良性化)筹建湖南行寅贤农业科技示范园。

示范园的总体功能定位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林业高新技术应用、示范和展示的舞台;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通过政府搭台,基础辅垫,择项先上,招商引资,民营争辉,股份联办等运作,将示范园办成集转化与应用相促进,生态与经济相协调,培训与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型基地;着力引导农林业发展方向并实现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推动全县农林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把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从主要依靠调动和激励农民积极性的制度创新,转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力的科技创新上来,随着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渠道和有效形式,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

湘潭县农业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农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目前达到40%。

尽管如此,挖掘潜力和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农业生产由过去单纯地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与数量并重转变,农业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条件下,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辐射和带动全县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

示范园座落于湘潭市湘潭县云湖桥镇史家坳,主要为小型丘地,四周为稻田、山林、山塘所围绕,总面积约5500亩。

3.1.2自然概况

3.1.2.1地形地势

示范园区内地貌属于湘江中下游红岩丘陵区的低缓丘陵。

项目计划以马山塘、天鹅塘、尖冲塘、桑树塘、凉伞塘等为主要区域。

园区内有一些天然植被,也有部分人工林。

3.1.2.2水文

园区内有天然的山塘,水质良好,可作为水产养殖和苗木灌溉的引用水源,实施方便;韶山灌渠离示范园仅1公里,能辅助其满足干旱时期的农林灌溉。

3.1.2.3气候

示范园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寒、暑、干、湿季节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年平均气温16.7-17.4°C,一月为最冷,极端最低温为-11摄氏度,七月最热,极端最高温为40.4°C。

年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7.5-109.1千卡/㎡。

年降水量为1350㎜至1610㎜,年均雨日为152至182天,年均下雪5至10天,年均无霜期为273至288天,年均相对湿度为80.7%,冬半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北风,夏半年多南风。

3.1.2.4土壤

示范园内土壤主要是四纪红壤、砂岩红壤,土壤结构良好,肥力中等,但缺乏有机质,经一定改良后,可种植多种作物、优质水果和用材树种。

3.1.2.5生物资源

(1)野生动物

主要的野生动物有:

野兔、山鸡、昆虫、蛇类以及多种鸟类等。

(2)野生植物

示范园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树种资源丰富,主要的植被类型有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湿地松(Pinuselliottii)、竹类(Gramineae)、香樟(Cinnamonumcamphor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seSarg)、檫木(Sassafrastzumu)、木荷(Schimasuperba)、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桃花(Prunuspersica)、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白栎(QuercusfabriHance)、桎木(Loropetalumchinense)、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假死柴(Linderaglauca)、美国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等。

据调查,常见乔灌木种类有80余科,400多种。

以松科、木兰科、樟科、蔷薇科、豆科、木犀科等的植物为主。

3.2社会经济条件

科技示范区位于湘潭市湘潭县云湖桥,行政区域隶属于湘潭市。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区,湘江中下游。

居长、株、潭“金三角”的一角,现辖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和雨湖区、岳塘两个城区,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人口280万,其中市区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65万。

湘潭是全国的湘莲之乡和全国闻名的粮猪生产基地,是湖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8亿元,增长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第二产业增加值245.7亿元,增长2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7%;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亿元,增长1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4%。

全市人均GDP为19036元,增长12.8%。

园区周边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产业以种植业为主。

另外,部分群众从事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林业、第三产业的生产来增加收入。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红薯、蔬菜等;经济林果主要有橘子、桃等。

畜牧业以瘦肉型猪、肉牛、肉羊和蛋禽养殖为主。

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相对稳定,群众生活有一定保障。

3.3项目实施单位条件

3.3.1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湖南行寅贤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主要从事出口产品的包装箱业务。

企业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大力推进以商招商,致力增强镇域非公经济的发展后劲,而且通过以商招商、内引外联,为镇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法人代表彭瑛在2008年3月被授予湖南省创业成功女性荣誉称号,现为湘潭县云湖桥镇商会会长。

3.3.2实施单位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

湖南行寅贤置业有限公司有职工120人,单位下设办公室、生产部、技术部、销售部、财务部等。

3.3.3实施单位管理体制

湖南行寅贤置业有限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工程建设、保护管理及生产经营活动。

管理体制合理,组织管理顺畅,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管理体制保证。

3.4建设条件分析评价

3.4.1地理位置优越

一是交通条件好。

园区位于湘潭市近郊云湖桥史家坳,外部交通十分方便,潭韶公路从旁边经过,距320国道约2公里、潭邵高速韶山出口5公里。

周边城市长沙市(约74公里)、株洲市(约60公里)、湘潭市(约23公里)、娄底市、宁乡县、韶山市(约23公里)、湘乡市(约27公里)等到该度假村的车行时间都在40-90分钟。

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约80公里,由高速公路至机场只需40多分钟。

园区内部交通也较方便,山上林区公路可通达各主要山头地块。

二是环境条件好。

示范园生态环境良好,没有污染源,生产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3.4.2自然条件优良

园区内气候温和,寒、暑、干、湿季节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年平均气温16.7-17.4°C,一月为最冷,极端最低温为-11摄氏度,七月最热,极端最高温为40.4°C。

年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7.5-109.1千卡/㎡。

年降水量为1350㎜至1610㎜,年均雨日为152至182天,,适宜湖南绝大部分农作物、优质水果、用材林生产和发展畜牧水产业。

3.4.3基础条件充分

园区内基础设施较好,高压电线从园区经过,可确保园区建设的电力需要;示范园周边区域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区有移动通讯网络覆盖。

园区有优惠的政策条件。

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享受湘潭市、县政府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及其它相关政策.

园区有较强的科技力量为依托。

湘潭市林科所离科技示范园只有3公里距离,是从事林业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及推广的全民事业单位,现有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0人和初级职称的26人,可随时为科技示范园提供技术支持。

示范园具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到位。

管理站机构健全,科室分工合理,人员职责明确,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园区领导班子内部团结,职工思想稳定,与邻近群众关系协调,为示范园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3.4.4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科研生产前期工作

科技示范园是科研生产基地。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必须根据自身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科学研究。

湖南行寅贤置业有限公司派代表对省内外的农林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多次考察、学习,对建设农林业科技示范园积累了一些基础资料,并在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观测。

第四章建设目标

4.1建设目标

4.1.1总体目标

根据农林业建设项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确定农林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和发展的总目标是:

全面建设农林业科技示范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和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完善和增加现代化设备,提高科技种植的理论水平,实现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率。

积极引进科研人才和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结合示范园区的实际开展科学研究。

正确处理园区与周边乡镇生产、生活的关系,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实现园区和周边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逐步实现经营管理规范化、科研现代化、综合利用合理化、基本建设标准化,把示范园建成具有较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应的农林业科技示范园。

4.1.2建设期目标

建设目标分核心区建设和辐射区建设,预计核心区面积500亩,建设期2年;辐射区面积5000亩,建设期3年。

(1)搞好示范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设施,提高生产、科研能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

(2)调整园区的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职工队伍,使园区的事业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轨道。

(3)培养科研人才,更新科研设备,不断拓宽研究、生产、经营领域。

(4)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示范园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的优势,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项目,提高示范园的自养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4.1.3运营期目标

充分发挥工程基础设施、设备器具的作用,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器具的管理,完善示范园管理措施和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2项目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4.2.1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指导思想是:

以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结合湘潭市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在保护好示范园区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科技生产、科普宣传和科学研究水平,开发观光生态休闲场所,力求改善城郊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市民多种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湘潭市及周边城市提供一处“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的休闲新天地。

4.2.2建设原则

项目建设应以保护为前提,以科研为先导,以持续发展为目的,突出重点和特色,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骤的按计划进行建设。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中心,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2)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分期建设的原则;

(3)坚持重点突出的原则。

以生产、科研为重点,各项建设和管理必须有利于整体发展;

(4)坚持“节约、高效、质优”的原则,加强项目的经济核算,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能减排,循序渐进,分期建设。

(5)坚持示范园和周边乡镇利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需求。

4.3主要建设任务

生态养殖基地:

以养殖牲猪、土鸡和鱼为主的生产养殖、观光、休闲基地;

四季果园:

种植10-20种优质水果,既可供采摘品尝、又满足观赏的功能;

工业原材料林基地:

种植国外松、桤木、桉树以及药用植物金银花等,用作工业原材料;

附属设施:

修建办公楼、休闲会所、停车场、道路等与示范园发展相适应的配套基础设施。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项目建设总体布局

5.1.1项目性质

湖南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属于城市近郊型的集生产、观光、度假、科普于一体的基地。

5.1.2项目功能区划

合理区划是对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管理,解决科研、生产利用、休闲度假之间的各种矛盾,以及充分发挥该项目多种功能和效益,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1)在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项目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方便经营管理。

(2)根据资源条件、实施目的,区划为:

生态养殖基地、四季果园、工业原材料林基地和附属设施区。

(3)功能区划以自然区划为主,辅以人工区划。

其分区应力求规整,具有整体性和适宜性。

5.1.3功能分区

按照分区原则,将整个项目区划分为生态养殖基地、四季果园、工业原材料林基地和附属设施区。

(1)生态养殖基地:

主要是养殖牲猪、土鸡和鱼。

建设一个牲猪养殖场,面积4000㎡。

土鸡采取山地散养的方式。

有原有山塘的基础上修建一个钓鱼场所,放养鱼苗。

(2)四季果园:

主要种植10-20种优质水果,,面积约1000亩,既可供采摘品尝、又满足观赏的功能。

充分满足40%内销,60%出口的销售需求。

(3)工业原材料林基地:

种植国外松(2000亩)、桤木(1350亩)、桉树(200亩)以及药用植物金银花(50亩)。

(4)附属设施:

修建办公楼、休闲会所、停车场等与示范园发展相适应的配套基础设施。

5.2项目建设内容

5.2.1生态养殖基地建设

5.2.1.1养猪场

计划建设一个年出栏数10000头的养猪场。

(1)选址原则:

①节约用地,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地土地,并为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②禁止在水源保护区、畜禽疫病多发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地区建场。

③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相关法规。

④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环境。

⑤应尽量靠近饲料供应和商品销售地区,并且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

⑥选址还应注意各地小气候特点,趋利避害。

(2)场址选择

①地势地形

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

地势应避风向阳,猪场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以防止在猪场上空形成空气涡流,还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以减少冬春风雪侵袭。

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

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②土质

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且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沙土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小,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

粘土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毛细管作用明显,抗压性低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导热性小。

沙壤土兼具沙土和粘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

但不必苛求。

③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

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猪场需水量见下表。

猪别

饮用量(升/头·天)

总需要量(升/头·天)

种公猪

10

40

妊娠母猪

12

40

带仔母猪

20

75

断乳仔猪

2

5

生长猪

6

15

育肥猪

6

25

 ④电力交通

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选址时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要有备用电源。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能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

⑤防疫和环保

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一般距铁路与一二级公路不应少于300~400米,最好在1000米以上,距三级公路不少于150~2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米。

同时,要距离居民点、工厂500~1000米以上。

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

距其他养殖场应在500~1500米以上,距屠宰场和兽医院宜在1000~2000米以上。

⑥周围环境

建场还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各种因素,如水电、排污等。

(3)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①总体布局

主要分四个功能区:

A.生产管理区 此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技术室、化验分析室、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

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且与外界联系频繁,应严格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B.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

禁止一切外来车辆与人员进入。

C.隔离区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病猪隔离间、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区等。

该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兽医室可靠近生产区,病猪隔离间等其他设施应远离生产区。

D.其他设施

水塔 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供水条件好的可不考虑。

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

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生产区一般不设通向外界的道路,管理区和隔离区分别设路通向场外。

排水 场区地势宜有1%~3%的坡度,路旁设排水沟,以利于雨雪水的排出。

猪场废物、污水处理是猪场疫病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猪场应结合本场特点,建立完整的废物、污水处理系统。

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②生产区的规划

根据不同年龄、类别猪群的生理特定和其对环境的要求,生产区猪舍可有:

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

规划时应考虑有利于防疫、方便管理和节约用地地原则。

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

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或偏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

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保育猪舍。

保育舍和生长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或偏风向,两区之间最好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