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05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8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电与磁

【知识梳理1】

一、磁体:

1、磁性:

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

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

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

(退磁)

二、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

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2、方向(规定):

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

三、磁感线:

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方向: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内部相反)

四、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

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

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

(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

五、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

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

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

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

【知识梳理2】

一、电磁铁:

组成:

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

优点:

(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

(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

(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

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电磁继电器:

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

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

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1、作用力方向影响因素:

电流方向、磁感线(或磁场)方向。

2、能量变化: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直流电动机:

(1)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

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

(2)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

线圈处于平衡位置。

⑶换向器的作用:

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让磁感线穿入手心(手心对准N极,手背对准S极),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方向。

【原理】:

当你把磁铁的磁感线和电流的磁感线都画出来的时候,两种磁感线交织在一起,按照向量加法,磁铁和电流的磁感线方向相同的地方,磁感线变得密集;方向相反的地方,磁感线变得稀疏。

磁感线有一个特性就是,每一条同向的磁感线互相排斥!

磁感线密集的地方“压力大”,磁感线稀疏的地方“压力小”。

于是电流两侧的压力不同,把电流压向一边。

拇指的方向就是这个压力的方向。

【适用情况】: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⑴换向器的作用:

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按原来的方向持续转动下去。

(平衡位置:

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

⑵改变直流电动机转向:

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

⑶改变直流电动机转速:

改变电流大小或改变磁体的强度

直流电动机模型通电后不能转动的原因可能是:

线圈处于平衡位置、磁体的磁性太弱、接触不良等

七、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发现)磁生电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闭合电路;

(2)一部分导体(3)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产生感应电压的条件:

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电路可以断开)

3、感应电流方向影响因素: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

4、电磁感应中能量变化: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

①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②磁体的强度

③切割导线的条数(线圈匝数)④切割导线的有效长度

5.交流电:

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

八、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比较:

(都包括定子和转子)

比较项目

电动机

发电机

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电磁感应现象

构造

磁铁、线圈、换向器、电刷

磁铁、线圈、滑环、电刷

能量转化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线圈内部电流

交流电

交流电

线圈外部电流

直流电

交流电

外部电路元件

直流电源

用电器(电流表)

九、家庭电路:

1、组成:

由进户线、电能表、断路器、插座、灯座和开关等组成。

(前三个安装顺序不能颠倒)

2、进户线:

火线和零线:

火线和零线之间电压值为220伏,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值为0。

(1)、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

测电笔的结构:

笔尖金属体、大电阻(约1000千欧)、氖管、弹簧、笔尾金属体

使用方法:

手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被测导线

判别方法:

触火线氖管发光——火线;触零线氖管不发光——零线

测量原理:

火线、测电笔、人体、大地构成一个通路,小电流通过氖管使之发光。

3、电能表:

测量用户消耗电能多少(即电功)的仪表。

表上“220V、5(20)A”的含义:

220V正常工作电压;5A正常工作电流(额定电流);

20A表示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电能表的读数:

最后一位为小数,前后两次示数的差即为某段时间消耗的电能

4、熔断器(内装保险丝):

封闭管式熔断器、插入式熔断器;

保险丝的作用:

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保险丝的材料:

熔点低、电阻率大的铅锑合金制成

选用保险丝的原则:

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的正常工作电流。

保险丝熔断的原因:

电路过载(电路中总功率过大)或短路(即火线和零线相碰、插座短路、灯座短路等)使电路中电流过大造成的。

保险丝的连接:

串联在干路(火线)上;

5、断路器:

当电路过载或短路使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可手动合上或切断。

相当闸刀开关和熔断器两个原件的作用。

断路器的接法:

串联接在火线上。

工作原理:

A、电流不是很大,电路正常;

B、当电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双金属片被过大电流过度加热,两金属片受热膨胀,但由于膨胀程度不同,造成金属片弯曲,顶撞锁簧装置,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接触断开,电路切断。

6、插座:

两孔插座:

一个孔接零线,一个孔接火线

把家用电器上的插头插在插座里,家用电器就连入电路

三孔插座:

上接地、左零、右火,与接地插孔相对的插头脚是接用电器金属外壳。

接地线的作用:

防止金属外壳漏电而造成人体触电。

十、安全用电:

1、安全电压:

≤36V;在潮湿环境中,安全电压应在24伏甚至12伏以下。

2、四种触电形式:

单线触电、双线触电、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3、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触电急救:

首先要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挑开电线……

5、安全用电常识:

特别警惕的是本来不该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是绝缘的物体的却不绝缘了。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梳理1】

一、模型与符号

1、模型的作用: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B)

4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二、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

分子运动论

(2)间隔----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3)引力、斥力

三、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金属单质(如:

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

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

碳C、磷P、硫S、硅Si等)

2、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水H2O、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硫SO2

五氧化二磷P2O5、一氧化碳CO、甲烷CH4、氧气O2、蔗糖、酒精等

4、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如:

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

5、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6、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

7、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

结构→性质

四、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分子

微粒;运动;有质量;有间隔

化学反应中能再分

构成物质

原子

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水电解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是2:

1,质量之比1:

8。

原子是化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如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等等

五、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质子: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

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六、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

因此元素有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的特点。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

氧(O)、硅(Si)、铝(Al)、铁(Fe)

(2)、海水中的元素:

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还含有氯元素、钠元素等

(3)、人体中元素:

含量最多的分别为氧、碳、氢、氮(介绍人体中各元素的作用)

同位素: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互称

1、同位素原子: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

2、同位素的应用:

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

3、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

道尔顿:

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

“汤姆森模型”、→卢瑟福:

“核式模型→玻尔:

“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4、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5、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在离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为阴离子。

6、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7、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

,因此元素有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的特点。

(2)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七、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八、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某种物质名称;

(2)、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3)、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5)、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

(6)、表示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7)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8)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9)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分数(10)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化合价

常见单质的化学式:

氧气O2、氢气H2、氯气Cl2、氮气N2、碘I2、铁Fe、铜Cu、水银Hg、硫S、磷P、[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金刚石、石墨都是C]、氦气He、氖气Ne

单质和化合物

纯净物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例:

氧气

物质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混合物例:

混合物:

如空气、天然水、盐酸、所有的溶液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元素的存在形态

以单质形态存在的叫做元素的游离态。

如:

氧气中的氧元素

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叫做元素的化合态。

如:

水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

如果某种物质中,既有元素的游离态,又有元素的化合态,这种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2、国际上采用公认的符号来表示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意义:

A、表示某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则2O可表示二个氧原子。

3、H2:

表示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2H:

表示两个氢原子

九、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B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价);C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D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E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F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也可能不同。

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价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化合价要记清,莫忘单质价为零。

原子团的化合价:

-2-1+1-2-1-1-2-1-1

SO4OHNH4CO3NO3ClO3SO3MnO4HCO3

硫酸根氢氧根铵根碳酸根硝酸根氯酸根亚硫酸根高锰酸根碳酸氢根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方法:

先写元素符号——在其上方标出化合价——利用交叉法在对应元素的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

要注意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应为最简整数比!

【知识梳理2】

一、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分

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组成物质(单质和化合物)

①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构成分子,也直接构成物质

使用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构成)

联系

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

二、离子符号的表示:

⑴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Cl-Mg2+、K+、Al3+、Fe3+、Fe2+、Ca2+、

⑵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根离子

         如:

铵根离子 NH4+   碳酸根离子 CO32-、SO42—、NO3—、OH—

注意:

右上角数前符后1必须省略

三、化学符号及含义

1.若干个原子:

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1”省略

S表示1个硫原子,硫元素,硫单质2Ca2个钙原子(只有微观含义)

2.若干个分子:

化学式前加数字(单个的元素符号除外)

①2H2O2个水分子②2N22个氮分子③nSO2n个二氧化硫分子

3.若干个离子:

离子符号前加数字(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的化合价)

①2S2-2个硫离子②2Ca2+2个钙离子③2SO42-2个硫酸根离子

④nOH-n个氢氧根离子⑤2Fe3+2个铁离子⑥3Fe2+3个亚铁离子

4.元素的化合价: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2+1

Ca+2价的钙元素O-2价的氧元素H2O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价

注意:

正上方符前数后1必须不省略

5.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1)、化学符号前面:

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如2N、2H2、2Mg2+等。

(2)、化学符号右下角:

表示一个分子(或原子团)中含有某原子的个数。

如H2、SO42-。

(3)、化学符号右上角:

表示一个××离子带×个单位的×电荷。

(4)、化学符号正上方:

表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5)、元素符号左下角:

表示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6)、元素符号左上角:

表示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即相对原子质量)。

记牢关系: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离子所带的电荷的正负与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相一致。

说出微粒周围数字的“2”的含义

2Ca2+前2:

表示2个钙离子,后2:

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H2O前2:

表示2个水分子后2:

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2

CaO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6.化学式的意义:

以CO2为例:

(1)表示某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5)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6)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7)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

1)

(8)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7.27%)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M=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设化学式为AxBy

mA:

mB=(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3.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或=×100%

4.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纯度、百分含量)

5.某元素的质量=某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物质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

【知识梳理1】

一、空气

1、空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须物质,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按体积分数计算,约为:

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二氧化碳0。

03%)。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二、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氧气无色无味,通常情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是淡蓝色液体,固态是蓝色雪花状的

化学性质: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供给呼吸。

3、氧气能够助燃。

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

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SO2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氧气中C+O2  CO2木条复燃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粉末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剧烈燃烧,产生白色固体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铁生锈4Fe+3O22Fe2O3(氧化铁:

红棕色)缓慢氧化

三、反应类型

(1)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可用C=A+B+……来表示

(2)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可用A+B+……=C来表示

(3)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化剂。

塑料.橡胶的老化

缓慢氧化金属锈蚀

氧化反应自食物的腐坏

燃呼吸作用

剧烈氧化燃烧

爆炸

点燃     点燃

例如[1]2H2+O2=====2H2O,[2]CH4+2O2=====CO2+2H2O,[3]CaO+H2O====Ca(OH)2

反应[1][2]是氧化反应,[1][3]是化合反应。

因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上氧化反应。

四、氧气的制备

(1)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物理变化,根据氮气与氧气沸点不同)

(2)利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方法:

MnO2

2KMnO4△K2MnO4+MnO2+O2↑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2KClO3    2KCl+3O2↑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

MnO2

H2O2=======H2O↑+O2↑分解过氧化氢

2H2O通电O2↑+2H2↑电解水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

收----收集气体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熄----熄灭酒精灯

(2)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