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22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doc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doc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是中职一年级《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

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由高教出版社出版。

全书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本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本元和本教材的基本哲学观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共需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涉及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即第一个知识点:

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但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已经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不善于思考,对人的存在价值不清,常感到迷茫,同时,缺乏对问题深入剖析的能力,行动时比较冲动。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理解并学会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教学重点:

(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社会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

教学难点: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四、说教学理念和教法学法

  依据中职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高效课堂,用“学哲学、用哲学”的思想,达到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德育目标。

具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穿插案例分析比较、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增强学生行动的效率。

使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实课堂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中央十套“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现场张也演唱的歌曲——《田野太阳》。

创设情境,引出课前案例:

“最美乡村医生”周月华。

(二)教师板书课题,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三)展开教学

这部分是教学主体,分四部分完成:

1、教师播放谭东、袁隆平、雷锋、乡村某小学教师等案例图片,

让学生结合案例,谈一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是不是在于自己获得的多少?

是不是谁索取的越多,得到的越多,谁的人生价值就越大?

通过学生讨论探究,使学生正确理解爱因斯坦的名言: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进一步总结归纳出:

人生价值不在自己获得多少,可见谁对社会的贡献多,谁实现的人生价值就大。

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一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2、结合图片——中国军魂,导入第二部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本马克思的一段段(“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

)话进行思考探究:

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指的是什么?

二者有何关系?

其次看多媒体案例分析(原重庆司法局长文强:

文强,原重庆司法局长,任职多年,因为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起诉书中,控文强受贿110余起,受贿总额1810万元。

2010年4月14日,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7月7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文强在重庆被执行死刑。

)让学生自主讨论:

文强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哪里?

人对社会的贡献在于他是不是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

这样使学生们在讨论后很容易的总结归纳出结论: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对于难点问题——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则根据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对个人需要给予相应的满足,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

人生价值的实现:

不仅需要各种客观条件,还需要提高个人素质,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设计意图:

学生结合名言和课本内容探讨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含义,并通过反面案例正确分析、懂得二者的关系,突破教学重难点。

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

3、通过课堂活动——慧眼识珠(观看下列一组图片,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他们都在做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发?

)接着让学生思考问题:

你还知道那些最美人物,说说他们的故事。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对你有何启示?

引出第三部分内容:

首先,让学生分析教材中胡汉生的事例。

接着播放视频:

感动中国人物——沈浩、李桂林、陆建芬。

让学生说一说:

看了上述的事迹,你有何想法?

引导学生明确:

社会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

4、视野广角

在这部分通过徐虎、斯霞、陈光标、白求恩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人的事例和关于奉献的名人名言,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当堂训练

在这部分通过一组判断题、两道选择题和苏格拉底的故事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六、说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一、人生价值不在自己收获多少

二、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三、社会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

七、说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设计均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采用事例分析、自主探究、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德育教学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2、不足之处: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但由于对学生情况预想还不十分准确,有些地方学生不能做出很好的回答,还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提升。

3、改进探索: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充实教学容量,增添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日常教学中,注意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兴趣点。

一般师生产生共鸣,达到教学效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尊重学生自尊心,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