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2604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4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通过收集资料,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2.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3.培养学生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

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资料收集表。

2.利用搜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学生的社会生活围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

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能积极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

这部分容,由于学生通过电视、电影、报刊、图书等载体经常接触,所以较为熟悉,但较为肤浅,只停留在侵略与仇恨的表层认识上。

至于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先辈的英雄事迹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要适时加以引导,并借助课本的提示将资料搜集的更全面、更充实。

教学设计

思想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应该是用活动形式呈现的课堂,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欣赏者,把文本主义的教学转变为活动式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静态课堂为动态课堂,在课堂中呈现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和“社会性”,在情境中实践体验,探索和感悟,能更有效达成目标。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调查、访问、参观、搜集资料等活动中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教学难点

1.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2.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

3.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历史事件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报交流资料,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

课程资

源开发

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运用教材设计的活动、提供的资料,使其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服务。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不可见为可见,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再配以精练的讲解,使图、形、声、色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课文的重难点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因势利导的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和工具的优势,用信息资源辅助教学。

教学条

件说明

1.城市学生由于条件较好,家长重视,可以重点引导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询问父母或在父母的陪伴下看一些有关的历史图书、报纸等,通过对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总结等,深刻认识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段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2.地处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学校条件的制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到学校微机室或图书室查资料的方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尽可能地充分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等等。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抗击日本侵略者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悲壮低沉的歌曲,咱们现在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片断1分钟(殷秀梅、程志演唱)。

2.歌曲欣赏完了,看到了什么情景?

心中什么感受?

(低沉、悲壮)

3.你们知道这首歌诞生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

生说自己的了解。

4.震惊中外的“九·

一八”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这儿有一份详实的资料。

http:

//v.ku6./show/_OSsNnR5GRqEUC9G.html(2分30秒处开始播放),播放这段带有资料介绍的视频,丰富学生对“九一八”的了解。

5.同学们来看,(课件出示: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勿忘国耻的大钟)。

(1)这就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和勿忘国耻的大钟。

这是“九一八”的历史见证,提醒中华民族要永远记住那个屈辱的时刻——1931年9月18日。

(2)看过这些视频和图片你有何感想,畅谈交流。

6.“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的开始。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全城占领。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气焰,几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

面对日本人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抗击日本侵略者》。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图片、视频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历史影象,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引领学生走入那个饱受耻辱的时代,带动了学生下一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课前老师让大家按照自选课题搜集了关于抗日战争的一些资料,你们带来了吗?

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2.为了使问题更好地得到解决,使我们交流合作得更加融洽,请同学先在组交流整理资料,在整理前先看看我们的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交流整理资料。

(2)资料整理,突出重点,简单明了。

(3)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

(4)提议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进行汇报交流。

温馨提示的目的在于规讨论的过程,面向全体,使学生人人有分工,时时有任务,锻炼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3.小组整理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汇报小组课题:

 

(1)日本侵略罪行 

(2)抗日救亡

(3)重大战役

(4)抗日英雄人物

4.汇报交流:

教师引领:

看到同学们积极投入地整理,老师知道你一定收获了很多,“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

咱们先来听听日本侵略罪行小组的汇报吧!

小组一:

日本侵略罪行组

(1)学生汇报,老师课前了解学生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调整备课,准备课上的适时补充和及时点评,更好地调控课况。

(下面预设中的资料为我班学生搜集资料的部分摘要。

预设1大屠杀惨案:

大屠杀——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以对抗日队伍进行报复为由,对煤矿附近村的平民进行了集体大屠杀,造成3000多人当场罹难。

(师评:

残杀无辜,毫无人性啊!

大屠杀——进城兵力约50000,执行军纪维持的宪兵却仅有17人的日军除了个别地或小规模地对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

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

12月15日(日军占领第3天):

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解赴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多当场遇难。

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

12月16日(日军占领第4天):

位于安全区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

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

12月17日(日军占领第5天):

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

12月18日(日军占领的第6天)日军将从城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的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18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

事后将所有尸骸浇以煤油焚化,以毁尸灭迹。

师补充:

关于大屠杀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图片和资料:

a、图片

b、在残暴程度举世罕见的大屠杀中:

共有30多万人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下!

如果让所有的死难者手牵着手,可以从一直延伸到,长度达到200英里。

所有死难者身上的血液重达1200吨,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看着同学们愤怒的眼神,此时肯定想说些什么?

(指2生谈)日军的侵略罪行远不止这些,我们接着来听这一小组的汇报。

预设2“三光政策”: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执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

预设3细菌战:

731部队是侵华日军设在中国的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部队。

这支部队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疯狂研制鼠疫、伤寒、赤痢、霍乱、炭疽、结核等各种病菌、并在5000名以上战俘和平民的健康人体上进行过包括活体解剖和各种生物菌培养在的大量惨无人道的实验。

同学们来看一日军做实验的图片:

生看着图片,老师讲述:

从1931年到1945年,仅有据可查的统计就有27万无辜人民死于细菌战,另外还有中国军方的死亡人数,而由日军散布的细菌引起的疫病蔓延而造成的死亡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预设4化学武器:

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军民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武器,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

日军的对华化学战贯穿了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期间,地域遍及中国18个省,有准确记载的战例达2000多次、造成中国军队伤亡8万多人。

(2)了解了这些,同学们此时又想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

(3)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听到的,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敢想象的!

这是罪孽中的罪孽!

这是噩梦中的噩梦!

(4)师引导总结:

这一小组汇报完了,大家觉得他们的汇报怎么样?

(预设:

分工明确,汇报有序,重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学习他们的优点,展示我们的风采,相信我们的汇报会越来越精彩。

对小组汇报情况的点评,旨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点评别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汇报能力,取长补短,同时,也很自然地给下几个小组的汇报提出了要求。

小组二:

抗日救亡组

(1)教师过渡:

日军的侵略,国土的沦丧,中华民族已身处生死存亡的风头浪尖,抗日救亡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相信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抗日救亡小组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资料呢?

(2)学生汇报,老师课前了解学生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调整备课,准备课上的适时补充和及时点评,更好地调控课况。

预设1一二·

九运动

教师补充介绍:

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的救亡运动的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预设2事变

由学生讲述事变的经过、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师深化认识: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从此,国共两党由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联合抗日,为两党共赴国难,联合抗日奠定了基础,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预设3小组同学补充介绍其他抗日救亡运动:

上海工人、农民、学生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抵抗日本侵略军。

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变政策。

各地人民还组织“抗日救国会”等团体,募捐支援抗日军队和开展抵制日货等。

师随机点评。

小组三:

重大战役组

(1)教师过渡: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全中国,加快了侵略步伐,1937年7月7日夜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看重大战役小组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资料。

(下面预设中的资料为我班同学搜集资料的部分摘要。

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淞沪会战,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百团大战,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息,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小组四:

抗日英雄人物组

这一次次的浴血奋战,振奋了国民的精神,阻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

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由国共两党军队参与的战争,它更是一场更大围的人民群众的对日战争。

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你想了解吗,请看英雄人物组的展示

(2)学生汇报,老师课前了解学生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调整备课,准备课上的适时补充和及时点评,更好地调控课况。

1)图片展示:

靖宇、学良、虎城并简要介绍主要事迹。

其余组员补充书面资料。

2)王二小:

讲述故事

3)预设其他:

黄继光、自忠、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

4)师总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多少中华好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终于迎来了这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层次清晰,主题分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和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激发学生学习先烈和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三、归纳梳理,提升认知:

在这么详尽而充分的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资料后,看着黑板上的这四个主题,回忆着我们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来谈一谈你的收获、认识或想法等。

(引导学生结合板书从对日军暴行的愤慨,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勿忘国耻等方面谈自己的认识。

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容,建立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段历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四、整合资源,拓展提升

1.教师引领:

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官方仍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形式否认那段历史,否认自己国家曾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并且还不断在钓鱼岛事件中挑起事端。

(1)播放课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

(2)播放钓鱼岛事件的最新新闻。

(3)了解了这些,你又想说什么?

请大家结合目前日本政府“购岛”事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觉得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又能怎么做呢?

3.教师总结:

勿忘国耻,尊重历史;

冷静思考,理性爱国。

就像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4.最后老师有一首诗送给同学们,让我们共勉:

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洗刷民族的耻辱!

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赢得地位和尊严!

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结合当前形势,使课堂贴近生活。

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性,牢记民族仇恨,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特别是在当前中日钓鱼岛争端矛盾激化的时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板书设计:

日本侵略罪行

抗日救亡

重大战役

英雄人物

教学反思

一、本教案的亮点:

1.利用多媒体资源,成功地实施情景教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奋斗的精神。

本节课我创设了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思索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大大增加。

2.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分组介绍抗日战争的资料。

课前,每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资料。

课上学生主要是把本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大家。

老师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更多起的是一个线索作用。

这样就把课上更大的舞台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再加上课前准备充分,所以在课上学生的表现比较好。

3.结合当前形势,使课堂贴近生活。

在本课的尾声,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1)播放课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

(2)播放钓鱼岛事件的最新新闻(3)了解了这些,你又想说什么?

部分学生能畅所欲言……

二、存在不足:

1.由于时间紧,后面的教学容太仓促,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挖掘的不够。

2.在课后集体研讨的过程中提出,四个小组的形式都一样,有点雷同。

反观这节课,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利用的,但也确实是形式比较单一,汇报交流的后半环节学生的注意力明显下降。

所以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老师更好地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3.学生对日本的仇恨,没有提出合理的对策,往往采取比较极端的手段,这不是本节课课堂教学的目的。

3、重点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会说、会听、会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教学的旁观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恰到好处地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这还要思考思考再思考!

四、使用建议:

1.重视课前资料收集,学生搜集的资料是教师备课的重要部分,一定要全面深入了解。

不能一句话布置下去,撒手不管。

2.教师最好在分组时能够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对每个小组的分工做到有效指导,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资料卡:

表一:

日本侵略罪行调查表

方式

具体事件

大屠杀惨案、三光政策、细菌战、化学武器、大轰炸(任选一种,全组每一项都有分工)

表二:

抗日救亡运动调查表

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一二九运动、事变和其他(任选一种,全组每一项都有分工)

表三:

抗日战争重大战役调查表

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

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任选一种,全组每一项都有分工)

表四:

抗日英雄人物调查表

人物

事迹

我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