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2393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考冲刺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3 化学反应原理第02期解析版Word格式.docx

B.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C.CO2(g)+CH4(g)=2CO(g)+2H2(g)△W=-247.4kJ•mol-1

D.CH4(g)+H2O(g)=CO(g)+3H2(g)的活化能大于206.2kJ•mol-1

【答案】D

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图甲表示工业上用CO生产甲醇的反应CO(g)+2H2(g)

CH3OH(g)。

该反应的△H=-91kJ·

mol-1

B.图乙表示己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处加入催化剂

C.图丙中若K1闭合,石墨棒周围液pH逐渐升高;

若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两极理论上共产生0.002mol气体

D.图丁表示盐酸滴加0.1mol·

L-1NaOH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该实验的指示剂最好选取酚酞

【答案】D

5.根据下图能量变化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1/2O2(g)=H2O(l)△H=-242kJ·

B.若H—H、O==O的键能分别是436kJ·

mol-1和496kJ·

mol-1,则H—O的键能是463kJ·

C.据图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42kJ·

D.10克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1210kJ

【解析】A.由图可知H2(g)+1/2O2(g)=H2O(g)△H=-242kJ·

mol-1,故A错误;

B.反应热△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若H—H、O=O的键能分别是436kJ·

mol-1,则△H=(4×

436kJ·

mol-1+496kJ·

mol-1)-(2×

H—O的键能)=-242kJ·

mol-1,得H—O的键能是463kJ·

mol-1,故B正确;

C.氢气的燃烧热为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

D.10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为1210kJ,故D错误;

答案为B。

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符合的是

A.用甲实线、虚线分别表示某可逆反应未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图乙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H<

0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图丙表示向0.1mol/L的NH4Cl溶液中滴加0.1mol/L的HCl溶液时,溶液中

随HCl溶液体积变化关系

D.图丁表示常温下向20mLpH=3的醋酸中滴加pH=11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

【答案】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H2(g)+O2(g)=2H2O(l)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常温常压下,7.8gNa2O2与水完全反应,产生1.12L气体

C.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

D.气体分子总数不再改变时,反应H2(g)+I2(g)

2HI(g))达到平衡

【答案】A

【解析】A、反应2H2(g)+O2(g)=2H2O(l)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H-T△S<0,因为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S<0,则该反应的△H<0,故选A;

B、7.8gNa2O2与水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产生1.12L气体,故B错误;

C、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从重质油生产汽油和柴油的过程称为裂化;

而把从轻质油生产小分子烯烃和芳香烃的过程称为裂解,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H2(g)+I2(g)

2HI(g))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分子总数不再改变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错误;

故选A。

8.汽车尾气脱硝脱碳主要原理为:

2NO(g)+2CO(g)

N2(g)+2CO2(g)△H<

0。

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测得该反应在不同时间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

1

2

3

4

C(NO)/mol•L-1

9.50×

10-3•

4.50×

10-3

2.50×

10-5

1.50×

1.5×

C(CO)/mol•L-1

9.00×

4.00×

2.00×

1.00×

.1.00×

A.—定温度下,从开始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逐渐增大

B.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1.75×

10-3mol·

L-1·

s-1

C.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11.11%

D.3s时NO和CO的浓度都不再变化,反应停止进行

9.可逆反应2A(g)+B(g)

2C(g),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与表中数据吻合,A正确;

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降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大,与表中数据吻合,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与表中数据吻合,C正确;

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象与表中数据不吻合,D错误,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温度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注意分析表中数据以及图象的曲线的变化特点。

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图像的答题技巧,即

(1)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2)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3)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4)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

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

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0.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2COONH4(s)

2NH3(g)+CO2(g)。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C)=10-3.638

B.该反应的△H>

C.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30℃时,B点对应状态的v(正)<v(逆)

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30℃时,B点未平衡,最终要达平衡状态,平衡常数的负对数要变大,所以此时的(-lgQC)<(-lgK),所以QC>K,因此B点对应状态的v(正)<v(逆),D正确;

答案选C。

11.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pH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监测溶液中pH和溶液浊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

A.该实验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B.实线表示溶液浊度随时间的变化

C.50s时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D.150s后溶液浊度下降是因为生成的Mg(OH)2沉降

12.已知NaHC2O4溶液的pH<

7。

常温下,向pH=8.4的Na2C2O4溶液中滴加0.1mol/L的HCl溶液,溶液pH与pOH[pOH=-lgc(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各点所示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a点:

c(H+)+c(HC2O4-)+c(H2C2O4)=c(OH-)

B.b点:

c(Cl-)>

c(H2C2O4)+c(HC2O4-)+c(C2O42-)

C.c点:

c(Na+)=c(HC2O4-)+c(C2O42-)+c(Cl-)

D.d点:

c(OH-)+c(Cl-)>c(H+)+2c(H2C2O4)

【解析】A、Na2C2O4溶液的质子守恒,水电离出的n(H+)=n(OH-),在草酸钠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以(H+,HC2O4-,H2C2O4)三种形式存在,其中1mol草酸分子中有2mol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所以c(H+)+c(HC2O4-)+2c(H2C2O4)=c(OH-),故A错误;

B、b点时,溶液为NaHC2O4,根据物料守恒,c(Cl-)=c(H2C2O4)+c(HC2O4-)+c(C2O42-),故B错误;

C、电荷守恒为c(Na+)=c(HC2O4-)+c(C2O42-)×

2+c(Cl-),故C错误;

D、根据物料守恒,c(Na+)=2c(H2C2O4)+2c(HC2O4-)+2c(C2O42-),电荷守恒为c(H+)+c(Na+)=c(OH―)+c(HC2O4-)+c(C2O42-)×

2+c(Cl-),2c(H2C2O4)+2c(HC2O4-)+2c(C2O42-)+c(H+)=c(OH―)+c(HC2O4-)+c(C2O42-)×

2+c(Cl-)即:

2c(H2C2O4)+c(HC2O4-)+c(H+)=c(OH―)+c(Cl-),故c(OH-)+c(Cl-)>c(H+)+2c(H2C2O4)正确;

故选D。

13.常温下,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mL同浓度的一元弱酸HA,滴定过程溶液pH随NaOH溶液的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中和热效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HA的电离常数K(HA)约为10-5

B.v1<

20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a点>

b点

D.滴定过程为了确定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

14.已知H2A为二元弱酸。

室温时,配制一组c(H2A)+c(HA-)+c(A2-)=0.100mol·

L-1的H2A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pH=2的溶液中:

c(H2A)+c(A2-)>

c(HA-)

B.E点溶液中:

c(Na+)-c(HA-)<

0.100mol•L-1

C.c(Na+)=0.100mol·

L-1的溶液中:

c(H+)+c(H2A)=c(OH-)+c(A2-)

D.pH=7的溶液中:

c(Na+)>

2c(A2-)

【答案】A

15.已知:

pKa=-lgKa,25℃时,H2SO3的pKa1=1.85,pKa2=7.19。

用0.1mol·

L-1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

L-1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上的数字为pH)。

A.a点所得溶液中:

2c(HSO3-)+c(SO32-)=0.1mol/L

B.b点所得溶液中:

c(H+)+c(SO32-)=c(OH-)+c(H2SO3)

C.c点所得溶液中:

3c(HSO3-)

D.e点所得溶液中:

c(SO32-)>

c(H+)>

c(OH-)

16.Zn-ZnSO4-PbSO4-Pb电池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42-从右向左迁移

B.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pb2++2e-=PbC.左边ZnSO4浓度增大,右边ZnSO4浓度不变

D.若有6.5g锌溶解,有0.1molSO42-通过离子交换膜

【解析】A.锌是负极,SO42-从右向左迁移,A正确;

pb2++SO42-+2e-=PbSO4,B错误;

C.左边锌失去电子转化为硫酸锌,ZnSO4浓度增大,右边ZnSO4浓度不变,C正确;

D.若有6.5g锌即0.1mol锌溶解,关键电荷守恒可知有0.1molSO42-通过离子交换膜,D正确,答案选B。

17.现在污水治理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可以通过膜电池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

),同时利用此装置的电能在铁上镀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H+的个数为0.2NA

B.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e-+H+

Cl-+

C.乙装置中铁电极应与甲装置中X相连接

D.电镀过程中乙装置中CuSO4溶液浓度逐渐减小

18.下图甲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尿素[CO(NH2)2]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生成环境友好物质的装置,同时利用此装置在乙中的铁上镀铜。

卞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电极应与Y电极相连接

B.H+通过质子交换膜由左向右移动

C.当N电极消耗0.25mol气体时,则铁电极增重16g

D.M电极的反应式为:

CO(NH2)2+H2O-6e-=CO2↑+N2↑+6H+

19.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正极材料橄榄石型LiFePO4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铝箔表面,负极石墨材料附着在铜箔表面,电解质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锂盐,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

LiFePO4+6C

Li1-xFePO4+LixC6,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中的聚合物隔膜应为阳离子交换膜

B.充电时,Li+迁移方向为由右向左

C.充电时,LiFePO4中的铁元素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1-xFePO4+xLi++xe-=LiFePO4

20.正在研制的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铜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2Li+Cu2O+H2O=2Cu+2Li++20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一段时间后右侧水溶液pH升高

B.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

C.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O

D.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Cu+2OH-

【解析】A.右侧电极反应为:

Cu2O+H2O=2Cu+2Li++2OH-,放电一段时间后右侧水溶液pH升高,故A正确;

B.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放电时Cu2O转化为Cu,则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