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绪论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238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 绪论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一 绪论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 绪论 2.docx

《一 绪论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 绪论 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 绪论 2.docx

一绪论2

一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反射激素旁分泌负反馈正反馈液态镶嵌模型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受体介导式入胞第二信使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阈电位兴奋局部电流兴奋-收缩耦联等长收缩等张收缩最适初长度

二、填空题

1.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阈值越大.组织兴奋性越_____低_____。

3.某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最高频率取决于该组织______________的长短。

4.在神经纤维的锋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以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的电位波动.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神经动作电位上升支是_钠离子内流_________所造成,下降支是由__钾离子外流________所造成。

6.人体内依靠单纯扩散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有___脂溶性物质_______和__________等.

7.肌小节的静止长度保持在2.0~2.2um时,肌肉处在最适初长度时粗细丝处于最理想的__________。

8.肌肉在有后负荷的条件下收缩时,后负荷越大肌肉产生的张力越__________,肌肉缩短的初速度越_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负反馈调节E正反馈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反应C适应D反馈E控制

3.下列生理过程中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减压反射D血液凝固E分娩

4.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入膜内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

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5.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细胞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细胞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

C细胞膜在安静时对Na+、K+的通透性一样大

D细胞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6.近代生理学把兴奋性的定义理解为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动作电位即兴奋性

7.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A刺激持续时间

B阈值

C阈电位

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静息电位

8.蛙脊髓神经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为2ms,理论上每秒内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

A50次

B100次

C200次

D400次

E500次

9.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地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

B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内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10.阈电位是指

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超级化到刚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11.下列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局部电位的幅度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B不能作远距离传播

C以电紧张方式向邻近膜扩布

D可总和

E有不应期

12.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通过局部电流方式进行传导

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

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衰减性传导

13.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发生超级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发生去级化

C对Na+、K+通透性增加(主要是K+),发生超级化

D对Na+、K+通透性增加(主要是K+),发生去级化

E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X型题

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反应速度快B作用持续时间短C作用部位准确D基本方式是反射

2.体液调节特点是

A作用缓慢B作用持续时间长C作用部位广泛D可受神经调节

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负反馈调节

4.负反馈调控的特点是

A反馈信息起增强控制部分活动的作用

B有波动性C有滞后现象D有预见性

5.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饱和现象B竞争性抑制C选择性差D不依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6.终极电位的特点

A双向传递A传递延搁B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C为"全或无"

1.在运动终板处

A增大刺激可以使终板电位转化成动作电位

B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是化学门控通道

C终板电位不同于局部电位

D终板膜上有电压门控Na+通道

2.电压门控Na+通道的功能状态,可区分为

A备用状态

B激活状态

C失活状态

D灭活状态

3.局部兴奋

A随刺激强度增加,电位幅度增加

B有电紧张性扩步的特点

C有不应期

D可总和

4.钠-钾泵活动所造成的离子势能贮备,可用于

ANa+、K+的易化扩散

B生物电现象产生的基础

C其他物质分子跨膜转运的能量来源

D大分子物质的出胞

四、思考题

1.机体如何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2.简述负反馈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3.简述正反馈的生理意义。

4.简述细胞膜蛋白的功能。

5.简述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经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

6.何为继发性主动转运,举例说明它的特点和作用。

7.简述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有几条途径。

8.简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9.简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10.简述阈刺激和阈电位间的区别和联系。

11.简述局部兴奋和动作电位的区别和联系。

12.给予可兴奋组织一个刺激,组织会产生怎样的反应。

13.简述可兴奋组织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14.简述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15.简述三联管兴奋收缩耦联处兴奋的传递。

16.简述钙离子在神经肌接头信号传递和兴奋收缩耦联中的作用。

 

A型题:

1.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何种状态

A.固定不变B.相对恒定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

E.在一定时间内绝对不变

2.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A.反射B.兴奋C.刺激D.反映E.兴奋性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C.神经调节D.体液调节E.自身调节

4.下列各项调节中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

A.血液凝固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分娩过程E.快钠通道的开放

5.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过程中控制部分的功能活动随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加强而减弱,这样调控的过程称之为

A.自身调节B.反射调节C.正反馈调节D.负反馈调节E.神经分泌调节

6.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______而言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组织液E.血液

7.机体对适宜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称为

A.兴奋反应B.抑制反应C.双向反应D.适应反应E.静止反应

8.关于稳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

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E.生物体所处的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稳态仍能维持

9.关于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反射是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当完全相同

D.在反射进行过程中可以有体液因素参与E.完成一个反射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10.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A.伤害性刺激可引起肢体出现屈肌反应B.见到美味食品可引起唾液分泌

C.低氧可引起呼吸加深加快D.新生儿的吸吮反射E.减压反射

11.有关条件反射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刺激的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B.刺激的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由种族遗传所决定的

C.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

D.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

E.条件反射不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X型题:

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

A.持久B.作用广泛C.迅速D.定位准E.短暂性

2.体液调节的特点有

A.持久B.作用广泛C.定位准D.迅速E.效应缓慢

3.关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先天固有的B.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C.数量有限D.有固定的反射弧E.生理情况下可以消退

4.关于条件反射的概念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是后天获得的B.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C.无固定的反射弧D.可以消退E.数量无限

5.下列生理过程哪些是属于正反馈

A.排尿B.血压相对恒定的维持C.分娩D.凝血过程

E.心血管的化学感受性反射

6.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固定的,同一刺激引起的反射效应相同

B.刺激传出神经所产生的反应也是反射

C.反射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D.反射的传出途径可以通过体液调节

E.反射是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7.自身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范围局限B.效应准确、稳定

C.可维持稳态D.调节幅度大、灵敏度高

E.与神经、体液调节有依赖关系

8.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一定范围内,心肌收缩力与其纤维初长度成正比

B.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脑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C.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D.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地引起血压回降

E.凝血过程

细胞

一、A型题:

1.对单条神经纤维而言,与较弱的有效刺激相比较,刺激强度增加1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

A.增加l倍D.减少l倍C.增加2倍D.增加0.5倍E.不变

2.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Na+易化扩散的结果

3.下列哪种离子的膜内外浓度之比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A.K+B.Na+C.Ca2+D.Mg2+E.Cl-

4.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

A.极化B.除极C.复极D.反极E.超极

5.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不变B.增大C.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

6.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B.阈电位C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D.阈强度E.静息电位

7.在刺激持续时间无限长的情况下,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

A.时值B.阈强度C基强度D.阈下刺激E.阈上刺激

8.神经一肌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化学性突触传递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D.非突性传递E.电传递

9.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NE(去甲肾上腺素)B.ACh(乙酰胆碱)

C.5-HT(5-羟色胺)D.多巴胺

E.血管活性肠肽

10.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的偶联因子是

A.Ca2+B.Na+C.Mg2+

11.引起神经细胞兴奋的阈电位是指

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E.膜对Ca2+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电位

12.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K+外流导致,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

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

C.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

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

E.细胞处于极化状态

13.关于主动转运,错误的是

A.易化扩散不属于主动转运B.必须依靠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C.逆浓度差或电势差进行D.消耗能量

E.主要转运无机离子

14.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最主要的特点是,

A.顺浓度差转运B.不消耗生物能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D.是脂溶性物质跨膜扩散的主要方式

E.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15.判断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的常用指标是

A.静息电位B.阈电位

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速度

E.刺激的频率

16.组织兴奋性降低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减小

C.刺激阈值减小D.阈值增加

E.反应性增加

17.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ACh释放减少B.ACh释放增多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受体增多

18.在神经-肌接头中消除ACh的酶是

A.ATP酶B.单胺氧化酶C.磷酸二酯酶D.腺苷酸环化酶

E.胆碱酯酶

19.骨骼肌中能与Ca2+结合的位点是在

A.肌动蛋白B.肌球蛋白

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

E.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

20.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有关的主要离子是

A.K+B.C1-C.Ca2+D.Na+E.Mg2+

21.下列有关局部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受阈下刺激时产生

B.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

C.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而变化

D.电紧张性扩布

E.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区域兴奋性增高

22.沿单根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变B.不断减小C.不断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E.不规则变化

23.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A.肾上腺素能受体B.5-羟色胺受体C.ACh受体

D.多巴胺受体E.组胺受体

24.组织的兴奋性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B.无限大C.大于正常D.小于正常E.等于正常

25.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

E.有效不应期

26.人体内O2、C0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D.胞吞作用E.胞吐作用

27.物质在膜蛋白质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胞吞E.胞吐

28.离子被动跨膜转运的动力是

A.电位梯度B.浓度梯度C.电-化学梯度D.钠泵供能

E.自由运动

29.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是可以总和的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30.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C.细胞外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E.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31.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A.K+B.Na+C.C1-D.Ca2+E.Mg2+

32.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K+净外流为零

3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除极相中,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K+B.Na+C.Cl-D.Ca2+E.Mg2+

34.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除极相的变化方向朝向下列哪种电位

A.K+的平衡电位D.Na+与Cl-的平衡电位

C.Na+的平衡电位D.K+与C1-的平衡电位

E.有机负离子A-的平衡电位

35.锋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叫做

A.除极B.超极C.复极D.反极E.极化

3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超射值

3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B.钠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

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减去后电位

38.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时,刺激可兴奋组织将

A.不引起任何反应B.引起电紧张性扩布的局部兴奋

C.引起呈衰减传导的动作电位D.引起可传导的局部电位

E.引起可传导的动作电位

39.具有局部兴奋特征的电信号有

A.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B.神经干的动作电位

C.锋电位D.后电位E.终板电位

40.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

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41.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D.Cl-通道开放

E.Mg2+通道关闭

42.Na+跨膜转运的方式为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

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主动转运

E.主动转运和单纯扩散

43.下列哪一项关于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叙述是错误的

A.O2和CO2通过肺泡膜是易化扩散

B.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人胞

C.Na+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是易化扩散

D.葡萄糖可经易化扩散进入细胞

E.Ca2+由胞浆回收入肌浆网是主动转运

44.兴奋通过神经一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除极

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

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除极

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

45.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

C.完全强直收缩D.等张收缩

E.等长收缩

46.在前负荷固定条件下,后负荷在何时,肌肉收缩的初速度达最大值

A.无限大B.过大C.中等程度大D.过小E.为零

47.将肌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偶联起来伪关键部位有

A.横管系统B.纵管系统

C.肌浆D.纵管终末池

E.三联管结构

48.给骨骼肌连续多次的阈上刺激可使肌肉产生

A.单收缩B.复合收缩

C.等长收缩D.等张收缩

E.先等长收缩继而产生等张收缩

49.关于有髓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相邻朗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C.不衰减传导

D.双向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50.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相对不应期一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

51.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A.被动张力B.前负荷

C.后负荷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52.下列生理过程需当时耗能的是

A.维持静息电位的K+内流

B.引起动作电位除极相的Na+内流或Ca2+内流

C.形成动作电位复极相的K+外流

D.肌膜动作电位引起终末池释放Ca2+

E.肌质网摄人Ca2+

53.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错误的是

A.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其除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D.膜电位除极到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E.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

54.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贮存库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E.使Ca2+通道开放

55.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X型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中,哪些不是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由神经末梢的囊泡中释放的

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Na+D.Ca2+E.K+

2.以下有关骨骼肌兴奋与收缩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肌肉的兴奋与收缩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

B.动作电位与肌肉收缩同时开始

C.收缩的时程比动作电位的时程长得多

D.强直收缩时,肌肉收缩可以融合而动作电位不能融合

E.收缩的时程比动作电位的时程短

3.下列各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为

A.O2、C02和NH3属于单纯扩散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主动转运

C.复极化时细胞内K+向细胞外移动为易化扩散

D.Na+从细胞内移到细胞外为主动转运

E.甲状腺细胞的聚碘作用属继发性主动转运

4.钠泵的生理作用有

A.逆浓度差将胞内的Na+移到胞外,同时将胞外的K+移到胞内

B.与静息电位的维持无关

C.建立离子势能贮备

D.可使神经、肌肉组织具有产生兴奋性的离子基础

E,活动时不耗能

5.以通道为中介易化扩散的特点有

A.转运速度较慢B.通道与转运底物之间有不严格的结构特异性

C.通道的功能状态可以改变D.通道状态的改变常是突然的

E.高度特异性

6.局部兴奋

A.是一种"全或无"的现象B.有电紧张性扩布的特征

C.可产生时间性总和D.可产生空间性总和

E.没有不应期

7.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是

A.靠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B.双向传导

C.在有髓纤维上是跳跃传导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