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218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6页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1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二章_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为什么?

结果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明显的“从效果到动机”的发展过程:

5岁儿童会认为前者不好;

7岁儿童的判断开始转折;

9岁以上的儿童从动机来判断是非已占明显优势,

(一)皮亚杰的道德判断二水平论3、道德教育目标使儿童获得自律道德,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手段注意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注意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

在儿童犯错误时,要使他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不好,以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1、两难故事法故事中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儿童对故事中的行为者进行评价:

要么选择服从权威或规则;

要么依据自己的道德原则采取行动,但同时与某些社会规则或权威命令相冲突当儿童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可以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欧洲一座小城中,一位妇女患了重病,命在旦夕。

医生认为本城中只有一种药可以救他。

药剂师制成一剂药用了200元,但却要卖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所有的亲朋好友借钱,只凑够了1000元,他去求药剂师便宜些卖给他,或以后再分期支付不足的部分。

药剂师拒绝了他。

海因茨没有其它办法,就闯进药剂师家里,为妻子偷走了这种药。

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吗?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2、三水平六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水平一:

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2、三水平六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

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来决定的,认为只要受到惩罚,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

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行为的动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2、三水平六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海因茨的故事”赞成:

“他一开始就请求付款的,而且他并不想拿其它东西。

他拿的药只值200元”。

反对:

“没得到允许偷拿贵重的东西,就是犯了重罪”。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2、三水平六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获得奖赏。

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开始能从不同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但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判断行为的是非善恶时,主要根据它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性价值,而不注意行为的客观结果。

“海因茨最终总会给药剂师应有的报酬的。

”反对:

“药剂师没有错,做生意都是要赚钱嘛。

”,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2、三水平六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水平二:

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2、三水平六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3.“好孩子”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

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社会和他人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好孩子”的标准去行动。

对于行为的是非善恶,开始从行为的动机入手来进行判断,认为有利于他人的就是好的,利己的就是不好的。

“海因茨做了好丈夫应做的事,不能无视她对妻子的爱来责备他。

“药剂师是自私的人,但海因茨应尽一切努力去买这种药。

”,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2、三水平六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

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律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认为只要行为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好的。

相反,凡是维护权威和社会准则的行为,就是好的、正确的。

“药剂师的做法置人于死地,海因茨有责任救他妻子,但该在随后偿还足够的药款。

“偷窃总是错的,没有特殊例外。

”,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2、三水平六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水平三:

后习俗水平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范,而且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的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

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2、三水平六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它是由大家商量决定的,也可以由大家商定而改变。

认为只有公正无私的行为才是道德的,错误行为可以因其动机良好而减轻惩罚的程度,但并不会因为其动机良好而把错误行为也看作是正确的。

“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偷窃都是可以原谅的。

“目的正确不能证明手段没有错误。

”,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论2、三水平六阶段,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基于自己的良心所选择的普遍道德原则为导向。

他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自己独立的标准,而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行为完全自律。

能超越以前的社会契约所规定的责任,而以正义、公平、平等、尊严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考虑。

当根据自己所确立的原则活动时,个体就会觉得心情愉快;

相反,当行为背离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谴责感。

“保全生命较之服从法律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应该可以满足,要对所有人保持公正。

”,(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实践意义1、为了解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提供视角与工具较为科学地解释了儿童的品德发展过程对偶故事和道德两难故事可以有效的鉴别儿童品德发展的水平,易于编制和操作,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实践意义2、提示教师重视道德判断和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提示教师从儿童做出的道德判断中来察看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要求教师重视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小学教师在处罚学生时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对中高年级学生的处罚更要慎之又慎,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实践意义3、提供了两种有用的道德教育方法

(1)小组道德讨论讨论的内容一般是能引起学生争议的道德两难故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对故事做出判断,并在小组中交流辩论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谈或辩论、倾听和评判他人的观点、协调与他人之间的分歧儿童通过对这些假设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推理,从而使其道德判断水平得到提高,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实践意义3、提供了两种有用的道德教育方法

(1)小组道德讨论,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小组道德讨论实例:

一本手抄书的来历开学第一天,特级老师骆老师的班上,学习委员领来了全班同学的课本,发到最后,发现语文书少了一本,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生没拿到书。

这可怎么办?

学生们看着老师,老师请大家自己想办法。

于是全班同学开始议论起来,首先就从那名男生的“为什么是我没拿到书,就因为我坐后排,这不公平”开始:

(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实践意义3、提供了两种有用的道德教育方法

(1)小组道德讨论,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建议一:

全班抓阄,谁“运气好”谁就不领书。

可是,无论谁“运气好”,他都不该没有书呀。

全班多数人不赞同。

建议二:

学习委员不领书,因为她该为此负责。

可是,班干部为大家服务,领书又累又辛苦,怎么好责怪她?

又被大家否决。

建议三:

“老师把你的书给他”,前排的学生发现老师手上还有一本新书。

可是,骆老师说我虽然愿意,但没有书我没法给大家上课呀。

还是不行。

建议四:

全班凑钱买一本书,反正每个人才出几分钱。

可是,为这件事向父母要钱总觉得不妥。

大部分同学觉得最好别这样办。

建议五:

买也不行,要又要不到,干脆大家抄一本给她。

这个建议立刻得到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响应。

于是大家开始商定抄书的用纸、规则、分工,每个同学负责24页,要求“抄得和原本一模一样”。

四天后,一本像模像样的语文书交到了骆老师手上。

(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实践意义3、提供了两种有用的道德教育方法

(2)公正社区法道德两难训练从假性故事向真实生活的延伸在学校的管理中引进社区式的民主管理结构,规章制度由大家(包括老师和学生)制定,学校中的任何矛盾冲突都以公正的方式由“社区”裁定解决学校主要通过道德讨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文化影响来促进学生的品德提高,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要点1、观察学习与道德行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的方式学到的儿童在生活中观察榜样的行为,在头脑中形成“这样做会获得奖赏(或被惩罚)”的印象,从而学会在类似的行为情境中做出恰当的行为反应,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能较好解释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要点2、榜样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形成新的行为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模仿建立起新的行为,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要点2、榜样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形成新的行为消退已有的行为假如榜样的行为受到惩罚,学习者可以消退原先具有的行为反应,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要点2、榜样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形成新的行为消退已有的行为抑制已有的行为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减少原有行为出现的频率或可能性,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要点2、榜样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形成新的行为消退已有的行为抑制已有的行为解除对已有行为的抑制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使原已被抑制的行为重新活跃起来,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要点2、榜样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班杜拉的实验一批儿童和成人一起玩打球游戏,玩的时候儿童可以随意从旁边取得糖果,成人则给自己确定一定的规范,如得分达到某个数值(如20分)才能去取得糖果,并有意在儿童面前做出示范。

结果发现,一定时间后,儿童也开始给自己确定某种规范,达到了才去取糖果。

实验表明,儿童通过观察使榜样的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二)社会学习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1、合理地说明儿童的复杂道德行为学习过程个人的大量道德行为学习,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道德行为学习,都并未经过直接的尝试和体验,而是观察的结果小学教师的职责向学生展示良好行为的榜样提供对各种行为的评价信息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明确的反馈对小学生容易出现的不适当的模仿,要做好预防、引导和纠正,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

(二)社会学习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2、提示教育者重视榜样和“替代强化”的作用

(1)教师的言语教导与身体力行需保持一致,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成人言行一致对儿童的影响让儿童和成人一起玩滚木球游戏,按一定规则将木球投入球门可以得分,得20分以上就可获得奖励。

如果严格按规则进行,投中的机会很小;

如果违规可以较容易投中,因而得分较多易于获奖。

儿童分为两组,第一组成人言行一致,成人不仅告诉儿童规则,自己也严格遵守规则;

第二组成人言行不一致,一方面口头对儿童遵守规则进行劝导,同时自己却当着儿童的面违反规则。

观察发现,成人在场时,第二组儿童还能按规则游戏,一旦成人离开,儿童便仿效成人违规得分。

结果第一组得奖人次只占总人数的1%左右,第二组居然高达50%以上。

随后把两组儿童放在一起玩,第一组的儿童看到第二组儿童违规获利,也开始仿效。

(二)社会学习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2、提示教育者重视榜样和“替代强化”的作用

(2)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态度应该以鲜明而恰当的方式明确地、公开地表达出来,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儿童替代强化实验一群5岁的儿童,先参观许多非常吸引人的玩具,并告知“不许玩这些玩具”。

然后分成三组,分别看不同的电影短片:

第一组是榜样奖励组,影片情节是一个小孩正在玩大人规定不许玩的玩具,孩子的母亲看见了,不仅不阻止,反而高兴地和他一块玩;

第二组是榜样批评组,情节类似,不同的是孩子的母亲严厉地批评了他,小孩马上放下玩具,用毯子捂住脸,显得很害怕;

第三组是无榜样组,不给看电影。

随后,让每一个孩子都单独在玩具房间里逗留15分钟,第一组的儿童很快就开始玩玩具,平均克制时间仅80秒;

第二组儿童则保持了长得多的克制时间,平均达7分钟,最长15分钟内一直不动;

第三组介于两者之间,平均为5分钟。

(二)社会学习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3、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道德教育的操作技术

(1)使用榜样的技术选择典型榜样同学、老师、父母榜样扮演儿童想象自己处于榜样所处的情境榜样目标分步呈现对榜样行为分解,形成一系列阶段目标,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

(二)社会学习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3、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道德教育的操作技术

(2)促进模仿的技术反复示范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必要主动复演及早反馈提供模仿的心理安全设法消除紧张和困扰情绪,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

(二)社会学习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3、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道德教育的操作技术(3)促进迁移的技术适量的练习情境的变式让儿童在本质相同、具体条件变化的各种情境中重演榜样行为,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第三节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二、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三阶段论1、服从含义个体按照社会规范行事,它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三阶段论1、服从特点是规范学习的低层次水平,个体是迫于权威或情境的压力才遵守规范,其规范最不稳定,一旦外部监控和压力消失了,相应的规范行为就可能发生变化例如,骑车者比机动车驾驶员更容易闯红灯,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三阶段论1、服从儿童的服从儿童进入小学的最初几年,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重点这一年龄的儿童尚不能对行为规范有足够的认识和体验,因此从服从开始是合理的、必然的,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三阶段论2、认同含义个体自觉自愿地在思想上、情感上、行为上接受榜样所代表的社会规范的影响,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三阶段论2、认同特点比服从更进一步,不仅从表面行为上遵守行为规范,而且从认识和情感上也一定程度地认可了规范的必要性与个人价值例如,骑车者看到旁边的人闯红灯时仍然在原地等待这种认同有时未必能产生足够强大的力量来抵制个人利益的诱惑假如这个骑车者经过评估认为这次闯红灯不会对任何人产生干扰,比如没有横向通行者,他可能不会再等待下去,而且不会因此产生内心的不安,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三阶段论2、认同儿童的认同认同是随着对榜样的敬慕发生的,因为仰慕榜样而接受榜样行为所代表的社会规范在儿童社会规范的学习中,一个值得仰慕的榜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三阶段论3、内化含义学习者对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有深刻的理解,使之成为自己的信念,并和自己原有的态度体系融为一体,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三阶段论3、内化特点社会规范学习的最高阶段学习者的行动是由自己的价值信念所驱动,并在行动中体验到自我满足感行为规范已相当稳定,并且成为人的个性的一部分,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二)小学儿童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1、认识与行为不同步行为先于认识常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很好地遵守某些规范,但对规范的认识却很肤浅,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小学生为什么要遵守纪律?

”小学低、中年级儿童:

服从老师;

得到表扬;

履行班级义务、为集体争光小学高年级儿童:

这是社会公德的要求,应自觉遵守纪律,

(二)小学儿童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1、认识与行为不同步认识先于行为现象:

可以很圆满地回答某个道德认识问题,但这一认识可以和他生活中的真实行为完全没有关系原因:

教育失误是主因学校德育脱离学生生活,空讲大道理而忽视学生基本行为观念的培养,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二)小学儿童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2、从外部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过渡低年级和高年级高,而中年级低的“马鞍型”低年级:

儿童的行为处于教师、父母的外部控制因素调节下,虽不自觉但受到良好的制约高年级:

外部控制的影响很小,但逐渐有了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内部控制已初步形成中年级:

正处于外部控制影响力减弱而内部控制尚未建立的时期,先前已经建立的行为习惯可能被破坏,导致行为水平下降,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二)小学儿童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3、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儿童的自我教育可以巩固已经认同或内化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使儿童形成自我发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技能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已经能表现出初步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条件让儿童在自我教育中成长,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社会规范的学习,体现为个体从表面服从到内心信奉,即态度说服的过程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说服情境包涵了劝导者、目标对象、说服的信息、周围情境四个要素,二、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

(一)受教育者的学习需要儿童更高的自我要求是唤起社会规范学习的关键条件教师必须利用各种时机让学生对自己某些旧有的、已经习惯化的行为观念产生质疑,促使儿童产生新的自我要求,二、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

(一)受教育者的学习需要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人对某一事情的态度,大多数情况下其认知成份与行为成分是一致的,因而心安理得,行为也是稳定的如果不出现新的因素,就不会改变。

倘若两者之间出现不一致,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二、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