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221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docx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标要求】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包括三部分内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这一时期的基本脉络是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包括袁世凯统治时期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对内专制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相对统一状态;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的基本特征是:

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黄金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本课内容处于近代中国探索史的范畴,政治民主化在此阶段遭遇挫折,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遇到逆流;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获得显著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本节课在整体上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辛亥革命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下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近代化步伐在缓慢前行,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生力量也在悄然孕育。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4班,班级共40人,全班只有十六个学生选历史课,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段历史几乎一片空白、对民族工业等概念不清楚,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

通过短期接触发现高一新生对于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课堂上喜欢思考问题,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但是他们学习历史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理性思维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帮助,特别是面对新教材中许多新概念、新名词会茫然无措、难以消化,为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一方面可以提前布置一些内容让他们课下展开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融入历史、走进历史,在探究、探讨、交流中突破认知上的瓶颈,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在讲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教材内容和文字材料归纳总结袁世凯统治时期和军阀割据时期的统治特征,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反动和黑暗;在运用有关史料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到尽头;在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一方面理解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运用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的方式概括表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内在含义和内在联系,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能够运用相关史料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不同的视角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深远影响,并感受在新旧文化新旧思想的碰撞下近代社会发展进步的艰难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

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方法】

新课程下的讲授法

【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试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张鸣《共和中的帝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等专著;陈独秀1916年《吾人最后之觉悟》、周有光《白话文运动八十年》等文章。

【教学过程】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讲授

授课

小结

 

从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引入本课,并介绍民国历史分期,解读课标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政治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师:

引导学生概括袁世凯统治时期的特征,说明袁下台的历史必然性

2、北洋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7)

师: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军阀割据时期的统治特征。

过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遭到了破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奋起反抗

3、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师: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强调斗争结果的影响

过渡:

北洋政府不是一个完全卖国的政府,但在整个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统治表现比较糟糕,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又会如何呢?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经济

1、经济新气象—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师:

分析归纳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强调结果:

为中国新生力量的出现奠定基础

过渡:

随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一场反封建运动——新文化运动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思想文化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师:

从正反两个形势分析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再结合陈独秀的一段材料加以说明(共和政体为虚,专制政体为实),

过渡:

那这场思想风暴的大概情况是什么呢?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教师组织学生来填写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都提出了哪些诉求?

当时社会存在哪些社会症结?

下面我们请当年的主人公上台来给我们讲讲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哪些事儿!

第一位:

蔡元培(围绕革新北大)

第二位:

陈独秀(围绕民主和科学)

第三位:

鲁迅(围绕旧道德、新道德)

第四位:

胡适(围绕文学革命)

教师点评后引导学生总结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其中的内在关系。

过渡:

新文化运动在当时社会起到了什么作用?

有何影响?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出示相关材料:

带着学生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一起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师:

点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分析材料。

出示导入时的材料,从本节课的主要线索和本节课在整个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引导学生做总结。

回答近代化转型时期的大事件: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掌握民国历史分期,理清顺序

思考:

袁世凯统治时期的特征?

结合学案回答(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看图了解军阀割据状况

材料一: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结合材料分析总结军阀割据时期的统治特征:

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

思考: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做出了哪些斗争?

1913年反袁独裁的_______

1915年反袁称帝的_________

1917年反段破坏“约法”的________

思考:

北洋政府是完全卖国的政府吗?

原因?

看书后回答并简述理由。

材料: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

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的最快。

——《第一回中国年鉴》

思考:

材料反映了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什么?

(迅速发展)

听讲

课下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填充

回顾所学知识得出新旧力量必然会爆发一场冲突

阅读材料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

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

然自今以往。

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

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1916年《吾人最后之觉悟》

进一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填写表格

概况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前期指导思想

时间

上台展示并纠错

学生依次上台讲述自己主张,其他学生在台下分组完成任务(在纸上写出当时社会的症结所在及新文化运动健将们的基本诉求。

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简单介绍自己的想法

从破旧和立新两方面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理解:

伦理道德是旧文化的核心

民主、科学是两面大旗

新文学是变革思想的工具

分6个小组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

从新文化运动对学生思想的冲击、对传统思想的冲击、对女性的冲击、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文化的变革等方面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

从近代化主题切入本课,

明确时间观念

归纳表述袁世凯统治特征

认识其统治的黑暗

空间上把握军阀割据

表述军阀割据时期的特征

理解袁与革命党人的斗争实质是专制与民主的较量

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

客观认识历史

知道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承上启下

表格整理知识

课下完成

认识新旧力量之争的实质是民主与专制之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必然性

学会用表格整理历史知识的

粗略把握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创设情境

通过角色扮演了解新文化健将的主要诉求和社会的症结从而进一步概括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理清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内在联系

从多个视角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回扣课标

首尾呼应

板书

近鸦片战争(开始转型)

代洋务运动(经济转型)

化辛亥革命(政治转型)

政治:

民主vs专制

北洋军阀的统治经济:

较快发展

思想:

新文化运动(思想转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作业

结合所学写一篇小论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可以从一个角度去写,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书写规范)

提高历史写作能力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一严复认为:

“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

“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不同的诠释。

其中“文艺复兴”说甚是流行,蔡元培认为“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为一种参证”;但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2)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看法。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1)特点:

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2)提示:

观点一:

认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

论述时要注意从四个方面进行:

(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重建;

(2)倡导文学革命;

(3)抨击封建权威思想;

(4)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

观点二:

反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

论述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历史背景不同;

(2)价值取向不同;

(3)作用和影响不同

【解析】

【详解】

(1)严复提出“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教育部提出“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毛泽东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5年《教育法》提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而总结出近代教育的特点是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各个时期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2)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首先需要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出观点,这个材料出现了两个观点:

即认同观和反对观,然后需要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观点去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所以选好观点之后,要结合所选观点并根据自己所学,将与该观点有关的史实回忆出来,以在论证时使用;同时这一题还考查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论证时还要求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从所学知识的角度来看,本题就是要求考生对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进行比较,自己确定比较的角度,然后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史实进行表述。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西方

中国

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天朝上国”败给蛮夷“小邦”,部分士大夫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中国出现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政体,实行民主政治;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国思想界掀起新文化运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

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阐述: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使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对外资本输出,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开始器物、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掀起一波一波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

综上所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不断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观点明确,中外结合,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人民进行探索和斗争,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提取观点。

第二问论证结合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以及侵华事件从“始器物、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掀起一波一波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归纳论证即可。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是19世纪末以来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

兴民权、托古改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00~1915年

革命、共和、三民主义、约法、实业救国

1915~1920年

民主、科学、“打到孔家店”、白话文、“以俄为师”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个阶段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主流思想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

19世纪末,兴民权,倡新学,维新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

阐述: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观念的理论依据。

严复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变法维新的必要性。

示例二:

论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阐述:

1915年起,民主、科学、“打倒孔家店”、白话文成为流行词语。

说明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主张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人积极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以俄为师”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

【解析】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材料“兴民权、托古改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归纳出论题是19世纪末,兴民权,倡新学,维新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

阐述需要从康梁维新思想和严复主张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根据材料“民主、科学、“打到孔家店”、白话文、“以俄为师””可归纳出论题是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阐释需要从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如前期宣传的是民主与科学,后期宣扬的是马克思主义。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表为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董仲舒

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韩愈

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朱熹

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王阳明

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促进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黄宗羲

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结合上表信息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儒家思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变化,适应了社会变迁.

论证: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原因:

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然会遭到压制.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原因:

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4.宋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取代.原因:

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精神的支柱.原因: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

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根据材料“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等相关信息,围绕主题可概括观点为儒家思想适应了社会变迁不断发展变化,根据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反映了儒家思想2000多年的发展趋势。

请任意选择某个时期的阶段性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述。

【答案】示例:

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评述:

汉武帝时期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在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此后,儒家学说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

【解析】

【详解】

示例:

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评述:

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在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同时汉武帝重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开始上升,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独尊儒术的措施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