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3015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饲草生产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发芽率:

是指可萌发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试种子中有生命能力的种子的多少。

发芽势:

是指规定时间内已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种子萌发的集中程度和整齐性,一般规定时间为3~5d,个别牧草可延长至7~l0d。

硬实种子:

由于种皮结构致密不透水和具有较厚角质层而致使种皮不透水造成种子休眠,此类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根瘤菌接种:

播前将特定根瘤菌菌种转嫁到与其有共生关系的豆科植物种子上的方法,包衣技术就是根瘤菌接种的一项先进方法。

根瘤菌:

寄生在豆科植物根部根瘤中能够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的一类微生物。

它只有与豆科植物发生共生关系时才能固氮,当豆科植物开花后它便随着根瘤的解体而自行散落于土壤中失去固氮能力,然后它便重新寻找侵染对象,一旦侵染成功便可重新开始固氮。

接种原则:

首先,要正确地选择根瘤菌的种类和类型;

其次,要注意选择那些有效的根瘤。

播种前,应接种根瘤菌的情况:

*新垦土地;

*首次种植某一豆科牧草;

*4~5年后再次种植于同一块土地上;

*不良环境条件得到改善,需再次种草。

 

施肥的原则:

•根据饲草的种类和生育时期施肥

•根据收获的对象决定施肥

•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等施肥

•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特性施肥

•施肥与农业技术配合

1、间作:

是指2种或2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

其播种期相同而收获期不一定相同。

其实质是对空间的充分利用。

2、套种:

指在同一块地内,当一种作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在其行间播下另一种作物,从而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3、间作套种:

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几种庄稼。

间作、套种的增产利用

间作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很大,一般都能增产20%~40%。

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如下:

1、间作套种改变了作物的群体结构,增大了叶表面积,变平面用光为分层分时更替用光。

光能利用率提高,因而增产作用相当显著。

2、间作套种增加了边行数,充分发挥了边际效益。

3、间作套种有利于改善土壤营养(根系交叉,分泌物能为对方利用,有机酸、氨基酸、C、N等)

4、实行套种,使作物在空间上争取了时间,一年成熟变为一年两熟。

间作套种的技术特点:

1、作物巧搭配

2、适当的配置比例

3、合理密植

4、妥善兼顾其它栽培技术

复种:

在同一块耕地上,于同一年内播种一茬以上生育季节不同,能依次替代的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既可以是前后作物接茬种植,也可以是后茬套种在前茬作物田间。

种植指数:

就是一个地区全年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率。

种植指数为100%时,表示土地没有闲置,但复种为零;

小于100%时,表示尚有休闲或撂荒的土地;

大于100%时,表示有一定的复种土地。

在有复种的地区种植指数又通称为复种指数。

复种的增产措施:

力争早播、促进丰产早熟

混播: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2种或2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牧草混播的优越性:

(1)单位面积产量高而稳定良好的混播组合,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高而稳定,不仅体现在年内各段时间,而且也体现在年际之间。

(2)混播牧草品质改善,营养完全。

(3)混播牧草易于收获调制匍匐或缠绕性牧草与直立性牧草混种可防止倒状,便于收获,更有利于干草的调制和青贮。

(4)减轻杂草病虫为害混播草地茎叶繁茂,稠密的草层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细弱,分枝分蘖减少。

(5)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豆科牧草根系较深,可以吸收大量的钙,禾本科牧草有大量须根,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内。

两者混播后在土壤中遗留大量的残根,这些根系死亡后,能在土壤中遗留多量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腐殖质,从而增加土壤团粒,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混播牧草组合比例

1、混播牧草的种数

利用2~3年的草地,混播成员以2~3种为宜;

利用4~6年的,以3~5种为宜;

长期利用的,混播牧草不超过5~6种。

2、混播牧草的比例

禾豆比:

7/3或6/4。

混播方法:

同行混播、间行混播、交叉混播、混合撒播

1、轮作:

指在同一田地上,按照一定顺序逐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轮换采用不同的复种方式。

休闲:

指在生长季节不种植作物,通过土埌耕作来恢复和培养地力,休闲有利于清除杂草,蓄水保墒和增加土埌中的有效养分。

连作:

连年在田地上种植同一作物或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称为连作。

在复杂的轮作中不可避免;

一些初垦的沙滩地,连续种花生,大豆和绿肥,可在短期内收到改良土埌的效果。

2、轮作类型

(1)大田轮作以生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的轮作。

(2)草料轮作 以生产饲草饲料为主的轮作。

又称为饲料轮作。

(3)蔬菜轮作 这是城市郊区和工矿区附近为满足当地人们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轮作制,它是以生产蔬菜为主要目的。

有时也安排一些粮食作物或其它作物。

一、青贮饲料的概念

青贮饲料:

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新鲜的、萎蔫的或者是半干的青绿饲料,在密闭条件下利用青贮原料表面上附着的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或者在外来添加剂的作用下促进或抑制微生物发酵,使青贮pH值下降而保存的饲料叫青贮饲料(silage)。

二、青贮类型划分

三、青贮基本原理

●青贮实际上是在厌氧条件下,利用植物体上附着的乳酸菌,将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分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在乳酸的作用下,抑制有害微生物(如腐败菌、丁酸菌、霉菌)的繁殖,因而使青贮料得以保存起来。

四、青贮发酵微生物

●好气性细菌:

分解原料中的糖,其繁殖会大量消耗糖分,影响乳酸菌的繁殖。

●酪酸菌:

是厌氧菌,缺氧条件下旺盛繁殖,耐高温,不耐酸。

能分解糖、乳酸、蛋白质,形成酪酸、丁酸、氨、胺、硫化氢等物质,使青贮饲料腐败变质。

酪酸菌含量是鉴定青贮饲料好好的主要指标,含量越多,品质越坏。

●酵母菌:

耐酸性极弱,在青贮中一般存活4~5天。

发酵后产生乙醇、乙酸、丙酸极少量乳酸。

糖分被彻底氧化产生CO2和H2O。

●霉菌(丝状菌):

青贮饲料的有害微生物,也是导致青贮饲料好气性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乳酸菌:

青贮饲料的有益微生物。

五、青贮发酵过程

(一)植物呼吸期

●存活着的植物细胞,利用青贮容器内残留的氧气,继续进行呼吸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产生CO2、H2O,同时释放热量。

●在制作青贮饲料时,应踩实压紧,排除青贮料间隙中的空气,缩短植物细胞呼吸期,促进乳酸发酵,减少营养物质的氧化损失。

(二)好气性细菌繁殖期

●好气性微生物包括好气性细菌、酵母菌、霉菌等。

●好气性微生物在青贮的最初几天,分解蛋白质和糖类,产生氨基酸、氨化物、乳酸、醋酸等物质。

(三)乳酸发酵期

●青贮原料经切碎装入青贮窖后,经过3d左右的呼吸作用,O2耗尽而产生CO2,青贮窖内形成厌氧状态,这时就开始植物分子间的呼吸(厌氧呼吸)和强烈的乳酸发酵。

植物分子间呼吸主要是在细胞内酶作用下消耗体内O2而产生CO2、H2O和有机酸,同时放热。

●进入乳酸发酵期,乳酸菌迅速繁殖,分解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而产生乳酸,迅速降低pH值,致使腐败细菌、酪酸菌等活动受抑制,停止活动甚至死亡。

(四)发酵稳定期(无菌活动)

●当乳酸积累量达青贮鲜料的1.5%--2.0%,pH值3.8--4.2时,青贮饲料处于厌氧和酸性环境中,抑制不良细菌的繁殖,同时乳酸菌活动受到抑制,并开始逐渐消亡,青贮发酵进入稳定状态,养分不再损失青贮料得以长期保存。

●玉米、高粱20~30天进入发酵稳定阶段;

豆科牧草3个月以上进入发酵稳定阶段。

(五)酪酸发酵期

●若青贮原料、调制方法和青贮设施能满足条件,就能保证青贮饲料品质的稳定性。

否则,乳酸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转化为酪酸,并且蛋白质和氨基酸也分解成氨类物质,导致pH值升高,青贮品质下降。

通常这种变化在原料被装填后30d左右发生。

六、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

●青贮饲料品质的优劣取决于原料的饲料价值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好坏。

F=W×

Q

式中:

F——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W——原料的饲料价值

Q——青贮发酵品质

(一)青贮原料

1、化学因素(营养物质含量)

化学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可溶性糖分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是决定青贮发酵品质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一般糖含量越多所产生的乳酸就越多,而醋酸和酪酸就越低。

这是豆科牧草不易青贮原因之一。

2、物理因素(原料的表面结构、硬度及空气含有率)

收获青贮原料时使用切割压扁机或者装填青贮窖之前将原料揉碎,可促进细胞内的汁液渗出和乳酸发酵。

3、微生物因素(青贮有益菌:

乳酸菌;

有害菌:

霉菌、酪酸菌、醋酸菌、大肠杆菌等)

(二)调制技术方面的因素

1、化学处理

●添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以促进乳酸菌繁殖。

●直接加入酸类物质来降低pH值(无机酸、有机酸,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是甲酸)。

2、物理处理

●调节水分含量:

含水量以50%~70%为宜。

若原料含水量过大,可通过干燥途径提高干物质含量或与含水量低的原料混贮。

●切短、压实:

便于装填原料,增加饲料密度,提高青贮窖的利用率,排除原料间隙的空气,缩短氧化时间,促进乳酸菌繁殖。

●尽早密封:

抑制好气性细菌的繁殖,促进乳酸菌繁殖。

●温度:

20~30℃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发育。

含糖量少时,环境温度升高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而促进不良细菌的繁殖。

含糖量高时,温度对微生物的繁殖影响较小。

3、微生物处理:

●人为添加培养的乳酸菌菌种(包括人工培养的乳酸菌制剂),促进乳酸菌繁殖,加快发酵过程。

七、调制优良青贮饲料应具备的条件

1、适当含糖量

●使pH值达4.2时所需要的原料含糖量,叫做最低需要含糖量。

●饲料最低需要含糖量%=饲料缓冲度%×

1.7。

●青贮糖差=含糖量%—饲料最低含糖量。

式中:

饲料缓冲度是使100g全干饲料pH降到4.2所需乳酸克数。

1.7为葡萄糖的发酵系数。

总结:

●禾本科饲料作物和牧草含糖量高,容易青贮。

●豆科饲料作物和牧草含糖量低,不易青贮。

●易于青贮的原料有玉米、高粱、禾本科牧草、甘薯藤、南瓜、菊芋、向日葵、芜菁、甘蓝等。

●不易青贮的原料有苜蓿、三叶草、草木樨、大豆、豌豆、紫云英、马铃薯茎叶等,只有与其他易于青贮的原料混贮或添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或加酸青贮才能成功。

2、适当含水量

●水份低,难于压实,空气多;

水份多,易结块,利于酪酸菌活动,同时汁液流失业率65%—75%。

●原料适当(理想)含水量的调节:

X=(A—B)/(B—C)。

X为添加料量;

A为原料含水量;

B为理想含水量;

C为添加料含水量。

●含水65~75%时,最适宜于乳酸菌繁殖。

3、厌氧条件、适宜温度:

严格密封,温度30℃左右。

八、注意事项

●开窖后防止“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

指经过乳酸发酵后的青贮料,在开窖后,由于酵母菌、霉菌及其他好氧性细菌大量生长而引起的腐败现象。

二次发酵的防止措施包括:

严格厌氧(取用时注意);

喷洒药剂(如甲酸)。

●取用时不能挖坑;

●取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压紧,减少空气接触青贮料;

●窖口要用草帘盖严实,防止灰土落入;

●饲喂青贮料不能间断,以免窖内饲料霉变。

●严寒时要随取随用,防止青贮料挂霜或冰冻。

如冰冻要等开冻后喂用。

●青贮料不宜单喂,一般应拌干草或精料饲喂。

●妊娠家畜应慎用,防止过量饲喂。

一、牧草的收获

(一)收获时期

1、从牧草的产量动态看,随着牧草的生长发育,产量先逐渐增加,产量最高时期一般在开花期,后下降。

2、从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看,牧草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随发育阶段的延迟逐渐降低;

无氮浸出物和纤维素含量随生育期的延迟逐渐增多(表1)。

3、从来年草地产量来看,刈割过早,植物来不及贮存必要的贮藏营养物质,会使来年的产量明显下降。

豆科牧草以现蕾期、禾本科牧草以抽穗期刈割最适宜,秋季在牧草停止生长前30天刈割。

(二)刈割高度

●牧草的刈割高度与其产量、品质、牧草的再生及来年生长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留茬过高,影响牧草产量和营养物质收获量;

留茬过低,会使以后年份的产量明显降低。

●适宜的刈割高度:

中茬(4~7cm)刈割。

(三)刈割次数

●割草次数的多少,与牧草的产量、品质,以及草地的利用年限都有密切关系。

多次割草是增加单位面积饲料收获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适宜的刈割次数:

天然割草地不宜多次刈割,如要刈割再生草,必须要辅之必要的施肥、灌溉等措施。

人工栽培的高产草地,根据当地的水热条件及管理水平,可以采用多刈利用的方法,刈割次数可达2~4次,在多刈利用时,必须加强对草地的培育与管理。

(四)收获方法

●人工割草

●机械割草

●常见的干草刈割机械:

收割机、刈割压扁机、草垄翻晒机、打捆机械、草捆捡拾装卸机械。

干草:

由青绿牧草及饲用作物干燥而成,水分15~18%以下的牧草。

二、影响干草品质的因素

●原料的种类和收获时期;

●调制方法;

●外界气候条件:

温度、湿度;

●其他因素:

贮藏条件、收获方式等。

三、干草调制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原则

●尽量加速牧草脱水,缩短干燥时间。

●在干燥末期力求植物各部分的含水量均匀。

●防止雨露淋湿。

●尽量避免在阳光下长期暴晒。

●集草、搂草、压捆等作业,应在植物细嫩部分尚不易折断时进行。

一、粗饲料:

指自然状态下水分在45%以下、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能量价值低的一类饲料。

二、粗饲料加工调制

1、碱化处理

(1)氢氧化钠处理

●湿法处理(Beckman):

即将秸秆放在盛有1.5%氢氧化钠溶液池内浸泡24h,然后用水反复冲洗至中性,湿喂或晾干后喂反刍家畜,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25%。

●干法处理(Wilsen):

用占秸秆重量4%~5%的氢氧化钠,配制成30%~40%溶液,喷洒在粉碎的秸秆上,堆放数日,不经冲洗直接喂用,可提高有机物消化率12%~20%。

(2)石灰水处理

●每100kg秸秆,需3kg生石灰,加水200~300kg,将石灰乳均匀喷洒在粉碎的秸秆上,堆放在水泥地面上,经1~2d后可直接饲喂牲畜。

(重点)2、氨化处理

(1)秸秆氨化:

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液氨)、尿素、碳铵、硫酸铵溶液,以提高秸秆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方法。

(2)氨化处理效果

●CP含量提高100-150%

●纤维素降低10%

●有机物消化率提高20%

●提高适口性(质地松软,气味糊香,颜色棕黄或浅褐),增加采食量

(3)氨化方法

●塑料袋氨化法

●窖贮氨化法

●垛法氨化

●炉法氨化

(4)注意事项

●氨的用量

●氨化时间(与温度有关):

氨化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秸秆含水量:

30%

●秸秆原有品质

●压力:

高压促进氨对秸秆的作用。

9.8066×

104~49.0330×

104Pa的压力对提高秸秆消化率明显。

3、酸处理和氨碱复合处理

●酸处理:

成本太高,在生产上很少应用。

●氨-碱复合处理:

复合处理投入成本较高,但能够充分发挥秸秆饲料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潜力。

(三)生物处理(微生物处理)

●原理:

利用有益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加入水分和糖分后发酵,从而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畜利用的部分,增加菌体蛋白、维生素及其他对家畜有益的物质,并软化秸秆,改善味道,提高适口性。

●仿生饲料(人工瘤胃发酵饲料):

根据牛、羊瘤胃转化功能的特点,采用人工仿生技术,通过有益微生物发酵降解纤维素,增加秸秆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而制成的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