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2073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docx

家公务员考试综合常识精选精心整理强烈推荐

综合常识精选

一、文字

1.概述

我国的汉字(象形文字)大体经历了结绳记事、河图、洛书、伏羲文王画八卦、甲骨文(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金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奠定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草书(章草)、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

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

那么,篆、隶、草、楷、行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

2.组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着四种。

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

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

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

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

例如:

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

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

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

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

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这怎么说呢?

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

诗经的《大雅•棫朴》亦云:

“周王寿考。

”。

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一语。

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

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

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

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

例如:

“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

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

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

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

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二、书法

1.概述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

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四宝:

笔(湖笔:

浙江省湖州)、墨(徽墨:

安徽省徽州)、纸(宣纸:

安徽省宣州)、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2.著名人物

书家四绝:

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书法鼻祖:

篆书的鼻祖是李斯;楷书的鼻祖是钟繇;草书的鼻祖是张芝

东晋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最推崇的前辈书家有两个。

一人是东汉的张芝,一个是曹魏的钟繇。

东汉张芝:

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

曹魏钟繇([yáo]):

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张颠素狂:

唐朝张旭和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

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他们的字体并称书法四体。

唐朝三绝: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三人皆为唐玄宗开元间人。

世人称他们三人分别为“诗仙”、“草圣”、“剑圣”。

北宋四家:

蔡襄(天资极高)、苏东坡(自出新意),黄庭坚(高视古人)和米芾(萧散奇险)

宋徽宗赵佶: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

清朝郑板桥:

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

3.中国十大传世书法

1.三希堂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

2.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

3.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4.天下第一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帖》

5.中华第一楷书: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6.中华第一草书:

怀素《自叙帖》

7.中华第一美帖:

米芾《蜀素帖》

8.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9.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10.明代奇才草书绝品:

祝允明《草书诗帖》

三、国画

1.概述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

表面上,中国画是以题材分为这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

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

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2.发展历程

陶器---青铜器---帛画(战国)---宗教绘画(魏晋)

3.著名人物

三国曹不兴:

佛像画的鼻祖,有“曹衣出水”的美誉。

东晋顾恺之: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唐朝吴道子:

中国唐代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有“吴带当风”的美誉。

宋朝张择端:

北宋著名画家。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是汴京郊外春光;第二段是汴河场景;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元季四大家: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稚川移居图》、吴镇《渔夫图》

“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

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

其中唐寅的代表作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和《秋风纨扇图》等。

清代郑板桥:

4.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2.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3.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4.唐代·韩滉《五牛图》

5.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6.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7.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8.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9.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

10.清代·郎世宁《百骏图》

四、戏曲

1.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一同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2.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

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

3.中国戏曲三鼎甲

中国戏曲三鼎甲:

京剧、豫剧、越剧。

京剧(2010年11月17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豫剧(豫剧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用来招待外宾,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4.昆曲

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中国戏曲之母”、“百戏之祖”,昆曲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又称“昆山腔”。

5.京剧

⑴京剧的四大徽班

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它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

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

随后,另外三个徽班:

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三庆”、“四喜”、“春台”和“和春”合称“四大徽班”。

⑵京剧的四项基本功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念、做、打

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

⑶京剧的四个典型角色

“生”:

指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

指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四大名旦: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⑷脸谱

红脸:

忠勇

黑脸:

猛智

蓝脸和绿脸:

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

凶诈

五、茶叶

1.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茶叶、咖啡、可可

2.三大茶种:

茶是大众化饮品,一般分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三大类。

其中绿茶在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较普及,西方国家更习惯饮用红茶。

植物学上划分为茶种(中国种)、普洱种、蛋白桑茶种。

3.茶马古道:

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包括川藏和滇藏。

4.四季饮茶

季节划分

气候性质

喝什么茶

功效作用

春天

属温

花茶

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

属热

绿茶

消暑解热,生津止渴

秋天

属凉

青茶

润肤除燥,生津润肺

冬天

属寒

红茶

滋养阳气,增热添暖

5.茶按其制作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发酵类型

茶叶属性

典型名茶

不发酵

绿茶

黄山毛峰、六安瓜片、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信阳毛尖

微发酵

黄茶

霍山黄芽、湖南君山银针

轻度发酵

白茶

白毫、白牡丹

半发酵

青茶、乌龙茶

福建安溪铁观音、福建武夷大红袍、台湾东顶乌龙茶

完全发酵

红茶、黑茶

祁门红茶、云南普洱茶

5.喝茶禁忌

茶+肉类:

容易便秘。

茶+药:

影响药物吸收。

茶+水果:

影响水果的营养吸收。

茶+酒:

利尿伤肾伤肝。

茶+白糖:

抑制茶叶的清热解毒和促进消化的功能。

空腹饮茶:

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还会引起“茶醉”。

饭前饭后饮茶:

降低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和铁。

六、武术

1.武术的思想核心:

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融合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

2.中国三大知名功夫:

少林、太极、咏春

3.中国传统的三大武术门派:

少林、武当、峨嵋

七、瓷器

1.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2.窑变:

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

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

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了铜的气化物所造成的艺术效果。

3.景德镇四大名瓷: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

4.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不是瓷,是低温铅陶)。

“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5.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

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如明代的青花瓷);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

八、建筑

1.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

2.世界五大宫:

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故宫(紫禁城):

是世界现存最大和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四个大门:

正门名为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中轴对称:

体现皇权至高无上,以黄泉为核心的等级观念。

左祖右社:

左前方通常设祖庙(太庙)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设社稷坛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

前朝后寝:

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朝堂和寝殿两部分。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和盛典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九、行政级别

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

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

中央部委的等级即平常大家所说的“国、部(省)、司、处、科”五级。

中国行政级别分9级。

1级:

准国级:

香港,澳门2特区

2级:

正部级:

4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3级:

负部级:

14个副省级城市(包括9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济南、杭州、成都、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

4级:

准副省级:

包括除上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鞍山市、抚顺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等十个市为“较大的市”

5级:

正厅级:

一般地级市

6级:

副厅级:

省直管县级市

7级:

正处级:

一般县级市

8级:

副处级:

市管镇

9级:

正科级:

一般乡

十、光线

1.概述

光学中的三基色为红、绿、蓝。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第一个揭示了光的色学性质和颜色的秘密。

他用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各种颜色的混合光,并发现光的颜色决定于光的波长。

光线按照波长的不同可以分为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

2.三种光线

⑴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纳米到400纳米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

紫外线根据波长分为:

近紫外线(UVA),远紫外线(UVB)和超短紫外线(UVC)。

⑵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

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

⑶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纳米至1毫米之间。

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

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十一、声音

1.概述

声音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介质密度愈大,则音速愈快。

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

2.听力范围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20000赫兹之间。

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

在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地震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鲸和大象则可以产生频率在15到35赫兹范围内的声音。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

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狗和蝙蝠等动物可以听得到高达160000赫兹的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⑴响度:

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

(单位:

分贝dB)

⑵音调:

物体振动的快所发出的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的慢所发出的的音调就低。

⑶音色:

又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指的是音色没有改变。

十二、日食月食

唐代诗人卢仝的诗句“望日蚀月月光灭,朔月掩日日光缺”,即讲述月食发生於望,日食发生於朔的道理。

月食一般发生在望,即农历十五左右满月时。

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就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恰好(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日食一般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左右新月时。

此时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但因地球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而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发生。

日食可以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十三、流星雨

中国最早发现和记载流星雨,《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

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

“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许多的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

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称为流星体的碎片,在平行的轨道上运行时以极高速度投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束。

大部分的流星体都比沙砾还要小,因此几乎所有的流星体都会在大气层内被销毁,不会击中地球的表面;能够撞击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称为陨石。

数量特别庞大或表现不寻常的流星雨会被称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会每小时出现的流星会超过1,000颗以上。

十四、哈雷彗星

1.概述

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我国《春秋》中记录“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2.特点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早在我国晋代,我国天文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点。

《晋书·天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为光”。

彗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

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

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的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

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

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

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科学家形象地把彗星称为“脏雪球”。

3.探测

1984年12月15日,苏联发射第一个哈雷彗星探测器。

苏联发射的韦加号探测器是第一个造访哈雷彗星的人类使者。

十五、太阳黑子

1.概述

在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

黑子本身并不黑,之所以看得黑是因为比起光球来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光球层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

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通常是成群出现。

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

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2.中国成就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中国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中记载的:

“日中有踆乌。

”《汉书·五行志》中对前28年出现的黑子记载则更为详细:

“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3.太阳活动峰年与活动谷年

太阳黑子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并不是固定的,它们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黑子最少的年份为一个周期的开始年,称作“太阳活动宁静年”又称“太阳活动谷年”,黑子最多的年份则称作“太阳活动峰年”。

4.太阳黑子与高温天气无关

天文学家对黑子的活动从1755年开始标号统计,规定太阳黑子的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太阳的磁周期是22年,每11年太阳的磁极都会慢慢发生变化,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完成逆转。

在下一个11年磁极又会以相同的方式实现‘回归’,这是太阳活动中的正常现象。

”“持续高温与太阳的活动关系并不太大,主要还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造成的。

”方成还指出,“虽然2013年是太阳活动峰年,但就目前的观测的情况来说,太阳黑子的数量仅为以往峰年数量的一半,大约为七、八十个。

十六、日晕和月晕

晕是由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冰晶把太阳光或月光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光学现象。

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有卷层云时,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将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到我们的眼睛里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

天空中有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往往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或两个以上以太阳为中心、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有时还会出现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点和光弧,这些光环、光点和光弧统称为晕。

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其意思就是若出现日晕的话,夜半三更将有雨,若出现月晕,则次日中午会刮风。

日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出现日晕天气有可能转阴或下雨,但说这种现象可以预兆气候的旱涝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十七、彩虹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造成光的色散及反射而成的。

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也是以不同的角度反射。

当中以40-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形成人们所见到的彩虹。

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

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

事实上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可以看到整圈圆形的彩虹(例如峨眉山的佛光)。

形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最后射向人们的眼睛。

光穿越水滴时弯曲的程度,视光的波长(即颜色)而定——红色光的弯曲度最大,橙色光与黄色光次之,依此类推,弯曲最少的是紫色光。

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

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

十八、能耗

1.概述

能效等级指表示能效等级是表示家用电器产品能效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

2.等级划分

能耗等级为蓝白背景的彩色标识,分为1、2、3、4、5共5个等级,等级1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耗能最低;等级2表示比较节电;等级3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等级4表示产品能源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等级5是市场准入指标,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

能效标识为背部有粘性的,顶部标有“中国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