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2058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docx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

为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及《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特制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

山东省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将山东建成我国重要的机械装备产品制造和供应基地,初步实现由机械工业大省向机械工业强省的转变;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聚集带,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电工电器等六大行业。

鲁南经济带及周边地区是中小型机床、大中型拖拉机及耕作机械、粮油及农副产品深精加工机械等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

有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鲁南机床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工程机械集团等大型企业,有滕州的中小机床、临沂的小动力等产业集群,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滕州机械制造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产品门类齐全、具备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近年来,滕州机械工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急剧膨胀,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中小机床产量逐年攀升,数控机床份额逐年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钻铣床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

2006年12月,滕州市被命名为“山东省中小机床制造业基地”,成为国内知名的中小机床生产基地。

2008年,机械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跃居滕州市各大支柱产业首位,成为领军产业。

滕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及其关联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人才需求

根据对山东省高校毕业生近年来就业需求情况调查分析,山东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大批机械制造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在山东省现代制造业中,普遍缺乏高技能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的产业技术工人。

枣庄人事人才网发布的人才需求报告显示:

枣庄地区的机械制造、冶金、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对行业人才需求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从2007年开始,机械类高技能人才需求连续多年位于枣庄市用人需求榜的前列;枣庄市对机械制造业、建筑施工行业的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维护、运行检测、设备操作、设备营销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年需求量在2000人左右。

伴随着枣庄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迅速发展,对机械制造类技能型人才需求还将明显增加。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现状

1.办学历史、规模

2005年学院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在校生316人。

2.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数量适当、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目标。

目前,该教学团队拥有专兼职教师45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7人,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21.88%;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13人,其中高级工以上8人,占兼职教师的61.53%,兼职教师占教学团队的28.89%。

3.实践教学条件

(1)实验实训室建设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基地按照工学结合的真实职业环境进行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已初具规模。

现有机械加工实训车间拥有各种机加工机床20余台,数控加工实训车间拥有数控机床5台。

数控仿真实训室一个(上海宇航仿真软件50个节点)、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拥有钳工操作台80多个、CAD/CAM仿真室、测量实训室等一批设备先进、实操性强的实训室。

学院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山东明润机械有限公司、滕州大地机床有限公司、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日照五征集团、无锡鹰普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推进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

1.实境育人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安排在实训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同时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2.过程考核

核心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3.实施订单培养

积极推进订单培养,与滕州机床厂订单培养50名,与鹰普(中国)有限公司订单培养学生12名,并在积极开展新的订单。

三、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经过多年的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有了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但仍有许多不足:

教师职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创新;专业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课程改革不够深入;与企业的结合不够紧密,校内实训设备数量相对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社会服务能力较弱,影响范围限于枣庄地区。

四、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枣庄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需要。

坚决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树立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制订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建设方案,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专业建设切实贴近一线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实际。

(二)总体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围绕鲁南地区制造业基地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操作通用机械设备和数控加工设备的能力。

培养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管理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本地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形成适合鲁南地区制造业基地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结构,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的建设,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9年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被确定为学院特色专业,争取2011年将该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

(三)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411”的培养模式。

“41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六个学期内有四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现场授课,一个学期顶岗实习。

2.课程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动态管理,紧跟企业岗位能力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计划到2010年,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2门;编写修订教材5部(其中校企合作开发2部),到2011年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

以师德师能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着力加强“一专多能”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程,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数量适当、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争取到2011年将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实践教学条件

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机械制造工艺能力为主线,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上,新建一体化教室3个,CAM实训室2个;扩建校内实训基地2个;完善生产性教学工厂,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创新工作室1个。

在与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滕州机床厂、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枣庄明润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到2011年,再增加校企合作单位6个。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技能培训工作。

鼓励专业教师去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合作,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在产学结合方面,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对在校学生进行培养和培训的同时,加强对行业企业单位职工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广泛开展社会服务。

完善实验实训管理机制,开发“工学结合”的实训项目,提高实验实训设备服务于学生技能培养的水平;加强为中小型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服务,社会服务数量与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设备管理、机械产品检验及开发等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411”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将实施“41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3学期)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理论课程达到知识必需、够用、面宽,实验实训课程重视基本操作技能,融“教、学、做”为一体,达到操作规范、熟练、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第二阶段(第4学期)到企业一线岗位顶岗实习,部分专业课现场教学;第三个阶段(第5学期)回学校学习;第四阶段(第6学期)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完成顶岗实习和就业,全面提高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二)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

邀请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的具体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修订,并围绕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技术专家的参与指导下,确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总结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岗位任务描述,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2)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是提高高职办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要做到以下六点:

①以职业活动为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以项目为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本专业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和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广泛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在教学手段上,本专业积极将现代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手段,根据授课内容,穿插图片和录象内容,可以帮助再现生产过程、展示结构、动态演示工作原理、创设工厂生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到2011年,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同合作共同开发《金属切削机床与夹具》、《机械制造工艺》2门课程;编写修订教材《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切削机床与夹具》、《机械加工实训》、《机械制造工艺》、《数控铣床实训》5部,其中校企合作开发《机械制造工艺》、《数控铣床实训》2部,2010年将《金属切削机床与夹具》、《机械制造工艺》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2011年前建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

通过这一平台建设,规范专业教学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基础平台。

4.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也是保证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

要深入开展各门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学材、活页教材及案例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

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已有的院级精品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到2010年再建成院级精品课程《金属切削机床与夹具》、《机械制造工艺》2门,到2011年将《金属切削机床与夹具》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5.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1)通过申报教研课题,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本专业建设发展。

(2)与企业合作开展机械类技术改造项目或研发产品1~3项。

(3)计划每学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

(4)争取各级经费资助课题,推进纵、横向课题的立项和研发。

6.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依据院系两级督导制,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以教学督导组、院系领导听课、教师相互听课、学生评教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对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学院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信息处理、教学质量评估与诊断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三)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

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选送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建成一流的专业教学团队。

计划三年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3—4名专业骨干教师,建设一支产、学结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较高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一线的技艺精湛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解决制约人才培养的师资“瓶颈”问题。

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工作思路,充分考虑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聘用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拥有多名机械工程师、技师的优秀兼职教学团队,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

1。

建立有效激励兼职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机制。

3.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促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力争三年内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

通过进修学习、企业工作锻炼、承担项目开发工作、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专职教师获得高级工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

4.教学团队建设

争取到2011年将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充实原有的实训室;新建公差测量、刀具与夹具等一体化教室,CAM实训室;扩建金属切削加工车间、新建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1个

校内实训(验)室一览表

序号

实训(验)室名称

实训课程

实训项目

建设年度

满足学生人数

经费(万)

1

数控车削实训车间

《数控机床与编程》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2009

40

100

2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实训车间

《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2009

40

50

3

CAD/CAM实训室

《CAD/CAM自动编程》

机械零件的自动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

2009

50

30

4

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室

机械工程图识别与绘制

机械制图实训、机械设计

2010

100

30

5

公差测量一体化教室

公差测量

量具应用

2010

50

20

6

刀具与夹具一体化教室

金属切削刀具与夹具

刀具与夹具设计

2010

50

20

7

机械装配与维修实训车间

金属切削机床与夹具

机械装配实训

2011

50

20

8

生产性教学工厂

生产实训

生产实训

2011

50

200

9

创新工作室1个

综合应用

创新设计

2011

30

50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依托鲁南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装备先进、创新能力较强、生产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为完善的现代管理体系的企业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

计划三年内在原来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6个校外实习基地。

3.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在重点进行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大力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拓展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建立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参与顶岗实习;在增加校外实习基地数量的基础上,拓展实习基地的功能,规范实习管理,注重实习实效,并通过技术革新、企业职工培训、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形成运行良好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通过社会培训、协助企业开发科研课题,努力为枣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1.加强社会技能培训

未来三年,根据枣庄地区制造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学校专业优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并重,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

积极支持政府部门做好员工转岗、再就业及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以及在行业中的影响,为企业进行员工的岗前培训、专项技能的培训和其它技术服务项目等。

扩大学校培训工作范围,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深入开展应用技术服务

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与枣庄、滕州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先进制造业和制造业服务中的应用技术上,重点项目围绕机床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应用,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逐步建立健全以技术应用为特色的应用技术服务机构,以校内外技术骨干、技术专家为依托,以学校、系部两级管理为框架,建立系级研究室、工作室等应用技术服务机构。

(六)专业群建设

1.专业群建设目标

围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共同打造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和共享实训平台,形成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库,建成功能齐全、性能优越的资源共享平台。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动下,形成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群,培养机械行业相关方面高技能人才。

2.重点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群借鉴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研究成果和其它示范院校的范例,以产品设计与制造领域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2门精品课程并出版特色教材。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

专业群课程名称

建设经费

工学结合主要措施

建设内容

备注

机械制造工艺

20万元

与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项目,确定学习情境

建设院级精品课程/课件/出版特色教材

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金属切削机床与夹具

24万元

与滕州大地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课件,确定学习情境

建设省级精品课程/课件/出版特色教材

(2)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群以双师素质养成为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8人,分批到北京、南京等职业培训基地学习或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技能突出的中、高级职称兼职教师18人,分期来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开发实训项目。

选派教师去企业进行机械设计、机械零件加工、模具加工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各专业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100%。

(3)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群在已有实训室(车间)基础上,通过共享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新建的实训室、实训基地,优化机械设计加工能力,建立完善的实训、培训认证流程,提供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软件商原厂认证及学院独立认证相配合的职业证书。

六、经费预算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学院给予高度的重视。

未来三年经费投入预算情况如下表:

未来三年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表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投入经费项目

金额

(万元)

投入经费项目

金额

(万元)

投入经费项目

金额

(万元)

教学仪器设备

120

教学仪器设备

220

教学仪器设备

105

教学资料等

20

教学资料等

30

教学资料等

15

教师进修

9

教师进修

8

教师进修

8

实验实训耗材

6.5

实验实训耗材

7.5

实验实训耗材

10

教学设备维修费

12

教学设备维修费

10

教学设备维修费

9

合计

167.5

合计

275.5

合计

147

            总计:

700万元

 

机械工程系

2009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