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085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阳氧阴氢)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

2。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公式:

F浮=G排液=ρ排gv排((ρ液指液体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质量等无关。

3、物体的浮沉条件:

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

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

②F浮>G上浮最终F浮=G漂浮此时V排

练习:

某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N。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ρ液>ρ物,上浮②ρ液<ρ物,下沉③ρ液=ρ物,悬浮

5、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②根据F浮=ρ排g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练习:

一艘轮船重108牛,当它在长江上驶时,所受的浮力为牛,当它由长江驶入东海时,所受的浮力为,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变。

(2)潜水艇: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

因为F浮=ρ排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其刻度值上面小,放入所有的的液体中浮力都相等。

7、计算浮力:

①F浮=G物-F拉(称量法)②F浮=ρ液gν排液(阿基米德原理)③F浮=G物(悬浮漂浮)

练习1:

有一物块,在空气中称时重力为29.4牛,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9.6牛。

求:

(1)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2)物块的体积多大?

练习2:

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把体积为500厘米3的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练习3:

一木块的质量是500g,漂浮于水面。

求:

①木块受到的浮力②木块浸入水中体积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物质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特点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均一、稳定

典型溶液

泥水、钡餐

血液

牛奶

肥皂水

盐水、碘酒、糖水、汽水硝酸溶液

相似点

都是混合物

典型应用

水是较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用有机溶剂去油脂

第5节物质的溶解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蒸发溶剂,加溶质与降温。

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加溶剂与升温。

判断溶液饱和不饱和的唯一方法:

加该种溶质若不能再继续溶解,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三、溶解度:

1、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20℃时的溶解度

大于10克

1-10克

0.01-1克

小于0.01克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举例

食盐硝酸钾

氯酸钾

氢氧化钙

碳酸钙

3、会分析溶解度曲线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影响很大曲线陡

(2)影响不大曲线平缓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A%=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2、一定要会计算:

(1)知道溶解度求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知道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能求溶解度(3)能解稀释问题

m质1=m质2m液1A1%=m液2A2%ρ液1V液1A1%=ρ液2V液2A2%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用天平和量筒称取或量取)C、溶解

练习:

1、配置500mL 质量分数为20% 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

需要水

多少毫升?

(98% 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 g/cm3,20% 的稀硫酸密度为1.14 g/cm3)

2、将100mL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加入500mL的水中(即配成体积比为1∶5的稀硫酸),求此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一、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二、晶体的形成:

从溶液中获取结晶的方法有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

1、通过蒸发溶剂获得晶体。

(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通过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得到晶体。

(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硝酸钠等物质)三、水净化方法:

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玻璃棒的三种用途是:

加速溶解、引流与防止滤液溅出。

加热时应在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沉淀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用于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加入明矾、活性炭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业

过滤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用于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可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

蒸馏法

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

用于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加热、蒸馏、冷凝

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

 

四、精制粗盐:

溶解、过滤、蒸发

一、水资源含义

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大气层

1、大气层:

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

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

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

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

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天气和气温

6、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天气:

晴空万里气候:

冬雨夏干

7、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8、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

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

0C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

(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

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220C

第二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

(1)*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

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

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

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B、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标准大气压P==1.01*105帕(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

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

具体事例:

(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

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

4、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C、、高压区:

气流下沉,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

气流上升,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5、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A、高山反应B、拔火罐原理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

6、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

具体事例:

*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原因:

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

7、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A、真空压缩保存袋B、吸尘器:

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

原理:

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气压差越大,吸尘器能力越强。

第4节风和降水

8、风是怎样形成的?

A、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B、风:

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9、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风向,风速

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常用的风向有八种,表示方法:

东风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风向标观测风向

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

米/秒。

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

二、降水

1、空气的湿度:

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

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1)相对湿度:

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

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观测湿度的仪器是:

湿度计,最常用的湿度计是:

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

(4)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然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可以得出相对湿度。

(5)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6)天气谚语:

“燕子低飞要下雨”------大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变软,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1)降水的形成条件: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B、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水汽凝结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

D、水珠、冰晶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

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3)降雨量:

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度量单位----毫米;测量仪器---雨量筒

第5节天气预报

1、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或气象预报;

(2)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3)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3、天气图

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

(2)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A、高压系统:

天气晴好,B、低压系统:

阴雨天气

C、冷、暖锋面系统:

锋面上天气变化比较复杂

冷锋:

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暖锋:

暖空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升温天气

冷锋暖锋

(3)特殊的天气系统:

台风------实际上是属于强低压系统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

(1)气候的含义: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

A、区别:

短时间与长时间;B、联系:

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如:

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

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

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

例子:

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气温:

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

l原因: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降水:

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l原因: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3)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A、定义:

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B、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C、风向:

l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l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D、性质:

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湿润多雨

E、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B、山地的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C、我国降水最多的城市:

台湾火烧寮

原因:

该市位于台湾山脉东侧的迎风坡上,有丰富的地形雨。

第7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

1、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

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而降水主要来自湿润的夏季风

(2)、季风气候区的范围:

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

(3)、季风气候的类型:

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

气温低,降水少;夏季:

气温高,降水多,

全年降水比较丰富。

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5)、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D、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指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

(2)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随季节变化大。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

(3)干旱气候的利弊:

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4)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

l仙人球的茎为什么那么粗,叶子为什么会变成刺?

为了适用干旱气候,粗的茎利于储存水分,叶刺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l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的原因?

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获得水分的主要办法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的感应性:

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征

向性运动:

植物的某些器官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

感性运动:

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与刺激方向无关

植物的激素:

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

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

作用

生长素

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植物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

赤霉素

①促进细胞伸长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3、生长素的特点:

产生在胚芽尖端。

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生长越快;高浓度时,可抑制

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除草用)

4、向光性的实质:

当光照射在植物尖端的某一侧

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

受光一侧的茎长得快,结果茎会向生长慢的一侧

弯曲,即向光源一侧弯曲(生长素由胚芽尖端产生)

二、人体的激素调节

5、内分泌腺:

没有导管,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内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人体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外分泌腺:

有导管,如:

唾液腺、汗腺

6、

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功能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全身的生长发育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胰腺(胰岛)

胰岛素

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

卵巢(女性)

睾丸(男性)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7、

激素分泌情况

疾病

具体症状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侏儒症

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巨人症

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尿糖症状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症

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

地方性缺碘:

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治疗方法:

食用加碘盐

8、胰岛素:

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能降低血糖(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

9、血糖:

糖类物质会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一般正常含量为:

90毫克/100毫升

(5毫摩/升)一天中人体内血糖含量基本不变(由于受到胰岛素等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相互

配合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血糖平衡对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健康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0、血糖偏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正常人血糖

血糖偏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含量基本不变

11、糖尿病:

尿液中有葡萄糖。

三、神经调节

12、对刺激的反应过程:

接受信息传到信息处理信息传到信息做出反应,

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细胞体:

细胞核

13、神经元:

神经细胞。

结构:

神经元树突

突起轴突:

轴突分枝

14、在一个神经元中,信息传递方向:

信息树突细胞体轴突轴突分枝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15、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各种信息就是通过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

17、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

18、大脑特别发达,分左右两部分。

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因此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营

养和休息,以免大脑疲劳(大脑耗氧量高,缺氧1分钟就会导致脑死亡)

19、大脑皮层:

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和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

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具有抽象、慨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

20、小脑:

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保持身

体平衡

21、脑干:

在大脑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如:

呼吸。

心跳、咳嗽等。

它无需任何

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22、脊髓:

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

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

射的低级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