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282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6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技术知识真题和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D.聚合反应

E.加成反应

【解析】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为双酯型生物碱,具麻辣味,毒性极强,是乌头的主要毒性成分。

若将双酯型生物碱在碱水中加热,或将乌头直接浸泡于水中加热,或不加热仅在水中长时间浸泡,都可水解酯基,生成单酯型生物碱或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

如乌头碱水解后生成的单酯型生物碱为乌头次碱,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为乌头原碱。

单酯型生物碱的毒性小于双酯型生物碱,而醇胺型生物碱几乎无毒性,但它们均不减低原双酯型生物碱的疗效。

这就是乌头及附子经水浸、加热等炮制后毒性变小的化学原理。

6.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肝、肾毒性的中药是()

A.防己

B.延胡索

C.何首乌

D.千里光

E.王不留行

【解析】千里光中所含有的生物碱主要为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肝、肾毒性和胚胎毒性,使用时应该严格注意。

7.《中国药典》规定,以苦杏仁苷为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中药是()

A.益智

B.薏苡仁

C.郁李仁

D.酸枣仁

E.沙苑子

【解析】郁李仁主要化学成分为郁李仁苷A、郁李仁苷B、苦杏仁苷、香草酸、原儿茶酸、熊果酸,以及黄酮类化合物阿福豆苷、山柰苷等,《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2015】规定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2.0%。

8.丹参中的脂溶性有效成分是()

A.丹参素

B.丹参酸甲

C.原儿茶酸

D.原儿茶醛

E.丹参酮ⅡA

E

【解析】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两大部分。

脂溶性成分大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征的橙黄色和橙红色。

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

9.《中国药典》规定,肿节风的含量指标成分是()

A.异秦皮啶

B.阿魏酸

C.莪术醇

D.柴胡皂苷b

E.葛根素

【解析】《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含量,其中异嗪皮啶含量不少于0.02%,迷迭香酸含量不少于0.02%。

10.《中国药典》规定,以总黄酮为含量测定成分的中药是()

A.三七

B.槐花

C.五味子

D.细辛

E.天仙子

B

【解析】《中国药典》以总黄酮为指标成分对槐米或槐花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要求槐花总黄酮(以芦丁计)不少于8.0%,槐米总黄酮不少于20.0%,对照品采用芦丁。

11.具过氧桥结构,属倍半萜内酯类的化合物是()

A.青藤碱

B.天麻素

C.常ft碱

D.小檗碱

E.青蒿素

【解析】单环倍半萜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过氧结构的倍半萜内酯,有很好的抗恶性疟疾活性,其多种衍生物制剂已用于临床。

12.含胆酸的中药是()

A.蟾酥

B.牛黄

C.水蛭

D.地龙

E.僵蚕

【解析】牛黄约含8%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

13.山药治疗脾虚久泻,宜选用的炮制方法是()

A.炒黄

B.砂炒

C.土炒

D.炒炭

E.炒焦

【解析】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

14.醋炙柴胡的目的是()

A.助其发散,增强解表作用

B.助其升浮,增强升阳作用

C.助其升散,增强疏肝作用

D.抑制浮阳,增强清肝作用

E.引药入肝,增强滋阴作用

【解析】醋柴胡的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的作用增强。

多用于肝郁气滞的胁肋胀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症。

15.水火共制时,采用燀制法进行炮制的中药是()

A.白附子

C.苦杏仁

D.苍耳子

E.天南星

【解析】燀苦杏仁作用与生品相同。

燀去皮后,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

16.清炒(单炒)时,采用炒黄法的中药是()

A.芥子

B.蒲黄

C.大蓟

D.荆芥

E.枳壳

【解析】炒芥子:

取净芥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有香辣气时即可。

用时捣碎。

17.斑蝥因其有毒为降低其毒性采用的炮制方法为()

A.土炒

C.蛤粉炒

D.米炒

E.滑石粉炒

【解析】米炒斑蝥:

将米置热锅中,用中文火加热至冒烟,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除去头、足、翅,摊开放凉。

或者投入去头、足、翅的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摊开放凉。

每100kg斑蝥,用米20kg。

18.根头部具有横环纹,习称“蚯蚓头”的药材是()

A.防风

B.川芎

C.柴胡

D.太子参

E.白术

【解析】传统的经验鉴别术语形象生动,易懂好记,如党参根顶端具有的瘤状茎残基术语称“狮子头”,防风的根头部具有的横环纹习称“蚯蚓头”,海马的外形鉴定术语称“马头蛇尾瓦楞身”等。

19.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A.肛门栓

B.糖浆剂

C.舌下片

D.颗粒剂

E.胶囊剂

【解析】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包括注射给药的剂型(静脉、肌内、皮内、皮下、穴位等部位的注射剂);

呼吸道给药的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

皮肤给药的剂型(洗剂、搽剂、软膏剂、凝胶剂、贴膏剂);

黏膜给药的剂型(滴眼剂、舌下片剂、含漱剂)等。

20.散剂生产贮藏有关规定错误的是()

A.儿科用散剂应用最细粉

B.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C.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分剂量用具

D.含挥发油药物的散剂应密封贮藏

E.含易吸潮药物的散剂应密闭贮藏

【解析】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应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潮的散剂应密封贮存。

生物制品应采用防潮材料包装。

21.液体制剂质量要求错误的是()

A.口服混悬剂的沉降体积比应不超过3.0%

B.干混悬剂按干燥失重法测定,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

C.干混悬剂按品种项下规定的比例加水振摇应均匀分散

D.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口服混悬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检查

E.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口服混悬剂,不再进行沉降体积比检查

【解析】口服混悬剂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查,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

干混悬剂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比例加水振摇,应均匀分散,并检查沉降体积比,应符合规定。

22.注射剂中添加亚硫酸钠的目的是()

A.减轻疼痛

B.防治药物氧化

C.调解pH值

D.防止药物水解

E.抑制微生物增殖

【解析】抗氧剂是一类易被氧化的还原剂。

常用的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一般浓度为0.1%~0.2%。

23.在体温下软化并可缓慢溶解于分泌液的栓剂基质是()

A.半合成山苍子油脂

B.甘油明胶

C.半合成椰子油脂

D.可可豆脂

E.半合成棕榈油脂

【解析】甘油明胶:

系用明胶、甘油与水制成,一般明胶与甘油等量,水应控制在10%以下。

具有弹性,不易折断,在体温下能软化并缓慢溶于分泌液中。

24.除另有规定外,不需要检查溶散时限的丸剂是()

A.水丸

B.糊丸

C.滴丸

D.浓缩丸

E.大蜜丸

【解析】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及研碎、嚼碎后或用开水、黄酒等分散后服用的丸剂不检查溶散时限。

25.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溶出度的颗粒剂是()

A.肠溶颗粒

B.缓释颗粒

C.控释颗粒

D.泡腾颗粒

E.混悬颗粒

【解析】溶出度:

除另有规定外,混悬颗粒剂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26.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融变时限的片剂是()

A.咀嚼片

B.阴道片

C.泡腾片

D.口崩片

E.分散片

【解析】阴道片应检查融变时限。

27.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制剂是()

A.酊剂

B.锭剂

C.条剂

D.棒剂

E.丹剂

【解析】锭剂

系指饮片细粉加适宜黏合剂(或利用饮片细粉本身的黏性)制成不同形状的固体制剂。

有长方形、纺锤形、圆柱形、圆锥形等。

供内服,可吞服或研细以水或黄酒化服,外用多是研细用醋或酒调敷,也可作嗅入或外搽药用。

28.用于比较药物不同制剂中吸收速度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A.药物的总清除率

B.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C.药物的表现分布容积

D.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E.药物血药浓度达峰时间

【解析】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与速度。

生物利用程度(EBA):

即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多少。

可通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表示。

29.主要有效成分是绿原酸、异绿原酸的清热药是()

A.知母

B.黄芩

C.苦参

D.金银花

E.连翘

【解析】清热药具有抗病原体、抗毒素、解热、抗炎、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等作用与其清泄里热功效相关。

主要的药效物质基础有小檗碱(黄连、黄柏、三颗针)、黄芩素(黄芩)、苦参碱(苦参、山豆根)、绿原酸(金银花)、异绿原酸(金银花)、连翘酯苷(连翘)、色胺酮(板蓝根、青黛)、穿心莲内酯(穿心莲)、癸酰乙醛(鱼腥草)、青蒿素(青蒿)等。

30.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的补虚药是()

A.麦冬

B.白术

C.鹿茸

D.龟甲

E.北沙参

【解析】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人参、刺五加等可使雌性动物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肥厚;

雄性动物睾丸、精液囊、前列腺重量增加;

血中或尿中性激素水平或其代谢物增多。

但也有少数补虚药中所含成分本身具有性激素样的作用,如鹿茸中含有雌二醇发挥雌激素作用

31.图中所示中药为威灵仙的是()

【解析】A为白前,B为威灵仙,C为百部,D为藁本,E为人参。

32.切面淡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有多数黄白色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轮~4轮的饮片是()

A.白薇

B.细辛

C.牛膝

D.白术

E.天麻

【解析】饮片牛膝:

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皮灰黄色或淡棕色,有微细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质硬脆,易折断,受潮变软。

切面平坦,淡棕色或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33.根呈圆柱形,略扭曲,长10cm~20cm,直径0.2cm~0.5cm,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味甚苦的药材是()

A.泽泻

B.板蓝根

C.龙胆

D.南沙参

E.防风

【解析】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

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

气微,味甚苦。

34.试卷附图中,图示中药为桑白皮的是()

【解析】A为桑白皮,B为牡丹皮,C为秦皮,D为白鲜皮,E为香加皮。

35.药用部位为干燥小叶的药材是()

A.艾叶

B.枇杷叶

C.番泻叶

D.紫苏叶

E.蓼大青叶

【解析】番泻叶【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36.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花瓣4,覆瓦状抱合,萼筒圆柱形,略扁,红棕色,气芳香浓烈的药材是()

A.辛夷

B.山银花

C.丁香

D.西红花

E.槐米

【解析】丁香药材:

略呈研棒状,长1~2cm。

花冠圆球形,直径约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

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

质坚实,富油性。

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37.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一端而细小突起合点的药材是()

A.郁李仁

B.桃仁

C.酸枣仁

D.砂仁

E.薏苡仁

【解析】酸枣仁药材:

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0.5~0.9cm,宽0.5~0.7cm,厚约3mm。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

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

有的一面较平坦,中央有1条隆起的线纹,另一面微隆起,边缘略薄。

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一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

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38.肉苁蓉饮片可见()

A.淡棕色或棕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

B.棕色与白色组织相间,排列成大理石样花纹

C.黄白色维管束小点,排列成环状

D.棕色形成层环,近方形或近圆形

E.黄白色维管束,排列成双卷状

【解析】肉苁蓉片:

呈不规则形的厚片。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有的可见肉质鳞叶。

切面有淡棕色或棕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

气微,味甜、微苦。

39.以动物的病理产物入药的药材是()

A.鸡内金

B.万蟾酥

C.五灵脂

D.马宝

E.桑螵蛸

【解析】动物的病理产物:

如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等

40.矿物药的本色指的是()

A.由矿物的成分和内部结构所决定的颜色

B.有外来的带色杂质、气泡等包裹体所引起的颜色

C.矿物在白色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的颜色

D.由解理面或断口引起的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干涉作用而引起的颜色

E.由晶体内部裂缝及表面氧化膜的反射光引起与入射光的干涉作用而产生的颜色

答案:

【解析】本色:

是由矿物的成分和内部构造所决定的颜色,如辰砂的红色,石膏的白色。

二、配伍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题目分为若干组,每组题目对应同一组备选项,备选项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每题只有l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

【41-43】

A.能补、能缓

B.能泄、能坚

C.能软、能下

D.能收、能涩

E.能散、能行

41.酸味的作用特点是()

42.苦味的作用特点是()

43.甘味的作用特点是()

【解析】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

能泄、能燥、能坚。

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44-45】

A.四川

B.云南

C.广东

D.河南

E.浙江

44.地黄的道地药材产地是()

45.玄参的道地药材产地是()

【解析】怀药:

主产地河南。

如著名的“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浙药:

主产地浙江。

如著名的“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

【46-47】

46.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47.黄芩苷的苷元结构是()

【解析】A结构中含有氮原子,为生物碱类;

B结构中含有C6-C3结构,为木脂素类;

C结构中含有异戊二烯单位,为萜类;

D结构中含有氧杂环结构,为黄酮类;

E结构中含有芳香酸键,为有机酸类。

麻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故选A;

黄芩苷为黄酮类,故选D。

【48-50】

B.雷公藤

C.洋金花

D.山豆根

E.延胡索

48.《中国药典》规定,以阿托品为质量控制成分之一的中药是()

49.《中国药典》规定,以苦参碱为质量控制成分之一的中药是()

50.《中国药典》规定,以东莨菪碱为质量控制成分之一的中药是()

【解析】洋金花主要化学成分为莨菪烷类生物碱,由茛菪醇类和芳香族有机酸结合生成的一元酯类化合物。

主要有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和去甲莨菪碱。

《中国药典》以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生物碱是山豆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其生物碱大多属于喹喏里西啶类。

其中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主,《中国药典》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51-52】

A.雷公藤碱

B.汉防己甲素

C.阿托品

D.氧化苦参碱

E.士的宁

51.结构性类型为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是()

52.结构类型为苄基异喹啉衍生物的化学成分是()

【解析】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类主要为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宁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碱己等。

双苄基异喹啉类:

为两个苄基异喹啉通过1~3个醚键相连接的一类生物碱。

如存在于防己科北豆根中的主要酚性生物碱蝙蝠葛碱,汉防己中的汉防己甲素和乙素。

【53-54】

A.番泻苷

C.小檗碱

D.单宁酸

E.大黄素

53.大黄泻下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54.黄连抗菌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解析】大黄主要蒽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产生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番泻苷类,游离蒽醌类的泻下作用较弱。

黄连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药理实验表明,其主要成分小檗碱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等原小檗碱型生物碱还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痉、抗溃疡、免疫调节及抗癌等作用。

【55-57】

B.前胡

C.厚朴

55.主要含有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

56.《中国药典》规定,检查马兜铃酸I限量的中药是()

57.主含木脂类成分,来源于木犀科的中药是()

【解析】前胡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种类型的香豆素及其糖苷、三萜糖苷及甾体糖苷、挥发油等。

细辛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细辛含有痕量的马兜铃酸I,有明显的肝肾毒性。

连翘系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连翘中的木脂素类成分多为双环氧木脂素及木脂内酯。

【58-59】

A.紫草

B.银杏叶

C.葛根

D.满山红

E.陈皮

58.主要含有醌类成分的中药是()

59.主要含有黄酮醇及其苷类成分的中药是()

【解析】紫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萘醌类化合物。

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双黄酮和儿茶素类等。

【60-62】

A.单帖

B.倍半萜

C.二萜

D.三萜

E.四萜

60.穿心莲内酯属于()

61.齐墩果酸属于()

62.薄荷醇属于()

【解析】不少二萜含氧衍生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如穿心莲内酯、芫花酯、雷公藤内酯、银杏内酯、紫杉醇等,有些已是临床常用的药物。

五环三萜主要类型包括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和羽扇豆烷型等。

单环单萜的代表化合物薄荷醇。

【63-65】

A.河砂

B.滑石粉

C.稻米

D.灶心土

E.蛤粉

63.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64.具有温中止泻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65.具有化痰软坚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解析】稻米味甘,性平。

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

灶心土味辛,性温。

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等。

蛤粉味咸,性寒。

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66-67】

A.煅石膏

B.年煅牡蛎

C.煅炉甘石

D.煅石决明

E.血余炭

66.用煅淬法炮制的饮片是()

67.用扣锅煅法炮制的饮片是()

【解析】煅炉甘石:

取净炉甘石,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立即倒入水中浸淬,搅拌,倾取上层水中混悬液,残渣继续煅淬3~4次,至不能混悬为度,合并混悬液,静置,待澄清后倾去上层清液,干燥。

血余炭:

取头发,除去杂质,反复用稀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装于锅内,上扣一个口径较小的锅,两锅结合处用盐泥或黄泥封固,上压重物,扣锅底部贴一白纸条,或放几粒大米,用武火加热,煅至白纸或大米呈深黄色为度,离火,待凉后取出,剁成小块。

【68-70】

A.≤-4℃

B.≤0℃

C.2℃~10℃

D.≤20℃

E.10℃~25℃

68.《中国药典》规定,药物储藏于冷处的温度为()

69.《中国药典》规定,药物储藏于凉暗处的温度为()

70.《中国药典》规定,药物储藏于阴凉处的温度为()

【解析】阴凉处:

贮藏温度不超过20℃。

凉暗处:

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

冷处:

贮藏温度为2℃~10℃。

常温:

贮藏温度为10℃~30℃。

【71-73】

A.10g

B.120g

C.50g

D.100g

E.200g~500g

71.除另外规定外,含毒性药品的中药酊剂每100m相当于原饮片()

72.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00m相当于原饮片()

73.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每100g相当于原饮片()

【解析】含有毒性药品的中药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10g。

流浸膏剂系指每1ml相当于饮片1g者为流浸膏剂;

浸膏剂分为稠浸膏和干浸膏两种,每1g相当于饮片或天然药物2~5g。

【74-75】

A.常水

B.纯化水

C.饮用水

D.注射用水

E.灭菌注射用水

74.《中国药典》规定,可用于注射剂容器清洗的是()

75.《中国药典》规定,可用作注射剂所用饮片提取溶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